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行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謂緣苦諦,有四行相。

一、苦,二、非常,三、空,四、非我。

緣集諦有四行相。

一、因,二 ... 法相辭典 十六行相 大毗婆沙論七十九卷九頁云:有十六行相,緣四聖諦起。

謂緣苦諦,有四行相。

一、苦,二、非常,三、空,四、非我。

緣集諦有四行相。

一、因,二、集,三、生,四、緣。

緣滅諦有四行相。

一、滅,二、靜,三、妙,四、離。

緣道諦有四行相。

一、道,二、如,三、行,四、出。

問:十六行相,名有十六;實體有幾?有作是說:名有十六,實體有七。

謂緣苦諦四種行相,名有四種實體亦四。

緣餘三諦各四行相,名雖有四;實體唯一。

問:何故緣苦有四行相,名有四種,實體亦四;緣餘三諦,而不爾耶?答:緣苦行相,是四顛倒近對治故;如四顛倒,名體各四。

緣餘三諦所起行相,非四顛倒近對治故;名雖有四;實體唯一。

評曰:應作是說:十六行相,名與實體,俱有十六。

如名、與體;名施設、體施設,名異相、體異相,名異性、體異性,名差別、體差別,名建立、體建立,名覺了、體覺了,應知亦爾。

二解 俱舍論二十六卷九頁云:十六行相,實事有幾?何謂行相?能行所行。

頌曰:行相實十六。

此體唯是慧。

能行、有所緣。

所行、諸有法。

論曰:有餘師說:十六行相,名雖十六;實事唯七。

謂緣苦諦,名實俱四。

緣餘三諦,名四實一。

如是說者,實亦十六。

謂苦聖諦有四相。

一、非常,二、苦,三、空,四、非我。

待緣故非常。

逼迫性故苦。

違我所見故空。

違我見故非我。

集聖諦有四相。

一、因,二、集,三、生,四、緣。

如種理故因。

等現理故集。

相續理故生。

成辦理故緣。

譬如泥團輪繩水等,眾緣和合,成辦瓶等。

滅聖諦有四相。

一、滅,二、靜,三、妙,四、離。

諸蘊盡故滅。

三火息故靜。

無眾患故妙。

脫眾災故離。

道聖諦有四相。

一、道,二、如,三、行,四、出。

通行義故道。

契正理故如。

正趣向故行。

能永超故出。

又非究竟故非常。

如荷重擔故苦。

內離士夫故空。

不自在故非我。

牽引義故因。

出現義故集。

滋產義故生。

為依義故緣。

不續相續斷故滅。

離三有為相故靜。

勝義善故妙。

極安隱故離。

治邪道故道。

治不如故如。

趣入涅槃宮故行。

棄捨一切有故出。

如是由釋既非一門;故隨所樂,更為別釋。

生滅故非常。

違聖心故苦。

於此無我故空。

自非我故非我。

因集生緣,如經所釋。

謂五取蘊,以欲為根,以欲為集,以欲為類,以欲為生。

唯此生聲,應在後說。

與論為異。

此四體相,差別云何?由隨位別,四欲有異。

一、執現總我起總自體欲。

二、執當總我起總後有欲。

三、執當別我起別後有欲。

四、執續生我起續生時欲。

或執造業我起造業時欲。

第一、於苦是初因故,說名為因。

如種子於果。

第二、於苦等招集故,說名為集。

如芽等於果。

第三、於苦為別緣故,說名為緣。

如田等於果。

謂由田水糞等力故,令果味勢熟德別生。

第四、於苦能近生故,說名為生。

如華蕊於果。

或如契經說:有二五二四愛行為四種欲。

執現總我有五種異。

一、執我現決定有。

二、執我現如是有。

三、執我現變異有。

四、執我現有。

五、執我現無。

執當總我,亦有五異。

一、執我當決定有。

二、執我當如是有。

三、執我當變異有。

四、執我當有。

五、執我當無。

執當別我有四種異。

一、執我當別有。

二、執我當決定別有。

三、執我當如是別有。

四、執我當變異別有。

執續生我等亦有四種異。

一、執我亦當有。

二、執我亦當決定有。

三、執我亦當如是有。

四、執我亦當變異有。

流轉斷故滅。

眾苦息故靜。

如說:苾芻!諸行皆苦。

唯有涅槃,最為寂靜。

更無上故妙。

不退轉故離。

如正道故道。

如實轉故如。

定能趣故行。

如說此道能至清淨。

餘見必無至清淨理。

永離有故出。

又為治常樂我所我見故,修非常苦空非我行相,為治無因,一因,變因,知先因見故;修因集生緣行相。

為治解脫是無見故;修滅行相。

為治解脫是苦見故;修靜行相。

為治靜慮及等至樂是妙見故;修妙行相。

為治解脫是數退墮非永見故;修離行相。

為治無道邪道餘道退道見故;修道如行出行相。

如是行相,以慧為體。

  法相辭典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