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你為什麼會焦慮?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談到育兒,不可避免的一個話題就是「焦慮」。

真心爸媽遇到過很多焦慮的爸爸媽媽,其中媽媽們的焦慮程度,又常遠高於爸爸。

我們寫育兒文章,曾經有一個不自量力的目標,就是幫助焦慮的媽媽們不再那麼焦慮,所以常常會寫些輕鬆帶娃的法子。

但好像不怎麼管用,經常收到火氣十足的留言:觀點錯誤!站著說話不腰疼!你去找教委啊,找老師啊!現在競爭那麼激烈,我怎麼能不著急?

這樣的評論,常常讀得我們自己都焦慮起來:為什麼呀?!為什麼大家一邊煩惱著養育孩子過程中的各種焦慮,一邊又那麼輕易地對不同於自己的方法怒火萬丈?難道可以理解的邏輯不是想方設法擺脫焦慮狀態嗎?

這種奇妙的反差,困擾了我們好久,直到最近,忽然想到了一個很可怕的可能性:一些深陷育兒焦慮的媽媽,其實可能並不真的想擺脫這種狀態,甚至,有可能享受著這樣的狀態。

想到這一點,之前斷斷續續地分析過的焦慮問題,忽然串聯起來,有了一個一致的答案。

1、分離焦慮——依賴孩子

孩子準備上幼兒園,或者剛上幼兒園,媽媽會焦慮:孩子不喜歡幼兒園怎麼辦?幼兒園老師不喜歡孩子怎麼辦?孩子在幼兒園受委屈怎麼辦?

孩子上幼兒園確實需要一段適應時間,也會產生和媽媽的分離焦慮,但就我們兩個孩子小時候上幼兒園的經驗,孩子其實很快就會喜歡上幼兒園。

前陣子大兒天真的幼兒園老師回憶她當時隨班車接天真的情形,「車門一開,真真就歡快地跑過來,撲到我懷裡,準備開始新的一天在幼兒園的快樂生活。

」那時候,他兩歲,去幼兒園從來不會三步一回頭、依依不捨。

其實孩子的分離焦慮,並沒有大人想像得那麼嚴重,反倒常常是大人的分離焦慮,比孩子嚴重得多,在幼兒園門口又是親親,又是抱抱,又是反覆叮囑,萬分不舍。

最近見到的一件小事,也佐證了我們這個「是大人更依賴」孩子的觀點。

小兒寒假參加一個出國遊學團,行前說明會前,一些媽媽在會場外閒聊,一位媽媽說:「去年她去夏令營,在郊區,人家沒怎麼樣呢,我先受不了了,也不給我打電話,也不給我發微信,中間跑去看了一下,結果人家玩得好著呢,還怪我跑去看她。

」看看,到底是誰依賴誰更多?

2、叛逆焦慮——控制孩子

媽媽們還焦慮孩子叛逆,兩三歲時,擔心第一個叛逆期,十多歲時,又開始擔心青春期叛逆。

除了明確的所謂「叛逆期」,大人還常常為孩子日常生活中的各種不乖、不聽話煩惱。

我們曾專門寫文章討論「叛逆」問題,認為所謂叛逆,一是站在大人角度來評判孩子的成長,是孩子的自我不斷發展,大人沒有跟上孩子的成長,二是大人常常試圖讓孩子聽話,當孩子有了自己的主見,不再是爸爸媽媽的乖寶寶時,大人就覺得孩子叛逆了,但是,沒有控制,又何來叛逆?

控制孩子,是部分爸爸媽媽的需要,而絕對不是孩子的需要。

有哪個孩子,會發自內心地喜歡自己一舉一動、大事小情,都嚴格按照爸爸媽媽的指令來,都處在爸爸媽媽的監控之下嗎?孩子不喜歡控制,而爸爸媽媽又常常試圖控制,並且享受控制孩子的成就感,一旦在哪怕很小的細節上失去控制,就會產生很嚴重的不安全感。

一些媽媽會問:孩子從幼兒園、學校回來,問什麼都不說,怎麼辦?又有媽媽會問:如何讓孩子敞開心扉,和爸爸媽媽交流?怎麼讓孩子和爸爸媽媽無話不談?

