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烊千璽都能冷靜帶娃,為啥父母們戒吼卻難成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在一檔明星帶娃的綜藝節目中,小小年紀的易烊千璽面對孩子犯錯時的平靜表現令人刮目相看。
許多父母希望參加戒吼俱樂部來控制情緒,心理專家告訴大家,重新看待孩子犯錯可能更重要。
近日在一檔網綜《放開我北鼻》中,4歲孩子Apple不小心把放在沙發上的盒裝牛奶踢翻,乾淨的沙發上灑上一大片牛奶,16歲的易烊千璽發現後並沒有訓斥孩子,而是和孩子一起把沙發上的牛奶擦乾淨。
這冷靜而智慧的表現令人豎起大拇指。
現實生活中,累了一天的爸媽看到原本乾乾淨淨的沙發被熊孩子灑滿牛奶,弄得一片狼藉的時候,有幾個能夠保持冷靜、選擇理性的處理方式?家長「戒吼」俱樂部的火爆似乎暗示著這個問題的答案:很難。
許多育兒公眾號推出戒吼俱樂部,迎合了父母們發脾氣後心生愧疚的心理需要。
小亞是一位7歲女孩的媽媽,她一直希望孩子生活在好的親子關係中。
可是,每次看到女兒做錯事或者太任性,她就控制不住脾氣,大吼大叫起來。
於是,今年3月,她參加了一個戒吼俱樂部,「為了孩子健康成長,我就算憋出內傷也要試試啊!」結果,堅持了一個禮拜後,她默默退出了,「太難了,脾氣上來了真的管不住。
而且孩子做錯事,不吼就可以解決問題嗎?」事實上,許多爸媽都知道吼叫不好,但是遇到問題該如何平復自己的情緒,如何與孩子交流上很容易被不同的教育觀點左右。
犯錯是孩子成長的機會,也是父母學習的機會
「家長要在意識層面上認識到,孩子是在不斷犯錯中成長的,犯錯讓孩子知道什麼是正確、什麼是錯誤。
如果家長過於寵溺,孩子做什麼都說是對的,那孩子就無法區分對錯;如果家長只知道一味責罰,後果也是一樣。
」上海市心理援助公益熱線12320-5的資深專家、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秦海說。
心理專家秦海
孩子犯錯有各種各樣的原因。
把牛奶倒在沙發上,也許是無心之失,也可能是有意。
比如想觀察牛奶倒在沙發上後會出現怎樣的現象。
孩子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和探索的慾望,家長需要挖掘孩子內心的這種訴求,引導孩子使用另一種方式去滿足這種訴求。
孩子也會犯好心辦壞事的錯誤,親子專家付小平曾經講過自己女兒伊伊的一段故事:「伊伊四歲多的時候,有一天我下班回家,外婆怒氣沖沖地告訴我,伊伊把她剛燒好的開水都倒進魚缸里,4條漂亮的金魚全被燙死了。
」他仔細了解情況,才知道原來是因為孩子擔心天冷金魚會凍著,就想把水加熱一點。
有的時候,孩子犯錯是為了引起家長的注意。
「一個孩子之前很傷心地和我說,他在家裡面很難過的時候會哭,但是一定要哭到聲嘶力竭之後,爸爸媽媽才會走過來。
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覺得,我必須要以這種方式才能和父母產生聯繫,才能得到父母的愛。
於是這就逐漸成為了這個孩子和父母的互動方式。
」秦海建議,當孩子持續犯錯的時候,家長是否應該思考一下是不是自己對孩子缺少關愛了?只有了解清楚原因,才能對症下藥。
「家長其實還可以帶著一種好奇的心理,孩子有時候真的會做出一些你覺得匪夷所思的事,那你是不是可以更好奇一點?你不知道他為什麼要這樣做,可以和他溝通,多問他一句,了解他背後的需求,然後告訴他要實現這個目的有另一個更好的方式,寶寶願不願意去嘗試呢?」秦海說,「如果家長把孩子當做老師,會發現很有意思。
這其實相當於自己重活了一遍,在和孩子的互動過程中,你將體會到從小和自己父母互動中星星點點的東西。
」
父母情緒平靜,影響孩子一生
「一個人小時候產生的心理狀態會形成一種固定的模式,而且會反覆出現在工作、家庭中,影響到日後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對待領導、同事、伴侶等的態度。
家長對孩子呼喝可能就是因為家長自己小時候也是這樣成長的,他們的父母也是這樣對待他們的,所以他們認為就應該用這種方式解決問題,這是小時候習得的模式。
」秦海說,「當然不是說小時候被呼喝、被大人責罵一定會留下心理陰影,產生心理問題,只是說在這種環境下發生心理問題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有時候我們要對孩子更溫柔一些。
」
盛怒之下,平復情緒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簡單的深呼吸或是暫時離開孩子,待自己完全平靜下來之後再回到孩子身邊解決事情是一個可以借鑑的方法。
如果夫妻中的另一方此刻也在家中,而且處於冷靜的狀態,那麼不妨放手讓對方來處理這件事情。
很多家庭會採用「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的方式來解決問題,比如,媽媽唱白臉,教育孩子,孩子再哭哭啼啼跑到爸爸懷裡訴苦、說媽媽壞話。
這是一種解決方式,因為孩子受到責罵時,內心非常脆弱,需要一個值得信任的對象去依靠,尋找自己還是被愛著的感覺。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能永遠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不然孩子會形成媽媽是壞人,爸爸是對我好的人這樣的認知。
」秦海說,「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就事論事,就當下的事情做出判斷,找到更合適的舉動。
」唱白臉並不意味著一味責罵,唱紅臉也不意味著孩子說什麼都贊同,每個家庭都要有自己處理事情的原則。
基於一定原則的懲罰
做錯事了,一定要懲罰嗎?如何懲罰既能讓孩子了解規則,又不傷害自尊?
