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和叛逆的孩子較勁,除非你想毀了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別和叛逆的孩子較勁,除非你想毀了他!
文/許小美
前兩天,小溫馨突然對我說:「媽媽,我不喜歡你說這樣的話,以後你再說,我就不和你玩了。
」
我沒覺得自己說了什麼,但小溫馨的逆反心理讓我挺驚訝的。
尤其是到了這個階段(4周歲半)之後,只要我們一批評她,就會引起他她的反感,反應很激烈。
不僅如此,還總喜歡和我們唱反調,與她說話也不理睬,更不喜歡按照大人說的去做。
比如,早上姥姥喊她起床穿衣服。
她會說:「不要,不要,我不想穿衣服。
」
比如,讓她吃早飯,她會說:「我現在不想吃,我想看會電視。
」
比如,到了睡覺時間,她卻說:「我想要出去玩,不想待在床上。
」
看著小溫馨突然變得這麼「不聽話」,姥姥說,她已經到了狗都嫌的階段,也就是所謂的「叛逆期」。
你讓她向東,她偏要朝西;你讓她吃飯,她偏要睡覺;
有時你說她還小,她會覺得我「已經長大了」;
有時,你說她長大了,她會覺得我還是個孩子。
這個階段的她主見意識特別多,不想乖巧順從得聽從大人的安排。
就喜歡和你較勁,你說什麼,她就喜歡反著來。
她有時認為自己已經不是小孩子了,希望能夠獨立得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而此刻,如果我們不斷去要求和控制,只會導致親子關係的破裂,甚至讓孩子厭煩,從而產生逆反心理。
01
親子之間學會正確溝通交流
我一直認為,溝通是維繫一切情感的橋樑。
很多父母,總覺得自己和孩子有代溝,摸不清孩子內心到底在想什麼?
站在孩子的角度,我們是否有尊重過孩子的感受?
是不是我們經常對孩子呼來喝去?
是不是我們總拿大人的身份去要求孩子?
是不是總拿孩子去和別人做比較?
你說已經盡力和孩子溝通,但還是覺得比較困難?
為什麼?
我覺得,如果父母總是強行去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做事,甚至有「你是我生的,就得聽我話」 的這種思想,那麼和孩子的關係必然不會和諧。
孩子確實應該聽從父母的教導,但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孩子也有自己的選擇,有權利說不。
她不一定要對父母百依百順,她也可以表達自己的想法和主張,這個父母要學會尊重孩子的選擇,不能過度強求。
我覺得,和孩子溝通也需要三點技巧:
第一.要學會共情,讓孩子感覺到被尊重被理解;
第二.學會以平等的姿態和孩子相處,不能總想方設法去控制;
第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事情,只有感同身受,才能讓信息雙向流動。
陪小溫馨一起吃早飯,姥姥煮了雞蛋好心拿給她,她卻倔強的說不要吃。
我看了看她,問:「你確定不要吃嗎?我聽說雞蛋裡面有豐富的蛋白質,吃了不僅對身體好,還有美白的功效哦。
」
說完,我故作淡定得拿了一顆雞蛋準備剝開。
這時,小溫馨央求得說:「媽媽,媽媽,我也想吃。
」
正因為我抓住了小溫馨愛美的心理,所以不費吹灰之力,成功讓小溫馨乖乖吃了雞蛋。
吃完之後,小溫馨還激動地看著我問:「媽媽,我吃了雞蛋好像真的變白了耶。
真的太神奇了,我太愛吃雞蛋了。
」
親子之間的正確溝通,不僅可以拉近和孩子之前的距離,更對孩子成長路上的教育效果會立竿見影。
和孩子溝通是有技巧的,不要總是想著去控制和強迫孩子,換個方式,也可以讓家庭氛圍更和諧,讓教養孩子更輕鬆。
02
學會真正關心孩子的感受
