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養時代」反映出的教育問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單獨二胎放開後,不少已有大寶的年輕夫妻,開始考慮生個二寶。

但這二寶真不是你想生就能生。

近日,河南網友「滴答」在網上曬出了自己和老公寫的《保證書》。

他們向女兒保證,永遠第一喜歡大寶,這才得到了大寶的允許。

(新華網2月4日)

「捧著養」的時代,孩子容易變得任性、難以自立。

這也反映了當代獨生子女政策的弊端。

獨生子女相比上輩人姐妹成群的家庭,生存環境相當優越,物質條件極大豐厚,孩子們在家中「如眾星捧月」。

他們不需要照顧弟弟妹妹,更不需要與他人分享食品與玩具。

生活在愛的氛圍之中,處處感受到被愛,而家長很少需要他們給予和付出。

「不惹孩子哭」的管教理念,直接導致了溺愛,要買啥就買啥,想玩啥就玩啥。

這樣的生存環境直接助長了任性嬌慣的性格,孩子養的人高馬大的,但誰又關注過孩子心理的成長?

陪孩子一起成長,是現代家庭教育的共識。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因此,孩子的教育關鍵在於家庭教育。

而當前家庭教育中吃飽穿暖是第一位的,同時充斥著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唯我獨尊等不良思想,很多孩子眼中的標準就是金錢和地位,缺乏平等、公正等意識,心中只有「我」的利益。

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獨生子女家庭教育的組織、管理和引導的不到位,生不生二胎其實反映的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和不健全。

沒有不合格的孩子,只有不合格的家長。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與孩子由於處於不同的年齡、不同的位置、不同的角度,常常會有不同的心理反應與心理感受。

如何培養孩子理解和感受對方的心理,學會換位思考,就像感受自己的一樣,這樣的「同理心」才是家庭教育的關鍵所在。

孩子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一個不經意的眼神,一剎那間的沉默和嘆氣,就能反應他內心的「天機」,如果我們都能仔細地去體味,細心地去捕捉,就能破譯其中的「隱義」。

家長們可以從愛護身邊的一草一木開始,啟迪孩子的愛心;可以共同參與戶外活動,讓孩子懂得分享;還可以關心身邊的老弱病殘,給孩子樹立道德和行為上的榜樣。

這些點滴積聚在孩子內心,必然潛移默化地感染到孩子的心靈。

讓孩子直接感受到來自成人的濃濃的愛,成人之間的體貼尊重和相互關愛恰恰是孩子心理成長的關鍵。

孩子是未來的花朵。

家庭和社會教育的目的和根本任務是培養身心健康和具有良好情感素質的人。

做好獨生子女的教育工作,已迫在眉睫,我們應該適度地把握好對孩子的教育,善做有心人,善為細心事,做到愛而不寵,養兒不嬌,注重對孩子身心的教育引導,這樣的教育才能稱為對未來負責的教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積極心理學對家庭教育的啟示

一. 當今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一位家庭教育專家說過:「家庭是孩子生命的溫床與搖籃;家庭是孩子生活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認識社會,認識世界的窗口;家庭是孩子獲取人生幸福的源...

寶寶很自私怎麼辦?

現在,有很多的家長都覺得孩子太自私了,是獨生子女的緣故嗎?還是教育方式的問題?不管怎麼樣,孩子的不良習慣應該儘早改正。媽媽講述:孩子太自私了兒子快六歲了,平時太自私了,在家裡遇到自己喜歡吃的或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