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打動人,你一定要會說故事:說一個好故事的兩個小祕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講故事(storytelling)向來不是我們基礎教育中強調的部分,甚至是被弱化的一項能力。

我認為,講故事需要強調個人的內心感受和經歷,需要有一定的自我 ... 集團資訊關於我們集團介紹我們的團隊旗下媒體關鍵評論網everylittled.INSIDE運動視界Cool3c電影神搜未來大人物歐搜哇商益旗下節目多元服務Ad2Taketla拿票趣關鍵議題研究中心Cr.EDShareParty達思智能科技士奇傳播與我們合作內容行銷與廣告業務異業合作原創內容暨內容媒體業者合作加入我們新聞中心 2014/11/04,教育PhotoCredit:[email protected]包蓓蓓榮鼎咨詢(RhodiumGroup)中國宏觀經濟分析師,曾就讀於北京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現居紐約。

看更多此作者文章...訂閱作者收藏本文每月一杯咖啡的金額,支持優質觀點的誕生,享有更好的閱讀體驗。

立即支持前段時間,一個在國內從事能源行業的朋友請我為她申請北美商學院的文件給意見。

因為當年我也參與了她選擇工作時的過程,所以很好奇她將如何在文書中展示自己三年來的經歷。

憑直覺,她該有一個很好的故事:中國在國際能源市場上的地位舉足輕重,而她作為這個國家尤其是能源生產和消費崛起過程中的女性參與者,又有很多基層的經歷,該是西方商學院眼中的熱門人選。

看完她的兩份文件,我一時表達不出自己的感受。

確實,她為自己勾勒出了一副很優秀的素描:各種學生國際組織的經驗,畢業後選擇先做環保志願者而非直接投身市場,加入500強公司後銷售成績斐然。

可是在這樣充滿光環的素描之下,血肉是缺失的——那就是用於支撐每一個光環的例子和細節:真實的故事和真實的人物。

看她的第一版文件,我仿佛是在讀一份加長版的簡歷,大多描述都可以簡化為:「我做了……」,「我贏得了……」,「我取得了……」。

作為多年的朋友,我知道她一路走來的艱辛,可以自行腦補出許多細節,使得故事豐滿。

但是表述者卻不能指望其他的審閱人也能做到這一點:如果你描述的故事只有30%的深度,那麼我感知的就只有30%,沒有辦法想像出你經歷過但沒有表述出的70%。

後來在和她的溝通中,我和她講,你的文件太優秀、太高大上了,但是缺少能夠打動其他國家人心的細節。

好的故事都在細節裡,在人物的一顰一笑、說過的話、心中掠過的感覺上。

無論你是做多麼洋氣的申請或者路演,好故事都該是你推銷辭(pitch)的核心,因為人人都愛聽故事;而人性共通的故事有穿越地域、穿越文化去准確表達你的思想和感情的力量。

我和她講,你寫自己的業務經驗,銷售到成百上千萬元固然令人贊嘆,但是有底子申請這些商學院的人,哪個不優秀呢?關鍵在於你如何去敘述自己的故事,令人感到耳目一新、有所期待。

如果你談業務,是不是可以談談自己如何在重度霧霾之下在中國的三四線城市間穿梭、感受到清潔能源對中國未來經濟效率的重要性?如果你談自己未來希望借金融槓桿撬動能源的活力,是不是可以就一個客戶的例子,談談民間資本在中國能源產業裡的身影仍然單薄,而國有資本轉型之難、創新之艱?如果你談自己為了夢想在大學毅然留級轉專業,是不是可以幽默一把,一筆帶過中國的「剩女」現象和老媽的憂心忡忡?所有的這些細節都是支撐故事框架的血肉。

沒有它們,故事也可以講述,但就是一版高大上的加長簡歷,而非有打動人心力量的申請文件。

因為是老朋友,我「不留情面」地提出了這些意見。

她向我抗議:上學的時候都沒怎麼學過寫故事,看書也淨是考試用的。

現在讓寫自己的經歷,用中文都快寫不好了,用英文怎麼寫? 我對她的「抗議」表示完全贊同。

講故事(storytelling)向來不是我們基礎教育中強調的部分,甚至是被弱化的一項能力。

我認為,講故事需要強調個人的內心感受和經歷,需要有一定的自我作為支撐;而我們的教育強調集體、強調價值觀,對於個人的內心感受和經歷是淡化的——除非個人的感受和被宣揚的集體價值觀高度吻合,那麼這個個例可能會被挑出來放大作為模範。

