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兩小時別吃東西!醫師:過度豐盛宵夜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特別是很喜歡吃宵夜都是青壯年,或是一些上班族、學生族群,陳玠宇發現:「現在三高有越來越年輕化的趨勢,建議睡前兩小時不要吃高熱量的食物,如果今天真 ... Skiptocontent 「今晚想來點鹹酥雞!」睡前總是覺得肚子餓,不吃宵夜好像睡不著,加上近年來外送平台方便,吃宵夜好像生活中的例行行程。

但心臟科醫師提醒:「睡前吃宵夜,特別是高油脂、高糖份的食物,會讓身體沒有辦法代謝掉,長久下來可能導致心血管問題。

」且這樣情況不只是發生在中老年,年輕人也會發生。

睡前肚子餓改喝牛奶、豆漿!降低腸道、心血管負擔 吃宵夜總讓人感到罪惡,除了容易變胖外,對於身體也是一大負擔,國泰綜合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陳玠宇說明:「睡前兩個小時身體已經準備進入休息的狀況,這時候再吃高油、高糖的食物,這些東西都會轉換成脂肪堆積、或是膽固醇堆積在血管壁。

」 特別是很喜歡吃宵夜都是青壯年,或是一些上班族、學生族群,陳玠宇發現:「現在三高有越來越年輕化的趨勢,建議睡前兩小時不要吃高熱量的食物,如果今天真的肚子餓,盡量在睡前兩小時內吃完,如果真的還會餓,其實可以喝些牛奶、豆漿,增加飽足感但不增加心血管負擔。

」 輪班人員吃早餐也要注意!睡前兩小時盡量別進食 如果是輪班的人員,夜間時間在工作吃下的東西還可以消化,但白天下班後即便要睡覺了,醫師不建議吃完早餐再入睡,對於腸胃、心血管都有負擔。

這些代謝不掉的東西開始沈積在血管壁,可能會形成內臟脂肪,很多人無形之間越來越胖。

尤其對於本來就有三高的患者,吃了宵夜後讓夜間血壓保持在較高的狀態,陳玠宇分享臨床上一名個案,76歲的陳伯伯雖然平常三餐清淡、也有規律運動、服藥,唯一問題伯伯喜歡睡前吃蛋糕。

蛋糕不僅具有反式脂肪酸、精緻澱粉,長期食用下讓血液變的濃稠,讓他走路、爬樓梯都會喘,被診斷為「頑固性心絞痛」。

根據美國研究,頑固性心絞痛每年的死亡率也有3%-21%,引起冠狀動脈血管問題也有11%-69%。

心臟震波治療助血管再生!改善心血管問題 正因為頑固性心絞痛問題困擾許多心血管疾病患者,醫療發展下,現今有「心臟震波治療」提供患者一項新的選擇,特別是缺血性心臟病以及心衰竭的患者,在不傷心的情況下進行血管再生,改善血管問題,目前尚無健保給付,治療療程下來費用大約二十萬。

陳玠宇醫師模擬震波治療 陳玠宇強調:「震波治療在臨床上已經有超過30年的歷史,且至今沒有使用後沒有任何副作用,在臨床上目前主要算是輔助型治療,台灣目前僅有國泰醫院、新北亞東、高雄長庚有在進行。

」伯伯在經過治療後,恢復狀況也非常良好。

但更重要的是,陳玠宇說:「必須提醒民眾飲食要適度的節制,另外運動也是很重要,運動可以幫助身體的新陳代謝,避免三高的發生。

」 【陳玠宇醫師小檔案】 現職:國泰綜合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臺大醫院心臟內科兼任主治醫師 專長:心臟冠狀動脈疾病、心肌梗塞、瓣膜性心臟病、心導管介入性手術 文、王芊淩/圖、巫俊郡 延伸閱讀 年輕人猝死比例增加?急診醫師:精緻飲食讓心肌梗塞患者年齡下降 55歲以下心肌梗塞比例增加30%兩大罪魁禍首:壞膽固醇、抽煙 動脈沒阻塞也可能心肌梗塞!醫師提醒大喜、大悲、大怒後8小時要注意心臟狀況 Heho熱門文章 1.整理包/新冠肺炎症狀已改變!2點跟流感最不一樣、Omicron變異株更像感冒2022-04-012.COVID-19/收到細胞簡訊怎麼辦?與確診者足跡重疊後該快篩嗎?2022-04-063.整理包/今本土飆增551例!新北確診數最多,各縣市足跡一次看2022-04-124.整理包/快篩試劑買哪個廠牌?陽性怎麼辦?什麼時候該用快篩?2022-04-105.COVID-19/東部花蓮疫情也燒不停!全台最新足跡一次看2022-04-11 影音健康 【OL悄悄話】第三劑疫苗一定要打嗎?打哪個廠牌好?未來還要打第四劑嗎?2022-01-25【Heho微動畫】臉部痘痘位置代表什麼?對應的器官一次看懂!2021-01-2227歲被宣告肺腺癌第四期!選對基因篩檢、治療策略兩個月腫瘤就消失2022-02-07 更多影音 熱門關鍵字 標籤不節食減肥 乳酸菌 伸展操 優格 免疫力 可可 味噌 咖啡 咖啡因 基礎代謝 奇異果 家庭主婦 循環 心血管 懶人瘦身 打掃 抗發炎 按摩 掰掰袖 核心運動 淋巴 深蹲 清洗 清潔 清潔劑 減肥 減重 瘦小腹 瘦腿 瘦身 瘦身操 發酵食品 納豆 肌肉鍛鍊 肝病 肝硬化 肥胖 膳食纖維 膽固醇 運動 醋 降血壓 非酒精性脂肪肝 食慾 黑巧克力 關注Heho 每日提供您最專業正確的健康知識  親子站▸人體地圖 人體地圖 腦神經 心血管 骨骼、關節 腸胃 腎臟、泌尿系統 症狀查詢 常見症狀 新冠症狀 過敏 咳嗽 頭痛 便祕 健康百科 科研新知 用藥安全 營養衛教 中醫養生 運動健身 心理健康 育兒親子 罕見疾病 醫學故事 傳染疾病 請問專家 醫生說 中醫師說 牙醫說 藥師說 護理師說 營養師說 治療師說 科學家說 專家側寫 輔大專家說 醫學專區 新冠肺炎專區 新冠疫苗指南 新冠肺炎專區 防疫生活對策 圖解疫情 百年大疫專題 糖尿病專區 糖尿病專區 糖友必知 預防保養 專家科研 飲食與運動 更多醫學專區 視力保健診療室 心血管專區 上班族營養補充指南 睡眠專區 小手術大困擾 流感疫苗專區 美豬開放爭議 未來醫學專區 急診室直擊 圖解健康 圖解健康 居家保養 健康知識 穴道運動 食物營養 漫話健康 漫話科普 圖解疫情 癌症百科 治療癌症 認識癌症 協助資源 康復調理 抗癌新知 預防癌症 抗癌故事 影音健康 健康生活 醫療新知 吃出營養 運動教室 健康管理 健康小幫手 營養查詢 健康檢查 自我檢測 討論版 健康特刊 親子 Heho親子 健康成長 親子生活 孕前到產後 教育學習 COVID-19疫苗專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