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睡眠呼吸中止症呼吸器是最佳解方 - 康健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目前沒有有效治療呼吸中止症的藥物,但若是鼻過敏導致下鼻甲肥厚、進而造成睡眠呼吸中止,也可使用類固醇鼻噴劑治療過敏性鼻炎。

同時,鼻噴劑也能避免腺樣 ...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我知道了 大人社團 康健知識庫 癌症問康健 康健線上學習 康健嚴選 康健出版 康健影音 書香花園 天下網路書店 康健好書 雜誌 訂閱康健雜誌 訂閱電子報 首頁 看文章 醫療 其他疾病 陳水扁因睡眠呼吸中止症住院!病床照嚇壞粉絲 親曝最新病況 收藏 圖片來源/陳水扁新勇哥物語FB 瀏覽數119,376 2020/04/01· 更新日期2021/08/20· 作者/謝佳君 ·出處/康健雜誌 第257期 放大字體 前總統陳水扁長期受睡眠呼吸中止症所苦,19日在臉書粉專「陳水扁新勇哥物語」發文寫道「阿扁又住院了」,躺在病床上的模樣讓他自嘆像是「電線象人」,讓粉絲相當擔憂。

事後,陳水扁留言感謝支持者的關心,並解釋經過手術後症狀已由重度改善為中度,只不過仍有血氧濃度過低的問題。

現年54歲的護理師李曉平(化名)一直知道自己會打呼,「而且聲音大到會吵醒自己,」她笑說。

4、5年前和同學到馬祖玩,隔天同學說,她整晚不敢睡,因為一直聽到李曉平呼吸中止,李曉平才知道自己有睡眠呼吸中止症。

過去幾年,李曉平每天早上起來都感到昏昏沉沉,白天常覺得頭暈沒精神,開車開到會睡著,好幾次差點撞上安全島,「我開車時常常在車子裡大聲吼叫,甚至打自己巴掌,才勉強讓自己不睡著,很可怕。

」晚上睡覺也常夢到被棉被壓住、喘不過氣,「現在知道是因為呼吸中止,」李曉平說。

狀況嚴重須手術 打呼改善了卻恐有後遺症拖了幾年,李曉平去年終於到醫院睡眠中心睡了一晚,接受睡眠檢查,結果發現自己一個小時呼吸中止14次,血氧只有65%,正常要95%以上。

知道嚴重性之後,李曉平原本接受胸腔科醫師建議,打算戴呼吸器,卻在一次到耳鼻喉科替鼻中膈彎曲的母親拿藥時,「我想隨便替自己也掛號看一下,結果沒想到看出了大問題,」她說。

耳鼻喉科醫師告訴她,她的扁桃腺很大,喉嚨和食道之間的懸雍垂很長,呼吸道變得很細,鼻中膈彎曲情況也很嚴重,鼻孔已經變得很小,一定要開刀。

李曉平動了手術,把鼻中膈弄直,摘除扁桃腺,又切除一部分的懸雍垂,「很多醫生不建議開刀,因為可能會復發,但我情況太嚴重;開刀後2個月,我幾乎不打呼了,呼吸很順,白天也很清醒。

」 廣告 雖然打呼問題改善了,但半年過去,還是有些手術後遺症困擾李曉平,包括喝水容易嗆到、流鼻水只流一邊、鼻子還微微痠痛、講話也卡卡的感覺,「最困擾是喉嚨很乾、造成吞嚥困難,我是美食主義者,但現在多好吃都沒感覺。

」引起打呼、睡眠呼吸中止的原因很多,治療方式也各有不同,不過,在取捨治療方式之前,不少人更困惑的是該看「哪一科」,甚至不清楚許多長年身心老毛病可能來自打呼及睡眠呼吸中止。

(推薦閱讀:【自我檢測】跟人聊天、開車到一半就睡著?小心有睡眠呼吸中止症)到睡眠醫學中心住一晚 跨科別團隊專業診斷(圖片來源:shutterstock)光田綜合醫院耳鼻喉頭頸部喉頭頸科主任劉耿僚說,病人常覺得自己沒什麼問題,也習慣多年來一些老毛病,例如每個月偏頭痛1次,直到暈眩愈來愈頻繁,掛了神經內科,做了電腦斷層掃描、檢測腦波、核磁共振,甚至腦脊髓液穿刺檢驗等一連串檢查,還是找不出原因,才在醫師建議下轉診至睡眠中心。

