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沽湖走婚神往传闻摩梭族性风俗误解(多图)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泸沽湖走婚神往传闻摩梭族性风俗误解(多图). 添加日期:2007-5-14 7:49:00 作者: 新闻来源:中国青年报. 核心提示:保存母系氏族文化的摩梭人居住的泸沽湖成为旅游热点, ...
泸沽湖走婚神往传闻摩梭族性风俗误解(多图)
添加日期:2007-5-147:49:00作者:新闻来源:中国青年报
核心提示:保存母系氏族文化的摩梭人居住的泸沽湖成为旅游热点,然而由于影视、文学等作品以及一些导游的夸张和不实介绍,加上摩梭人人才匮乏,无法向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外界误读摩梭文化的现象非常普遍。
甚至常常会有一些男游客向摩梭姑娘提出“走婚”的要求。
由于影视、文学等作品以及一些导游的夸张和不实介绍,使不少游客带着猎奇的心理前往泸沽湖旅游,甚至有些游客到泸沽湖旅游是为走婚而来。
走婚
“许多男游客经常会半真半假地问我们是否愿意和他们走婚,还有些游客会问我们有没有父亲。
”云南丽江泸沽湖边落水村的几个摩梭女孩儿对记者说:“这些话让我们很反感。
”
云南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永宁乡居住着1000多户摩梭人,他们存有母系、母系父系和父系3种不同的家庭组织。
其中,保存完好的“男不娶,女不嫁”的古老母系制和独特的“走访婚”,深受世界各国学者关注。
这里因此被誉为“女儿国”——一个女性的王国,与摩梭人相伴的泸沽湖在人们眼里成了一个神秘而美丽的地
方。
近年来,在泸沽湖旅游热中,研究者们发现,由于影视、文学等作品以及一些导游的夸张和不实介绍,使不少游客带着猎奇的心理前往泸沽湖旅游,甚至有些游客到
泸沽湖旅游是为走婚而来。
这一现象让一些学者和摩梭人深感不安。
为此,今年两会期间,来自丽江的人大代表杨雪梅呼吁:“加大对泸沽湖摩梭民俗传统文化的保
护力度,尽快对《泸沽湖摩梭民俗文化保护条例》予以批复;将‘泸沽湖摩梭母系文化景观’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邀请新闻媒体、学术团体深入摩梭社区了解研究摩梭文化,纠正对摩梭文化的误读。
”
人们神往传闻,不理解活生生的摩梭人
带着无限的憧憬,许多参加旅行团的游客长途跋涉来到向往已久的泸沽湖。
然而,不少人却抱憾而去,抱怨现代气息侵入了泸沽湖这片净土,甚至有人表示再也不来这个地方。
“由于对摩梭文化的误解,人们已经相信传闻中或想象中的摩梭人,而对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摩梭人不理解。
”摩梭学者、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拉木·噶吐萨说:“在众多的误读中,有一种浪漫的误读过分美化和神化了摩梭文化,把异文化想象得十分神奇美丽。
好像摩梭人都不食人间烟火,只会喝酒唱歌跳舞,躺在云彩
上谈恋爱,和游客任意走婚。
”
摩梭族姑娘
“游客的失望和他们的旅游方式有很大关系。
”云南民族出版社图片编辑、摄影家李跃波常年深入摩梭村寨,拍摄了大量珍贵而有价值的摩梭文化照片。
他说:“这些旅游者其实很可怜。
他们一早坐车从丽江出发,到达泸沽湖已经是下午4时。
然后乘船游湖、下船后骑马,接着吃晚餐,饭后参加篝火晚会,第二天一早便返回丽
江。
这么辛苦的旅程,这么短的时间,怎么可能了解真正的摩梭文化?”
曾在摩梭村寨生活了一年多的香港学者周华山博士认为,游客对泸沽湖旅游失望的原因,一是旅游项目单调没有内涵,骑马、划船成了标准化项目;二是对摩梭文化缺乏了解,许多游客离开泸沽湖仍对摩梭母系和走婚制一知半解;三是认为泸沽湖边的落水村变得商业化。
对于“商业化”,周华山认为,“在旅游地,服务明码实价是合理的做法”,“落水人每天接待无数游人,不可能每次都热情好客不收分文”。
而当地摩梭人认为:“游客到香港旅游花上万元都不心疼,甚至还自豪地炫耀。
可在我们这里住宿一晚才15元,一顿套餐10元,还批评我们商业化。
”
耐人寻味的是,自助旅游者与旅行团游客却有着完全不同的感受。
在温泉村,李跃波遇到了来自浙江嘉兴学院的陆加敏。
陆加敏是一名图书馆馆员,在上海认识了10多年致力于民族文化保护的民间人士管祥麟后,于2005年只身一人来到管祥麟文章中提到的温泉村宫布拉错家,住了一周,从此与这家人结下深厚的友情。
第二年,她利用假期又到宫布拉错家住了一段时间,每天爬山、泡温
泉,帮宫布拉错做家务。
“房东阿妈很好客,总是弄很多他们认为最好的东西给我吃。
”当记者拨通陆加敏的电话,她在电话那头兴奋地说:“摩梭人淳朴好客,不计较钱财,家庭情感血浓于水。
他们家的女儿从不轻易走婚,小女儿还曾经因为一个男人老缠着她要走婚而把他告到法庭,打了一场官司。
”
也是在温泉村,陆加敏遇到了一个法国女人,她也像陆加敏一样每天爬山、泡温泉,在村里转悠。
村里人曾不解地问陆加敏:“这个法国女人为什么总在草地上睡觉?”
