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公司的創辦人有哪些特質? -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我最近一直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那些非常成功的公司在剛起步的時候都是怎麼做的?從我的個人經驗出發,我列出了成功公司的創辦人所具備的十多個特徵。

集團資訊 關於我們 集團介紹 我們的團隊 旗下媒體 關鍵評論網 everylittled. INSIDE 運動視界 Cool3c 電影神搜 未來大人物 歐搜哇 商益 旗下節目 多元服務 Ad2 Taketla拿票趣 關鍵議題研究中心 Cr.ED ShareParty 達思智能科技 士奇傳播 與我們合作 內容行銷與廣告業務 異業合作 原創內容暨內容媒體業者合作 加入我們 新聞中心 趨勢 成功公司的創辦人有哪些特質? 2014/01/21 【合作媒體】36氪 工作技巧 我最近一直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那些非常成功的公司在剛起步的時候都是怎麼做的?從我的個人經驗出發,我列出了成功公司的創辦人所具備的十多個特徵。

當然現實生活肯定有很多例外,然而很多最終沒有成功的創業公司一開始也做了這些事情,我想可能是價值與公司模式適配度上的問題。

評論 評論 圖片來源:SalFalko本文作者SamAltman曾被《美國商業週刊》評為最優秀的年輕企業家,他是地理定位服務Loopt的共同創辦人和CEO,該公司於2012年3月被預付現金卡業務公司GreenDot收購。

我最近一直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那些非常成功的公司在剛起步的時候都是怎麼做的?從我的個人經驗出發,我列出了成功公司的創辦人所具備的十多個特徵。

當然現實生活肯定有很多例外,然而很多最終沒有成功的創業公司一開始也做了這些事情,我想可能是價值與公司模式適配度上的問題。

他們在產品品質或者使用者經驗上幾近痴迷──他們在細節上花費大量時間,而且有些細節乍看似乎不是很重要。

如果產品的某個部分有一點小問題,或者使用者有一個不好的經驗,這些公司的創辦人就感到渾身不舒服。

雖然他們堅信應該要儘快推出產品和疊代,但他們一般不會推出一款陽春的東西。

(當然,這不是拖延產品發佈的藉口,不過,會不會有可能是,你為了發佈產品,花了太長了的時間?)此外,他們不會在創辦人和使用者之間安插任何人做中介。

這些公司的創辦人通常親自擔任銷售和客戶支援的工作人員。

他們對人才非常痴迷。

成功創辦人對自己團隊的素質引以為傲,並不惜一切代價吸引人才加盟。

就像人們說的一樣,他們只希望雇用最好的人,而最出色的創業家在這一點上絲毫不能妥協。

如果他們在聘用人才上犯了錯誤,他們會馬上更正。

他們招募人才的過程非常緩慢。

為招人而招人的話,他們壓根提不起勁去做。

當然,這也說明了他們對公司文化的重視程度。

他們可以用幾個清晰的字眼來說明公司的願景。

這與有些公司需要數個複雜句子來說明願景,形成鮮明的對比,而複雜的說明似乎從來沒有發揮很好的效果。

同時,他們可以有條不紊的解釋為什麼他們將會成功,即使其他人在遇到某些問題後慘遭失敗;他們對市場有著敏鋭的洞察力,並相信他們會掌握一個相當不錯的市場。

更概括性地說,他們的溝通能力也相當不錯。

他們往往很早就有賺錢的能力。

通常只要他們獲得了第一個使用者,就能產生收益。

他們性格堅韌、冷靜。

那些成功公司的創辦人都有種堅韌不拔,處事冷靜的品格。

每一次運作遭遇困難瀕臨倒閉,有時甚至一天之內發生數次這種情形,他們應對這種情況就像是掏出一桿槍射擊壞人一樣,從來不會失去他們的理智。

堅韌的品格是可以挖掘和養成的,我見過一些一開始並不那麼堅強的創始人,後來很快就練就了這種品質。

他們會控制開支。

除了在招募人才上很緩慢,他們在起步的時候都非常節儉。

有趣的是,那些不這麽做的公司(通常都失敗了)總是理直氣壯地說:「我們在構想一個偉大的藍圖」。

在一切都運行妥當之後,他們有時也會增加資金投入,但是只花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面。

