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夠職場上的一切?學習化解工作挫折比頻換工作更重要 - 風傳媒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這種看法上的差異,讓很多人在工作中產生許多挫折感,也讓職場淪為「我們對抗他們」的戰場。

現在是這些主管坐在駕駛座上帶領企業,換你主導時也許會用 ... VVIP會員 會員專區 支持我們 新聞 新聞總覽 VIP專文 政治 國際 軍事 國內 中港澳 重磅專訪 專題 歷史 調查 風數據 運動 風民調 地方新聞 風影音 公民運動 立院直播 評論 評論總覽 風評 專欄 投書 風書房 文化 財經 財經總覽 商業 華爾街日報選文 經濟 風編輯導讀 科技 國際財經 1%Style 財經專欄 生活 風生活 職場 旅遊 美食 健康 品味生活 時事話題 娛樂 居家 汽車 下班經濟學 下班經濟學總覽 下班經濟學影音 證券投資 理財 房地產 支持我們 2022大趨勢 台中購物節 橘色幸福力 Search» 理財 蔡英文 股票 房貸 年輕人 人物 房地產 柯文哲 買房 中國 立即登入 帳號維護 會員資料 會籍管理 序號兌換 咖啡贊助 贊助紀錄 作者專區 支持我們 登出 會員中心 會籍管理 序號兌換 咖啡贊助 贊助紀錄 WSJ訂閱 支持我們 現正熱映中 熱門新聞 更多新聞 熱門分享 因為和主管無法溝通而換了工作,但到了新的環境,為何也沒有比較開心?有些時候,戰勝工作時的負面情緒,比屢屢換工作還能有快樂的職場人生。

(示意圖,取自pixabay) 目前在職場上最不開心的一群人,就是二十幾歲年輕人。

為什麼?我想原因出在,掌管經營大權的主管階層是不同世代。

二十世紀後期的父母看了一大堆「如何養出快樂有自信、有社交技巧、情緒穩定又肯求知上進的子女」這類書籍,並告訴子女,他們想成為怎樣的人都可以。

結果,時下的年輕人認為自己是全世界最特別的一群人。

這群二十幾歲年輕人接受電腦和網路的教育,要不學得很快,要不就跟不上時代。

現在,他們進入職場,發揮創新和創業精神,為了讓事業變得更好而努力打拚。

[啟動LINE推播]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只不過,許多主管可不這麼想,他們跟年輕世代的價值觀不同。

事實上,主掌大權的世代往往認為,如果二十幾歲年輕員工安定下來,做好自己的工作,順從現實中的企業階層組織,就是幫這個世界一個大忙。

這種看法上的差異,讓很多人在工作中產生許多挫折感,也讓職場淪為「我們對抗他們」的戰場。

現在是這些主管坐在駕駛座上帶領企業,換你主導時也許會用不同的方式處理、產生不一樣的結果,但除非學習面帶微笑在這種組織制度中工作,否則你永遠沒有機會掌握權力。

這件事可能比先前我們討論過的任何技巧都更困難,所以我會用一整章的篇幅,探討如何在艱困的處境中,戰勝負面思維,保持正面積極的態度和工作的動力。

在進入下一章前,你應該學會職場年輕人必備的重要技巧:控制思維的力量,以及如何將逆境轉化為順境。

戰勝負面思維 當職場讓你備感挫折,你可能會想跺腳大叫:「不公平!一點道理也沒有!這樣是不對的!」工作上的意外狀況接二連三,讓你相信這些主管是一群瘋子,每次想要逆轉情勢,總有某人或某件事讓你沒辦法好好工作。

