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最初的投射,才是給予孩子最好的財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作者:杜痕遠(爸媽內參主筆)

01

過年聚餐,有親戚講自己帶的小孩,說小小年紀就學會了喊人「爬開」(四川話罵人「滾」的意思),有次小孩讓家裡一位客人「爬開」,客人面露不喜,親戚趕忙解釋,「小孩子不懂事,你跟他計較個啥?我帶他那麼久,他還經常喊我爬呢,我怎麼沒生氣?」

親戚是小孩的奶奶,她說起孩子時眉飛色舞了,似乎這樣的舉動是聰明的表現,沒什麼大不了,孩子小不懂事,長大就好了。

小孩的爺爺在一旁補充:「是嘛,他還喊我爬開呢,我就連忙給他道歉,說爺爺錯了好不好。

」他邊說邊笑,似乎是個很好笑的笑話,「小孩子嘛,得哄著。

這一席話,聽得我驚訝萬分,刷新三觀。

親戚又解釋,小孩子為什麼會說「爬開」,因為孩子他爸經常對孩子說這句話,有時孩子煩著他爸了,他爸就指著孩子讓孩子「爬開」。

這個小男孩我平時偶爾會見到,長得倒挺乖巧,就是有一種說不出來的不同於別人家孩子的特點,他不愛搭理人,有點小暴力,時不時爆出一些驚人的舉動,比如有時大人友好地問他話,他一巴掌就過來了。

根本無法用常理判斷他的行為,久而久之,我們都不願過多逗他。

俗話說三歲看到老,他已經缺乏這個年齡該有的可愛和天真,早早地沾染成人世界的污垢,從他口中說出的髒話,以及敵視一切的神情,讓人難以想像是出自一名三歲的小孩。

我不知道他後面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而實際上,他已經逐漸顯露出他所在家族的特性。

02

如你所想,這家親戚是最不受其他親戚待見的,不是其他親戚刻薄,實在是這一家人極儘自私無情之能事。

誰都知道,過年親戚間給小孩發紅包就是塗個小孩高興,實際上你拿別人多少你還得還別人多少,沒人會占別人的便宜,也沒人厚得起臉皮只拿不給。

但每年春節家裡聚餐幾輪,小孩父母從未參加,每年都說有事,必然是小孩的奶奶(就是上文的親戚)爺爺帶著小孩參加,結果每年發壓歲錢,就他家只進不出。

家裡老人去世時,喪事由親戚帶頭操辦,其他家的朋友送禮,統統被他家歸入囊中。

親戚之間都沒和他家真的計較,於是他們更加肆無忌憚。

小孩的父親從小就有小偷小摸的壞習慣,一次,用偷摸來的鑰匙打開另一個親戚家門,偷了幾千元現金,門沒壞鎖完好,被偷的人納悶,一問鄰居才知,是你家侄子來過也就是現在的小孩父親。

小孩的父親從小就被他媽教育做人要精靈,所謂精靈就是要學會投機取巧,尤其讓我咂舌的是她得知自己的孩子從外面偷了東西回來,還誇他孩子聰明。

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小孩,可想而知會成為怎樣的人。

03

很多父母看到別家小孩懂事禮貌,總是一臉委屈,「我家小孩天生就調皮,不好管教啊。

他們並沒有覺得自己的行為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小孩天生善於模仿,你的任何好的或壞的行為,都印在他眼裡。

一位同事對孩子的教育讓我感觸很深,孩子做錯什麼,她永遠都是輕言細語地給孩子講道理,她不罵也不打。

我很好奇問她,那麼小的孩子能聽懂你的話?

當然能聽懂啊。

她說,孩子比你所想像到的更聰明,就算她真的聽不懂,也得養成讓他聽道理的習慣。

況且,孩子聽懂道理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你總要刺激他這方面的感知,而且你也說不清楚哪句話他有一天就懂了,總不可能指望你從來不給他講道理,突然心血來潮地認為他應該聽懂道理了才給他講還想讓他信服吧?

我不得不相信她,因為她的孩子確實能在她講道理的時候冷靜下來,認真地聽她說話,她的孩子也有禮貌,愛讀書,對人熱情,愛笑,格外有修養,充分發揮了一個孩子的強大個人魅力。

格外像她母親,溫和有加,有理有節,有思想有氣質有才華。

現在有那麼多育兒書籍和各類專家,讓很多人覺得教育孩子是一項浩大複雜的工程,其實有了孩子的人才知道,教育孩子並不複雜,也就是以身作則,難就難在,你是否能克制自己的壞情緒,收拾好自己的壞毛病,成為更好的自己。

04

有個詞叫「子承父業」,拋開特例,生活中總能發現,大部分孩子的職業受到父母職業的影響很深。

比如父母做生意,孩子從小也顯露出做生意的天賦;父母從事藝術,孩子就有藝術家天賦;父母是作家,孩子從小作文也好。

這段時間看嚴歌苓的作品,百度百科上顯示:「嚴歌苓是一位美籍華人,著名旅美作家,美國21世紀著名中文、英文作家,好萊塢專業編劇。

」從小就具備了寫作天賦,20歲發表第一篇作品,如今被譽為第一華語女作家。

看她的演講,近60歲依然舉手投足氣質優雅,後來看履歷才發現,嚴歌苓有一名作家父親,她父親繪畫、寫作、建築都通,幾乎是全才,對她的影響至深。

我認為嚴歌苓的例子很好,是因為要成為作家,不僅關於職業,更關乎於性格和修養。

嚴歌苓也說:「我是爸爸帶出來的作家。

他給了我很好的審美觀,我將受益一輩子。

父親的朋友也有許多文學造詣很深的,他們相互間玩的做詩填詞,隨手拈來,我們這輩人就很少能達到那種造詣,玩不了那麼雅致。

養育孩子的過程,一方面是父母影響孩子的過程,也是父母凈化自身的過程。

三位美國教育專家寫了一本書叫做《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裡面寫到:之所以成為父母,不是要我們去書寫孩子的人生,而是為了凈化我們的心靈,讓我們徹頭徹尾地改變自己。

只有明白這一點,我們才有機會進步、長大、成熟。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的一言一行投射到他們的行為和內心,會影響孩子一生。

有些人總是要給孩子留下很多財產,早早規劃孩子人生,似乎認為這才是能給孩子最好的愛,實際上,我們給孩子生命最初的這份投射,才是給予孩子最好的財富,所以,你要給他的投射,一定要是你所希望他成為的樣子。

有人說,孩子長大後總會接觸成人世界的髒污,我們做得再多,最後都將無濟於事,為什麼這麼執著。

我想說其實不是的,這個社會充滿潛規則,不乏陰暗和骯髒,但是人的內心需要陽光和正能量,人可以混跡於沒有修養的人群之中,但自身依然要有修養。

這份修養不僅是品德,也是能量,是精神,也是動力。

是就算有一天我們消失於世界,孩子在遇到困難的時候,他們依然會想起當年父母告訴他們的話,教他們的行為,他們終會找到內心力量,終會懂得父母是讓他們一生驕傲的人。

想養出怎樣的孩子,首先自己就要成為怎樣的人。

作者簡介:杜痕遠,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專欄作者,簡書作者,新手奶爸,苦逼上班族,前紙媒寫作者,發表文字近百萬,微博@杜痕遠。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怎麼讓孩子更優秀

大清早的被人吵醒是什麼體驗大概是想罵人經常大清早被吵醒是體驗忍無可忍如果你大清早的經常被同一個鄰居吵醒,那麼你會得到一個全新體驗忍無可忍,重新再忍人家就是說話嗓門大點,早上7.8點在院子說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