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讓孩子聽話,首先清除噪音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警惕對孩子的無效指令。
就算孩子已經把這些指令當作噪音,仍然要花時間去分辨、判斷、權衡,並要做出選擇——是順從、抵抗還是防禦?
正文部分摘自《讓孩子心悅誠服》
作者:楊傑
正文
最近,因為朋友熟人的緣故,陸續到別人家裡見了幾個孩子,都是四五歲的年紀。
當我以旁觀者的身份觀察親子互動的時候,我發現大部分時間根本不需要用頭腦去分析,只要把自己「代入」孩子的角色,答案就會自然浮現出來。
在這幾次的觀察中,我在家長的苦惱之外,發現了一個非常有共性又非常簡單的事實:父母和子女的溝通根本不在同一「波段」,彼此頻率對不上。
比如,孩子在跑著玩,還又蹦又跳做鬼臉,這時候媽媽連續發布了五六個指令:寶寶,小點聲,你太吵了;小心桌子角,別碰著;把那本書撿起來,那可是你最喜歡的書哦,弄壞了你會心疼的;和阿姨打招呼,要有禮貌;過來,我看看你是不是出汗了……
說實話,我聽了這些頻繁的指令,感覺很聒噪。
結果可想而知,孩子依然如故,一個回應也沒有。
媽媽的調門不知不覺開始提高,有時候媽媽通過大聲喊、不斷重複,能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過來。
有的時候這樣做根本沒用,媽媽的挫敗感便一波一波地襲來。
最終媽媽通過生氣、發脾氣,迫使孩子屈服,完成自己的指令。
同時這件事情不斷強化媽媽心中的一個判斷:這個孩子不聽話,一定要對他大喊大叫才有用!在這個想法的推動下,媽媽對孩子的溝通手段越來越脫離常規方式。
孩子主動與媽媽溝通的時候依然不在同一波段。
我發現,孩子對媽媽說的話,媽媽只是用語氣詞哼哼哈哈地敷衍孩子,或者不耐煩地說「知道了」,與孩子沒有眼神接觸。
孩子也複製媽媽的策略,大聲喊、不斷重複,或者去扯媽媽的衣角,甚至哼哼唧唧地耍賴,這樣才能引起媽媽的注意,獲得一些回應。
如果孩子想獲得更多的回應,還要加倍使用這些手段。
於是這些方法成了孩子解決問題的首選策略。
孩子也得出一個結論:對付爸爸媽媽就要不斷地哭鬧耍賴,這樣他們才肯聽我的話,才會答應我的要求!
漸漸地,在這樣的家庭中,家人之間習慣於帶著敵意說話、用吵架的方式協商問題。
久而久之便形成一個溝通的「死結」:一方退讓,另一方就會變本加厲。
如果互不相讓,矛盾就會繼續升級。
這樣進退兩難的處境,形成過程非常簡單,就是因為我們不認真跟孩子說話,也不認真聽孩子講話。
許多家長看了無數的教育書籍,對教育理論如數家珍。
但我要說的是,教育其實沒有那麼複雜,我們不妨回歸簡單,回歸常識。
親子關係雖然有些特殊,但也是人際關係的一種,因此要遵循人際關係的基本規則——說話認真,聽話認真。
在工作場合,我們如果想對領導說一件事情,肯定要先看看對方的狀態,是否有時間聽我們講話。
另外我們也要打個腹稿,知道怎樣說更得體。
領導對我們說些什麼,我們都會認真聽,並且立刻回應。
如此說來,我們都具有人際溝通的基本技能,但親子關係中,我們重視教育結果而輕視孩子本人,否定孩子的平等地位,仿佛孩子沒有資格享受某些基本人權,我們對孩子任性而為,放縱行使父母的特權。
當我們埋怨孩子任性的時候,真正的事實是:我們比孩子更任性!
