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們注意!寶寶愛咬指甲是缺微量元素,還可能是心理問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寶寶剛出生時軟軟的,非常可愛。

但是,寶寶「啃指甲」一事讓家長們煩惱不已!

寶寶「啃指甲」是為什麼呢?寶寶是缺鐵、缺鋅了嗎?寶寶是肚子裡有蟲嗎?這指甲里好多細菌寶寶都吃下去怎麼是好?怎麼能讓寶寶不「啃指甲」呢?家長應該怎麼應對呢?

啃指甲也稱咬指甲症或咬指甲癖,是指反覆啃咬指甲的行為。

咬指甲是兒童期常見的一種不良習慣,多見於3~6歲學齡前期和6-12歲學齡期兒童,男女均可發病。

多數兒童隨著年齡增長啃咬指甲行為可自行消失,少數頑固者可持續到成人。

孩子出現「啃咬指甲」的行為時家長會非常擔心、各種猜疑,是孩子疾病的表現嗎?缺鐵性貧血的寶寶出現異食癖可表現為「啃咬指甲」;血液中某種有益微量元素缺乏或有害微量元素的超標可能也會伴隨出現「啃咬指甲」……

其實,孩子「啃咬指甲」這種行為大多數的原因與精神緊張有關,是一種心理行為表現

在生活節奏改變比如孩子入托、入學時孩子特別容易出現緊張;心理壓力的產生比如學習壓力、家長的期望太高時孩子會緊張;在生病時也焦慮也容易誘發此症,部分小兒由於模仿他人而形成。

具有內向、敏感、焦慮素質等性格特點的小兒容易患此症。

部分患兒誘因不明。

咬指甲症的孩子表現為反覆咬指甲。

部分兒童常伴有其他行為問題,如睡眠障礙、多動、焦慮、緊張不安、抽動障礙、吸吮手指、挖鼻孔等。

症狀頑固者夜間也出現咬指甲行為。

咬指甲並不是小孩的專利,很多成人也會咬指甲的經歷。

在心理學上來說,其實啃咬指甲,有時反映出一種心理情緒。

往往與情緒緊張、抑鬱、沮喪、自卑感、敵對感等情緒有關。

我們在不經意間咬指甲,如果有意識的注意一下,就會知道,一般來說我們都是在緊張焦慮的情緒狀態之下,不由自主的去咬指甲。

通過咬指甲行為來放鬆壓力,同時我們考慮一些難以決擇的問題時,也會咬指甲。

心理學家認為,孩子「啃咬指甲」的行為主要來由於在小時候這種行為被強烈制止。

家長的反對制止和提醒「啃咬指甲」,反倒會使得這種行為保留下來,甚至越演越厲害,那麼慢慢地這個行為就成了這個孩子固定的情緒釋放和關係的再現。

懲罰也可以強化,一個孩子因為一件事情被罵被打,這可能是一種強化,這種強化就會讓他這個行為變本加厲。

這種行為可能延續到成年,這就是所謂的「負性強化」。

孩子「啃咬指甲」有個前因後果,家長應該怎麼應對呢?早發現、科學引導,年齡越小,越好糾正。

1.家長需要多花時間陪孩子玩耍和交流:

工作再忙碌,爸爸媽媽也需要多陪伴孩子玩耍,多和孩子交流,了解孩子的真實需求和內心思想,早期發現孩子的「啃咬指甲」的行為,了解孩子出現行為的緣由,從源頭上解決問題。

家長還要起到模範帶頭作用,爸爸媽媽經常有啃咬指甲的行為,寶寶當然也會複製不走樣。

2.告訴孩子「啃咬指甲」的危害:

告訴孩子病從口入,指甲是病毒和細菌等罪犯窩藏的「第一聖地」,啃手指甲會讓病菌進入到寶寶的體內,造成一些病痛,例如腹瀉、腹痛、腸炎等,還有可能會損傷指甲,導致指甲痛、出血,甚至感染,長期啃咬指甲還可能會影響牙齒的發育。

3.不制止、不體罰,多鼓勵、多激勵:

當孩子有意識或無意識出現「啃咬指甲」的行為,家長要有耐心和信心,千萬不可體罰,不可大聲訓斥,不要粗暴地強行將孩子的手指從嘴裡拉出,讓孩子內心產生罪惡感和自卑感、愈加緊張,這樣可能會在潛意識中加重孩子咬指甲的習慣。

要培養孩子良好的衛生習慣,勤洗手、常修剪指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BB愛啃指甲 原因不過這四點

孩子喜歡啃指甲,這不僅是一種不良的習慣,而且可能對其身體健康造成傷害。如果家長發現孩子有愛啃指甲的壞毛病,那麼要找出原因,並及時制止糾正孩子的行為,必要的情況下要對症治療,以免影響其健康和成長。

咬指甲會致命,你知道嗎?

很多小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有咬指甲的習慣,咬指甲不僅看起來不美觀,而且影響身體健康,特別的不衛生。研究顯示,60%的兒童和45%的青少年都有咬指甲的習慣,而在18歲之後還在咬指甲的人數會大大銳減,...

寶寶咬指甲是缺微量元素?還可能是心理問題

寶貝剛出生時小小的、軟軟的,家長們盼著寶寶快快長大,可以自己翻身、爬行、走路,可以咿咿呀呀、模仿學語、言語交流,可是孩子長大了會跑、會說了,各種各樣的寶貝狀況會頻頻出現,比如寶貝「啃指甲」一事讓...

寶寶咬指甲是缺微量元素?還可能是心理問題

寶貝剛出生時小小的、軟軟的,家長們盼著寶寶快快長大,可以自己翻身、爬行、走路,可以咿咿呀呀、模仿學語、言語交流,可是孩子長大了會跑、會說了,各種各樣的寶貝狀況會頻頻出現,比如寶貝「啃指甲」一事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