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不聽話」怎麼辦?這些爸媽的問題相信也正是大家所遇到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孩子頂嘴怎麼辦?」「孩子愛打人怎麼辦?」「孩子不吃飯怎麼辦?」,家長非常關注這些「不聽話的行為」,下班見到孩子就會問「今天聽話了嗎?」可見,聽不聽話成為判斷孩子好壞的標準,很多家長也被不聽話的孩子搞得頭昏腦脹。

可孩子必須要聽話嗎?孩子「不聽話」時,家長該怎麼辦呢?

對大人說的話,要求孩子什麼都聽好,還是平等探討好呢?

其實這個問題太寬泛了,我們要根據孩子的年齡段來選擇不同的方式。

但是有一個必要的前提,就是要尊重孩子的內心,孩子在2歲以前,還不具備和父母平等探討的能力,這個階段要以孩子的發展為主,爸爸媽媽儘量要聽孩子的;2歲後,孩子進入了需要大人引導的階段,大人需要給他建立一些規則、邊界的意識,就需要大人根據孩子心理發展的特點採取不同的方法和孩子進行平等探討。

現在孩子的思想比較多,有時總是想打人,要不就動不動就說我不理你了,有時叫她也不應,種種的問題,真的是不知道怎麼管才好?

4歲的孩子就已進入了思維發展的階段,不僅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還會具備自以為正確的解決問題的方式,你的孩子打人和說我不理你,以及說不答應都是他自己處理問題的一種方式。

這些方式是怎麼習得的,做父母的要進行反思,不要一味的指責或者抱怨孩子。

所以建議你用平等的方式來和他交流,比如他想打人時,堅定的告訴他,不可以。

如果孩子說不理你,那麼你就讓他不理好了,以及叫他不答應,你就讓他承擔接下來的自然後果,同時,在家中一定要建立一些生活習慣或者其他還需要遵守的規則,這些規則將有利於對孩子的行為進行一個引導。

建議你和幼兒園的老師也進行交流,看看和小朋友的交往中是否存在這類情況。

寶寶有時候怎麼勸,怎麼講都不聽,一個勁的哭,是不是都不知怎麼辦?

首先媽媽要知道,哭是孩子內心一種需要和情緒的表達,不要在孩子沉浸在情緒中時講什麼道理。

你越勸孩子越覺得你不接受他,會感覺媽媽不重視他,所以會哭的更厲害。

下次這樣的時候,你就安靜的陪在他身邊,或者抱著他,什麼都別說,等他情緒平靜,可以適當的告訴他除了哭之外,我們還可以用什麼樣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大家知道嗎?3歲以後孩子正處在對自我的認識和評價階段,尤其是性別意識開始萌發,小女孩會強烈一些,所以孩子的這種對漂亮的在意,也是一種對自我的認同。

建議你引導孩子時不要貼「愛攀比、招搖、虛榮」這樣的標籤,而是要肯定她對一些美的認識,在滿足她的方面,根據她的要求是否合理來決定,不能滿足的就告訴她不能,就像你說的她一直在家哭的時候,你可以告訴她,「媽媽知道沒買到你喜歡的頭花你很傷心,但是我們沒有時間去買」,同時可以告訴她什麼樣的機會或者條件下能夠滿足。

如果不滿足,是出於什麼樣的原因(比如家中已有類似的)。

老人帶寶寶的時候總是動不動就呵斥他,覺得他做一點點不規矩的事情,不聽一句話就犯了大錯一樣,雖然我不這樣認為,但是家裡還是存在兩種截然不同的對待寶寶行為的方式,老人這邊我也經常溝通,但是他們的想法很固定,而且要是你們不在家了,還是總會呵斥寶寶,總說讓他「聽話」才是好孩子。

其實這都很是苦惱。

不同的家庭面臨的問題都不同,但是追到根源上,其實就一種解決的方式,那就是一定要和老人之間建立好的關係。

好關係的前提是懂得感恩,人都是需要被認可的,包括老人在內。

所以建議你從今天開始,把老人的呵斥從另一個角度往好的方面想,適當的時候找個機會肯定老人的做法,如果老人實在沒有什麼能夠肯定的,那就肯定他們願意幫你帶孩子的這種行為。