我們不妨把「尊重」「傾聽」這些口號化為簡單的行動,像對待領導一樣,認真地對孩子說話,認真地聽孩子講話。
要知道,孩子比領導重要多了!如果我們真的這樣對待孩子,就會發現,親子關係完全可以風和日麗。
如果始終堅持這一點,家庭教育也不會出現大的問題。
我建議前文中提到的這位媽媽連續地觀察孩子,並最大限度地化簡和孩子說的話。
而且要選擇合適的時間,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與孩子對話,還要非常注意用表情和眼神與孩子互動。
養成這樣的習慣,我們一旦對孩子說話,孩子就會認真聽。
當孩子和我們說話的時候,我們也要認真傾聽,認真思考,準確回應孩子。
我們要用行動來詮釋「尊重」「傾聽」,沒必要成天把這些詞彙掛在嘴邊。
我為這位媽媽做了一個小小的示範,假設她想讓孩子把書撿起來,我建議她首先喊「寶寶」,然後等待孩子的回應。
這個回應可以是聲音的應答,也可以是眼神的回應。
孩子有回應以後,我們再用最簡潔的話說出自己的要求:「把書撿起來!」類似的要求,本來是舉手之勞,孩子之所以會抗拒,通常都不是因為要求本身,而是我們提要求的態度和語氣。
我們要非常警惕對孩子的無效指令。
以這位媽媽為例,她一天中對孩子發出的無效指令絕對超過30個,一年下來對孩子發布的無效指令上萬個。
這是很可怕的一個數字,那些指令都是嚴重的噪音污染。
就算孩子已經把這些指令當作噪音,仍然要花時間去分辨、判斷、權衡,並要作出選擇——是順從、抵抗還是防禦?頻繁而無效的指令,會影響孩子內心的平靜,進而影響他們做事的效率。
我問了媽媽一句:「孩子是否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媽媽說:「有有有!幼兒園的老師總說他注意力不集中,老師講的話他好像沒聽見一樣。
」
這一點兒都不難解釋。
媽媽不認真聽孩子講話,孩子也不認真聽媽媽講話,久而久之,孩子傾聽的能力就弱化了。
孩子與父母之間缺乏眼神交流,眼神的定焦能力和追蹤能力也會弱化。
並且,孩子嫌父母煩,就會主動屏蔽父母的嘮叨,也會把他人的話當作耳旁風,對話語中傳遞的信息不敏感。
如果孩子的視覺注意力和聽覺注意力同時被弱化,孩子的注意力就會習慣性地處於渙散狀態。
相反,那些與父母親人愉快互動的孩子,眼神總是亮亮的。
大人說到孩子感興趣的話題,他會目不轉睛地看著你,他的眼神也會隨著講話的內容產生微妙的變化。
這些孩子也能捕捉到他人情緒的細微變化,好奇心強,會主動追蹤他感興趣的事情。
在觀察的過程中,這個孩子開始在我面前跳著玩,我專注地看著他,偶爾還和他開個玩笑。
看得出他很享受別人專注而善意的眼神。
過了一會兒,他拿了一些積木在我面前擺弄。
我試探著問他:「能給我玩一會兒嗎?」在之前互動的基礎上,他沒有拒絕,但也沒有直接答應,而是採用了一個中間策略:把一塊積木放在我椅子的邊上。
在我看來這是一個積極的信號,我很高興地對他說了謝謝,就拿起積木擺弄。
又試探性地問他:「可以給爸爸媽媽每人發一塊嗎?」這對他來說是非常簡單的事情,他欣然應允。
然後我又試探著問他:「能再給我發一塊嗎?」這回他不但答應了,還直接把積木放在我的手上。
由此一個新的遊戲便展開了,他一次次跑到自己的房間,找出一堆玩具,給在場的人每人分發一個,如此循環往復,我們只是高興地回應他,感謝他。
他特別有積極性,表情也明媚起來,他幾乎把所有小件的玩具都拿來分發。
最後我們每個人懷裡都抱著許多玩具。
我在他家坐了一個多小時,告別時他還不讓走,又分發了兩輪玩具才算結束遊戲。
我注意到,遊戲玩到後半部分時,孩子熱情高漲。
他對我們的眼神和問話變得敏感了,會主動看我們,問他的話,有一多半都會回答。
與這個小孩兒的互動結束後我心中五味雜陳。
作為一個陌生人,孩子能在短時間內這樣與我互動足以證明,只要方法對路,孩子有很大的改變空間。
關於此事的文章發到網上以後,一位讀者給我留言:
剛剛看了這篇文章,恰好發生了一件事,奶奶讓孩子快點睡覺,可是孩子在玩遊戲,根本叫不動。
奶奶讓我去收了電腦,我用這個辦法,坐到孩子面前叫了他的名字,讓他看著我的眼睛,然後問他:「現在幾點?」他說:「不知道!」我就告訴他,現在是晚上9:30,到睡覺的時間了。
他一邊聽我講話一邊摸著電腦說:「我把這一盤玩完了就去。
」我把電腦拿開,對著他堅定地搖了搖頭,他看著我想了10秒鐘,什麼話也沒說,就自己去刷牙了。
所以我現在心情非常好。
我的孩子也是四五歲,平時的我,也像上面講的家長一樣,剛剛只是小試了一把,好管用啊!
