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如何把乖寶慣成熊孩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影院、餐廳、地鐵、候車大廳......

乖寶秒變熊孩,大聲尖叫哭鬧不止。

不服管、哄不聽,爸媽恨不得鑽地縫。

快樂心理特邀親子溝通專家,為爸媽解圍!

更多免費課程,關注心情抱枕公眾號:xqbaozhen

一、孩子哭鬧的原因

1.父母言傳身教、家庭環境影響;

2.孩子多次呼喚家長,得不到回應。

希望得到關注;

3.後天教育,孩子覺得吵鬧可以逼家長妥協,得到滿足。

有次在永輝超市,我被嚇到了。

身後突然傳來凜冽的尖叫聲,這個形容詞不太貼切,但我找不到更貼切的了。

感覺玻璃都要震碎了呀。

回頭一看,一個三四歲的小孩,還是個男孩,一家三口。

周圍的人都在側目看他們,那個媽媽可能覺得不好意思了,拉了小孩一下。

這下完了,持續不斷的尖叫了。

那這媽媽更丟臉了啊,又拉又扯都沒用。

爸爸也不管,在旁邊看手機。

然後一聲「震天吼」傳來,我突然懂了,為什麼這小孩會尖叫了。

我們的孩子表現出來的不懂事,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家長不懂事。

一部分家長對公德不重視,打擾到別人好像也沒啥大不了,所以就放縱這種行為。

另一部分家長,他們是有意識的,但是不得法。

雖然心力交瘁,但孩子依舊在哭鬧、尖叫。

  • 家庭環境

有些父母反映,孩子懶惰,做事虎頭蛇尾,請父母注意一下自己,是不是每天回家往沙發上一歪,吃好飯立刻離開飯桌,找人洗碗的時候,真希望自己是隱形的,看不見我,看不見我。

比起看書,更喜歡玩手機。

買好的健身卡,已經不知道丟到哪裡去了。

回去快看看哦,說不定已經過期了呢。

現在裝修房子,廳里都放電視機,大大一個,還掛在正中間。

於是,全家人都歪在一起看電視。

邊看還邊玩手機,所以以後小朋友問你們要iPad,要手機,不要罵小孩,那是你們做出來的榜樣。

你希望養個彈鋼琴的孩子,那你閒暇就唱唱歌,彈彈琴。

你希望養個書生氣的孩子,那你閒暇就看看書,泡壺茶,焚個香。

  • 要回應、要關注

當人們感到舒適愉悅、被關注、被接納,就會有好的回應。

你在電梯裡,人家對你笑笑,你自然也會回以微笑。

人家用不太友善的眼光,上下打量你,你自然也一股怒氣,心想,你是什麼東西。

小孩也是一樣的。

你覺得他這樣不好那樣不好。

那他表現出來的,自然就不怎麼好。

可能小孩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但他就是會搗亂,就是會讓你發火。

如果你換個方式,對小朋友少一點斥責、多一點誇獎,耐心地回答他奇奇怪怪的問題、他跑來跳到你身上的時候,不要把他推開,「你煩死了,自己去玩」,而是抱一抱他,和他做會兒小遊戲,拍個手,講個故事什麼的。

小朋友肯定會感受到,自己被你關注了,被你接納著,舒適的,愉快的,那你跟他講個什麼,他還會不聽嗎?不會的呀。

這時,你就建立孩子規則感了。

2-3歲的孩子,基本的規則都是能夠聽懂的,也應該知道的。

我們有一些這方面比較重視的家長,每次出門之前,會跟小孩講注意事項:

我們要去王阿姨家,要講禮貌。

喜歡的東西看看就好,不要去摸去拿。

我們要去吃飯,那個飯店很安靜,大家都輕輕講話,你也要輕輕的。

在外面也會時刻關注小孩的舉動,及時提醒。

打擾到人家的話,我們就只能回家了。

有的孩子依舊鬧的,你就直接帶回去吧。

多試個兩三次,他下次就不會這樣了。

對孩子的滿足,絕不僅僅是物質上的。

小朋友要陪伴、要關愛、要被接受。

我們常說的兒童需要的心理營養,在兩歲之前,就是被愛,無條件的被愛。

很多家長會講:

你乖一點哦,不乖就不喜歡你,不要你了。

說這種話的家長,都是愚蠢。

你們在破壞孩子的安全感。

一個幼小的個體,連父母給的安全感都不確定的,你們覺得他的內心會是什麼樣子的?孤獨、惶恐、這樣的孩子,還有心靈能量去探索世界嗎?