他們會做一些核心使用者真正喜愛的東西。

PaulBuchheit是我所知道的第一個提出這個觀點的人,確實有道理。

成功的新創公司幾乎總是先從使用者喜愛的產品作為最初的創業核心,然後使他們對產品產生依賴,再逐漸發展壯大。

以我的經驗來看,以大多數人的喜好為出發點制定產品戰略通常都不會發揮很好的作用。

他們有組織地成長。

他們對於大的合作夥伴關係一般抱持懷疑態度,並盡可能在較小程度上依靠公關。

他們當然不會利用大型新聞會來宣傳其創業項目。

平庸的創業者才會依賴於大型公關來幫他們解答自己的成長歷程。

他們專注於成長。

成功的創辦人們對使用者和收益的數字了然於胸,當你問他們的時候,他們可以脫口而出。

同時,他們會設定下一星期,下一個月和下一年的目標。

他們會在企業發展及未來的戰略之間做好平衡。

他們有明確的計劃,並且很清楚自己要做的是什麽。

但在那一刻,他們更注重的是計劃的執行,而不是制定好幾年的戰略計劃。

這一特點還可以從第一個創業項目的規模來體現。

你不可能從零基礎就直接到一個大規模項目,你必須先從一個不會太大,但也不會太小的項目開始。

他們似乎就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天賦,做出合適規模的項目。

他們做的事情,最初都不起眼。

PaulGraham已經討論過這一點。

最出色的創業者通常能把小事情做得很大。

他們有一種什麽事都願意做的態度。

在創業過程中會有一些枯燥乏味的事情,平庸的創辦人聘僱他人來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而出色的創辦人則會做任何他們認為是對公司有利的事情,即使他們不喜歡做。

他們善於針對事情的輕重緩急安排優先次序。

隨便哪一天可能有100件事情要處理。

那些真正成功的創業家在這方面稱得上果決,他們要確保每天優先完成兩到三個重點工作(優先級的判斷也當然也是必須的),並忽略其他項目。

創辦人都很友好。

當然並非個個如此,但我認識的最成功的創辦人都比普通人還更友好些。

作為創辦人的他們,堅韌、有競爭力,有時也稱的上殘忍,但總的來說,他們都很友好。

他們對假裝創建一家公司沒有興趣。

他們關心的是成功,而不是「看起來成功」。

他們不會因為有一個公司的實體而感到興奮,他們不會花很多時間與律師或會計師會面,或進行社交活動或其他類似的事情。

他們想贏,但不在意他們看起來怎麽樣。

一個極為重要的原因是,他們願意上手去做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比如創辦一個網站,讓你能在別人家的氣墊床上過夜——Airbnb就是這麽來的。