你很快就養成負面態度,而沒有考慮到可能引發的後果。

我剛步入職場時也掉入同樣的陷阱。

我心裡對職場該如何運作有一個清楚的想法,我把公司效率不彰當成是我個人的悲劇。

每次我向目標邁進的行動被阻撓時,我就開始對周遭人們心生怨恨,而且我還是那種喜怒形於色的人。

很快地,經理們都不想告訴我壞消息,因為他們很不想看到我的反應。

我可能是當時小組裡最能幹的人之一,但升職有沒有我的份?沒有。

我一直待在原來職位,看著只有我一半能力的同事比我早升遷。

最後,我相信我們公司就是問題所在,所以我辭職了。

另外換了兩個工作後,我才了解一件事實:不管到哪裡,職場都一樣,而且問題不在於我的工作,在於我的態度。

進職場工作經常感到挫折與生氣(示意圖,取自pixabay) 負面態度可能是挫折感的自然反應,但不表示這是正確的。

悲觀的二十多歲年輕人浪費太多精力不快樂。

他們在同事之間不受歡迎,因為他們搞砸周遭所有人的生活,他們的專業形象也因為本身不夠成熟而受損。

之前我認識的一名經理常說,不好的態度就像霍亂,染病的人滔滔不絕地講起自己的悲慘故事,然後在一命嗚呼前,把他的病傳染給周圍每一個人。

除非你想要你的職業生涯提早結束,否則你的策略應該是,在被負面態度毀掉前,先把負面態度毀了。

1 2 全文閱讀 相關報導 明明績效超好、戰功赫赫,她申請內部轉職卻意外落馬…資深人資:這就是凡人和富家子弟差距 同樣一個職缺,人資單位、部門主管開出條件竟完全不同!五招破解「徵才不同調」尷尬狀況 別人做主管怎麼又輕鬆又受愛戴,我做主管就又累又惹人厭?因為你不懂這四種超強管理術! 自己都不動腦,只想撿現成的!專家:最討厭「這種人」來問我職涯問題 藉口正在摧毀你的人生!職場專家:愛說這6句口頭禪的人,必亡 關鍵字: 出社會 換工作 世代差異 理解 負面情緒 ˋ職場工作術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email protected] 今日精選 拜登重大勝利!國會送上1兆2000億美元,全面更新升級美國基礎設施 「肆意攻擊香港國安法和香港新聞自由」?香港外國記者會遭北京嚴厲警告 五角大廈軍力報告警告中國「全球野心」,北京反批「操縱話術,混淆視聽」 COP26》瑞典少女氣候鬥士通貝里:各國領袖穿上「國王的新衣」,但「我們都知道國王是赤裸的」 無人機刺殺總理!伊拉克首都巴格達中樞重鎮「綠區」驚傳暗殺攻擊 中共六中全會本周登場,德媒:將打造習近平「自然繼承人」地位 彭帥、張高麗風暴》中共高官遭控性侵,中國審查機器「超速運轉」 北約盟軍統帥筆下的2034年:美軍對上海動用核武,以數千萬人命逼和連戰皆捷的解放軍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 本週 2 人贊助,累計贊助金額$ 1,730 為何曾有夢想的孩子,上國中卻只喜歡睡覺?政大學生追蹤低收家庭3年,道出殘酷人生潛規則 謝孟穎 2021-10-2708:34 「對於貧窮,我以前的想像就是沒有錢、沒有資源、住的房子破破爛爛、生活困苦,但實際進來會發現,最困難的不是沒錢、沒資源,是『無力感』──... 本週 2 人贊助,累計贊助金額$ 385 夏珍專欄:「不法暴利盡入他人私囊」蔡英文皮要繃緊了 夏珍 2021-10-2906:20 北檢重啓特偵組已經偵結的「三中舊案」,經過三年纏訟,台北地方法院一審宣判前總統馬英九無罪,判決一出,民進黨「哀鴻遍野」,發言人顏若芳直指... 本週 2 人贊助,累計贊助金額$ 300 風評:公投到底是「人民作主」還是「政黨對決」? 主筆室 2021-11-0107:20 新冠疫情稍歇,「政治疫情」即刻升溫,警戒降級後的朝野政黨,第一件大事就是為即將到來的一二一八四項公投動員,國民黨「夜宿」凱道四十八天,... 本週 2 人贊助,累計贊助金額$ 195 汪志雄觀點:蔡英文的萊豬啟示錄—現代版的《動物農莊》 汪志雄 2021-11-0606:40 歷史總是不斷在重覆發生。

當我們以為過去的荒謬不會再重演,現實總會很快速地賞給我們一記響亮的耳光。

萬聖節晚上10點,... 本週 1 人贊助,累計贊助金額$ 1,000 世界走走》彭帥,一則殘破的發聲所得到的共鳴 世界走走 2021-11-0612:00 文/呂頻(中國女權主義行動者) 那一天,中國最優秀的女網球運動員之一彭帥震驚了社交媒體。

她的微博認證帳號,... 觀看更多贊助文章排行榜 評論 中港澳 投書 歷史 觀點投書:第3次「黨的歷史決議」─綜觀過去的2次歷史決議影響 卓智傑 2021-11-0805:30 中國大陸的中央政治局決議將在11月8日至11日於首都北京召開第19屆中央委員會第6次全體會議(簡稱六中全會),其中最受到矚目的會議焦點,... 評論 國際 投書 觀點投書:軍事的霸主!民主的崩壞?皮尤研究所如何看待美國 霧谷晶策的國際事務FBC2EInternationalAffairs 2021-11-0805:30 台灣民意基金會於11月2日公布「兩岸軍事危機下的台灣民意」,內容訪問台灣民眾對台海衝突、國軍防衛能力、美國是否協防台灣等議題之意見... 評論 政治 中港澳 國內 風書房 軍事 歷史 文化 台灣民主之路如此迂迴曲折,令人困惑:《一山三虎》選摘(1) 麥克‧布斯MichaelBooth 2021-11-0805:10 我將行李留在台北市中心的飯店,第一站就是去中正紀念堂致上我的不屑。