很多父母總是以「我走過的橋比你走的路都多,吃的鹽比你吃的米都多」的思想強加給孩子,希望能幫孩子包辦一切,不想孩子走上「彎路」。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她也渴望自己去探索,去嘗試,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中國式的父母,總在自以為是中忽略了孩子內心真正的感受。
小溫馨最近在學舞蹈,遇到困難的時候她會有點泄氣,甚至會說:「我不想練舞蹈了。
」
每次聽到小溫馨這麼說,paul就會非常生氣:「為什麼不想練,我們學費都交出去了,你說你不想練。
下次再說不想練,以後哪都別想去,爸爸也不會帶你出去。
」
我能理解paul的心情,但我不贊同他對孩子這麼說話。
因為一味得端著父母的架子和孩子溝通,她只會和我們越來越遠。
你想了解孩子到底為什麼會這麼說,還得要走進孩子的內心。
我試著安撫小溫馨的情緒:「寶貝啊,你可以跟媽媽講講為什麼不想練舞蹈嗎?」
小溫馨低著頭說:「我就是不想練,太痛了。
」
我摸了摸小溫馨的頭,表示理解:「媽媽知道練舞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寶貝你也辛苦了。
你說不想練,肯定也是因為痛,對不對?」
小溫馨點點頭說:「是的呀,疼我就不想練了。
」
「寶貝,你還記得腳背的動作嗎,一開始你都練不好,後來越練越有進步,老師都還誇你呢!」
「記得呀,我每次都練不好。
但前兩次我可以練好了,我是不是很厲害呀?」
「對的,寶貝,你真的很有潛力。
而我們還要不斷堅持,不斷進步,才能變得更厲害。
」
「媽媽,你看,我這個動作會做,我做得好不好?你幫我錄個視頻發給老師看看,好嗎?」
小溫馨從鬱悶不想練到突然又有了積極性, 還主動的展示自己的舞蹈動作,想發給老師看,渴望得到鼓勵。
我覺得她內心並不是真的不想練,而只是希望我們能夠多給她一點肯定和讚美。
我也相信只有針對孩子的思想去引導,和孩子真誠去溝通,了解孩子的內心想法,教育才會成功。
否則,孩子只會叛逆,效果適得其反。
孩子如果進步不明顯,是因為教育方法不適合自己的孩子,不是孩子難教育。
就比如,我小時候學奧數,每天都被父母逼著學,學不好還得挨罵,挨揍。
最終對奧數有了恐懼感,沒有一絲進步。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他們也會有成長的煩惱和壓力。
可很多父母卻只關心學得好不好,責怪孩子不夠努力。
忽略了孩子內心的感受,最終導致孩子不願意和家長說話,從而影響了孩子的心理健康,也影響了親子之間的關係。
學會真正的關心孩子,並且遵循孩子的意願,讓孩子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
只有家長積極配合,孩子才能走向成功。
03
不要以愛的名義給孩子施壓
沒有哪個父母是不愛孩子的,只是有時候因為表達方式的不恰當,就會讓孩子產生逆反效應,影響親子感情。
比如,同學lily家的兒子、學了很多的早教課,英語、畫畫、樂高等,但沒有一樣孩子能夠學好並堅持下來的。
Lily也很惆悵,怎麼自己好心的栽培,卻反而引來了兒子的逆反和自備心理呢?
很多父母總是太急了,不願意給孩子等待的時間。
最後會把自己的焦慮轉化成孩子的焦慮。
最終導致:
一方面,孩子達不到父母期望的要求就會產生挫敗感,影響自信心;
另一方面,父母的施壓也會讓孩子產生愧疚感,影響心理健康成長。
所以,對孩子期望越高,並不意味著成長就越快,相反可能適得其反,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生活中,還有一些父母把生活經營得一團亂,卻還把根源推脫到孩子身上。
告訴孩子:我這麼做,全部是為了你。
記得北大學生拉黑父母6年的事件嗎?