所以,哪怕孩子犯了錯,也要這樣說:

媽媽愛你,不管什麼情況,都會愛你。

但你亂丟東西,媽媽不太高興。

這樣長大的孩子,你不用擔心他會出什麼么蛾子。

而且他到了青春期、叛逆期,有了什麼事情,還是會告訴你,因為你是接受他的,無論什麼情況。

  • 帶要挾的哭鬧

父母一般都會傾向於滿足孩子的需要,對孩子願望的積極配合,但這不等於是百依百順,不是對所有的要求都要滿足。

即使是新生兒,父母毫無原則地讓步,也會導致孩子變得不聽話。

如果寶寶通過哭,可以得到任何想要的東西,那麼久會變得越發任性,喜怒無常,最終變成不服管教的孩子。

一般我們講合理的要求,彩筆、書本這種基本都是會滿足的。

如果孩子總是要新玩具,總是喜新厭舊,爸媽就可以問問孩子內心的想法。

千萬不要一上來就批評:

你怎麼又要買啦?上個禮拜不是剛剛買好啊。

你當我是印鈔票的啊。

小朋友的想法其實很簡單。

他們對價格貴還是便宜不一定有了解。

他們只是單純覺得,周圍的朋友都有了,那我也想要一個。

所以不要把自己的價值觀,放到孩子身上。

就玩具而言,一盒樂高和兩隻小蝌蚪的快樂,基本是一樣的,甚至他們更喜歡小蝌蚪。

有的家長講,孩子很虛榮,別人有什麼,他都想要。

這樣講孩子,其實是不公平的。

我們大人不也是這樣,別人換了奧迪我也想換。

別人買了個包,我也要買。

還有些家長,人為地給孩子灌輸世俗的價值。

媽媽幫你新買的裙子,寶格麗的,比隔壁妞妞的好。

本來無概念,之後要比較。

久而久之,你在物質上的過度給予,反而會造成孩子欲求不滿,有了還想再要。

更多、更貴、更好。

二、搞定寶寶的小妙招。

1.暗示的力量——「噓」 比 「不要吵」管用

小朋友幼兒園回來,往家裡直衝。

奶奶在睡覺,爺爺喊一聲「不要吵,輕點!」

小朋友也會大喊,「爺爺,為什麼不能吵呀?」

爺爺變個方式,手指放嘴上,輕輕噓一下,小朋友馬上就能安靜下來,還會躡手躡腳,輕輕走過去。

這就是最最簡單的暗示。

包括圖書館啊、電影院啊,這些都是暗示,環境暗示。

周圍人都靜悄悄的,你也不好意思大聲嚷嚷,連步伐都自動放緩了。

暗示,不單單是語言、動作。

還有內心、潛意識的暗示。

有個蠻有名的心理學實驗,羅森塔爾的自證預言,這個人跑到學校里,讓老師給孩子們做了智力測試,然後給出了一個名單,跟老師說,這幾個是「大器晚成」的人,成績是會有突破的。

八個月後,又做了個智力測試,這些學生的成績果然顯著優於上一次。

其實,這幾個學生都是一個班裡隨機選的,跟其他孩子沒什麼不同。

那為什麼會這樣呢?羅森塔爾是很有名的心理教育專家,對老師而言,就是權威。

他說的,老師當然深信不疑。

他指出來的好孩子,老師自然也會寄予積極的期望。

這種積極暗示反應到行為上。

老師覺得這幾個孩子不得了,自然會有額外的關照。

孩子很敏感,當然能感受到老師的區別對待,進而感受到自己的不同,進而就往那個方向去了。

中國父母,特別是我們的父母那代都過分謙虛:

啊喲,我們小孩比你家的差遠了

我們這個不是讀書的料呀

我家兒子笨來兮的。

世界上沒有任何話比這更讓孩子傷心的了,他們連孩子的命運都給斷定了,特別是這種話是從他自己的爸媽嘴裡說出來的時候,就會在孩子的心靈深處生根發芽,最後必然結出苦澀的惡果,註定孩子將要度過一個慘澹的人生。

外國人有句話:

