他說「父親是孩子的第一個玩具」,並為女兒發明了150多種遊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不是男主外女主內嗎,哪有爸爸帶孩子的?」在「喪偶式育兒」被深度吐槽的如今,一位「80後」爸爸劉勇赫給4歲多的女兒發明了150種親子游 戲,被網友封為「親子遊戲大王」,從事親子教育研究十年的他還是多部暢銷書作家、明星育兒顧問。

劉勇赫接受廣州日報記者的獨家專訪,他認為,每個家庭 成員都有為家庭做貢獻的義務,掙錢只是經濟功能,家庭還具有撫育、贍養等功能,夫妻應該合作育兒、分工育兒。

下面是採訪內容:

家長別用自己的邏輯跟孩子玩

廣州日報:男性育兒專家不多,你是怎樣走上親子教育研究之路的?

劉勇赫:在我幾個月大的時候,父母下海經商,是爺爺、奶奶把我帶大的,我一般一周才能見一次父母,這樣的狀況一直延續到我上初中。

印象最深的是 小學三四年級時,我總會一個人孤零零地站在丁字路口遠眺,每一次看到自行車的車把,都會希望那是爸爸或者媽媽的。

因為缺少父母的陪伴,我比同齡人缺少一些 自信,社交能力偏弱,也不是特別願意跟人接觸。

小時候的經歷讓我有一種情結、一種遺憾。

我本科讀的是社會學,研究生讀的是社會心理學,2007年畢業後,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小學的心理老師,我發現自己很有孩子緣,學生們很願意跟我親 近。

任教期間,我創辦了一份專供家長看的心理學期刊——《擁抱》,其中有個欄目是回答家長的提問,也是從那時開始接觸到親子教育。

在小學工作兩年之後,我去了外研社工作,做童書訊的主編,接觸了大量童書。

後來,我在北京育英學校做心理老師兼任特殊教育老師,接觸了一些自閉 症兒童。

最令我自豪的是有一個自閉症的孩子,通過我四年對他的陪伴與引導,初中時他在大講堂做了關於《時間簡史》的演講,還跟大家互動。

還有一個女孩,她只跟媽媽說話,不和其他任何人說話,當我付出很多努力終於讓她跟我說話的時候,我的眼淚都流下來了。

後來我陸續出版了多部親子著作,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 幫助更多家庭構建良好的親子關係。

廣州日報:你為女兒發明了150種親子遊戲,讓人驚嘆,現實生活中你和孩子是怎樣相處的?

劉勇赫:我女兒是2012年出生的,此前我的研究大多都是理論性的,有了孩子之後,會通過實踐發現怎樣的互動適合孩子。

我自己的童年缺少父母的陪伴,所以我下定決心要給女兒最好的陪伴,這實際上也是對我自己心靈的修復。

四年多的時間裡,我和女兒一起閱讀了160本繪本,為她發明了150種親子遊戲,其中第一個遊戲便是「爸爸遊樂場」。

父親是孩子的第一個「玩 具」,要想讓孩子喜歡你,首先你得「豁出去」。

比如「攀登爸爸」的遊戲是我的「代表作」,孩子脫掉鞋子,爸爸雙手拉住孩子的雙手,讓孩子從爸爸的腿部蹬 踏,直到前胸,最後站在爸爸的肩膀上,收尾動作是爸爸把孩子抱下來,抱在自己懷裡。

每次出差回來,我都會給女兒帶一個禮物,在回家的路上就經常構思要發明一個什麼新遊戲跟女兒玩,用什麼教具,怎麼製作。

跟孩子在一起做親子遊戲 是要動腦的,要讓孩子感受到豐富多彩。

比如我提倡「一具多玩」,就是說一種玩具至少有五種玩法。

玩具不要多,但對每一種玩具都要進行開發,刺激孩子思考, 激發孩子的想像力與創造力。

跟孩子玩需要技巧和耐心,以孩子為中心,觀察孩子的喜好,而不是用家長自己的邏輯跟孩子玩。

我小兒子三個多月了,有一次我拿著長頸鹿和小豬兩個 玩具放在他面前,我發現他看著長頸鹿而不看小豬,於是我知道了他對長頸鹿感興趣。

讀繪本也一樣,可以先讓孩子自己看,將孩子感興趣的角色作為起點。

「隱形爸爸」不利於孩子成長

 廣州日報: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隱形爸爸」並不鮮見,不少年輕爸爸認為,自己在外面賺錢打拚已經很辛苦了,帶孩子就應該是媽媽的事。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親的「缺位」會有什麼影響?

