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這些「舉動」,正逐步毀掉孩子的自信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前段時間,朋友婷婷女兒的冉冉的幼兒園舉辦一場活動,其中有一場表演是要找兩個小朋友一起唱歌,老師就找到婷婷,說:「冉冉唱歌很好聽,讓她和另一個小朋友一起上台演出吧。

婷婷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鍛鍊機會,便答應讓冉冉上台,可是告訴冉冉的時候,冉冉說什麼也不同意,頭搖得像撥浪鼓似的。

婷婷追問女兒原因,冉冉哭著搖頭,說:「我不去,我不要去,我唱的不好聽。

婷婷和我聊起這件事的時候,嘆了口氣:

「冉冉什麼都好,就是太沒有自信了,明明自己做的挺好的,可就是不積極,總覺得自己做的不好,畏手畏腳的。

作為父母,我們都希望自家孩子成長為一個自信的人,因為有了自信,孩子才願意去學習心得技能,面對新的挑戰,可是,現實中有很多孩子都缺乏自信。

網上曾有一個熱帖,叫做:「從小就缺乏自信的孩子是一種什麼感受?」

圍繞這個帖子,網友們給出了不同的感受——

說話聲音很小,不敢看人的臉;

害怕別人看到自己出醜;

害怕別人看到自己的優秀;

從來不或者很少拒絕別人;

路上看見熟人走過來,習慣避開,絕不上前打招呼;

心裡一直在渴望成為那個大家都喜歡的人;

......

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一書中寫道:「自信須從幼年培養。

不然,成年後再作補救,往往事倍功半。

從很大程度上來說,孩子的自信與大人的培養有很大的關係。

父母生活中的不經意的言行,都可能摧毀孩子的自信。

過度的保護

現在的孩子大都是家裡的小公主、小王子,一家人都圍著孩子轉,什麼事都幫孩子辦的妥妥的,總覺得孩子還小,做什麼事都不放心。

但是這種越俎代庖的方法,會使孩子在生活上對父母產生依賴性不利於孩子成長。

父母的過度保護還會扼殺掉孩子的創造力和獨立。

如果從小到大家長什麼都替孩子做好了,那麼孩子成年以後,在群體生活中會感覺自己一無是處,毫無自信。

「別人家的孩子」

「別人家的孩子」幾乎是每個孩子童年的噩夢。

曾有機構公布了一份假期年輕人與父母溝通情況的網絡調查,其中「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這句話被網友票選為與父母溝通過程中最讓年輕人感覺尷尬的一句話。

很多家長試圖用親戚朋友家的孩子,和自己家的孩子進行比較,以此來激勵孩子。

但是,家總拿別人孩子的優點和自己孩子的缺點來比較,這樣不僅不會起到激勵作用,還會讓孩子柔柔的內心變得不堪一擊,只會覺得自己處處不如別人。

中國式謙虛

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一幕,幾個家長為了體現自己的謙虛,爭相說自家孩子笨。

「我家孩子不行,學習成績馬馬虎虎,看你們家孩子多聰明啊!」

「我們家的怎麼教都不會,笨死了!」

「我們家孩子也是,根本不長記性,這麼簡單的題目都不會。

……

家長自謙似的貶低自己的孩子,想要以此激勵孩子更加女里,但是,大部分會適得其反,更多的時候只會讓孩子形成一種心理暗示:「媽媽說我笨,我是不是真的很笨。

久而久之,孩子變得越來越不自信。

人前教子

如果想要摧毀一個孩子的自尊很,很簡單,當著外人的面直接批評他的缺點,讓他沒有反駁的機會,一下子就會成功。

很多時候,家長覺得孩子還小,不嚴厲批評孩子長不了記性,但是家長必須要明白的是,即使再小的孩子,也會非常敏感。

在孩子小的時候如果沒有得到足夠的尊重,將導致孩子正在建立的自尊心被無情地扼殺,自然而然的,孩子只會越來越沒有自信,或是變得粗魯、自大、沒有禮貌。

有條件的愛

我們生活中經常會聽到家長這樣對孩子說:

「你快點做XX,你在做不好,我就不愛你了」;

「你要是考試考不到100分,我就不愛你」;

「你要是不聽話,我就不愛你」

……

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父母的愛和回應,是孩子自信的起點。

心理學家認為,孩子的自信,對自己作為一個人的價值的肯定,從根本上講是來自父母無條件的愛。

羅曼·羅蘭所說:「人能在一生之中取得成功,必定只有一個源頭,而這個源頭唯有自信。

父母愛孩子,接納孩子的完美與不完美,不管他能不能給你掙面子、不管他能不能讓你高興、不管他能否活成你想要的樣子,你都會愛他。

無條件的愛與堅持原則並不衝突。

每個孩子,背後有愛與原則支撐,心靈都將是富足的,不管未來遇到了什麼,都可以自信面對。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這幾句話很容易擊垮孩子的自信心了!

「孩子為什麼那麼膽小,不願意上台表演?」「為什麼我家寶寶沒有自信啊?做什麼都畏畏縮縮的。」家長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自信勇敢、落落大方的,看到那些勇於表現自己的寶貝難免心生羨慕,納悶為什麼自己的孩...

怎樣讓寶寶變得自信有安全感?

寶寶為什麼會膽小自卑?導致寶寶會膽小自卑的因素是什麼?你知道你的寶貝為什麼會膽小自卑嗎?下面看看這篇一起來了解一下。安全感是一種感覺、一種心理;是來自一方的表現所帶給另一方的感覺;是一種讓人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