天堂與地獄,在父母的口中。

有的家長喜歡發號施令的,講話都是命令的語氣。

然後又要講孩子不聽話。

那你換位思考一下,領導說

小王,報表好了伐?快點啊,中午前給我。

還有一種

小王啊, 那個報表,對方要的比較急,你方便的話,儘快做一下可以嗎?最好是中午之前。

哪種舒服?都不舒服,哈哈哈。

但相比之下,第二個好一點,是吧。

就像我自己,對好領導的判斷,一是腦子聰明,思路清爽。

二就是自己是不是踏實肯干。

哦,你在那邊翹個腿,聊個天,我在這邊作死做活,就算你是大老闆,我還是不爽的呀。

那如果他自己就是賣力幹活的人呢,不用你關照,我也會自動賣力的呀。

老闆都那麼努力,我憑什麼不工作啊,是吧。

老闆在加班,你也不好意思拎起包就走呀。

放到小孩身上,也是一樣的。

家長帶頭做,其實就是暗示孩子跟著做。

2. 經常說「不」只會適得其反

華師大,有個兒童教育方向的博士,女兒四歲,最愛吃巧克力。

有時候把小孩帶到單位里來,會提前跟我們關照好,巧克力都收起來。


她女兒每天只能吃一顆巧克力,吃完就沒了,要等明天。

然後這小孩就對巧克力著了迷了呀,在家沒辦法,到了外面就滿世界的找。

看到了沒吃到,那就哭得鬼哭狼嚎。

突然有一天,她突然給女兒一整盒巧克力,而且告訴她,這些都是你的,從現在起,你想怎麼吃就怎麼吃,吃完了媽媽還會再買。

小朋友愣住了,第一天全吃光了,第二天第三天還是吃很多,當小朋友發現,原來真的是想怎麼吃就怎麼吃,反而不感興趣了。

後來女兒告訴她,媽媽,我不喜歡吃巧克力了。

其實這在心理學上叫「滿灌療法」

家有毛毛頭的爸媽注意聽了哦,小孩會爬了之後,可探索範圍突然變大。

但是身高只有那麼點,還是趴著的,那他們能碰到些什麼呀,桌腿、椅子腿、還有就是電源插頭。

爸媽緊張了呀,怎麼可以玩電啊!然後伸手就去制止。

寶寶感覺到自己被限制了,就越發地要去摸。

這種情況怎麼破?先安全插口買起來,插插好。

然後陪著寶寶,他願意摸,你就讓他摸。

反正插口也插起來了。

但你不能離開哦,萬一他把插口拔出來了呢。

等到他對插座的探索完成了,也就不要玩了。

興趣點轉向其他了。

3.正面明確的講要求

有的家長要講了,我沒有「不要不要」,我說的都是正面的呀,效果也不好呀。


你是怎麼講的?坐坐好。

對啊,什麼叫坐坐好?小孩子覺得我現在坐的就挺好的呀。

「可是他歪著呀,腳都要翹到到桌子上了。

那你就直接講呀,「坐坐好,身體坐正了,兩個腳放在地上」。

這樣一講,小朋友就明白了。

每個人的認知、想法、都是不大一樣的,你覺得孩子坐姿難看,這可能就是他喜歡的坐姿呢。

所以要講出來,講得具體一些。

夫妻關係也是如此,我以前總是抱怨,怎麼就我一個人講,你怎麼不搭理我。

他也火了;「我不是一直在聽你講嘛,你還要幹嘛」。

其實這也是不清晰的表達,我要的「搭理」,是他也參與到對話中來,也講講他的意見。

而他覺得,聽著,就是搭理你了。

現在三四年下來了,他依舊無法參與對話,但總算會「嗯「和「哦」了,有時還會跟一句,「你話怎麼那麼多」。

好吧,至少他是在聽的。

男女差異,老天爺也沒辦法。

男女的差異、溝通方式,我們放到以後夫妻關係的時候再講。

4.替代原則

中學裡的數學老師,有事沒事拍桌子。

剛開始大家還會被嚇一跳,安靜了。

後來越來越沒效果了,大家的聽覺閾限都提高了呀。

古人說,有理不在聲高。

低沉、堅毅、充滿期待、而又令人愉快的聲音,能帶來不可思議的效果。

對孩子來說,什麼都不做是不可能的。

避免空虛不僅是自然界的普遍規律,也是人類世界的經驗之談。

那就用有益的去替代有害的,用優秀的取代平庸的。

這就是替代原則。

對於孩子這種精力充沛的小動物,如果不給予他們釋放的機會,就等於壓抑了他們的天性。

使用替代原則後,你會發現,你對孩子三令五申的機會變少了。

這是它最顯著的優勢。

禁令總是令人沮喪的。

孩子去拿iPad被你制止的一瞬間,那感覺就好像你開到路口,發現「禁止轉彎」是差不多的。

當孩子沉迷於一項你覺得不太好的活動時,你可以推薦一下又好、他又喜歡的東西。

他要打植物殭屍,你光制止了他,讓他傻待著嗎?可以帶他一起打個羽毛球呀。

他要看熊出沒,你完全可以拿個畫本,嗎媽跟你一起畫一個光頭強吧。

他會不樂意?