「家長首先需要明確地意識到,懲罰的目的不是懲罰本身,而是讓孩子體驗犯錯的後果,進行自我反思,認識到錯誤,進而改進自己的行為,而不僅僅是因為恐懼而不敢犯錯,如果沒有達到這個目的,實施的懲罰就沒有任何意義。
」付小平表示。
「我個人認為孩子有時候是需要被懲罰的,但是僅限於一些原則性事情上,不能把這種強刺激天天都施加在孩子身上,不論他做了什麼,這樣對孩子就不再是一個有效的刺激。
」秦海說。
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底線和原則,比如偷盜、逃學等等,當孩子觸及到底線和原則時,你需要讓孩子意識到,這樣做是錯誤的,是絕對不能做的。
家長必須和孩子明確地講清楚,因為什麼事情懲罰你。
比如,孩子出於好心在便利店「拿」了一袋麵包給路邊乞討的老人,家長要告訴孩子,不是因為孩子的好心而懲罰他,而是因為他偷竊,偷竊是不對的。
另外,對於同樣的錯誤,家長應該始終保持一致的處理方式,不能今天懲罰,明天不懲罰。
最重要也是家長最容易忘記的一點就是,孩子也有自尊心。
即使孩子犯了錯誤,要懲罰孩子,也希望家長能夠分清場合,注意方式。
在人前,尤其是孩子的朋友或是其他在意的人面前懲罰孩子,讓孩子失了面子,有時候反而會事與願違,激起孩子的叛逆心理。
無論如何,在懲罰孩子之前,父母應該先平復好心情,再冷靜思考,是不是真的一定要使用懲罰的方式?該使用怎樣的懲罰方式?而且一定要再三問自己,自己對孩子的懲罰是完全理性的嗎?不存在自己的情緒發泄,也不會傷害孩子的人格和身體嗎?
「我也看到過很多案例,那些小時候沒有被打罵過的孩子成長得很好。
如果可以採取溫柔的方式,我們為什麼要選擇懲罰呢?」秦海說,「面對一件事情,我們至少先思考怎樣可以更好地和孩子交流,有第二條道路的話就不要選粗暴的方式去對待孩子。
」
「孩子不小心把牛奶灑在沙發上看上去只是一個場景,但是每個家庭面對這個場景的反應,包括家長的反應、孩子的反應,都有千差萬別的變化。
」秦海建議說,「每一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實際情況,上面所講的也只是一些基本的處理方式。
家長在面對具體情況時,還需結合自身實際,仔細思量之後再做處理,畢竟家長的處理方式會影響到孩子的一生。
」
五張圖看穿中美教育差異 90%中國媽媽都陷入育兒怪圈
中西方教育一直都是被大家所比較的對象,但是比較來比較去,我想都是沒有意義的,非要拼出個誰好誰壞嗎?更好的比較是互補、互借鑑,不可否認西方教育中有很多值得我們中國媽媽學習的地方,不是崇洋媚外,而是...
孩子不能打嗎?不打他怎麼長記性?
有人說孩子不能打,他會留下一輩子的心理陰影,不好。有人說孩子可以打,我自己就是被打大的,現在我的人生也很成功啊。也有人說看情況,該打時就打,不該打時就不打。那麼當孩子犯錯的時候到底是打還是不打呢...
爸爸媽媽!千萬不能打孩子這些地方
孩子的教育我們一貫主張以理教育孩子,以德教育孩子,但是孩子在小的時候,並不是你給孩子說道理,孩子就一定能夠明白你的良苦用心的,因為孩子的理性思維還沒有完全養成。有的時候生氣的時候也會對孩子動手的...
孩子的這個部位不能打!
動手打孩子不是一個好的教育方式。教育孩子,這些部位打不得!後腦勺知名神經外科專家說:「後腦勺,有人的呼吸中樞在那裡,(就是)延髓,如果打的時候,造成呼吸中樞震盪,可以引起一些呼吸衰竭的併發症。」...
不打不罵怎麼懲罰孩子?聰明媽媽用這5個技巧代替!
之前浩浩媽一直對家長們說,不能責罰孩子,相信很多家長都犯了難:孩子犯了錯,難道就不管了嗎?孩子有錯不但要指出來,懲罰也不可少,才能避免下次犯同樣的錯。只不過,不過懲罰不等於打罵,萬一沒注意,打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