李跃波说,宁蒗县永宁乡温泉村尽管距离泸沽湖只有30多公里,但很少有旅游者来这里,像陆加敏和法国女人这样的旅人并不多。
教育落后导致文化误读
如果上网搜索,许多有关泸沽湖的帖子都有“体验摩梭走婚风俗”的字眼。
原宁蒗县副县长、摩梭人阿柱民给汝独支说:“由于语言、文化价值观的不同,摩梭人常常被众多的媒体、游客甚至专家学者误解。
许多人不顾摩梭人的民族情感,认为摩梭人群婚、乱伦、滥交。
在这样的渲染下,美丽的泸沽湖成了一些人梦想寻欢的去
处,摩梭文化被蒙上了厚厚的尘埃。
”
在对摩梭文化的误读中,有关“杨二车娜姆”现象也引起了研究者们的注意。
杨二车娜姆以一个摩梭人的自传方式,于1997年出版了《走出女儿国》。
但是,书中大量的对情爱和性的描写,让许多摩梭人认为这本书扭曲了摩梭文化。
这种个人的生活方式,被误认为是对摩梭女人的代言。
“娜姆离家出外时才13岁,她出版《走出女儿国》时,已有14年都市生活的经历,因此她对传统摩梭的认识和理解是局限和片面的。
”周华山说,“娜姆把独特个人经历误作为摩梭文化特质,正反映了她对摩梭文化的误解。
事实上,不少摩梭年轻人像她一样对自身传统是一知半解的。
”
研究者们认为,对摩梭文化的曲解,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摩梭教育的落后。
“《走出女儿国》由娜姆口述、汉族作家李威海笔录,另一本《走回女儿国》尽管写着杨二车娜姆著,但实际上是由拉木·噶吐萨执笔整理。
”周华山说,“娜姆对汉文掌握有限,需要别人代笔,这不是个别问题。
摩梭人鲜有学者和研究者,长久由外族学者和作家代言,其主体发声的空间非常有限,令主流文化对摩梭文化更加
误解。
”
“杨二车娜姆被认为是摩梭人中走得最远的一个。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昆明工作的摩梭人只有10多个。
教育和经济的滞后,使摩梭人才屈指可数。
我自己常有单
打独斗的感觉。
”拉木·噶吐萨说,“世界上有近20个国家的学者在研究摩梭人,但大多是学术圈内的东西,而被研究者——摩梭人的声音却很少在专著中出现。
摩梭人没有话语权,只能任由别人去说。
”
对摩梭文化的误读,一些导游的讲解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从丽江到泸沽湖路上的四五个小时里,导游都要给游客讲很多如何走婚的故事,哄游客高兴。
可是游客到了泸沽湖,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有的游客还说是我们摩梭女孩儿欺骗他们。
”一个摩梭女孩儿说。
学会敬重大地,才会有行者的真正快乐
令研究者担忧的是,外界对摩梭文化的误读反过来也影响了摩梭人对自己文化的理解。
淳朴的民族文化被庸俗地滥用于市场,原来卓有特色和尊严的地方文化正逐渐
失去魅力。
当地一些人把“走婚”当做摩梭文化的核心来招徕游客,一些迎合低级趣味的“伪民俗”、“伪文化”旅游内容也由此产生。
“落水村有不少家庭旅社起名为‘女儿国阿夏园’、‘女神楼’、‘母系世家’、‘摩梭伊甸园’等,这些暗喻着性解放的名字被建构为摩梭风情。
落水一些年轻人
把‘钩手心’乱说为摩梭传统,以此来满足游客的猎奇需要。
也有人在篝火晚会上公开鼓励游客‘搂着摩梭小姐拍照’,似乎摩梭女子是可以亵玩的对象。
”周华山说,“这些行为会使游客认为除了走婚,摩梭文化没有其他内涵。
”
摩梭族船家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纳西族学者杨福泉博士,曾在泸沽湖边的一些酒吧的留言簿上,读到一些男性游客因为在这里没有“艳遇”而失望、懊丧、甚至愤怒的留言,认为自己“受了骗”,“白来了一趟女儿国”。
杨福泉说:“我深深地为这些不远千里来‘猎艳’的游客悲哀,也为国内有不少这样的游客而感到沮丧。
”
杨福泉说:“那些怀着猎奇心理的游客一到此地,就迫不及待地东张西望,大大咧咧地向当地人询问怎么‘走婚’和怎么找‘阿夏’等问题。