但是這並不是「講故事」,這是宣傳(propaganda)。

與這種宏觀而粗線條的敘事教育同時存在的,是我們過於具體的人文知識教育——這裡的具體是相對於抽象而言。

所謂抽象教育,是我們能從個案的內涵出發,找到不同個案、不同概念之間的相關性;而不是只將思路集中在眼前的一例上,無法將思維延展到更遙遠、更具有大同屬性的事物上。

具有抽象思考的能力,可以將你筆下或口中具體的個案上升到一個令不了解你個案的人也可以產生共鳴的高度。

再與細枝末節充滿血肉的描述相結合,會讓你的敘事更加有力,而且較少局限於地域和文化帶來的理解隔閡。

遺憾的是,我們的基礎教育大面積地忽略能培養人抽象思維的閱讀,而大筆墨地專注在解題、解題、解題上。

以解題為核心的教育系統容易令人的知識組成變得具體,因為「只需做好眼前事」。

前段時間我和一位直到研究生階段才出國、在國外教書二十多年的前輩溝通,問他:人的抽象思維是否還可以通過大學之後的自我修習達到提升?「很難」,他說。

這位前輩就職於一所私立的猶太教大學,課後經常被學生圍住問一些天馬行空的問題。

「他們從小就很愛思考,有時問的問題我都……」他想起學生,莞爾一笑。

如果能同時擁有抽象的思維能力和微觀的敘事能力,自然是增強自己溝通效力的完美組合。

但是如果已經錯失培養這種能力的黃金階段呢?畢竟,溝通的需求是現時現刻的,來不及突擊培養。

無論是去海外留學、工作、還是籌集資本,每個人和每家企業都會多多少少面臨推銷自己故事的時刻。

受益於之前在外媒從事報導中國的工作,我認為如果有一樣元素必定能夠使你的故事穿越文化隔閡打動人心,那就是「人」,真實的人和真實的故事細節。

如果再能融入到中國某一扇宏觀的背景之下——無論是經濟增長、節能減排還是消費崛起——這樣的表述就已經具備了使人聆聽的基本品質。

上個月初,阿里巴巴上市的路演宣傳片在網路上傳播廣泛,噱頭是「馬雲秀英文」。

其實仔細看看,馬雲秀的不僅是英文,更是他和他的團隊講故事的能力——具體的人物,真實的細節,加上電商帶動中國消費崛起的大背景,幾乎不費力氣地就填補了文化溝壑。

12»全文閱讀不想分頁?試試看我們的新服務Tags:商學院推銷行銷說故事講故事阿里巴巴 Sponsored2022/10/14,藝文PhotoCredit:Shutterstock廣編企劃由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業務團隊》製作,由各品牌單位贊助。

業務與行銷相關合作,歡迎與我們聯繫。

看更多此作者文章...訂閱作者收藏本文每月一杯咖啡的金額,支持優質觀點的誕生,享有更好的閱讀體驗。

立即支持2017年,電影導演史蒂芬史匹柏(StevenSpielberg)在聖地牙哥動漫展(ComicCon)裡,談到他對VR的看法,「過去十年,我參與其中,就像未來一樣,我覺得不管我們喜不喜歡,它都在前方等待著。

」後來,史蒂芬史匹柏所執導的電影《一級玩家》接著在2018年春天上映,眾所皆知這可以說是一部詮釋「元宇宙」概念的經典電影。

或許是因為自己執導了一部後來被譽為談論VR世界的電影,因此有別於過去史蒂芬總是對VR持憂心態度,該年他的發言,反而將VR視為新可能性的起點,認為技術將改變過去電影給觀眾的體驗,並且強調:「在其中,人類可以做任何你想像得到的事情。

」 在同一個時空背景下,把場景轉到威尼斯影展。

2016年,威尼斯影展首創VR單元、2017年設立VR競賽類別,而成立首年,台灣藝術家黃心健即以《沙中房間》拿下「最佳體驗獎」(BestExperience)。

到了2022年,導演陳芯宜再度以《無法離開的人》——這部受國家人權博物館之邀、以白色恐怖受難者故事為題材的VR創作——睽違五年,再度為台灣拿下同一獎項。

同樣是今年6月,導演王登鈺以VR作品《紅尾巴Ep.1》,也在被國際間視為最具規模「XR沉浸式展覽」之一的法國新影像藝術節(NewImagesFestival)中,拿下評審團特別提及獎(SpecialMention)。

評審團認為該片的美術質感及奇幻氣氛令人深受吸引,且實拍逐格動畫細緻度極高,是VR電影的一大突破。

《無法離開的人》劇照《無法離開的人》獲2022威尼斯影展最佳體驗獎,故事融合多位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的經歷,以一封無法送達的遺書,穿越歷史與時間,並藉由VR沉浸式體驗,期待喚起不同世代對這段歷史與人物的共感。