敞開心扉、無話不談,現實生活中是很難實現的,保有自己的秘密、保有隻願意和朋友、同學分享的內容,是孩子很正常的需求。

反倒是不遺餘力窺探孩子一切的爸爸媽媽,恐怕是對孩子的生活,入侵太多。

3、愛的焦慮——索取孩子的愛

孩子更愛媽媽,還是更愛爸爸?孩子和奶奶/姥姥/保姆阿姨很親,會不會不愛媽媽了?孩子愛不愛自己,有多愛自己,也是不少媽媽考慮很多的問題,嚴重的,就會發展到問孩子如下這般又好笑又難於回答的問題:我和你媳婦都掉水裡,你先救哪一個?

恕真心爸媽直言,媽媽向孩子索愛,其中多少有些不那麼好的味道,背後可能是試圖在家庭中建立超越於夫妻關係之上的親子關係,或者已經建立了這樣的關係。

有些媽媽,因為丈夫長期不在家,或者即便在家,也很少積極參與家庭生活,而與孩子發展出一種類似「相依為命」的關係,覺得「什麼都不如我女兒/我兒子重要」「老公根本靠不住」,這樣的媽媽,一方面會經常索取孩子的愛,一方面會嚴重地控制孩子。

其實,孩子到底愛不愛媽媽,真的不需要媽媽擔心。

只要給孩子足夠多的愛,孩子一定會對媽媽有同樣的愛,只是孩子可能並不像媽媽期待的那樣,經常表達、直接表達而已。

再者,孩子有多愛媽媽,真的不那麼重要。

媽媽不是孩子一生的情人、一生的伴侶,總有一天,孩子會離開媽媽,有自己的愛人、自己的家庭,而且他對自己伴侶、孩子表現出的愛,很可能會超過對媽媽表現出的愛。

媽媽們需要及早認識、認同並接受這一點。

與其關注孩子愛不愛媽媽,媽媽們更需要做的,其實是經營與伴侶的愛。

夫妻之愛,是家庭第一位的關係,也是一生中最重要的關係。

孩子不會妒忌爸爸愛媽媽,或者媽媽愛爸爸,相反,做一對相愛的爸爸媽媽,也是為孩子未來的幸福家庭生活,做出好的示範,這會讓孩子,對愛情和家庭抱著美好的願景,並且願意像爸爸媽媽那樣,努力經營好自己的愛情和家庭。

4、從眾焦慮——樂於遵從群體壓力

別人家孩子都吃某某奶粉,我們要不要吃?班裡其他孩子都報了什麼什麼興趣班,我們要不要報?我們不報的話,會不會影響孩子?不少媽媽,還有這樣的焦慮,並且常常是被這樣的焦慮驅使著,不停地為孩子選擇更好的東西、報更多的班兒,花去時間、精力、金錢,同時,也收穫更多的煩惱。

真心媽媽之前對這種從眾焦慮並沒有什麼直接的認知,直到大兒小升初的那一年,為了解更多信息,登錄了一個小升初論壇。

哇,不得了,真是熱鬧,無比多的媽媽(也許是爸爸,但看口氣常常不像)聚在一起,不停分享所有關於小升初的信息,哪家學校開始招小五班了,哪家學校根據某某杯賽選拔、哪家學校開始接收孩子簡歷了。

任何一個熱門帖子,都是成百上千層樓,裡面各種著急、各種無奈、各種打聽消息。

還有媽媽們來匯報「我家上岸了」「我家被某某學校錄取」了。

海量的帖子和回復,帶來信息,也帶來壓力,簡直是讓人覺得,如果沒有四方打探消息、沒有把孩子送進那些排名中的學校,爸爸媽媽簡直就是毫不努力、毫不負責。

真心媽媽不願被如此洪流捲入,一次之後,再也沒去。

我們還見過另外一個事例。

一位媽媽,生產之後,不停地泡各種媽媽群,不斷獲得各種各樣的信息,然後就要求家裡人遵從、實踐,孩子爸偶爾有不同意見,孩子媽就跟他爭吵:「媽媽群里說的,你居然不信?!我學了多少,你學了多少?!」如此盲目從眾,毫無主見,實在可嘆。

