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馳的孤獨症是這樣得來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兒童從小就生活在家庭環境中,當他什麼也不懂,只能用哭泣表達自己的意願和情緒時,那是一種對愛的渴望和求索。
兒童需要得到關愛是因為他需要安全感。
蒙台梭利說,愛是兒童成長的土壤,兒童只有得到了充分的關愛,才能夠具備健全的人格、心智、道德。
可以說,愛是兒童成長的背景和環境,也是兒童早期教育的基礎。
成人在給予兒童關愛之前,首先應該考慮兩個問題。
一是,自己是否擁有愛的能力,二是,對孩子的愛究竟是什麼?應該運用怎樣的方式去表達?對於那些心中沒有愛的成來說,他們本身就是不成熟的,在愛自己還是愛孩子的問題上,他們的做法往往靠近前者。
有時候,他們甚至和兒童慪氣、作對,直到滿足自己的需求、達到自己滿意為止。
這樣的父母不具備一個成人應有的寬容,更不會理解、接納兒童。
有些時候,心理不成熟的成人也會情緒化,當他們情緒好的時候,會將孩子捧上天,情緒不好的時候則會將孩子視為出氣筒。
在這種環境中成長的孩子,會變得戰戰兢兢、誠惶誠恐,他們早早地學會了察言觀色,為了避免惹怒父母,只能不停地揣測和應付,精神上承受了很大壓力。
久而久之,兒童會因為得不到愛而缺乏安全感,從而產生精神上的不安和焦慮。
周星馳是香港電影的標誌,也是一個時代的共同回憶。
美國《時代周刊》曾這樣評價:如果香港還有查理·卓別林的話,那就是周星馳。
這個範疇明顯小了,應該說:周星馳是中國當之無愧的「喜劇之王」。
可就是這樣一位王者,他的人生卻有著和這個頭銜不對等的心酸、無奈和爭議。
你在電影里看到的,或許是一個假的周星馳。
幾年前,某豪門炮轟周星馳事件,在娛樂圈引起了軒然大波。
但其實了解周星馳的人,都知道那是怎麼一回事。
周星馳選擇了沉默,什麼也沒反駁,默默拍自己的電影。
他說:別人只會在乎你做了多少,從不會在乎你說了多少。
所以,我寧願做,也不願說。
這是周星馳的短板,別看他在電影里巧舌如簧懟人無數,現實生活中的周星馳很封閉,心裡有一道本能的防護壁壘,當受到攻擊時學不會回擊。
有記者採訪他,拋出了30個問題,周星馳10分鐘就回答完了。
記者說:我不怪他,他表達不好,內心是有溫度的,只是他說不出來。
是的,他表達不出來,跟劉德華上節目,劉談笑風生,他尷尬地站著,把鴨舌帽壓得低低的,像個害羞的孩子。
周星馳在戲裡賣乖耍賤一副無所畏懼的樣子,戲外的周星馳上不了大場面,他害怕面對採訪,面對記者的鏡頭他甚至還會緊張,表情僵硬。
有次他受邀到北大演講,上千人在廣場等他找不到他,原來他由於緊張,躲到了學校的食堂里。
周星馳一邊孤獨,一邊恐懼社交。
他的朋友宋子文覺得,即使要跟別人開玩笑,周星馳也會很謹慎,會先試探。
這也反映了周星馳骨子裡沒有安全感,羞澀是他掩蓋緊張的保護色。
他的謹慎、較勁和不安,是他多年來「心裡陰影」的折射。
原因可以回溯到周星馳的年少時光,父母在他7歲時離異,單親家庭長大的星仔從小過著艱辛的生活,個子矮小的他在學校常遭欺負才造成了它骨子裡沒有安全感
所以家庭環境對人的影響最深刻,家庭生活給人身心發展所打上的烙印,終生難以磨滅,在人的一生成長發展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
做為父母的我們要對孩子尊重信任,儘量不板面孔,不隨意呵斥、打罵,以平等的、民主的、朋友式的態度與孩子相處,建立良好的關係。
長春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這些心理需求容易被忽視
嬰兒來到了人間,從落地的最初一刻就開始接受人類社會的早教知識,孩子一天一天的長大,在成長過程中的心理需要有哪些?這是很多父母關心的問題。可能很多父母在育兒的時候,常常關注的是孩子的物質需求,而忽...
「家庭教育」請把犯錯的權利還給孩子(深刻好文)
有這樣一則故事:一位女士去一位美國老師家做客,她看見老師不滿3歲的孩子正在將一把鑰匙笨拙地插進鎖中,孩子想要打開臥室的門,可是由於身高和協調性都不夠,怎麼也打不開。於是,這位女士連忙走過去想幫助...
蒙特梭利14條教育箴言
義大利的女教育家蒙特梭利運用自己的教育理念在貧民窟創辦了「兒童之家」,培養出了一批優秀的「神奇的兒童」。我們從她成功的教育經驗里提煉了14條教育箴言,一起刷起來,看看我們有哪些是可以借鑑的。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