與其說是「挑戰」,不如用「好玩」形容更貼近如同大導演史蒂芬所言,虛擬實境走進影視產業已數年,顛覆與創新實然並存並進。

我們不禁想問,在此發展過程裡,對於創作者而言,其挑戰與學習在哪裡?對未來的想像又在哪裡?這些問題,將從本次於「未來內容展」展出作品的創作者視角出發,進一步理解創作者的心情,以及對VR的想像。

「從平面攝影到動態攝影,是一個歷程;從動態影像到VR,又是一個新的歷程。

」過去以電影、紀錄片為主要創作媒材的陳芯宜表示,平面2D電影的電影語彙已經發展很成熟,「像是在電影裡,你說遠景、中景、近景等等,大家很容易可以理解,但這在VR裡面幾乎是不成立的。

」正因許多事都還在萌芽階段,眾人也都還在成長的路上,因此凡事都還在探索階段。

而細究這段探索的過程,陳芯宜並不認為「痛苦」,取而代之的,反而是「好玩」。

「先不要定義,要探索。

」正因為過去的影像經驗與語言已然不成立,透過VR創作,所有共同語言都必須重新定義;又或是原本覺得不可行的事情,可能在不斷討論與嘗試中,又變得可行。

舉例來說:電影中「滑軌」是共通語言。

講出來,每個人都會浮現共同想像、操作手法也非常一致。

但「滑軌」該怎麼在VR影像裡呈現?便成為一個新的課題。

首先,「滑軌」要在VR影像裡運用,在技術上有門檻。

隨著鏡頭往前移動,技術團隊要縫合的是整個空間,不是單個畫框而已,那可是浩大且繁複的工程;其次,鏡頭在動的時候,觀眾容易頭暈,反而無法成就最佳觀影體驗。

PhotoCredit:Shutterstock一般電影製作中的「滑軌」,若要在VR影像裡呈現,隨著鏡頭往前移動,技術團隊要縫合的是整個空間,而不是再只是單個畫框的鏡頭推進。

陳芯宜說,這個鏡頭語言原在她2018年的第一支VR創作《留給未來的殘影》裡就想運用,但根基於上述兩個問題就沒有實現,「但第二支片,我就用上了。

」在與團隊不斷嘗試與討論的過程裡,陳芯宜最終成就了新的技術突破。

對創作者而言,這樣的過程,當然不會是痛苦,甚至用好玩也不足以形容,因為聽起來,那簡直令人著迷。

怎麼讓觀眾「沉浸」?你要同時是導演也是觀眾陳芯宜強調,VR電影不能與一般動態影像與平面敘事相較,因為那根本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領域與類型。

「在我接觸VR後,它要給的是整個空間感,因此觀者是進入一個空間,不只是看一個電影。

」也因如此,VR創作從劇本寫作開始,就與陳芯宜過去的經驗完全不同。

寫電影劇本以敘事結構為主,但VR使得影像的各自空間有了不同定義,因此導演必須依照不同空間情境,寫出A、B、C…面的劇本,分別代表不同的空間結構。

「我會試著去找到在VR裡面,我要怎麼講白色恐怖故事講得最好,讓體驗互相加乘、讓眾人更身歷其境。

」《無法離開的人》以白色恐怖受難者的經驗為題創作,讓這段多數台灣人過去曾被噤聲的歷史,用VR形式呈現給觀眾,當你戴上VR頭顯,便會瞬間置身於綠島人權園區的「新生訓導處」蠟像展示館,讓政治受難者坤伯與一封永遠無法送達的遺書,帶你回到當年的歷史情境中。

「該怎麼講述這個故事?」陳芯宜說,光是要表現「監視」在VR裡就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手法,你得去想像、去摸索,才能讓觀眾沉浸在你想傳達的情緒裡。

此外,也因為是空間創作,創作者勢必要轉換自己的身分,創作者「既是導演,也是觀眾」。

要怎麼讓觀眾能進入導演的內心,得看創作者如何塑造沉浸感,令人在虛擬中感受到真實交錯。

當走進奇幻世界成為可能!沉浸式體驗拉近作品與觀眾的距離像是《紅尾巴》這部作品,在VR的影像敘事裡,便不同於《無法離開的人》,觀眾被明確賦予了「造訪博物館」的角色,《紅尾巴》中,觀眾是全然的旁觀者,並透過小男孩的好奇與追尋,讓觀者隨著VR的沉浸感,不自覺的把自己帶入那個立體的空間中。

