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這4種情況,爸媽千萬別跟孩子較勁兒,認真你就輸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經常聽到有爸媽說,養孩子太累,孩子沒一個讓人省心的,總是有這樣那樣的問題。

話說得沒錯。

不過,很多時候,孩子的問題並沒有我們想得那麼嚴重,反而是我們太認真了,操心太多,才會覺得累。

比如下面的這些問題:

01別為孩子說「恨媽媽」的狠話傷心,他只是發泄情緒

一位媽媽跟我分享了她和六歲兒子過招的故事。

周末,孩子在看動畫片,說好看完一集就關電視。

約定好之後,我就收拾房間去了。

等我再回到客廳,已經過了三四十分鐘。

很顯然,動畫片第二集都已經放了一大半。

我嚴厲地跟孩子說:「我必須幫你遵守約定,保護好眼睛,把電視關掉!」他正看得認真,大喊不要關,但我還是狠心地把電視關了。

見我關了電視,他嘗試再開電視,嚷著要把那一集看完,我乾脆把電源拔掉。

這時,他突然朝我發怒,一邊哭喊,一邊揮動小手用力打我。

還歇斯底里地喊:「媽媽,我恨你!」

我也怒了,捉住他的手,看著他的眼睛問:「你真的覺得看動畫片比媽媽還重要嗎?」他咬牙切齒地說:「是的,我要把你撕成碎片!」

她跟我說,當她聽到孩子說出這句話的時候,心裡突然拔涼拔涼的,感覺自己養了一隻白眼狼。

其實,孩子說狠話,只不過為了把當時受挫後憤怒的情緒發泄出來,想通過有殺傷力的語言和媽媽對抗。

不過,小孩子並不會記仇,更不會真的恨媽媽。

等情緒發泄完了,還是一樣愛媽媽。

所以,我們並不需要把孩子說的狠話太當真,立好的規矩,該堅持的還是要堅持。

只是下一次,我們是否可以考慮換一種立規則的方式?比如提前幾分鐘提醒孩子關電視,讓他自己做好守約定的準備;或者說好不遵守約定的懲罰方式,提前給孩子打預防針。

這樣的方式不容易激怒孩子,是不是比暴風驟雨式的方式更好?

02別惱怒孩子的拖延磨蹭,慢慢就會好

有位媽媽懷疑孩子患上了拖延症。

孩子每天做事總是磨磨蹭蹭,吃個飯,如果不監督不催促,至少要一個小時。

睡覺前喊他刷牙洗臉,經常喊上十多分鐘,他還像個小木頭樁子一樣一動不動,最後只好直接把他駕到衛生間去。

她說,如果孩子一直這麼拖延下去,她的壽命都要短好幾年。

孩子磨蹭、拖拉其實有著身心發展的規律性的東西在裡頭,和我們大人所謂的「拖延症」完全不同。

如果我們不過度干預,隨著他的認知水平的發展,這個現象是可以逐漸得到改善的。

所以,當我們面對這種情況,可千萬別太認真,跟孩子生氣、代勞、批評都不能解決問題。

不如試試數數的方式。

你可以心平氣和地跟他說:「我數到十,看看你能不能開始了。

(當然,只要你願意,你也可以數到20,或者5,都沒問題。

這其實就給了孩子一點時間來收斂心神。

如果你發現孩子還在繼續拖延,那麼你可以數得更慢一些,多給孩子一些時間。

或者跟他比賽:看誰先跑到衛生間洗刷完?

還可以用在掛鐘上做記號的方式,告訴孩子:「等大針指到記號這裡的時候,你就該收拾玩具,準備刷牙洗臉了。

關於孩子拖拉、磨蹭的問題,在《終於找到孩子做事磨蹭的原因了!第3條太准!》中,有詳細的闡述。

03 孩子撒謊很正常,別看得太嚴重

有位媽媽給「積木育兒」留言說:

我女兒最近開始撒謊了。

有天我下班到家,看到她剛好吃了一塊糖,手裡還拿著糖紙。

我問她在吃什麼,她趕緊說:「我在吃包子,沒吃糖。

還有一次,她打碎了家裡的花瓶,卻告訴我不是她。

明明是她做過的事,她卻死活不承認。

她還不到5歲,就知道撒謊了,這長大了如何得了?幫幫我。

面對孩子的「撒謊」,這位媽媽過於認真了。

通常情況下,小孩子「撒謊」有三種原因:

  1. 孩子分不清理想世界和現實世界

  2. 孩子害怕受到懲罰

  3. 孩子在尋求父母關注

心理學家科爾伯格認為,7歲以前的孩子,其實不存在一個明顯的道德區分的問題。

當我們不用道德的標準去要求孩子的時候,往往能更輕鬆地解決這些問題。

這個孩子撒謊的原因應屬於第二種,因為擔心自己的犯錯行為不被爸媽接納,害怕會遭到嚴厲懲罰,所以當媽媽問她「是誰幹的」時,她會下意識地回答:「不是我!」

這個時候,媽媽更應該反省下,是不是自己平時對孩子過於嚴厲了。

如果爸媽能夠在孩子犯錯的時候予以接納,並幫助孩子主動尋求解決辦法,那麼情況就會大不一樣——學到了正確面對問題的態度和方法之後,孩子就不需要通過「撒謊」來保護自己了。

04孩子「偷」東西也沒什麼大不了,別再如臨大敵

一個4歲的孩子,去小朋友家玩了回來,順手把一個小車子帶回了家。

爸爸發現了,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於是狠狠地批評了他,並帶他一起把玩具還了回去。

而且在那之後的幾天裡,還天天跟孩子講道德故事,聲稱一定要把這個「偷」的苗頭掐滅在搖籃里。

其實,和撒謊一樣,7歲前的孩子偷拿別人東西,也最好不要用道德的標準去要求孩子,不要隨意給孩子貼標籤,或者如臨大敵的給予各種批評、指責。

這些做法反而容易讓孩子的行為固化,真正養出喜歡偷東西的孩子。

在文前的視頻中,韓琪老師也聊到了這一點。

他說,孩子出現這個問題大概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孩子的物權觀還並不是很完善,他大概知道物品是有主人的,但我想要這個東西,我就可以是它的主人;

另一方面,在孩子的邏輯思維里,是沒有偷的概念的,我看到這個小車了,這個小車很好玩,我喜歡它,它有是我的。

怎麼處理呢?韓琪老師說,父母應該更理性地看待這個問題,不要去把這個事件擴大化,比如跟孩子說:

  • 「寶寶,我看到你把那個小車拿回來了,是從誰誰誰家拿過來的嗎?」(先客觀地跟孩子確認這件事情)

  • 「你是不是很喜歡那個小車呀?但是媽媽告訴你,不能把別人家東西直接拿過來,一定要先問一問對方,是不是可以把那個東西給我。

    (告訴孩子這件事的做法不妥,並告訴孩子正確的做法是什麼)

這樣,下次再碰到相似的情況,他就可以從容地應對了。

你看,孩子身上的很多問題其實都是很單純的成長中的問題,並沒有我們大人想的那麼複雜,我們並不需要特別在意。

如果我們試著從孩子的角度去看待,不過度反應,不矯枉過正,很多問題都能夠迎刃而解。

這樣養孩子,是不是覺得輕鬆很多?

更多內容,請看:

孩子眼饞別人的東西,父母的不當處理方式,易讓孩子情緒受挫

打人、罵人、搶東西,孩子的惡從哪來?

不順心就發脾氣是為什麼?可能是父母用錯了方法,試試用這招,輕鬆搞定鬧脾氣的孩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