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了100遍孩子也不聽你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你的孩子會和你對著幹嗎?
你說東,他往西
讓他做的事情偏不做?
不讓做的事情偏去做?
費勁口舌的勸阻,一般不見成效
苦口婆心地說服,往往事與願違
這是很多父母都會感到挫敗的事情:
說得再多,孩子也不聽他們的
為什麼說100遍孩子也不聽你的?
1.嘮叨,讓你的話語失去力量
有的家長反覆說、持續說
希望孩子能按照自己的要求做出改變
但事實上卻達不到父母期望的效果
有時還會引起孩子更大的逆反心理
比如有的孩子喜歡賴床
媽媽每天催十遍八遍
孩子依然每天賴床
心理學上有個名詞叫做「超限效應」
意思是說如果外來的刺激過多
過強或作用時間過久
就會使人感覺不耐煩
甚至產生心理逆反
所以嘮叨久了
再耐心的孩子也會心生厭倦
父母說出的話也就沒有力量了
2.不注意語氣和態度
有的父母常用命令、威脅、批評、
盤問、比較語氣與孩子交流
比如下面這些話:
責備——說過多少,你從來都不聽!
謾罵——笨手笨腳的!
威脅——你再這樣,媽媽就丟下你走了
警告——別往那兒爬!你想摔死嗎!
這種語氣,孩子偶爾能聽你的
但事實上算不上有效的教育手段
時間久了,只會讓孩子更加抗拒
沒有人願意有人用這種語氣和自己溝通
孩子也是一樣
如果我們站在孩子的角度
就能感受到這種語氣對孩子的傷害
3.要求孩子,自己做不到
有句話說的很好
三等父母用拳頭管孩子
二等父母用嘴巴管孩子
一等父母用行為管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直接模仿對象
要想孩子表現出積極正確的行為
父母給孩子模仿的榜樣
有的父母一邊怒吼孩子玩遊戲不看書
一邊自己回家就躺在沙發上玩手機
父母對自己每一個行為舉止的注重
就是對子女最首要的
也是最重要的教育方法
如何做孩子才會聽?
學會傾聽
想讓孩子聽話
先做聽話的父母
有時成人也很少仔細聽完孩子的敘述
常常先入為主地對孩子說教
很少去傾聽孩子的心聲
了解這些行為背後的原因
所以,要想讓孩子「聽話」
父母首先做出傾聽的示範
認真聽孩子說的每一句話
這樣
孩子才會從我們這裡
學到尊重、理解和有效溝通
客觀描述看見的問題
採用描述方法的最大優點是
避免指責與推卸責任
把孩子的注意力放在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上
只是把問題描述出來
而不去談「你幹了什麼」
會讓孩子明白問題出在哪裡,並著手解決
比如孩子把玩具弄得滿地地都是
你可以說:「玩具應該放在你的箱子裡」
比起指責
這樣的信息更加容易被孩子所接受
對正確的決定予以堅持
如果是已經決定了的事情
因為孩子的任性,父母妥協了
孩子以後會變本加厲
常常通過耍賴來達到目的
所以,當孩子鬧情緒時
父母不急不躁
堅持自己的決定
可以等孩子情緒緩和下來
再講明道理
 如果父母制定了規矩
並且溫和而堅定地要求孩子執行
時間久了,孩子不用你說
他的心中自然會有一條規矩的界限
孩子親口揭露的育兒錯誤,你中招了沒?
父母總是覺得孩子小,什麼也不知道,什麼也不懂,但是如果仔細觀察的話,你會發現,其實孩子遠遠比你想像中懂得多,甚至比我們大人更會察言觀色,他們很聰明的明白如何控制父母在承受範圍內達到他們的目的。如...
12步驟協助孩子建立順從行為
每當孩子有反抗行為時,建議父母給予孩子表達抗議與選擇的權利,並對孩子的意見給予回應,以及情緒上的同理心與接納。但是父母仍需堅持重要的規範與原則,堅定地告訴孩子合理的底限是什麼,並要求孩子遵守。這...
好好說話,真的很難嗎?
小寶把自己房間弄的很亂,媽媽看到後,十分生氣的說「你怎麼這麼懶,快去收拾了」。但是小寶還是沒有收拾,媽媽只好親自給小寶收拾屋子,但是當小寶看到媽媽收拾自己屋子時很不高興,覺得媽媽把他的玩具弄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