《紅尾巴》是一部關於一個小男孩在懵懂中踏上漫長旅程,走過一座又一座奇幻城市,只為追尋紅尾巴幻影的故事。

導演王登鈺曾在受訪中表示,想要透過作品傳達的意念是:「從兒童轉變成大人這段時期,會面臨許多成長掙扎。

青少年是極度渴望被瞭解的,他們察覺到自己身體的改變,但是並不知道內心也在經歷嚴重的地殼變動。

」而故事的沉浸感,便是源自導演王登鈺將自己在夢中所感知到的世界。

導演採用實體模型,製作出一個個劇中的角色模型、場景模型,再透過台灣知名VR技術團隊FuniqueVR以高解析度攝影測量法(Photogrammetry)掃描,最終透過遊戲引擎製作成類逐格動畫,打造夢境般的細緻世界。

因此觀看時,觀者能深刻沉浸在精緻的VR世界,並不自覺地追著天空的紅尾巴奔走,與故事裡的小男孩一同回到過去的自己,喚醒內心那個需要被療癒的靈魂碎片。

讓觀者進入VR的世界裡,與故事裡的角色一同身歷其境、感他所感,要創造出最佳體驗的沉浸式內容,從創作的最開端,導演就不僅是導演,也是觀眾。

PhotoCredit:《紅尾巴》劇照獲法國新影像藝術節評審團特別提及獎,《紅尾巴》從一條紅尾巴的流動,與男孩的奇幻旅程相互暗湧,詩意地詮釋出人們童年的情感記憶。

最後,台灣VR創作雖屢在國際上嶄露頭角,陳芯宜也肯定台灣發展VR創作,更屬前段班,但重要的體驗設備如VR頭顯,距離普及化還有一大段距離。

也因投入VR創作的成本高昂、回收又相對艱難等種種緣由,她認為在現階段無法定義VR未來的發展性。

然而,創作者躬逢其時,在這麼早期的階段可以參與嘗試,用不同的媒材創作,興許是件好事。

至於眾人都會問的一個題目:「新的媒材,對創作者是不是一個挑戰?」陳芯宜的答案淺顯易懂:「挑戰不在於媒材的新或舊,『創作』的本質就是一項挑戰。

」而所有想嘗試定義與探索的創作者,勢必都在這條路上。

免費報名!2022TCCF創意內容大會|未來內容展「擴增宇宙,運算中」Web3.0開啟了數位世界邁向元宇宙的大門,讓現實世界在即時運算下快速擴增「多重宇宙」。

2022未來內容展以「擴增宇宙,運算中」為主軸,便是意味蘊釀元宇宙時代的娛樂體驗、展現將內容產業帶往未來的企圖心。

從故事力策展出發,結合科技藝術衍擘畫新未來內容藍圖,帶領參展者體驗內容敘事感官疆界與全新媒體科技應用與商機,在文化內容與商業之間搭建起一座黃金之橋。

2022年11月3日至13日 松山文創園區2、3號倉庫同場加映「主題沙龍」未來內容展同場加映精彩沙龍舞台,匯聚內容創作者、科技業者、產業經營者三方共創的產業交流論壇。

了解更多內容結合科技的創意製作、產業熱點、策展觀點、國際趨勢及商業案例,不可錯過!免費報名主題沙龍:https://www.tccf.tw/salon Tags:文策院未來內容展王登鈺紅尾巴陳芯宜無法離開的人TCCFVRMore...【台積電的地緣政治】晶片主導未來科技戰,「美歐台韓日中」各自有哪些籌碼?1則觀點【台積電的內部實力】優秀敬業的人才+上下游完整供應鏈,成就半導體霸業1則觀點【台積電的製程優勢】先進製程瞄準AI高效能運算,成熟製程搶佔電動車大餅1則觀點李家超首份施政報告「以習講話作藍圖」,推多項措施「引才」1則觀點AI繪圖之亂:藝術已死,人類輸了,人工智慧將抹殺台灣藝文產業?11則觀點鴻海科技日發表MODELB跨界休旅、MODELV電動皮卡;未來10年堅持CDMS模式,要當全球車商的夥伴1則觀點雪羊:基於這五個事實查核基礎,曾格爾「13小時無氧速攀Manaslu」的可能性奇低無比1則觀點心臟保健指南:除了控制好血糖和血壓,也該戒掉抽菸喝酒的習慣1則觀點「私募股權基金」不只為產業轉型引進資金,還提供管理專業人才創造價值1則觀點2022年11月15日將達到80億人,我們的地球能養活多少人口?1則觀點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