劉勇赫:現實生活中,確實存在不少「隱形」爸爸。

這並不是說爸爸不愛孩子,實際上,中國式父愛充滿了深沉與內斂,父親與孩子之間似乎還存在著一種等級的隔閡,父親不願或不習慣走下「神壇」,成為孩子生活中的良師益友,這也是導致父愛缺位或父教缺位的深層原因。

傳統觀念認為,男主外、女主內,我認為這是一種落後的觀念。

每個家庭成員都有為家庭做貢獻的義務,掙錢只是經濟功能,家庭還具有撫育、贍養等功能,夫妻應合作育兒、分工育兒。

父親的缺位會帶給孩子很多問題,我通過十年的教育研究發現,青春期發生早戀行為的孩子,80%存在成長過程中父親缺位的現象或是父母離異,沒有得到父愛的孩子會找其他感情來補償,缺乏父愛的孩子常常缺乏社會經驗,產生社交焦慮。

現在很多爸爸工作時精神抖擻,回到家呈現的則是疲倦的狀態以及各種「葛優躺」。

很多爸爸沒有意識到,你在家裡展示的就是孩子要學習的。

因此,我每次回家之前,儘管很累,也都要整理一下衣服,然後精神抖擻的一副「超級奶爸」的樣子,在孩子面前很注意自己的形象。

呼籲讓早教回歸家庭

廣州日報:對於早教你怎麼看?是否真有必要送孩子去參加早教班?

劉勇赫:對於早教,我呼籲「早教回家」,也就是讓早教回歸家庭,對0~3歲的孩子,我認為沒有必要去早教中心,最好的方式是跟父母學習。

直言不諱地說, 很多家長最大的問題是懶,送孩子去早教班既省事又能讓孩子得到鍛鍊,一舉兩得嘛,但我認為很多事不能省略。

親子互動第一位是情感的培養,其次才是各種鍛 煉。

0~3歲的孩子,母親才是教育權威,而不是早教中心的老師。

這個階段,父親要成為母親政策的解讀者、行為的示範者和關係的維護者。

現在都講要陪伴孩子,但陪伴孩子最忌諱陪而不伴,雖然跟孩子待在一起,但只是敷衍,看手機、看電視,沒有全身心投入。

不要拿「沒時間」做藉口,高質量的陪伴每天有30分鐘就夠了,比如早起的親子運動、飯前親子遊戲、睡前的親子閱讀都是不錯的方式。

廣州日報:你認為當前許多父母在育兒過程中存在什麼誤區?

劉勇赫:哭必哄、摔必扶、嚷必阻、玩必陪、給必拒、學必果,這是我總結出來的育兒六忌。

哭必哄,孩子就學會了利用哭來讓自己的要求得到滿足;摔 必扶,讓孩子缺少自己站起來的勇氣;嚷必阻,讓孩子不敢在任何場合表達自我;玩必陪,讓孩子不知道獨立思考的樂趣;給必拒,讓孩子難以享受分享的樂趣;學 必果,讓孩子功利性學習,忽略過程的享受。

我認為,健康的親子關係,孩子、爸爸、媽媽應該像等邊三角形,孩子跟父母的距離是等長的。

中國,較多的還是男主外、女主內,爸爸外出賺錢養家,應付日漸沉重的生存壓力,而照顧和教育孩子的重擔都不可避免地落到了媽媽的肩上。

繁忙的工作往往讓爸爸的親子時光變得很少。

然而,爸爸在家庭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不可忽視的。

事實證明,爸爸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作用也很重要,因為父親有助於孩子形成良好的個性,並能促進孩子的智力發育。

如果男孩缺乏父親的陪伴,很容易導致女性化傾向,而女孩缺乏父親的角色認同,長大後會顯得不自信。

而劉勇赫卻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讓女兒的成長沒有遺憾,我想有這樣的爸爸,她的女兒一定會是幸福的公主,會成長為有良好品格的女孩。

呼籲爸爸回歸家庭,不僅僅是給媽媽減輕負擔,更重要的是給孩子一個美滿的童年......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勿忽視父親缺位 和諧的親子關係讓家庭更融洽

千龍網綜合 父親缺位家庭教育,這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了,但現在仍然急需我們的重視。通過對「第二次全國家庭教育現狀調查」中400個中小學生家長樣本資料的統計分析顯示:家庭教育分工中,夫妻共同承擔不足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