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真挺不過心臟手術,醫:重症率就算只有1%,對病人而言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黃建龍表示,主動脈瓣狹窄的最有效治療是以外科方式置換主動脈瓣,分為傳統手術以及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TAVI),兩者的成功率都超過9成5,造成嚴重 ... 首頁 / 醫療醫療劉真挺不過心臟手術,醫:重症率就算只有1%,對病人而言就是100%先天性瓣膜異常易隨年紀增長惡化圖/取自劉真Facebook 聯合新聞網 2020-03-25分享傳送A+國標女王劉真辭世令人不捨,她日前因嚴重主動脈瓣狹窄接受傳統手術,但術後心臟恢復不佳,且陸續發生腦部栓塞與出血,最終經救治無效。

醫界人士遺憾表示,這項手術已是常規手術,但醫療技術還未進展到零風險,「即便發生嚴重併發症的機率只有1%,落在哪個病人身上,對該名病人而言都是100%」。

振興醫院心臟醫學中心主治醫師黃建龍表示,人體內的四片心臟瓣膜包括主動脈瓣、二尖瓣、肺動脈瓣與三尖瓣,它們能協助控制全身血流方向。

瓣膜狹窄的成因可概分為年長型與年輕型兩類,年長型患者可能早在年輕時就因感染造成慢性發炎、破壞了瓣膜,以致老後瓣膜打不開,造成瓣膜口狹窄的現象。

年輕型患者可能源於先天性瓣膜異常。

一般人的主動脈瓣有三瓣,少數人可能先天性二瓣化畸形、瓣膜容易打不開,劉真女士很可能就屬於這種先天性二葉瓣患者,隨著年紀漸長導致疾病惡化。

已知自身有先天性心臟病的患者,應每半年至一年回診進行心臟超音波檢查;年長者如發現有輕度至中度的主動脈瓣狹窄也應每半年至一年回診追蹤,重度者則須直接接受手術治療。

黃建龍表示,主動脈瓣狹窄的最有效治療是以外科方式置換主動脈瓣,分為傳統手術以及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TAVI),兩者的成功率都超過9成5,造成嚴重併發症(如中風、心肌梗塞與急性心衰竭等)的機率都在1%至3%之間。

臨床上會依據患者年齡與身體狀況作選擇建議。

傳統手術需要鋸開胸骨置換主動脈瓣,手術傷口大且術後復原時間較長。

TAVI則經由導管將瓣膜支架置入主動脈瓣部位,將原來病變的瓣膜向外撐開,讓植入的瓣膜取代原有瓣膜而恢復正常運作,侵入性低、術後恢復時間快,「但唯一沒有辦法保證的是,這項手術所置換瓣膜年限有多久」。

黃建龍說,全世界第一例TAVI手術在2010年由法國執行,國內自2012年才首度引進,因此接受這項微創手術的患者,其後續的健康狀況只被觀察了不到10年。

如果瓣膜無法久放,對年輕患者而言,未來就必須再接受第二次置換術。

因此,臨床上通常建議年輕患者進行傳統手術,實證資料顯示術後瓣膜用個15~20年不成問題,使用金屬瓣膜者更有機會一輩子不用再開刀置換瓣膜(不過,想生小孩、無法長期吃抗凝血劑的人則不宜使用金屬瓣膜,必須採用動物瓣膜)。

80歲以上、肺功能不佳而不適合全身麻醉等患者,則建議接受TAVI。

黃建龍說,很多醫院心臟外科每個月都會執行傳統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頻率甚至更高,但即使已是如此常規的治療術式仍有風險。

❝「即便發生嚴重併發症的機率只有1%,落在哪個病人身上,對該名病人而言都是100%。

」❞劉真在過去這段時間於台北榮總接受救治,台北榮總今(23日)早發布新聞稿表示,劉真術後心臟恢復不良,陸續置放葉克膜、右冠狀動脈支架、心室輔助器,2月下旬及3月初先後發生腦部栓塞與出血,造成腦壓上升進行開顱減壓手術,最終仍救治無效。

黃建龍說,患者裝置心室輔助器時須打抗凝血劑使血流通暢,但抗凝血劑同時可能釀成腦出血。

此時,臨床醫師只能降低抗凝血劑濃度,但此舉恐怕無法完整改善腦出血,「要顧腦,還是要顧心室?臨床醫師相當兩難,像是在賭運氣」。

(本文轉載自2020.03.23「聯合新聞網」,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遠見雜誌/天下文化/未來親子學習平台/哈佛商業評論/ESG遠見/1號課堂/50+Copyright©1999~2022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Allrightsreserved.讀者服務部電話:(02)2662-0012 時間:週一~週五9:00~12:30;13:30~17:00服務信箱:[email protected]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