5、孤獨焦慮——缺乏自己的生活和樂趣

好多媽媽全身心地焦慮孩子,可能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除了管孩子,自己無事可做:工作不喜歡,也不想花功夫;家務不喜歡,覺得浪費時間,而且會讓自己變成「老媽子」;沒有自己的愛好和興趣;丈夫忙工作,缺乏溝通,或者乾脆無話可說。

於是,生活內容就只剩下了孩子,於是就牢牢地抓著孩子,再給孩子安排這樣那樣的事,順便占滿自己的時間。

再者,焦慮孩子,也是安全的,會讓丈夫、家人,或者周圍的其他人看到,自己是如此努力、如此認真、如此負責、如此「一切為了孩子」、如此奉獻一切的好媽媽。

責備這樣的媽媽沒有自己的生活和樂趣,簡直是一件是可忍孰不可忍的「逆天」之事。

如果媽媽把注意力稍微從孩子身上挪開一些,關注一下自己的生活,豐富生活內容,增加生活樂趣,會發現,對孩子的焦慮,可以減輕很多,而且孩子並不會因為媽媽沒有全心全意地只關注他,而有什麼不妥,恰恰相反,孩子會變得更自主、更自立,更有能力面對自己的學習和生活。

6、競爭焦慮——自己停止成長

最後,不可迴避的,就是「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焦慮,別人都學各種才藝,我們不學,孩子豈不是沒有競爭力?別人都上好學校,我們不努力去上,豈不是落後的一大截?別人都去上補習班,我們不上,孩子成績豈不會有問題?孩子學習不好,就上不了好大學;上了不了好大學,就找不到好工作;找不到好工作,就掙不到更多錢,掙不到更多錢,你讓他如何成為一個成功的人?如何生活?

這樣的一大套邏輯,簡直嚴密得無法辯駁。

但是,即便這個邏輯成立,如何確定,爸爸媽媽做的這些,對實現這些目標有幫助呢?又如何不能相信自己、相信孩子,即便我們不這麼做,也能實現這樣的目標呢?

歸根到底,還是焦慮,而這種焦慮,可能有兩個根源:一是父母把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焦慮,轉移給孩子,自認正是沒有競爭力的、落後的、成績不好沒上了好大學的、工作不夠好的、掙錢不夠多的、不夠成功的,所以不斷逼迫孩子,以免孩子重複走自己的老路;二是自己停止成長,看不到自己的未來,所以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同時也把全部的壓力,轉嫁給孩子。

但是,爸爸媽媽為什麼不選擇自己成長,而把壓力全都交給孩子呢?工作不理想,為什麼不選擇提升自己,以勝任更好的工作?收入不夠好,為什麼不提升能力,或者更努力地工作,提升收入?看看從巔峰跌落谷底,然後開始一棵棵種樹,種出「褚橙」的褚時健老先生,還有台灣那位退休之後考大學、考研究所的老爺爺,三四十歲的爸爸媽媽,有什麼理由認為「一輩子就這樣了」,放棄一切嘗試和努力呢?

好吧好吧,寫著寫著,又開始勵志了。

不過真心爸媽覺得,做父母,真的是常常需要自己勵志,督促自己成長。

再者,爸爸媽媽努力過好自己的人生,不也是為孩子做出的積極示範?與其掉入焦慮的泥潭,萬般無奈,何不追根溯源,努力擺脫?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這或許就是孩子心中的完美爸爸吧!

最近寫了幾篇文章,探討爸爸媽媽對孩子成長的影響——《鄭淵潔:孩子的成長,成也母親,敗也母親》,《孩子的成長,成也父親,敗也父親》,《你來說說理,為什麼爸爸們對育兒無感》,《爸爸,你再不陪我,我就...

找對好方法,輕鬆做爸媽

結婚生子一直都是人生大事,都說帶孩子很累,以前沒有親身經歷過,所以不懂到底是如何累法。直到去年自己生了孩子,當了媽媽,才真真是有了深刻的體會。為了這麼一個小小的人兒,全家齊上陣,還都忙得暈頭轉向...

中國孩子越少父母越累

以前社會一方面受傳統養兒防老的觀念影響,一方面由於無有效的避孕措施措施,所以家家戶戶孩子都很多,現在由於計劃生育,城市消費壓力大,觀念變化,一家基本上都一個小孩,但是為什麼現在養孩子比以前更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