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懲罰,我們應該如何更好的管教孩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Apple. 韓

「只有在尊重個體差異、允許犯錯、敞開溝通、靈活制定規則的環境中,才能讓人感到自身價值所在——充滿愛的家庭正具備這樣的環境。

——維吉尼亞.薩提亞

如果不能懲罰,

我們應該如何更好的管教孩子?

✿懲罰的危害

Apple在之前文章里已經詳細說過懲罰的危害了,在這裡就不做重點的解釋了。

簡言之,懲罰,帶來的是懷疑和羞愧感,讓人不安,遠離舒適區,心理失衡。

懲罰也無法培養健康的自主感,也無法教給孩子人生技能。

有太多的科學依據證明,懲罰帶給孩子的傷害,會伴隨孩子的一生,會在他以後的婚姻關係,親子關係,同事朋友等人際關係中顯現出來。

痛苦的經理會深藏於潛意識中。

如果心結未解,這些情感的傷痛會不時給我們造成傷害。

我們很難將今天的行為失常與幼時未曾滿足的需求聯繫起來,但禍根的確在那時就已經埋下。

有些人童年所受的傷害如此嚴重,以至於成年後不能順利融入社會,他們由於心理失衡而永遠無法自我實現。

❀重新認識管教

必須要強調的是,停止懲罰並不意味著允許孩子為所欲為

我們需要給孩子足夠的機會,讓他們去嘗試、體驗和探索。

如果,父母因為孩子的「問題」而越來越痛苦,那麼,重新認識自己和孩子,重新了解管教的定義,重新建立和孩子的親密關係,也就變得越來越重要了。

管教到底是什麼?

是懲罰麼?是獎勵麼?是驕縱放任麼?都不是!

真正的管教是通過理解和尊重的方式教導孩子,並通過示範如何承擔責任進行教導,真正的管教是有規矩也有自由,和善且堅定的。

我們的目標是孩子能夠獨立自主。

其中關鍵在於激發孩子的內在驅動力,鼓勵孩子主宰自己的人生,自力更生,學會獨立完成作業和其他各種任務,過上自己認為幸福的人生。

大多數孩子學會的東西遠多於父母的給予。

使用真正的管教方式,父母會驚喜的發現幫孩子學會自立並非難事,同時還能享受養育孩子的快樂。

❀孩子感覺好,才能做的好

為什麼很多父母願意使用「懲罰」,是因為父母希望通過「懲罰」的手段來加深孩子對這件事的深刻記憶。

但是,事實效果並非如此。

暫別說孩子,我們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感覺不好的時候,一整天都是「倒霉」的,做什麼事都不順心。

那麼,更何況孩子呢!

父母們要「贏得」孩子,而並非「贏了」孩子。

當孩子們覺得你理解他們的觀點時,他們就會受到鼓勵。

一旦他們覺得被理解了,就會更願意聽取你的觀點,並努力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記住,在孩子們感到你的傾聽之後,他們的感受會好,然後才更可能聽你的。

友善、關心、傾聽和尊重是最根本的

如果你還在抱怨,為什麼孩子不聽你的話,就請反思一下自己有沒有通過理解、友善、關心、傾聽和尊重讓孩子感受更好呢?

曾經有一位學員分享過她和孩子的一個小故事:

她的孩子非常喜歡吃甘蔗,但是近期她出差回來後發現孩子有一個壞毛病,就是拿著甘蔗邊走邊吃,邊吃邊吐渣,弄得家裡到處都是甘蔗渣。

她不斷的「教育」孩子,甘蔗渣要吐到垃圾桶里。

有時候怒氣上來,會佯裝要「收拾」她。

可是結果呢?孩子還是我行我素,「不聽話」,而且母女倆的關係日漸緊張。

後來,我建議她重新建立和孩子的親密關係,了解孩子的內心,讀懂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不要著急給孩子「貼標籤」,說她不聽話,壞小孩之類的,等孩子感覺好起來之後。

再來和孩子溝通,讓孩子自己想更好的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過了幾天,她激動的告訴我說,她改變了自己的心態,重新修復與孩子關係,陪孩子遊戲,玩樂。

有一天,他們在一起看電視的時候,孩子指著動畫片里一隻母雞在一邊走一邊下蛋的畫面對媽媽說到:「我就是那隻母雞。

」她一下就明白了,孩子隨地吐甘蔗渣,是在學習動畫片里的母雞啊。

她對孩子表示理解後,又用友善的態度和孩子溝通了這件事的解決辦法,讓孩子自己來想一個主意,既可以模仿動畫片里的某些孩子認為好玩的動作,又可以不在家裡到處吐甘蔗渣。

孩子立刻就提出了,媽媽出差太久,每天回家都很累,不能好好的陪伴自己。

希望可以每天睡前,和媽媽一起玩遊戲。

這位媽媽當時內心真實五味雜陳。

沒想到,這麼小的孩子,竟然有如此重的感情。

所以,當即就決定一定要好好陪伴孩子。

我們言行背後的感覺比我們做了什麼或者說了什麼更重要。

我們做了什麼永遠不如我們怎麼做的更重要。

我們的行為背後的感覺和態度,決定了我們怎麼做


當一個人問「你從這件事中學到了什麼?」時,既可以用一種責備和羞辱的腔調,也可以用一種表達同情和興趣的語氣。

他既可以營造出一種讓人感到親近和信任的氣氛,也可以造成一種疏遠和敵意的氛圍。

那麼,作為父母的我們,希望用什麼樣的感受去對待孩子,又會希望別人用什麼樣的感受來對待我們自己呢?