最好的點子在剛起步的時候,大都備受質疑。

而如果你注重表象甚於本質,你就會在意別人是否會嘲笑你。

兩個選擇:一是做一家會遭人嘲笑,但迅速茁壯的公司;二是待有像有樣的漂亮辦公室裡,但公司的增長曲線是那麽的平緩。

你要怎麽選?他們對細小的事情也一絲不茍。

在平庸的創辦人在誇誇其談其宏偉計劃的時候,優秀的創辦人可能正在做一些看起來很小的事情,而且他們可以快速的完成這些事情。

你每次跟他們談話的時候,他們可能已經完成了一些新的東西。

即使他們正在做一個大項目,他們也是一個一個小事件逐次攻破,並最後取得大的突破。

他們永遠不會消失了一年,什麽也沒幹,然後突然間就完成了一個大項目。

所以他們是值得信賴的,如果他們告訴你,他們想做點什麽,就一定會去做。

他們會迅速採取行動。

對於一切事情,他們會迅速做出決定,對電子郵件也都迅速回覆。

這是優秀的創辦人與平庸的創辦人之間最顯著的區別之一。

優秀的創辦人都是行動機器。

分享文章或觀看評論 評論 【合作媒體】36氪 36氪(36Kr.com)是一個關注互聯網創業的科技博客。

36氪的名字源於元素周期表的第36號元素「氪」,化學符號為Kr。

36氪為中國網路創業者開闢了「尋求報導」的途徑,打造了新創產品的發表會「36氪開放日」,並建立了「融資平台」和「招募平台」。

網站:http://www.36kr.com 趨勢 從智慧型手機到敲開你我「智慧家庭」的大門——小米用蝦皮商城品牌旗鑑店優勢「圈粉」,拓展高消費力客群衝刺逾2倍業績 2022/06/02 廣編企劃 小米 、蝦皮 、Shopee 、蝦皮購物 、家電 、Xiaomi 、3C 、電商平台 、智慧生活 、3C產品 、線上通路 、線下通路 、平價家電 、小米蝦皮強強聯手 身為「線上起家」品牌,小米深知數位市場的瞬息萬變以及品牌布局的重要性,積極與電商平台攜手深度合作。

於蝦皮商城開設品牌旗艦店不到一年,便創下2.1倍年度業績成長 評論 SPONSORED photocredit:蝦皮購物 評論 拿起瘋搶到的小米手機拍照,再戴上小米手環,看看今天走了多少步,隨時監控個人健康狀況;用手機App「串起」掃地機器人或空氣淨化器,出門在外也能遠端遙控家中3C自動化設備。

台灣人的日常已經離不開「智慧生活」,而帶領不少人踏上手機、3C與智慧聯網(AIoT)的「敲門磚」,正是來自小米(Xiaomi)旗下的產品。

從2010年開發知名MIUI軟體作業系統,兩年後推出搭載自家系統的平價小米手機,並於去年(2021年)奪下全球手機市佔率第二,寫下「由軟跨硬」成功典範;2013年進軍台灣市場,在短短兩天購物節慶,官網就吸引約400萬人次造訪。

身為「線上起家」品牌,小米深知數位市場的瞬息萬變以及品牌布局的重要性,積極與電商平台攜手深度合作。

於蝦皮商城開設品牌旗艦店不到一年,便創下2.1倍年度業績成長;不只如此,既有消費者輪廓也持續擴展,除了鞏固原有的年輕男性主力,更觸及女性、高消費力等多樣客群。

photocredit:小米小米眼中的電商平台:不只「做業績」,更能「接觸不同客人」怎樣的價格區間,會讓你願意入手智慧家庭商品?掃地機器人剛問世時,雖然吸引許多年輕族群,但當時動輒新台幣2萬至4萬的高價,讓消費者遲遲不敢入手。

接著,價格不到1萬、還能結合手機App智慧聯網的小米掃地機器人問世,短短幾年躍升為多數台灣年輕人、雙薪家庭的「生活必需品」,小米實體店也陸續開幕,如今在台灣已有超過30家門市。

對於這樣的前後變化,小米台灣業務總監蔣坤揮談起來仍舊印象深刻。

他觀察,初期台灣民眾對AIoT商品還很陌生,只認識小米手機,讓小米手機刮起一陣瘋潮,但比較不清楚這些智慧家庭(SmartHome)產品能為生活帶來什麼好處;演變至今,台灣消費者已會主動查詢小米在中國大陸率先推出何種商品,並「敲碗」期待小米能在台灣同步引進。

 「台灣市場消費者面貌其實很多元。

除了敢嚐鮮、對新科技產品接受度高,還擅長透過各種平台來取得不同資訊。

」強項是透過「新零售」概念打通線上、線下通路的小米,雖然官網經營多年,長年累積的第一手真實顧客數據,也能協助小米挖掘未來潛在商機;但當發現台灣3C消費者擁有強大「主動性」時,也讓小米看到蝦皮購物等大型電商平台在這之中所扮演的角色與機會。

「對我們來說,與電商平台合作不只是『做業績』而已,更是透過這些訴求不同、客群不同的平台,協助我們在短時間內『接觸』最多消費者。

」photocredit:小米小米眼中的蝦皮購物:不只是「購物」平台,更是「搜尋」管道於是,擁有一批忠誠「米粉」的小米,帶著與電商平台「強強聯手」的策略,於2021年第2季正式進駐蝦皮商城設立品牌旗艦店「小米官方旗艦店」。