我努力想像這個場景,心中很感動,也很感慨。
雖然媽媽沒有答應孩子的要求,但他一定能從媽媽的眼神和態度中感受到真誠與尊重。
【奶爸說】
我們總在想盡辦法如何讓孩子「聽話」,這背後隱藏的實際上是我們對孩子的控制欲,當控制失敗時伴隨著挫敗感而來的就是憤怒、發脾氣……
若我們能看清自己的控制欲,能把那些投射到孩子身上的自己內心的焦慮及對未來的擔憂看清、放下後,會發現孩子的大多數行為都沒問題,只是我們在不斷的影響著孩子的正常成長生活狀態
童年是人生中的一個重要階段,孩子就要活得像個孩子,如果我們總是不切實際的去期望孩子能像成人那樣有規矩、有條理、穩重、懂事……那就會永遠看著孩子有各種問題,總想不停的去糾正、說教(控制)孩子,而這樣的結果除了孩子痛苦之外,我們一定也會跟著痛苦
唯有我們放下自己的慾望,給孩子真正的愛和自由,很多「問題」自然就會消失,而當遇到真正需要孩子「聽話」時,孩子才會更尊重我們的意見
當我們「聽」不到孩子的聲音,而只顧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去隨意支配孩子時,他們同樣也會選擇聽不到我們的聲音
以前有發過一篇文章是關於想讓孩子聽話有哪些關鍵點,今天一起送給你
在微信:guaibaonaiba後台回復
118看《孩子不聽話,是因為家長不會聽話》
據說分享是一種美德……
育兒問題交流可以加奶爸的私人微信:36491788
各位粑粑麻麻如果看到相關的實用好文,或是自己的育兒實戰經驗,都可以隨時發給奶爸,將好的經驗與大家一起分享,幫助更多家長,幸福更多孩子
讓我們陪著孩子一起共同成長……
孩子上幼兒園前,需要學會這項技能
文 | 涵涵媽養孩子,我們不希望他無條件地順從,這樣的聽話咱不鼓勵,因為我們希望孩子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不順從、不盲從。這點我們在文章《孩子,我寧願你不那麼乖!(值得所有父母深思)》里,已經深入探...
用傾聽代替吼罵,你不知道對孩子有多重要!
我一個朋友,面對老公對待孩子的教育方式一直在抱怨:爸爸認為孩子要多練習寫字,以後長大就會更聰明學習更棒!於是買了好幾本描紅本來給孩子每天練習,而且一寫就是兩三頁,剛開始孩子還乖乖地完成爸爸的任務...
拒絕傾聽有多可怕?要孩子聽話,就不要嫌他煩!
十月懷胎,生下了娃。從此,娃的一舉一動,都會牽動著我們的神經。所以我們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聽話,我們說什麼就聽什麼,我們不讓做什麼就一定不會做什麼。好像只有這樣,我們才會放心。然而事實卻是,孩子好...
育兒丨愛,從好好說話開始...
河合隼雄在《孩子的宇宙》中提到過一個小學二年級學生的詩作《大人》:《大人》不管誰來了看到我「又長大了」「上幾年級了」「就要上三年級」「這麼快啊上次還是一年級呢我記得」說著就來摸我的頭
孩子犯錯、成績差、叛逆……不知道怎麼辦?小編教你幾個方法
孩子成長過程中,與父母的溝通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能夠有技巧地和孩子溝通,不僅能夠減少親子衝突,而且能夠起到較好的教育效果。很多家長沒有掌握溝通技巧,也不知道該怎麼和孩子溝通,你無心的一句話對你來說...
家長要會說話,孩子才會去聽話!—武漢尖鋒教育
有個叫琳的孩子,小學期間成績特別好,到了中學卻跟老師發生了矛盾憤然退學,退學在家的琳天天對著父母,父母想幫助她找一家私立中學,她不肯也不願交流。時間久了與其父母也產生了矛盾,父母很是傷心,痛斥琳...
家長必備:孩子不聽你話的10大原因
作為家長你一定希望孩子聽你的話,難道不是嗎?但是你的孩子究竟有多少次是真正聽你的呢?當孩子不願聽話時的確讓人頭疼,這是個嚴重的問題。作為孩子,即使他可能不聽家長的話,但是要讓家長聽進孩子的話也不...
為什麼說了100遍孩子也不聽你的?
你的孩子會和你對著幹嗎?你說東,他往西讓他做的事情偏不做?不讓做的事情偏去做?費勁口舌的勸阻,一般不見成效苦口婆心地說服,往往事與願違這是很多父母都會感到挫敗的事情:說得再多,孩子也不聽他們的為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