無益的消遣,變成健康的娛樂。

對成人也可以使用哦。

總是抱怨配偶打麻將的,那是你們沒尋到更有意義的活動。

看個電影,游個泳,誰還願意去打麻將啊。

包括吃的東西,也是這樣。

很多孩子是不愛吃蔬菜的,網絡上很多媽媽發的創意兒童餐,做個兔子,做個飛船。

菜葉子有時是裙子,有時是頭髮,小朋友還會不喜歡?

隨著孩子增長,爸媽可以給孩子更多的選擇。

由孩子自己選擇可以替代的活動。

從小培養自主性,對自己負責。

講到了自主性,就得提一下家長的權威性。

5.家長的權威

我是你爸,你就得聽我的。

我是你媽,肯定是為你好。

不是光有嚴肅的語氣、強硬的態度,就是權威。

孩子會服從你命令,但不會信服。

畏懼,但不會敬愛。

很多爸媽花大力氣去保證孩子的服從性,但早晚他們會發現,只有兩種結果,要麼妨礙了孩子其他方面的優良品質的發展,要麼就更加不服管教。

強制、命令、恐嚇,這些都不能成為真正的權威,而是一種不良溝通方式。

一般來講,在孩子小的時候,對很多事情和道理缺乏起碼認識時,父母應較多地發揮權威的作用,告訴孩子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誤的,什麼當做什麼不當做。

比如交通安全,環保意識,和小朋友的相處等。

小朋友做的不對的事情,要語氣平靜的指出,並告知應當的做法。

孩子最初的社會秩序感和規則,往往來自於耳濡目染的家庭環境。

有些孩子,會耍一些小聰明,小滑頭。

很多家長明知道不對,卻又忍不住對孩子的機靈津津樂道。

家長表情、語氣、行動的不一致性,常常讓孩子無法正確分辨,導致了錯誤的模仿。

所以家長的三觀,要正。

家人之間,也都要保持一致性。

家長自己的以身作則,為人處世原則,都會被孩子看在眼裡。

父母的權威,來自日常的自律和穩固的親子關係。

想在某件事上刻意體現出特別的權威,只會適得其反。

在強調權威的同時,關注孩子心理上被愛和被認可的需要。

不站在孩子的對立面,自然溝通會保持順暢。

6.期望

當你對孩子有所期望時,不能只是簡單的提要求,講目標。

有句話叫,看人挑擔不吃力。

光出個嘴,誰都會。

空話講再多,沒用。

電視劇《小別離》里三個孩子在討論

世上有三種鳥,一種先飛的,一種嫌累不飛的,第三種鳥最最討厭,自己飛的不咋地,下窩蛋,希望都寄托在蛋上。

看吧,父母是怎麼回事,孩子清清楚楚。

孩子總能從你的一言一行中,察覺你的真實態度,是堅定不移,還是敷衍了事。

一些自己本身就很自律,很堅定的家長,更容易讓孩子達成期望。

孩子能從家長的這種堅定信念和人格力量中獲益。

身體力行,遠勝耳提面命。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還在為寶寶不上幼兒園而發愁嗎?

寶寶要上幼兒園了,媽媽開始擔心了:該給寶寶找個什麼樣的幼兒園呢?寶寶會適應嗎?寶寶還不會自己吃飯上廁所怎麼辦?寶寶被欺負怎麼辦?……很多家長苦惱孩子上幼兒園的問題。本文將從三個方面告訴家長如何引...

有事衝著大人來

自從生完孩子以後,我和小婉到餐館吃飯,很少兩人一起吃完飯。多多很小的時需要人喂,有時小婉喂,有時我喂,大人輪流吃。等他能自己吃飯,免不了別的麻煩。餐館是封閉的環境,孩子坐不住,他會吵鬧糾纏,需要...

孩子不願去幼兒園怎麼辦?家長只需做好這幾點

昨日有位媽媽私信說:孩子上中班了還是上幼兒園困難戶,如何解決?我覺得這位媽媽如果可以的話,可以每天親自帶著孩子去就近的幼兒園接觸小朋友,然後陪著他在幼兒園和小朋友玩玩遊戲,和幼兒園你覺得比較和藹...

寶寶不願上幼兒園怎麼辦?防禦焦慮5大對策!

所謂分離焦慮是指:當孩子和對他有反應的人面臨分離時,會產生一種不適應行為,而這種不適應行為,依不同年齡,會有不同的行為反應,例如:越小的孩子,會表現出來緊緊抱著父母不放、害怕、非常愛哭;而較大的...

家長別做這5個「小動作」!

寶寶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在家裡家長總是周全地照顧著寶寶的起居飲食,但是到了幼兒園,寶寶就要自己學著照顧自己了。很多家長擔心寶寶入園不適應,因此會不自覺地做一些"小動作",然而這些小動作不但不會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