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時候開始培養孩子獨立最好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學會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比獲得知識更重要。

不下決心培養思考習慣的人,便失去了生活的最大樂趣。

發展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一般能力,應當始終放在首位,而不應當把獲得專業知識放在首位。

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一些孩子會說「媽媽,我穿什麼衣服?」「媽媽,你替我做……」這些孩子在遇到困難時,本能的想法就是請父母幫忙,幫助他們做思考,幫助他們做選擇、判斷。

一個孩子能否成才,最關鍵的還是在於從小能否進行有效的思考能力的鍛鍊。

縱觀世界上那些有傑出貢獻的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善於思考。

一般來說,一個人在走向獨立的過程中會經歷以下幾個關鍵時期。

第一個階段:兩歲左右,開始出現獨立意識。

這個階段,孩子會把自己想要的表達出來、希望那些東西永遠都是自己的,他們的口頭禪就是「我」、「我的」、「我要」。

生活技能、運動技能和語言能力等已經有了明顯提高,已經可以開始自己吃飯,嘗試自己穿衣等。

這個時候我們家長就不需要時時刻刻守護在他們身邊, 父母要抓住2-3歲這個關鍵時期,因勢利導地培養其生活自理能力。

「自己的事自己做」,包括用杯喝水、用勺吃飯、小便、穿鞋襪、收拾玩具等。

若錯過時機,形成依賴和懶惰的習慣,就很很難改正了。

第二個階段:六歲左右,是與母親真正分離的起點。

這個階段,孩子既想要獨立,又必須依賴媽媽。

孩子的內心充滿矛盾,愛走兩個極端,也是母子之間糾葛最多的年齡。

第三個階段:九歲左右,是獨立又執著的年齡。

這個階段,孩子的獨立性增強,在感情上表現出對他人不再過度依賴,希望擺脫對父母的依戀。

他們的自我意識增強,能夠獨立完成一些生活事情,有較強的安全感。

隨著獨立性的增強,愛思考、喜歡與人為善,也就成為這個階段孩子的典型特徵。

第四個階段:青春期前後,為獨立向各方宣戰。

獨立是孩子整個青春期一直在追尋的東西,渴望脫離父母,樹立自己的形象。

一個孩子在整個青春期期間的所有一切,都是在尋找自我:認識自己、界定自己、依靠自己。

他們以自己的方式向他人宣告自己內心的想法。

在上述每一個關鍵階段,孩子的獨立性發展任務和需要具備的自理能力都不一樣,所以父母的關注點也會不同。

任何一個孩子,無論是獨生還是非獨生,都是由於父母的教育和環境的影響,才形成了不同的人格品質和能力的。

獨立性同樣不是與生俱來或自然形成的,而是後天塑造的結果。

家長應該放手讓孩子適時的去探索去自我成長,也是讓孩子培養獨立性的表現。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培養孩子獨立,必須抓住這幾個關鍵期!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爸爸媽媽們面臨的一個大問題就是如何讓孩子成為一個獨立的人。每一個孩子在小的時候都會對自己的父母、親人產生依賴,也大多會在青春期出現叛逆,這都是成長過程中的必經之路。而作為家長...

寶寶粘人怎麼辦?請從這三點入手

不少寶媽吐槽,自家孩子特別粘人,一點都不獨立不勇敢,離開媽媽就愛哭鬧,這該怎麼辦呢?孩子的獨立性需要從小開始培養,小小鳥推薦具體可以從這三點入手:

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一)

獨立性決定孩子能做什麼事場景再現 曾經有一個朋友講過這樣一個經歷:他去八達嶺長城遊覽,在入口處遇到一位外國婦女帶著三個孩子也來游長城,這三個孩子中有兩個跟著母親走,還有一個大約兩歲躺在嬰兒車上睡...

從《楚喬傳》中,你看出什麼了嗎?

一度熱播的《楚喬傳》不僅深受廣大我國觀眾的喜愛,甚至被翻譯成俄語版,受到廣大俄羅斯群眾的追捧。直至現在還保有餘溫。在小艾看來,這些火出國的影視劇,不僅僅是因為劇情的精彩,更重要的是能給人帶來更多...

早教育兒:父母這樣做,可以讓孩子更獨立!

蒙台梭利曾說:「教育首先要引導孩子沿著獨立的道路前進。」獨立包括獨立的意識和獨立的能力。一個孩子長大後要想有所成就,必須具備獨立思考、抉擇、解決問題的能力,只有以獨立為基礎,才能應對各種挑戰

順利帶孩子度過「叛逆期」,我們有話說.....

提到孩子的叛逆期,相信很多家長對這個話題並不陌生。生活中我們也經常聽到一些家長抱怨自己的孩子不聽話難管叛逆。所謂的叛逆不過是大人一廂情願的說法,但對孩子來說從聽話到不聽話是孩子學習獨立思考得過...

廢柴的「媽寶」真的更貼心嗎?

在成人的世界,「媽寶」並不是一個好名詞,當生活需要老媽無微不至的照顧,久而久之,思維也變得不再獨立。但作為一個媽媽,卻對寶寶的依賴卻感覺微妙,既希望他獨立自主,又不可自拔的愛上了這種被依賴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