紀念堂位於首都市中心,俯瞰著一片大廣場,主體正面為開放式,... 評論 中港澳 藝文 新新聞 專欄 賈選凝專欄:拍不出張愛玲的冷─許鞍華《第一爐香》票房很冷 賈選凝 2021-11-0707:20 許鞍華執導的《第一爐香》公映之後「口碑票房雙失」是大陸最近的熱門話題。

電影本身的製作陣容十分強大:張愛玲的原著由王安憶改編,杜可風攝影,... 評論 國際 軍事 歷史 專欄 許劍虹觀點:最後100碼,都是一家人—美國國家步兵博物館 許劍虹 2021-11-0707:10 步兵(Infantry)是陸軍地面部隊的骨幹,他們具備的特殊技能或許是最少的,卻絕對是數量最多的,而且進可攻退可守。

幾乎沒有一場戰爭,... 評論 中港澳 國內 藝文 歷史 專欄 文化 海中雄觀點:佛影.佛踪—宗喀巴牙舍利之謎 海中雄 2021-11-0707:00 今年春天,蒙藏文化中心整修七世章嘉大師紀念堂時,在佛龕中新發現了48件重要古物,從而印證了章嘉活佛遺書:「上輩所遺法寶法物」的存在。

... 評論 公共政策 國內 財經 專欄 經濟 謝錦芳專欄:財政補貼的石油成癮症 謝錦芳 2021-11-0706:40 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6)在蘇格蘭格拉斯哥召開期間,一項由「全球碳計畫」(GlobalCarbonProject)... 評論 公共政策 國內 專欄 高克培觀點:嬰幼兒和保姆 高克培 2021-11-0706:40 台灣少子化愈來愈嚴重、年輕人不敢生的原因很多,其中嬰幼兒託養品質最為關鍵原因之一,寶貝心頭肉不會訴苦,要交給一個陌生人照顧是多難的決(... 評論 公共政策 國內 專欄 楊岡儒觀點:員警盜賣個資及司法院工程師利用系統漏洞案 楊岡儒 2021-11-0706:30 「員警違法調閱民眾個資?這算什麼新聞?」常見是個案警員為了私人理由,無論是為找前妻資料、為親友討債、追正妹等等而違法調閱民眾個資,... 評論 政治 公共政策 專欄 許詠翔觀點:蔡英文把公投搞成連環船,東風不來怎麼辦? 許詠翔 2021-11-0706:20 台中立委罷免投票後,台灣政壇還是有仗要打,立委補選在被罷免的陳柏惟任期還沒正式結束,就轟轟烈烈開打了。

而戰場更廣闊的四大公投案,... 評論 政治 投書 國內 觀點投書:蔡英文跛腳,蘇貞昌獨霸 林青弘 2021-11-0706:10 12月18日的四項公投,無論結果為何,蘇貞昌院長不會自行請辭,公投結果各有相關部會承擔責任與後續政策調整或繼續,例如反萊豬公投事關農委會,... 評論 國際 投書 財經 觀點投書:缺氣、缺煤、缺油能源危機下今年的冬天會很冷? 沈石 2021-11-0705:50 2021年10月初,歐洲天然氣交易所天然氣的報價,從年初的20歐元/兆瓦時左右大幅增長到了超過75歐元/兆瓦時,漲幅高達四倍之多。

... 評論 中港澳 藝文 歷史 專欄 李怡專文:從古老的地方傳過來悠遠的呼喚 李怡 2021-11-0705:50 我於1946到1948年居住北平,是10歲至12歲的少年,那時的生活,所處的社會環境和人文氛圍,一直讓我懷念。