按摩梭人的传统习俗,当家中有老人、长辈在旁时,是不能随便谈论男女情事的,特别在火塘所在的家居中心‘母房’内更不能随意谈论这些事。
很多摩梭家庭一片热情地把游客迎到神圣的火塘边就坐,待如上宾,但全家人常常被一些游客毫不顾忌、一点也不尊重当地习俗的问题弄得十分难堪。
”
“这种缺乏起码文化修养的游客,是对文化的一种威胁。
”他说,如果游客没有起码的修养、自律和对这片土地的关爱,没有对各种异文化的尊重和理解,不去熟悉
和了解当地人的文化习俗,而是怀着一种唯我独尊的文化优越心态和猎奇的暧昧心理走进别人的家园,那些美好的家园就有可能不断地被他们的无知、庸俗和狂妄所亵渎和玷污。
“很多时候,在某个民族的神山圣湖边,我看到一些游客静默虔诚地沉思冥想,或和当地人一样向这神奇伟大的大地行礼朝拜;而有的游人则肆无忌惮地地喧哗,行
为夸张,任由自己撒野。
我禁不住想,什么时候这些不文明的游人才能学会尊重别人的文化和信仰,尊重别人的心灵?”杨福泉说,“我认为,只有对大地怀着一片敬重的旅人,才会有行者的真正快乐。
”
外國人看摩梭族:能隨便找丈夫的女子堅貞得驚人
2009年07月16日16:21 來源:中青網
沒有父親的父親節(甚至日常生活),是怎麼樣的呢?據中國喜馬拉雅地區摩梭文化專家說,情況沒那麼糟糕。
這是一個母系社會,女性沒有結婚的習俗,她們在整個家族裡撫養子女——但沒有父親。
在大多數情況下,這裡孩子的成長狀況很好。
美國華盛頓州奧林匹亞常青州立大學家庭研究教授斯蒂法妮·貢茨說:“據我們所知,她們屬於沒有婚姻的社會,她們在撫養孩子方面做得很成功。
”
摩梭人生活在雲南省與四川省交界的瀘沽湖畔。
那裡的男子在養兒育女問題上事實上也確有幫助——但他們養育的偏偏不是自己的孩子,沒什麼血緣關系。
相反,男人幫助照顧他們自己的姐妹、姨媽和家族其他女性成員所生的子女。
瀘沽湖摩梭文化發展協會會長約翰·隆巴德解釋說,“如果你(作為父親)跟另外一個女人有了一個孩子,你卻很難絕對相信孩子真有你的基因。
但如果是你的姐妹有一個孩子,你完全可以相信孩子跟你有部分相同的基因。
”
在摩梭人的村子裡,女性是一家之長,她們將自己的財產傳給女性后嗣。
摩梭人與眾不同的傳統叫做“走婚”——男人被女性邀請去她們的房間過夜,而早上離開。
女性可以隨心所欲地經常變換伴侶,而不用背負不好的名聲。
專家們認為,摩梭族的這一習俗早就聲名遠播,而中國的男性游客往往會想入非非,他們中有很多人把走婚習俗當作是性解放和濫交合理的証明。
電影制片人周曉麗(音譯)2006年曾拍攝反映摩梭族文化的紀錄片《女兒國》。
她說:“我覺得一些媒體隻專注於大肆炒作摩梭族婦女在選擇男人方面的隨意性,使人誤以為隻要女人喜歡,所有男人都能變成她的丈夫。
”實際上,大多數摩梭族女子不會頻繁更換走婚對象,在同一時間裡物色一個以上情愛關系的女子十分罕見。
周說:“在我採訪過的摩梭族女子中,她們大多數一生隻有一兩個性伴侶。
”
隆巴德說,缺少父親並不意味著摩梭人不重視家庭生活。
事實上,他們對家族的重視甚於所有其他關系——特別是那些建立在不可靠男女愛戀之上的露水姻緣。
隆
巴德說,整個家族非常穩定。
例如,沒有離婚來動搖整個家庭。
鑒於父親遠離家庭和整個家族的支持,孩子生父去世對家庭也沒什麼影響。
“這個社會引發了一個問題:父親真的是不可或缺的嗎?”《女兒國》制片人之一的布倫特·赫夫曼說,“這在西方社會難以想象,但在那裡行得通。
”(美國《國家地理》雜志 作者 Brian Handwerk::譯者 黃義務)
摩梭族母系文化濒临瓦解走婚引发官司越来越多
2011年05月23日14:25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昆明5月23日电(胡远航)“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摩梭人开始面临家庭小型化的问题,这将导致泸沽湖母系文化的支撑平台坍塌,母系文化濒临瓦解。