雖然小米擁有的品牌光環早已「自帶流量」,但在上架蝦皮購物後,儘管兩大平台主力客群輪廓相似度高,仍然在短短一年裡取得超乎預期的成效。

不僅在蝦皮商城品牌旗艦店的粉絲數突破61萬,年度業績更成長高達2.1倍,「跳躍式」的成長讓蔣坤揮相當驚喜。

為何已有一定粉絲基礎的小米,能透過蝦皮購物再度大幅「擴粉」?「以前消費者要找商品時,會在搜尋引擎輸入關鍵字。

現在呢?我們觀察到直接透過電商平台來搜尋產品的趨勢正持續增加中。

」當消費者把電商平台視為新型態「搜尋引擎」,結合蝦皮購物月月盛典「造節」、蝦皮直播、聊聊等強化互動、促進轉單的行銷策略與工具,再搭配平台獨有的商品評價機制,不僅鞏固小米原本25歲至40歲的男性主力客群,更觸及女性、高消費力等多樣族群。

舉例來說,旗下售價約2萬元,在小米產品系列中屬於較高單價的小米智慧顯示器,在蝦皮購物的超級品牌日等活動往往能一次賣出數百台,顯見平台客單價逐漸提升;而主攻女性的家電或3C產品,也透過蝦皮購物與美妝品牌進行三方跨界聯合行銷,迅速吸引約10%新粉。

小米眼中的蝦皮商城:成熟的網購市場,「三大保障」協助「圈粉」3C消費者今日「米粉」的面貌已然改變,從原本年輕、青睞高科技的男性客群為主,逐步擴展到女性、高消費力的家庭族群。

今日的蝦皮購物消費者也在「演進」,從最初外界刻板印象裡「找便宜、找小東西」的年輕客群,漸漸拓展到台灣各年齡層。

這樣的消費者輪廓變化,對小米來說無疑是「1+1大於2」。

當初之所以由線上開始佈局線下通路,就是希望粉絲能看得著、摸得著實品,有任何操作疑慮也能由專業人員現場協助;而對3C品牌來說,蝦皮商城的「正品保障、15天鑑賞期、蝦皮安心退」三大保障,對品牌整體服務更是大加分,每月25號專屬於蝦皮商城的「商城狂購節」活動也已在消費者之間培養起購物習慣,每月都能創造流量彈跳、訂單轉換。

此外,小米也善用電商平台「客群愈來愈廣泛」的優勢,從2021年開始參與蝦皮直播與於蝦皮XFacebook廣告Always-on常態性投放,大促活動期間也於綜合性電商平台上加碼投資,並曾衝出最高單日ROAS(廣告績效)200成效。

photocredit:蝦皮購物善用電商「客群愈來愈廣泛」的優勢,小米從2021年開始參與蝦皮直播與Always-on常態性廣告投放,並在大促活動期間加碼投資,曾衝出最高單日ROAS(廣告績效)200成效。

善用電商平台資源,創造「消費」良性循環「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電商市場變化快速,除了得迅速調整因應策略,也要依據品牌客群進行精準溝通;同時還要跟上電商造節節奏,才能『圈粉』顧客,讓他們養成來消費的習慣。

」線上起家、成立約12年的小米,不只面對市場反應快,也是「由軟跨硬」成功創新典範,更是許多台灣消費者心中,領著他們進入創新科技的敲門磚。

而這個求快、求新的3C品牌,也攜手蝦皮購物並善用蝦皮商城優勢來快速「圈粉」,以更創新的智慧型手機與物聯網商品,陪伴你我打造智慧家庭、營造美好生活。

photocredit:蝦皮購物掌握最新產業趨勢、品牌經營策略、蝦皮精彩案例,請追蹤ShopeeforBusiness粉絲專頁、收藏蝦皮購物媒體行銷官網轉載自蝦皮購物 分享文章或觀看評論 評論 廣編企劃 由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業務團隊》製作,由各品牌單位贊助。

業務與行銷相關合作,歡迎與我們聯繫。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