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群關係學派-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人群關係學派是依「胡桑實驗學派」的成果而衍生出的學派。
現代人群學派已經不只是一套處理人的技術組合;而是一種瞭解人群的分析途徑(approach)。
人群關係學派
語言
監視
編輯
人群關係學派是依「胡桑實驗學派」的成果而衍生出的學派。
現代人群學派已經不只是一套處理人的技術組合;而是一種瞭解人群的分析途徑(approach)。
近年來「組織行為」(organizationalbehavior)研究,即往這方向研究並以「組織行為」、「人力資源」取代「人群關係」。
目次
1受到重視的原因
2理論基礎
2.1對人性的假設
2.1.1個別差異
2.1.2完整的人
2.1.3Y理論
2.1.4有動因的行為
2.1.5人類尊嚴
2.2對組織性假設
2.2.1組織是種社會系統
2.2.2組織是種融合過程
2.3強調管理的民主化
2.3.1雷德福(E.S.Redford)
2.3.2費富納(JohnM.Pfiffner)
3評述
4參見
受到重視的原因編輯
一、管理階層有感於人性面重要性日增,終要注重組織的軟體、硬體的均衡發展。
二、梅堯等人群關係學派學者的發現提供給管理階層更多的理論基礎。
三、工會的形事和團體意識的抬頭,資方必須要用人性化的管理、領導方式,來誘使員工們施展全力,製造雙贏結果。
四、地方性產業日漸轉變為全國化甚至是全球化。
管理階層面對不斷增加的員工就是面對不斷增加的人事問題、紛爭、衝突。
因此如何有效解決因「人」而來的事務正是人群關係學派研究的項目
理論基礎編輯
對人性的假設編輯
不同於泰勒假設「人如果工作有效率,則他便會快樂」,人群關係學派假設「人若是快樂,則其工作便會有效率」
個別差異編輯
由於個別差異故人群關係哲學也就向民主政治哲學,從個人開始強調「差異管理」(themanagementdifferences)。
完整的人編輯
人不可割裂;當一個人被組織雇用時候則其所擁有的一切都帶入組織之中,故管理者對員工管理應該從整體分析、考量方可解決問題。
Y理論編輯
讓「激勵」成為可能甚至是必要,為管理學者關切的議題。
有動因的行為編輯
人的行為係由一個人需要結構而引起。
就是人的行為受以下因素產生:刺激(起因)→需求(動機)→行為(方向)
人類尊嚴編輯
偏重道德哲學的觀點而不是科學的結論。
每個人所受到的尊嚴應相等,不能在組織之中地位高低而有差別待遇。
對組織性假設編輯
組織是種社會系統編輯
組織之中同時存在著兩種社會系統,一是正式社會系統,另一個非正式社會系統。
組織是種融合過程編輯
組織同時進行著相輔相成的兩種過程:
一、社會化過程:行動有助達成組織目標。
二、個人化過程:行動有助實現個人願望。
強調管理的民主化編輯
雷德福(E.S.Redford)編輯
民主道德有三大信條:
一、個人的實現。
二、平等主義。
三、普遍參與。
有意義的參與需要許多要件:
一、可以接近消息。
二、得直接、間接接近政策討論會。
三、公開讓公眾討論任何問題的能力。
四、可以維護一己之見而無懼強制報復。
五、可以考量所有主張所具有的要求。
凡是有這些條件的社會,即可稱為「開放的社會」。
費富納(JohnM.Pfiffner)編輯
工業民主有五大基本必備條件:
一、雙向溝通。
二、大眾影響政策。
三、責任管理。
四、工業基本人權宣言。
五、依據法規治理。
評述編輯
一、把目標鎖定於提升生產力而非以成員福祉為最終價值。
因而遭到史考特(W.Scott)批評成「母牛社會學」。
二、研究重點在組織成員個人行為並未考量組織整體、組織和外界的關係。
參見編輯
組織行為
科學管理
後人群關係學派
行政學修正理論時期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人群關係學派&oldid=54142225」
延伸文章資訊
- 1人群關係學派-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人群關係學派是依「胡桑實驗學派」的成果而衍生出的學派。現代人群學派已經不只是一套處理人的技術組合;而是一種瞭解人群的分析途徑(approach)。
- 2human relations school - 人際關係學派
出處/學術領域, 英文詞彙, 中文詞彙. 學術名詞 行政學名詞, human relations school, 人群關係學派. 學術名詞 管理學名詞, human relations scho...
- 3管理與商業心理學的沿革Chapter1 - (P.1~24)
參、霍桑研究與人群關係學派. 肆、X理論與Y理論 ... 人際關係學說(人群關係學派)的形成: ... 學派. (代表人物). 科學管理學派(泰勒Taylor). 人群關係學派(梅育Mayo).
- 4人際關係學派_百度百科
人際關係學派是管理學學派之一。起始於20世紀20年代。主要代表人物有梅奧、羅特利斯柏格、馬斯洛、赫茨伯格等。該學派認為,以前的各種管理理論主要強調管理的科學性和 ...
- 5人際關係行為學派 - MBA智库百科
從20世紀20年代開始,是“人際關係”——“行為科學”學派的興起時期。這個學派的依據是,既然管理就是讓別人或同別人一起去把事情辦好,因此,就必須以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