總之,就是感激他們,從內心裡接納他們。

當你和他們的關係好了的時候,當老人也覺得自己做的起碼有點價值的時候,你在提小小的建議或者改變,肯定會成功。

還有,記住一點,所謂的溝通,並不是「溝」了就一定會「通」。

很多時候都是不通的,所以不要去計較成不成功,而是要看溝通的對方是什麼人,什麼年齡段,用的方式對不對。

在公共場合,看到別的小朋友玩公共玩具,就不讓別人玩,要自己玩。

別的小朋友又換了別的玩具,她又不讓人家玩。

作為家長想轉移注意力也轉移不了怎麼辦。

另外寶寶對搖搖車特喜歡,每次說好了坐一次就下來,可坐完了還要繼續做,家長改怎麼處理呢,注意力轉移不了強行拉走,又大哭不止。

像這些時候是不是都覺得不知道怎麼辦是好?

這個時間就要考慮到寶寶的年齡,不到2歲的寶寶有一個最典型的特點,那就是「自我中心」。

這個特點的含義是孩子分不清自己和別人的邊界,會認為只要是自己手中的,或者眼睛能看到都是自己的。

而且因為這個特點,這麼大的孩子是不懂得分享的,只要東西不在自己手裡,在孩子的腦子裡那就是「我沒有這個東西了」,所以自然就會用哭鬧來表達。

21個月的寶寶也進入了需要讓她區分不同場合的階段。

建議你在帶她去玩時,提前要告訴她,「我們現在是去哪裡玩,那裡有好多的小朋友一起玩,我們可以玩多長時間」等。

當她在玩的過程中,可以用「泛靈論」和寶寶進行對話:「寶寶,你看這個小馬帶著你搖啊搖,很高興吧?一會兒他就累了,我們要讓他休息一會兒……」讓寶寶心裡有一個準備。

孩子今天的表現都是過去教育過程中的一些漏洞的反應。

建議你首先就孩子這些讓你頭疼的問題立一些規矩,立的規矩要和孩子進行商量,比如幾點起床之類。

同時制定一些獎勵措施,這些獎勵措施不要過於物質化,可以是一些父母三人在一起玩的機會,他自己可以做什麼的自由,等等。

有了規矩,孩子的一些行為就有了依據,孩子也不會覺得什麼事都是大人說了算。

在立規矩的時候,對於孩子提出的要求適當的也要讓步,滿足他,讓他感覺到被尊重。

不要打罵孩子,因為打罵會表明你比孩子更像孩子,更無助。

很想發火的時候,可以嘗試著告訴孩子,「我現在非常的生氣,我需要冷靜一下」然後走開。

這些都是很好的例子,爸媽在教育上一定要注意。

立場不同,方式也不同,但是找好方法很重要。

更多資訊請關注搖籃網微信公眾號(yaolan-com)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寶寶的攻擊性行為與挫折教育我們該如何引導

孩子們的暴力行為總讓家長苦不堪言,小時候的行為延伸到長大之後那該怎麼辦?我能打孩子嗎?我的孩子被打了,該怎麼辦?我的孩子經常打人,該怎麼辦?我們又應該如何引導孩子去處理自己和「暴力」之間的關係呢...

居然有這樣的爸!慫恿親閨女和外甥互毆!

近日,一段視頻在網上瘋傳。視頻中的小女孩和小男孩在打架,旁邊的大人不但不勸解,反而一邊錄像一邊給小女孩支招,全程興高采烈地觀戰,而這個人也不是別人正是小女孩的爸爸,視頻中的男孩是其親外甥。如此的...

寶寶學會打人了!你的管教方式很可能是錯的

寶寶動不動就「打人」,是讓很多爸媽都頭疼的事情。很多家長都覺得寶寶的這種行為必須要儘早遏止在搖籃里,然而選擇大多數家長都選擇了暴力大制止,可是這樣做,孩子們未必順從!久而久之,老這樣打人,養成習...

寶寶學會打人了!你的管教方式很可能是錯的

寶寶動不動就「打人」,是讓很多爸媽都頭疼的事情。很多家長都覺得寶寶的這種行為必須要儘早遏止在搖籃里,然而選擇大多數家長都選擇了暴力大制止,可是這樣做,孩子們未必順從!久而久之,老這樣打人,養成習...

要說給5歲孩童聽的3句話,一句也不能少

5歲的孩子最難搞,他不是兩三歲的小不點,不是對大人言聽計從的初形!他是一個已經對自己的生活有著初步想法的小大人,這個階段所表現的性格特徵是極為明顯的。3歲開始萌芽到這個5歲基本成型,但由於5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