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歲男孩得不到玩具從5樓跳下,做到這4點,給孩子立規矩不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鬧鬧今年8歲,上小學2年級,他相中了一款玩具,要求父母為其購買。
因鬧鬧玩具較多,且父母要求其專心學習,就拒絕了他的請求。
於是鬧鬧以跳樓相威脅,父母以為他只是隨口說說,並未當真。沒想到鬧鬧在獨自下樓時,爬上5樓的窗戶,隨後一躍而下。
幸好在墜落時,被二樓電線纏了一下,跌落在一樓與二樓銜接處的平台上,右側的胳膊和腿部骨折,並無生命危險。
我們的後台也有媽媽提問:作為媽媽,我很少給女兒限制,我喜歡她無憂無慮,自由自在地玩耍和探索。
比如,我會在大浴缸里放滿水,讓她坐在裡邊玩很久;我會允許她把整卷的衛生紙拿來撕,甚至撕得到處都是。
我覺得這個過程,孩子在很快樂地探索。
但奶奶卻覺得我這麼做是在慣孩子,沒規矩、沒家教。
一再提醒我說,「總這麼慣孩子,孩子長大後會變任性」。
提醒多了,加之社會上總有「熊孩子背後必有熊家長」的看法,我也開始糾結和困惑了:
給孩子自由真的會讓她長大後變任性嗎?
到底應該怎樣既能讓孩子玩得自由,又不會讓她變得任性呢?
今天,我們邀請到心理諮詢師肖雪萍老師來為我們分享:如何科學滿足孩子的要求,避免孩子任性!
一個任性的孩子為什麼會任性呢?
孩子任性的原因通常有兩種可能性:
第一種可能,父母在孩子面前毫無底線,孩子想怎樣就怎樣,如同家中的小皇帝、小霸王,全家人必須無條件接受他的安排,滿足他的需求。
當父母在孩子面前,毫無原則、毫無底線,一味地滿足,為了讓他感到舒服、開心時,孩子一方面會覺得開心,但另一方面也會感到疑惑,這個世界是這樣的嗎?我真的可以任何事情嗎?
因為不太相信,所以他就會不斷地做一些過分的事情去試探大人的底線。
直到他覺得,原來世界就是這個樣子,他才可能會停止他的試探。
這個時候,我們就會覺得,這個正在試探的孩子,好像很任性。
第二種可能,是這個孩子覺得在家裡面沒有自己的空間,好像自己都沒有被愛,同時他又個性很強,他就會使勁掙扎,使勁去爭取,因為他不相信在家裡面竟然沒有人會關注到他。
所以,他就會做一些非常挑戰大人底線的事情,用這種方式來喚起大人對他的關注。
這時候我們也會覺得這個孩子很任性。
而這位提問的媽媽,她不知道自己的做法對於孩子來說,到底是不是沒有底線,孩子是不是在試探她的底線。
其實,我們可以有一個評判的標準,這個標準就是每當孩子把家裡面玩得一片狼藉的時候,媽媽收拾時候的心情是怎樣的。
1、如果心情是輕鬆愉悅的,而且還覺得很滿足,認為孩子很天然,天性沒有被束縛沒,那麼你的孩子就沒有再挑戰你的底線。
因為你們的互動還是很正常的,完全不需要擔心他會因此而變得任性。
因為你有照顧到自己感受,而不是任由孩子想怎樣就怎樣。
2、如果你的心情很沮喪,覺得辛苦,並且有諸多抱怨,則意味著你沒有照顧到自己的需要,你犧牲了你的空間和需要被照顧情緒。
那麼,你就需要有所注意了。
這個時候,孩子恐怕真的就是在挑戰你的底線,他想要用這種方式來看一看,規則到底是什麼樣的。
這樣的養育方式,的確容易培養出一個任性的孩子。
所以,如果想了解孩子長大後會不會任性,需要在與孩子互動的過程中多觀察、多感受,因為你才是最了解自己,也是最了解孩子的那個人。
如何既能給孩子自由,又能建立良好的規則感呢?
真正的規矩是體現愛的規矩。
有人把英語中的愛「love」進行的拆分解讀,「L」代表Listen(傾聽);「O」代表Obligate(感恩);「V」代表Valued(尊重);「E」代表Excuse(寬容)。
做到這4點,規矩立起來很簡單。
1、傾聽。
在給孩子訂立規矩之前,傾聽一下孩子的想法。
最好是跟孩子進行一次充分的討論,而不是把孩子作為自己的私有財產進行控制。
比如孩子吃飯沒規矩,東挑西撿,用手抓著吃、又或者孩子總是剩下半碗飯。
家長完全可以耐心的詢問孩子是什麼原因。
是因為食物不可口?不習慣用筷子?還是真的是因為吃不下了?
傾聽、了解孩子真實的想法,再給孩子制定規矩。
什麼時間開始吃飯,吃飯的時候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什麼。
如果在調整之後吃飯還是沒規矩,再約定相應的懲罰措施,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2、感恩。
這裡不只是給孩子立規矩時需要一顆感恩的心,而是與孩子相處的每一刻都需要一顆感恩的心。
發自內心感謝孩子的到來,才能讓自己有勇氣與無數的瑣事和讓人崩潰的問題抗衡,才不會被自己情緒的魔鬼所左右,才能更容易讓孩子接受我們的管教。
前蘇聯教育家傑爾任斯基說過:
誰愛孩子,孩子就愛她,只有愛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好孩子。
孩子最喜歡愛她的人,也只有愛才能培養他,當孩子看到並感覺到父母對自己的愛的時候,他會努力聽話,不惹父母生氣。
3、尊重。
給孩子立規矩需要表達出你的尊重。
孩子做客的時候沒規矩、見到別人家的主人不打招呼、喜歡亂動別人家的東西、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就理所當然的索要、在餐廳追逐打鬧、在圖書館大聲喧譁等等。
我們要尊重孩子探索世界的好奇心和這個年齡段愛玩愛鬧的特點,也要教會孩子尊重他人的感受,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尊重約定俗成的禮儀。
可以跟孩子訂立規矩,告訴孩子在這些場景、場所,我們要保證不影響他人。
4、寬容。
寬容不是溺愛,更不是撒手不管,放任自流。
而是在道德和安全的底線之上,幾乎可以允許孩子去做一切他想做的事。
每個孩子都會有無知和調皮的時候,某一階段某些事情上的「沒規矩」,並不是天塌地陷般的災難,也非一定會影響孩子的品質和人格。
在孩子「不規矩」的時候,我們需要的是通過合理的方式,讓孩子看到規則之美,心悅誠服地接受。
在規則教育中,父母的榜樣作用和包容心遠比強制力更能讓孩子學到守規矩。
愛孩子,是我們的本能;給孩子立規矩,讓他成長為一個能夠獨當一面的大人,是我們的責任。
規矩與愛的統一,才能成就孩子的未來。
專家建議:別在孩子需要管教的時候,和他們做朋友
前言:「如果懸崖邊上設有欄杆,那麼人就敢靠著欄杆往下看,因為不會害怕摔下去;如果沒有欄杆,大家再離懸崖很遠的地方就停住了,更別說站在懸崖邊緣往下看了。欄杆就是界限,知道界限(規矩)的孩子會有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