「這還是比較好的狀況,更多醫生常常不檢查、沒確認原因,直接開藥。

」創新醫療與健康科技(IMHTC)亞太營運中心門診部思維診所院長江秉穎直言,並非所有醫師都清楚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症狀,只根據病人陳述有淺眠、半夜易醒來等困擾,直接開給鎮靜劑、安眠藥或抗焦慮等藥物。

廣告 江秉穎說,這幾年國內不少醫院已成立睡眠醫學中心,由耳鼻喉科、胸腔內科、精神科、神經內科或牙科等醫師組成團隊,這些醫師對睡眠疾病有較深入研究;此外,在台灣睡眠醫學學會推動下,愈來愈多經學會考核認證的睡眠專科醫師,都能更全方位的協助有睡眠困擾的病人對症治療。

以非手術治療為優先 陽壓呼吸器是首選「治療的黃金標準是使用陽壓呼吸器。

」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治療方式分成手術和非手術治療,又以非侵入性的非手術治療為優先,其中,成人阻塞型呼吸中止症的治療首選是陽壓(正壓)呼吸器,「只要戴得習慣,不論輕中重度,一定能有效改善打呼和呼吸中止的問題,」江秉穎說。

●陽壓呼吸器:可用於所有患者,暢通呼吸道還能消除鼾聲陽壓呼吸器是在呼吸道阻塞或阻力提高的時候,把壓力從鼻腔導入呼吸道,打通阻塞的地方,得以繼續呼吸,既能消除鼾聲,也能維持睡眠時的血氧濃度。

陽壓呼吸器是有效的治療方式,但最大缺點是難適應。

許多人剛開始戴不習慣,睡覺時戴著面罩感到束縛,如果調壓不準確或面罩不合適,也可能漏氣導致喉嚨乾,甚至氣體進入胃部引發胃脹氣,或面罩接觸皮膚而過敏、流汗導致汗斑等。

還有些人戴上呼吸器後感到吐氣困難,都需要一段時間適應。

廣告 因此,呼吸器的調壓和面罩的選擇很重要。

「就像配眼鏡要測量度數,呼吸器也要視每個人的狀況設定壓力、濕度等參數,這部分和醫師或技師的經驗有很大關係,」江秉穎說。

面罩主要分成3大類─全臉式的「口鼻罩」、只罩住鼻子的「鼻罩」、塞住鼻孔的「鼻枕」(見表1)。

桃園長庚紀念醫院睡眠中心主治醫師陳濘宏表示,亞洲人最常使用鼻罩式,約佔9成,由於面積介於口鼻罩和鼻枕之間,一方面不像口鼻罩和面部的接觸面大,稍微不吻合就容易漏氣且易過敏;又不像鼻枕雖輕巧,卻相對不穩定,容易因為睡覺時經常翻動而滑落、漏氣,氣流從鼻腔灌入也可能造成不適。

目前國產呼吸器約3~6萬元,進口約4~8萬元,只要使用得當,幾乎都能使用10年以上;一副面罩則約6,000~8,000元,但面罩為橡膠材質,經過清洗、消毒、曝曬容易變質,加上鬆緊帶彈性鬆弛,平均壽命約1年。

劉耿僚提醒,嘗試面罩之前應先讓耳鼻喉頭頸外科確認沒有嚴重的鼻中膈彎曲與骨刺、鼻甲肥大、鼻息肉等問題,否則成效會大打折扣,患者戴不住,接受度不高,或者不少人買了卻不會長期使用。

(推薦閱讀:6招口咽運動,輕鬆減輕打鼾症狀)●止鼾牙套:適合輕度患者,能減少舌根壓迫呼吸道(圖片來源:陳弘璋)戴上止鼾牙套會使下頷相對往前,舌根肥厚的部位跟著往前拉,減少睡覺時舌根向後壓迫呼吸道,對於下巴後縮、小下巴的患者幫助較大;若是鼻腔肥厚或上顎骨架後縮的人,止鼾牙套就沒有作用。

陳濘宏說,止鼾牙套將下頷往前帶的幅度不超過1公分,如果呼吸道壓迫、阻塞嚴重,牙套的效果也不好,較適用輕、中度患者。

此外,戴上牙套容易流口水,長期戴下來也可能造成顳關節疼痛,奇美醫學中心睡眠中心主任、加護醫學部主治醫師陳志金說。

●鼻噴劑:緩解過敏性鼻炎造成呼吸中止目前沒有有效治療呼吸中止症的藥物,但若是鼻過敏導致下鼻甲肥厚、進而造成睡眠呼吸中止,也可使用類固醇鼻噴劑治療過敏性鼻炎。

同時,鼻噴劑也能避免腺樣體組織長期發炎下變得更厚。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兒童過敏氣喘中心主任葉國偉表示,這是兒童常見因為腺樣體或扁桃腺肥厚引起呼吸中止、家長又不想讓孩子手術時,很常使用的藥物輔助治療。

