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別讓孩子哭著睡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為什麼說千萬不能讓孩子哭著睡呢?

昨晚睡覺之前寶寶一直纏著讓我講故事,講了四五個故事,寶寶非但不睡覺還要下床玩水槍。

我一時沒忍住,吼了他一通。

寶寶一直哭。

我心裡也有氣,就沒理他。

寶寶哭著睡了,但不到一小時就驚醒,聲嘶力竭地大喊,說做了個噩夢。

再睡著的時候,我悄悄去看,他身體發抖,牙齒打顫。

可把我嚇壞了,守了孩子小半夜。

看他睡安穩了,才稍微放下心來。

事後我也很自責,可憐天下父母心,養個孩子各種煎熬,防完天災,還得防自個兒的「人禍」。

確實,睡前吼孩子,讓孩子含著眼淚進入夢鄉,對孩子的身心都有影響。

在激烈的刺激下,孩子睡不好,容易驚醒、噩夢,心靈也會蒙上陰霾。

孩子的記憶在睡前特別深刻

科學家做過實驗,晚上臨睡前,是記憶的高峰。

接受新刺激,30分鐘內立即睡覺,記得最牢,因為睡眠讓遺忘變慢。

睡前被打罵,孩子也會記得很牢。

睡著後,這個場景還殘留在腦海,或者變成夢,繼續讓他害怕。

孩子的心靈在睡前特別柔弱

媽媽都知道,孩子在臨睡、勞累、生病的時候,比平時更弱小。

剛斷奶的小孩,白天玩得不亦樂乎,但到了晚上就要鬧著吃奶,因為他對媽媽的依戀似乎回到了更小的時候。

心理學家也認為,睡前的時光更像一種「過渡空間」,孩子慢慢從現實世界退回到心靈世界。

這個時候吼孩子,攻擊效果會加倍。

因為孩子已經卸下了外面的殼,更安靜,更依戀,更像柔弱的最初。

孩子的情緒會在睡前定格

睡眠,是一天的結束。

孩子的情緒,在睡前凝固。

孩子被打罵,最主要也是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哭。

但哭很消耗精力,特別是晚上,孩子很快哭累,不由自主睡著。

這意味著,孩子委屈、害怕、憤怒的情緒來不及處理,都淤積在心裡了。

淤積的情緒,對孩子的傷害是無形、但深遠的。

成年人深有體會,所謂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沒有完成的事,沒有得到的東西,會成為一種執念。

沒有被處理的情緒也一樣,永遠在心靈最深處糾纏。

弗洛伊德說過一句非常悲傷的話:

我們人生的劇本早在童年就已經寫好,如果沒有覺察,餘生不過是強迫性重複。

孩子哭累睡著,他受到的心靈暴擊,影響可能會在多年後才真正浮現。

有時候,日程太滿、孩子太慢

我們很忙,孩子也很忙。

寶寶很小的時候,就開始上早教,再大一點,就要上幼兒園、興趣班、彈琴、喝牛奶……

看著錶針一點點指向10點、11點,孩子還鬧個不停,媽媽很容易急躁。

一急躁,就按捺不住想吼孩子。

有時候,孩子貪玩不肯睡

到了睡覺的點兒,孩子還在玩樂高、看電視、吃零食。

疲勞的媽媽苦口婆心無果,就只好開始「河東獅吼」了。

有時候,孩子睡前要求,父母難以招架

比如,讓爸爸媽媽陪著睡,故事講完一個還要一個,睡覺不許關燈,冬天不肯穿長袖睡衣,還不到夏天就鬧著開空調睡……

雙方相持不下,爸爸媽媽就會用吼來讓寶寶聽話。

父母內心深處的渴望,不過是和孩子互相疼惜。

對孩子發火咆哮,初心是希望孩子多睡會兒。

但我們把孩子吼到哭的行為,卻堅定站在了初心的反面,深深傷害了孩子。

親子關係專家吉米·萊瑟在《養出你能夠忍受的孩子》里寫道:人際關係的戰爭中沒有勝利者,只有越來越多的受難者。

是的,睡前吼孩子,沒有勝利者。

孩子含著眼淚睡了,把痛苦沉在心裡。

爸爸媽媽也不好受,要麼內疚後悔,要麼還浸在憤怒里不可自拔。

那我們該怎麼做呢?

其實,最重要的是處理好兩個情緒。

我們要理解孩子的情緒

當孩子拖拉不睡覺,還提「怪要求」的時候,我們不要像被遙控了一樣,「騰」地一下就開始發火。

先聽一聽孩子的想法。

比如孩子要求開燈睡,也許他最近遇到了什麼害怕的事情,也許他只是鬧脾氣,我們需要傾聽孩子內心的想法。

聽完之後,我們可以拒絕孩子的要求,但要理解他的情緒。

比如可以抱抱那個聽不夠故事的小孩說:「我知道你很想再聽幾個故事,但是現在該睡覺了。

我們要照顧自己的情緒

當我們憤怒的時候,要用安全的方法表達,不能只靠發火和壓制。

發火傷害孩子,壓制傷害自己。

最好的辦法,是用語言描述出自己的情緒。

我們也可以暫時停止和孩子的交流,到別的房間冷靜一會兒。

如果我們仍然沒控制住洪荒之力,傷害了孩子,底線是不能讓孩子一個人在那裡哭,哭到睡著。

我們要引導孩子說出他的情緒,如果真的沒忍住吼了他,也要在睡覺之前真誠的向寶寶道歉。

負面情緒被充分看到和處理,才能化解掉。

帶著甜蜜的心情入睡,我們才能學會感恩。

在睡前對孩子說「晚安,我愛你」,教會他愛每一天的生活。

要知道,我們怎樣度過一天,就會怎樣度過一生。

好媽媽親子世界0—6歲親子教育專家

微信公眾號:好媽媽親子世界

私人微信:17739784596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