❀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

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學會如何幫助孩子自己解決社會交往問題。

通過提問而不是告知,通過啟發而不是評判,讓孩子自己學會思考問題,並且樂于思考問題。

這樣,在他們長大成人後,才有能力去擁有幸福的人生。

具體如何做呢?

首先,介紹六組重要的字詞:

①是/不

②和/或者

③一些/所有

④之前/之後

⑤現在/以後

⑥相同/不同

通過有意識的教會孩子使用這六組字詞,可以幫助孩子建立多種選擇的思維方式,教會孩子觀察行為之前之後的區別,這樣孩子才會知道自己的行為是會對他人造成影響的,從而敢於自己解決問題。

接著,理解他人的感受

常用詞彙:開心、傷心、生氣、驕傲、沮喪等

一定要讓孩子學習更多的情感類詞彙,因為,這對於認識和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他人的情感都是非常重要的。

還有,更多的字詞練習:

①合適/不合適

②如果/那麼

③可能/或許

④為什麼/因為

⑤公平/不公平

教孩子用這些詞造句,當孩子能夠熟練的使用這些詞彙的時候,他們解決問題的方法也就多了起來。

然後,尋找多種解決方法

當孩子和他人發生衝突或者矛盾的時候,父母可以用以下步驟:

①你們的問題是什麼?(了解情況)

②感受如何?(你倆感受如何?分別是什麼感覺)

③怎麼辦?(誰有辦法讓你們倆都高興起來?)

④寫下來

⑤如果不管用,那麼我們可以試試不同的辦法,直到找出解決辦法。

⑥告訴孩子這個行為就叫做(分享)、(寬容)、(協調)……

然後,尋找多種解決辦法

比如說,玩偶遊戲,角色扮演,找辦法遊戲等等。

幫助孩子更好的思維能力,以便孩子以後遇到問題願意嘗試更多的方法。

最後,要教會孩子,考慮後果

很多父母在遇到孩子出現任何問題的時候,第一反應總是想辦法替他解決問題,或者是告訴他如何去解決問題。

❀在錯誤中學習

通過觀察幼兒學習走路,父母們能更好的了解這點。

小寶寶每次摔倒的時候,從來不浪費時間感覺自己的無能。

他們只是爬起來繼續走。

如果他們摔疼了,可能會在繼續走之前哭一會兒,但他們並不會給自己的體驗加上自責、抱怨、批評或者其他負面的想法。

在錯誤中學習,不僅僅是針對於孩子而言,更多的是父母們,要學會在錯誤中學習、改變和成長。

當父母反擊孩子的行動時,用不尊重孩子的行為想教給孩子尊重別人,在「贏了」孩子的過程中,我們一心要通過責備,羞辱和痛苦的方式讓孩子為其行為「付出代價」。

我們沒有考慮這對孩子的長期影響。

如果我們考慮了,我們就會思考,如何「贏得」孩子,而不是「贏了」孩子。

父母應該做出榜樣,為錯誤(哪怕只有1%的錯誤)承擔起責任,學會反思和道歉,我們會發現孩子們是非常容易原諒我們的。

看到這,相信各位父母,對於非懲罰的管教,也有了全新的理解和認識,改變從這一刻開始吧!

作者∣Apple. 韓,原世界前十強企業(三星集團)企業培訓師,國家企業培訓師三級,現依然愛學習的全職媽媽,親子講師,美國雙向養育踐行認證導師,獲美國正面管教認證講師,致力於父母和孩子的雙向正面養育,微信公眾號:樂家親子工作坊( ID:applelefamily)。

養育不是父母對孩子單向施予,而是和孩子共同成長的人生旅程!添加微信公眾號:bingqilin2345,長按可複製到微信,添加好友,粘貼即可關注!這裡有教育專家的免費講座,加入父母課堂研習社,與百萬父母共同學習成長!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不聽話?學會這2招,比你打罵孩子強百倍!

作為父母,我們哪裡來的自信,想讓孩子做得更好,要先讓他的感覺更糟?但現實中,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雖然新生父母已經意識到打、罵的惡劣性,但是懲罰並沒有因此消失,而是變成了淘氣椅、面壁思過等方式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