”摩梭族学者拉木嘎土萨23日在此间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泸沽湖位于中国滇川两省交界处,是中国仅存的母系氏族文化原生地。
泸沽湖畔世代居住了1500多年的摩梭人,是目前国际上罕见保存有母系氏族社会特征的人群。
他们是纳西族的支系,有3万多人,摩梭大家庭的成员以母亲的血缘为纽带,男不娶、女不嫁,至今仍保留着走婚的习俗。
近年来,泸沽湖旅游的吸引力不断增强。
统计显示,2010年,泸沽湖接待海内外游客近50万人次,旅游收入不断增加。
但与此同时,旅游对摩梭人的冲击也越来越明显。
拉木嘎土萨说,在外来文化影响下,一些摩梭人开始重新认识自己的摩梭文化,生产生活模式也从以耕作与捕鱼为生到主要靠旅游业为生。
家庭的分工和生活的重点转到旅游上,以前掌握经济大权的老祖母逐渐被会讲汉话、有一定知识的年轻男性所取代。
“泸沽湖的旅游开发大致从1994年开始,为缓解家族矛盾,族里的长老提出以户为单位平均分配旅游收入,但在经济利益驱使下,一些摩梭人产生了‘分家’、‘过小家’的想法。
”拉木嘎土萨说,这对泸沽湖的母系文化产生了致命的打击,支撑母系文化的大家庭平台开始濒临瓦解。
以泸沽湖畔的永宁乡为例,该乡大部分摩梭族家庭现在都以开发旅游业为生,受现代教育的冲击和父权思想及主流社会价值观的侵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
对本族的文化感到自卑,并选择到外面寻找“更精彩的世界”。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摩梭族妇女选择与其他族别通婚,导致人口出现了负增长,从1998年的8840人降至如今的6700余人。
各方面的冲击打破了永宁乡法庭原本的冷清局面,因为走婚引发的官司越来越多。
“摩梭的走婚在法律上没有保障。
女方为争取女儿的学费将男方告上法庭,即使胜诉了,也会面临族人的质疑。
因为摩梭族的文化传统里,小孩由女方赡养。
”拉木嘎土萨说
此外,婚恋自由、和谐的摩梭族也出现了“剩男”、“剩女”现象。
拉木嘎土萨说,“1999年昆明世博会后,不少摩梭族的漂亮女孩被选到全国各地的民族村去工作,导致摩梭族出现不少‘剩男’。
如今,这些女孩年纪大了,因为没有别的技能,在城里找不到好的工作只好回来,但不习惯、不能接受走婚又使她
们没法适应农村生活。
”
拉木嘎土萨表示,“没有变化不可能,但怎样变化是要考虑的问题。
尽管政府有不少弘扬民族文化的举措,民间也有不少志愿者,但要保护好摩梭族的母系文化,还需要更大的努力,比如建文化特区,限定旅游人口等。
”(完)
延伸文章資訊
- 1女兒國神祕的走婚習俗@ 溫士凱窺世界 - 隨意窩
以前,瀘沽湖因為位於交通不便的深山裡,再加上這裡的摩梭族是標準的母系社會,而且還實行著非常特殊的男不婚、女不嫁的「走婚」制度,因此矇上一層濃濃的神祕色彩, ...
- 2雲南瀘沽湖摩梭文化走婚習俗此生必去一次啊 - 老艾玩遊記
老艾這次會帶你去看看另一邊的瀘沽湖,去感受一番寒冬中不一樣的蒼涼景緻,同時,也跟你分享瀘沽湖最具特色的摩梭文化,了解走婚的習俗。
- 3走婚-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走婚是摩梭人(主要居住在中国大陸四川和云南)的一種婚姻模式。摩梭人是母系社会,在日間,男女很少單獨相處,只會聚會上以舞蹈、歌唱的方式對意中人表達心意。
- 4走婚-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走婚是雲南省少數民族摩梭人的習俗,摩梭人除了少數因為要增加家庭勞動人口而娶妻或招婿外,基本上不會正式結婚。走婚是情投意合的男女透過男到女家走婚,維持感情與生養下 ...
- 5走婚_百度百科
走婚是雲南的少數民族摩梭人的獨特婚姻方式,摩梭人是母系社會,除了少數因為要增加 ... 從地圖上看,瀘沽湖、鮮水河位於雅礱江上下游,行政上的地理位置是雲南省麗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