十多年後,... 評論 政治 投書 軍事 觀點投書:邱國正難以啟齒的真心話 理工男 2021-11-0705:40 良藥苦口真言難得,尤其在言語講究模糊的官場,如何能說出似是而非而帶有迴旋空間的話語一直是種藝術,... 評論 中港澳 投書 軍事 觀點投書:中共空軍臂章的「智慧財產侵權」問題 于進 2021-11-0705:30 中國大陸作為我們的強鄰由來已久,然而海峽長年的分治,因為實力的我消彼長,這位強鄰的對外姿態也在轉變,解放空軍戰機活動,近十年越來越發外向,... 評論 政治 投書 歷史 觀點投書:張亞中教授vs黃維司令 廖念漢 2021-11-0705:30 鑑於羅智強及洪秀柱在選前都被瘋狂張粉批判為:「醬缸」,不挺張亞中的都要剷除…」。

這種極端的情緒勒索,令人悲嘆!所以在選前寫必被張粉以「... 評論 中港澳 風書房 藝文 歷史 當一天的九門提督,巡視北京城吧:《故宮應該這麼逛》選摘 吳駿聲 2021-11-0705:10 2020年北京故宮落成600週年,故宮博物院為了迎接這個重大的日子,其實早在2004年就開始大規模的整修紫禁城了,... 評論 政治 財經 風評 風評:RCEP元旦上路,台灣當然該緊張 主筆室 2021-11-0607:30 RCEP確定明年元旦生效上路,台灣主要貿易對手國與競爭者都在RCEP中,政府告訴大家,... 評論 政治 中港澳 專欄 陳昭南專欄:美國「武裝台灣雙法案」強化台灣「不對稱作戰」能力 陳昭南 2021-11-0607:10 11月2日,「台灣民意基金會」公布一份民調顯示,雖然近期中共軍事動作頻頻,武嚇情勢不斷升高,但僅有28%受訪者認為中共遲早會攻台,64%... 評論 政治 中港澳 軍事 專欄 司馬亮觀點:中美對抗和武統台灣 司馬亮 2021-11-0607:00 最近美國官方、媒体和民進黨的政客,不斷的炒作大陸軍機的演習以及武統台灣的可能性。

在現在中美對抗的環境下,這樣子重彈舊調,... 更多文章 追蹤優質文章,給個讚! 不再顯示 您已經閒置超過20分鐘了,看看最新的新聞吧? 熱門新聞 迎戰林靜儀?顏家翻轉消極想法:讓女版陳柏惟勝選,等於打選民的臉 觀點投書:指導教授都是假的?蔡英文和LSE聯手製造了一個謊言? 最挺4大公投的竟是這群人 他曝最新民調:蔡英文會嚇一跳 名人真心話1》「全球經濟到了轉折點」 利明献:低通膨、零利率時代快結束了 今日精選 拜登重大勝利!國會送上1兆2000億美元,全面更新升級美國基礎設施 「肆意攻擊香港國安法和香港新聞自由」?香港外國記者會遭北京嚴厲警告 五角大廈軍力報告警告中國「全球野心」,北京反批「操縱話術,混淆視聽」 COP26》瑞典少女氣候鬥士通貝里:各國領袖穿上「國王的新衣」,但「我們都知道國王是赤裸的」 風傳媒 風生活 使用風傳媒APP 享有最佳的閱讀體驗 打開 投資 置產 柯文哲 房貸 風評 買房 國民黨 蔡英文 理財 中國 新新聞 新聞 新聞總覽 VIP專文 政治 國際 軍事 國內 中港澳 重磅專訪 專題 歷史 調查 風數據 運動 風民調 地方新聞 風影音 公民運動 立院直播 評論 評論總覽 風評 專欄 投書 風書房 文化 財經 財經總覽 商業 華爾街日報選文 經濟 風編輯導讀 科技 國際財經 1%Style 財經專欄 生活 風生活 職場 旅遊 美食 健康 品味生活 時事話題 娛樂 居家 汽車 下班經濟學 下班經濟學總覽 下班經濟學影音 證券投資 理財 房地產 支持我們 追蹤我們 關於 新聞頻道 新新聞 新聞 評論 財經 生活 下班經濟學 華爾街日報訂閱 VIP訂閱 關於我們 集團簡介 意見回饋 支持我們 我要投稿 作者專區 人才招募 隱私權政策 會員服務條款 社群平台 廣告服務 品牌聯名合作 廣告刊登 合作提案 合作夥伴 更多粉絲團 風傳媒 風生活 風運動 下班經濟學 風傳媒看世界 風傳媒觀點 新新聞周刊 學長姐說 更多社群 風傳媒 風生活 風運動 新新聞 風傳媒 下班經濟學 風傳媒 下班經濟學 風傳媒 新新聞 下班經濟學 社群平台 地址:114台北市內湖區瑞光路513巷37號4樓 電子郵件地址:[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2021StormMediaGroupAllRightsReserved.◎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Loading... 系統錯誤 第二行 確定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