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如何應對孩子公共場所大哭大鬧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家長們是否經常在超市或者寶寶遊樂場會看到有些孩子因為買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或者還想繼續遊戲不想回家等諸多原因在公共場所大哭大鬧、不依不饒,讓當父母的非常難堪。

為什麼孩子會出現這些問題呢?"

主要原因是孩子的自控能力不強,他們的行動幾乎就是自身反應的直接流露。

雖說孩子已初步了解了一些規則,但在這些規則還沒有很深入地形成自覺意識的時候,天性讓他們又不願意被規則束縛。

所以,孩子當眾哭鬧發牌氣,父母一定要先弄清楚原因。

一般來說,孩子在公共場所耍脾氣,大都是因為自己的要求沒有被滿足,比如看見心愛的玩具,父母不肯給他買、或者逛完街了還要去跳蹦床,而父母要帶他回家等等。

這時候,哭鬧、耍賴是他們表達自己強烈感情的一種方式。

也有的孩子當眾哭鬧發脾氣只是為了引起大人的注意,人越多的時候,他的脾氣就越大。

這時孩子的哭鬧明顯帶有表演的性質,似乎是在向大人示威,也好像是在向大人撒嬌:"還有我呢!你們為什麼忽略我?被人忽略是很傷心的,那就別怪我哭鬧了。

"

孩子常常通過哭鬧來表達他們的要求,對此不少家長採用了這樣兩種方式來對待:一是通過恐嚇、打罵來強行"鎮壓",另一種是軟下心來答應孩子的要求。

實際上這兩種方式都是不妥的,前者使孩子不知道通過什麼樣的合理方式來表達自己的要求,後者則是縱容孩子用一種無理方式來獲得自我滿足。

遇到孩子當眾哭鬧的情形,父母要努力地讓自己保持頭腦冷靜。

如果當時有很多人在場,媽媽可以走到孩子旁邊,在他耳邊悄悄說:"我們到別的地方去好嗎?媽媽想知道你有什麼要求…,,"因為有悄悄耳語的動作,孩子出於好奇,往往會先停下哭鬧。

換了個環境,孩子的心情多少會有些不一樣,這樣就會比較容易安靜下來。

同時因為之前那句「媽媽想知道你有什麼要求………」,孩子自然會有一段講述。

講述的過程通常能讓他平靜許多。

聽完後可以跟孩子分析到底誰的要求更合理。

如果是大人錯了,一定在這個時候給孩子道歉。

如果孩子錯了,也應要求他向大人道歉。

在把孩子領回去之前,可以和他拉拉鉤,讓他保證回去不再哭鬧了。

此事如果做得過於強硬的話,會引起孩子的反感,對以後的教育會起反作用;過於順著孩子,又會讓做父母的沒有威嚴。

其中的尺度就得靠父母根據孩子平時的性格自己來把握。

但對於孩子不合理的要求一定要明確拒絕。

一味遷就會在無形中助長孩子任性的壞習慣,以後他就會常用這種方法以達到自己的目的。

事後也要和孩子「約法三章」,並告訴孩子,採用當眾哭鬧發脾氣的方法,所有要求都不會滿足他。

我班上曾經有個孩子(喬喬)特別能哭鬧,以前爸媽總是遷就她,結果她以哭為武器,眼淚說來就來。

媽媽覺得這樣下去不行,於是找機會反覆教育女兒,有什麼要求,一定要說出充足的理由來。

只要理由是正確和合理的,就一定會滿足她;反之,如果只是不講理地哭鬧,那麼無論如何也不答應。

這天,家裡來了好多朋友,喬喬又開始耍脾氣了。

媽媽一再給她講道理,但喬喬就是不聽,而且還使用了她慣用的伎倆——哭鬧。

媽媽見說理不行,馬上斷然宣布:「今天不能玩玩具了。

」喬喬一聽,哭聲又上了一個「音階」,媽媽也馬上「升級」,「明天也不許玩玩具了。

」結果到了第二天喬喬果然沒能摸著玩具,不過她也沒敢再哭鬧,以後她就很少再採用這種無理的方式來表達要求了。

一旦給了孩子「不行」的答案,就要堅持自己的立場。

如果總是在第一家商店裡拒絕了孩子想要買新玩具的要求,但在第二家商店就因經不住糾纏而答應他的要求,這種做法無疑是在強化孩子「要、要、要」的行為,並堅定他耍賴的信心。

此外,有的爸爸媽媽為討得孩子的歡心,當著孩子的面批評其他成人,比如有的媽媽會說:「來,我看看,誰惹我們了!」企圖以此來制止孩子的哭鬧要挾,這種方法也不可取。

因為這樣做會助長孩子將錯誤轉嫁給他人的心理,削弱成人在孩子心中的地位,或使孩子哭鬧得更凶,並為以後教育孩子帶來很大的被動影響。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不要遷就孩子的不合理要求

教育專家認為,對於孩子的不合理要求絕對不能滿足,遷就和順從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實際上是助長他們的「自我為中心」,這種自我意識的無限膨大,容易使孩子變得自私自利,完全不懂得對父母的感激,認為一切是...

關於幼兒教育的幾個觀點,進來看看

對於很多家長來說,動不動就對孩子繳械投降。「好了,別哭了,媽媽給你買去就是。」「好吧,好吧,這次爸爸帶你去玩,以後不許再這樣耍賴哦。」必須拒絕孩子時絕不「心慈手軟」。 有的家庭由於種種原因,如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