一般人認為,手術是根本的治療方法,但對於睡眠呼吸中止症,假使呼吸器戴得習慣,通常不建議手術。

一來手術可能無法100%解決結構性的問題;二來對於中、重度患者來說,長期嚴重缺氧、心臟負擔大,已經出現心肌功能缺損者,可能增加手術風險。

手術治療留意3要件 重度患者恐增加風險手術的形式相當多,包括鼻中膈鼻道成形術、顎咽懸壅垂成形術、單純上顎扁桃腺摘除或者舌根減容、舌根懸吊術、下頷骨前移或上下頷骨同時前移等,因人而異,目的都是讓呼吸道空間變大。

若明確知道原因來自結構問題,例如嚴重鼻中膈彎曲、鼻甲肥大、扁桃腺肥厚、下巴後縮等,就可以考慮手術,否則手術不夠精確,手術後仍得使用呼吸器。

陳志金指出,手術有3大要件:①肥胖患者易失敗:太胖的人不只結構原本就比較狹窄,整個呼吸道更被脂肪堆積,即使手術後,通道還是較狹窄。

②可能需要動到下巴:例如下巴太短,下頷空間太小,鼻腔至下咽再怎麼拓寬效果也不大,必須進行下巴整形手術,將下頷骨前移。

③愈重度的患者,效果愈差:呼吸中止愈嚴重,表示由愈多因素所造成,例如同時有肥胖、下巴內縮等問題,光是耳鼻喉科手術改善的效果不明顯。

不是人人都適合開刀 部分術後仍要配戴呼吸器(圖片來源:shutterstock)「開刀效果最好的是病人看起來瘦瘦的、下巴不短、沒有內縮、而且扁桃腺很大所造成的阻塞,只要兩邊扁桃腺清除拓寬通道後,就比較不會再發生呼吸停止,這樣的病人最理想,」陳志金說。

又或者年輕、沒有過重,但下巴結構同時影響呼吸道和牙齒咬合,也可進行下巴手術,同時改善呼吸中止、牙齒咬合和外觀。

有時病人和醫生對於手術效果也會出現認知落差。

呼吸器的治療目標是讓每小時呼吸中止次數降到5次以下;手術後只要讓中止次數減少一半就算成功。

假設病人原本每小時呼吸中止40次,手術後減少到20次即算手術成功,這也是為何愈嚴重的患者,手術只能部分改善,症狀不見得完全消失。

部分患者會需要手術合併呼吸器或止鼾牙套,例如下巴後縮,呼吸器戴不習慣,但年紀大、曾中風又不適合手術,可以用牙套把下頷往前,呼吸器給壓就不需要那麼大,病人接受度就會提高;或者鼻塞嚴重,可以進行鼻腔小手術,配合治療鼻過敏,鼻腔通了,呼吸器自然戴得順。

建議和醫師討論後,再來選擇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

看更多 文章關鍵字 手術 打呼 治療 睡眠呼吸中止症 藥物 陽壓呼吸器 正壓呼吸器 止鼾牙套 您正在閱讀《康健雜誌》257期 更多本期內容 分享 收藏 訂閱 重點分享 加入康健Line好友 看下一篇文章 【2022康健癌症趨勢論壇】重症治療新契機,成人周邊造血幹細胞儲存 熱門文章 1. 腦霧會讓失智症提早上身?腦霧和失智有3大差異,一表看懂 4. 6個月至5歲嬰幼兒疫苗拚7月開打 該讓孩子接種嗎? 家長陷焦慮 2. 奶茶要好喝,該先倒紅茶還是牛奶?英國人用數據實驗,測出完美奶茶SOP 5. 53歲蕭薔學瑜伽10年、吃當季食物 身心靈保養祕訣全公開  3. 疫情脫離高原期!確診後3個月內符合2要件 視為「重複感染」 6. 九成膝蓋痛不需手術 1招強化大腿肌力改善膝蓋疼痛 推薦文章 活動看板 推薦閱讀 腦霧會讓失智症提早上身?腦霧和失智有3大差異,一表看懂 最新專題 中年後重新愛父母 6個名人故事一起迎接新時代孝順之道 新冠確診、快篩陽怎麼辦?從預防感染到康復完全教戰 新冠復原指南 北榮專家說|讓醫療新知變得更簡單清楚 染疫醫生的確診日記 【母親節特輯】今年,不再與媽媽有距離 測測看,你有沒有心血管疾病?2022心腦血管就醫指南|康健雜誌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