在他的萬字長文里,描述了太多太多我們小時候也經歷過的事情:
比如:學校集體活動要求穿齊膝短褲參加,王猛的母親不由分說地讓他穿長褲,從小到大幾乎所有的衣服都是按照父母的意願和審美來置辦的;
比如:上二樓初中高中,寫日記、寫情書,最後卻發現媽媽偷偷看,之後再也不敢真實的記錄內心的所想了,哪怕是寫,也只是表演而已;
比如:高考以後的畢業旅行,也成為了父母炫耀孩子的旅行,在旅行中遇到了導遊的不適宜調侃,父母沒有絲毫的反應;
比如:跟父母提起過要尊重隱私,可是他們的反應就是「自己爹媽,隱私什麼隱私」。
可能他們沒想過,孩子雖小,卻也是獨立的個體,也需要空間和時間,不可能完全按照父母的意願、想法和期待而活。
是的,再開明的父母或多或少也都以愛的名義「折磨」或是「傷害」過孩子。
他們總是用自以為口吻告訴你:「我這麼做都是為了你好」「爸媽是這個世界上最愛你的人」類似這樣的理由讓你無力反駁。
小美說
作為孩子,沒有辦法和父母爭對錯。
因為和家人去講道理是根本講不通的。
他們永遠是一句話,因為愛你,所以才會管你。
有時,孩子想要玩泥巴,父母卻怕孩子弄髒衣服,所以就剝奪了孩子愛玩的天性,不允許孩子去玩;
有時,孩子想要自己吃飯,可父母卻擔心孩子會浪費米粒,弄髒地板,於是強求去喂,就這樣扼殺了孩子的動手能力;
有時,孩子想要自己穿衣服,可父母卻擔心孩子做事磨磨蹭蹭,急於伸手去幫助,剝奪了孩子走向獨立的機會。
按照大人心理最好的標準和照顧,那些在控制和束縛中長大的孩子最終變成什麼樣了?
他心裡有事,不會主動和你溝通;他也會拿你和別的父母去比較;他脾氣差,性格軟弱,總覺得和外面的人和事格格不入;他們到現在都沒有交對象,因為不知道該怎麼開始……
孩子真的是長大了,個子高了,文憑也高,錢也賺的多了。
但孩子為什麼和我們預期的樣子相差這麼大呢?
或許,我們每個做父母的都要學會反思:為什麼自己含辛茹苦養大的孩子,對你沒有一點溫情,只有義務和責任呢?
父母是子女在生活中一切言行舉止的最早啟蒙老師,當我們在教育孩子的同時,其實也在自我教育。
如果從一開始,你懂得和孩子一起成長,和他成為朋友,那麼孩子的成長自然是幸福的,是快樂的。
教育自然也就發揮了有效作用。
用愛的名義去逼迫孩子,這種只是變相的剝奪了孩子自由選擇的權利,對孩子的內心來說是一種傷害。
尤其是叛逆期的孩子,更要更多的時間耐心等待。
我想對小溫馨說,感謝這輩子你選擇我做你的媽媽。
我始終堅信,父母的第一使命,就是為孩子提供一個好的家庭環境。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也是孩子學習的榜樣。
我能做的,就是多一份平靜少一份急躁,接納你的不完美並且反思自己的不足,讓自己不斷進步,不斷強大。
願你一生溫暖純良,不舍愛與自由。
我願給你更多的尊重和愛,讓你的成長沒有遺憾。
孩子不聽話、特別有主見,80%的父母有些事錯了!
「不聽話」「學習沒精神」「做事不積極」「回到家裡拚命地玩遊戲」「講道理不管用」「油鹽不進」……一、2-4歲,雞蛋碰上石頭第一「反抗」期反抗:對於2—4歲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們,經常會看到他們有不聽話...
叛逆期的教育其實並不可怕
其實,所謂的叛逆,不過是大人一廂情願的說法,對孩子來說只是成長的標誌而已,家長們需要理解孩子叛逆行為背後的心裡需求,尊重他的成長,你就不會再為此而撓頭。孩子進入小學後,由於在學校中開始學會了慢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