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愛叫做放手——讓孩子學會獨立自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近來常聽見家長們抱怨,孩子懶的啥也不干,飯是飯勺送不到嘴邊不張嘴,玩具從來不知道自己整理,不懂得分擔家務,沒有主見,總是人云亦云……種種抱怨,看到有誰家的小孩能稍微自己動動手,那真叫個羨慕嫉妒恨,殊不知,根源不是孩子懶,是家長不懂得放手,從孩子小時候就把所有的包辦了,孩子哪裡知道自己還需要承擔。

長期這樣下去,孩子日漸長大,他如何能夠獨立?

一位同事麗麗,常常因為孩子不能獨立著急上火,經常性的跟寶媽們探討如何教育孩子,可惜只見她著急,也不見效果,相處了幾年了,她還是日服一日的伺候著自家的少爺,羨慕著別家的勞力,抱怨著自己的辛酸…..前幾日又湊在我這嘮叨半天,我從她的嘮叨中發現,她那是自找苦吃。

麗麗,以為精明幹練的業務員,在公司業績顯著,在家裡里里外外都能照顧的妥妥貼貼,在領導眼裡是好部下,公婆眼裡好媳婦,丈夫眼裡好老婆,孩子眼裡好媽媽,實在是挑不出什麼不好。

可惜就是自己活得太累了。

麗麗說自有孩子後,自己立即轉換為母親角色,生怕孩子哪裡不舒服不適應,從孩子呱呱落地起,孩子的衣食住行絲毫不敢放鬆,全部都要自己檢查檢查再檢查之後才可以投入使用。

公婆要盡下義務,向分擔她的壓力,曾多次提出幫忙照看孩子,她就是不放心老人,非自己帶孩子。

孩子從出生到今年已經12歲,對孩子的撫養,從學習說話、走路到現在小學即將畢業,每一步都是小心翼翼。

孩子的每一頓飯,都是麗麗親自餵食,飯菜完了,喝湯都是每一勺都要親自吹涼,喝在嘴裡都要問下溫度是否合適;起床衣服都是麗麗給穿戴;上學的路上,書包是麗麗提著,送進教室;每天從學校接回家,麗麗要催著做作業;作業完了,玩完玩具一片狼藉,麗麗收拾;晚上休息,洗臉洗腳都要麗麗協助;晚上睡覺麗麗看著睡下後關門關燈……

現在孩子12歲了,立馬小學畢業,孩子自己沒有買過一隻筆,一本書,有時候給孩子點零花錢,孩子會原封不動地帶回來,他不知道買什麼,或者說,他不知道該怎麼買,索性就不買。

因為馬上小學畢業,升初中很可能就會離家住校,麗麗很擔心孩子是否能適應接下來的生活,進來尤其著急,幾次都曾急哭。

我問麗麗是否趁這段時間讓孩子試著試著自己獨立,鍛鍊鍛鍊孩子。

麗麗說,近來也曾想著鍛鍊孩子,可是,一頓不餵孩子吃飯,孩子寧不吃,餓著,或者非得跟孩子鬧個臉紅脖子粗,孩子才自己動手吃幾口,幾口之後立馬又玩去了,似乎對吃飯這件事不感興趣;早上不給穿衣,孩子總是少穿衣服,而且還穿戴不整齊,有時候孩子有什麼想法,也會因為旁人的三言兩語就改變計劃…..自己看著就著急,索性自己就動手了。

我聽著聽著就樂了,我就問麗麗,你總是不讓他做,他什麼時候能做好?麗麗無語。

麗麗的這種情況,在當今社會不是少數,只是輕重程度略微不同。

父母對孩子的包辦太多,導致孩子不能獨立,這對父母來說,是未來負擔的增加,對孩子來說是人格全面發展的阻礙。

對孩子包辦太多,造成孩子在獨立性方面沒有認識,他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長期下去,在同齡人中,孩子會形成自卑,不能獨立思考,總是人云亦云,對自己存在的價值觀造成曲解或懷疑,這對孩子的成長來說,是極為不利的。

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如果不能有效運用自己獨立思考能力,隨時隨地因為別人的觀點而否定自己的計劃,將會使自己的決策很容易出現失誤。

因此,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是當今父母迫在眉睫的教育理念。

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我認為可以從獨立行為和獨立思維兩個維度進行。

首先,培養孩子的獨立行為。

作為家長,不要所有事都包辦,那怕孩子做不好,也要讓他自己做,比如,吃飯,不要怕孩子把飯粒扣在桌子上,他還在學習,要給他點浪費的學費,不要怕孩子收拾不好玩具,即使他收拾不好,那也要及時地給予肯定,培養孩子積極主動動手的習慣,讓孩子從小就有自己可以幫忙可以做事的觀念,讓孩子對自己能力充分肯定。

其次,培養孩子的獨立思維,培養孩子的獨立思維關鍵在於培養孩子的觀察力和注意力。

觀察力是獲得知識的大門,也是發現新問題,認識世界的必要品質。

良好的觀察里是孩子在未來學習,工作,解決日常問題的基礎;注意力是智力發育和有效學習不可或缺的能力,為了認知事物,必須纖維這個事物產生好奇心,然後及中國注意力去分析,適當的刺激孩子的大腦,培養正確的生活習慣,對孩子獨立思維的培養有著尤為關鍵的作用。

孩子的獨立性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廣大家長朋友們,請重新認識孩子的教育問題,不是所有的包辦是對孩子的好,適當的放手,讓孩子勤動手勤動腦,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性,為孩子未來健康成長奠定紮實的基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