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已知錯你還一直說?8種有害的批評方式父母注意!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教育小孩,很多父母都會希望用鼓勵、誇獎的方式,但當他們跟孩子說出口的時候卻往往是批評,批評不見得能有好效果,反而傷害孩子,影響親子關係。
嘮刀、比較等8種批評方式是有害的。
1.嘮刀式批評
心理學中有一個非常有名的「超限效應」,指的是刺激過多、過強或作用時間過久而引起心理極不耐煩或逆反的現象。
有些人批評孩子的時候,往往不是就事論事,而是嘮嘮刀刀,本來孩子都說「我知道錯了」,大人卻不知道見好就收,結果孩子對自己的錯誤反而不以為意了。
她建議,要適可而止,就算孩子沒有承認錯誤,大人把事情的利弊說清楚就可以停止,剩下的需要孩子自己去思考。
2.協同式批評
父母屬於家庭的建設者,兩人就比較默契,孩子是後來的加入者,很需要來自父母的接受和認同。
孩子犯錯了,如果父母一起批評,只會讓孩子感覺「你們都不喜歡我,都不愛我」。
建議,通常需要一個扮黑臉、一個扮白臉,一方批評,另一方趕快給孩子一個台階,讓孩子認識到錯誤的同時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愛。
3.比較式批評
在擁有超過一個以上的孩子的家庭,很容易拿一個和另一個比。
這樣做是百害而無一利,本身孩子因為出生順序就存在競爭,父母的這些語言會把兄弟姐妹之間的競爭白熱化,當孩子希望自己跟父母的關係變得更親密,也就是想要獨占父母時,孩子就會視彼此為眼中釘。
4.結果式批評
生活中父母往往重孩子行為的結果,而不看重孩子行為背後的動機。
有的孩子想幫父母做事,父母卻以「浪費時間」、「你會把碗打碎」等藉口拒絕,忽視孩子難得的積極性,無心的一句「別搗亂」甚至會讓孩子好不容易易鼓起的熱情備受打擊。
另外,就算接受孩子的幫忙,大人也最好不要說「拖拖拉拉幹什麼」、「快點做完」等。
建議,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叫孩子一起進行家務勞動,開始的時候父母示範,然後讓孩子練習,等孩子真的學會了,就可以放手讓孩子幫忙。
5.情緒發洩式批評
批評孩子絕不應成為父母發洩情緒的渠道,當然情緒失控在所難免,所以偶爾向孩子坦露感情,也是很有效的育兒手段,但前提應該是為孩子著想,絕不能為了緩解自己心裡的情緒而向孩子宣洩。
「請仔細思考批評孩子的真正意義所在。
」「孩子不是附屬物,請選擇尊重孩子人格的批評方式。
」
6.沒有重點的批評
父母在批評孩子時,往往會思維擴散,接二連三地回憶起孩子以前也多次做過同樣的事,於是覺得孩子屢教不改。
不過,張麗認為,這樣孩子會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被罵,因為本來已經過去的事,卻被父母再次提及並以此為由批評「無可救藥」。
她強調,批評孩子最基本的一點是,只能針對當時發生的行為。
7.期待過高式批評
很多父母都會在孩子犯錯後覺得不可思議,感覺自己的孩子不是這樣的。
不過,假如父母說出「你應該能做到才對」這類話,孩子就會以為只有不失敗才會得到父母的愛,所以孩子會不顧自己的本色,憑空創造出一個能夠滿足父母期望的「虛幻的自我」。
8.質問式批評及後續
有時候,父母會用一連串的「為什麼」要求孩子給出回答。
張麗指出,其實孩子很想做好,但他就是沒有做好,他也不知道原因是什麼,如果父母不停質問,孩子在緊張之餘只能禁閉心扉而無法回答;失敗後再被一再批評,心扉甚至閉得更緊,這時候父母可能會認為孩子是故意的,就開始說出「無可救藥」、「你完了」等否定人格的話,在孩子心裡留下超乎想像、久久難以癒合的創傷。
最後強調,不是不能批評孩子,但要就事論事抓住重點、注意批評的及時性,以及不對孩子的人格做任何評價,而是去看孩子行為的動機,可以批評里有誇獎。
註明:企鵝號(哆啦快樂親子育兒)也是我本人原創發文的號!
兒童心理:孩子多動愛打人,屢教不改,怎麼辦?
面對浩啟,媽媽真的沒有辦法,雖然很不想兒子成為別人眼中「怪異的孩子」或「熊孩子」,可只要浩啟情緒一上來,那暴躁是她安撫不了的,又哭又鬧。而且,越批評,浩啟的情緒越大,鬧得越過分,動拳腳相向、...
不要只告訴我這麼做是錯的,請告訴我為什麼錯!
教育孩子有兩個天然的好時機,一個是在孩子做對事情的時候,這個時候正確的誇獎很重要;另一個時機就是在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這個時候正確的批評很重要。我們之前在《這樣誇獎孩子,是99%父母掉進去的育兒...
用錯誤的方式批評孩子,會摧毀他的自信心!
有一句話這樣說:「孩子今天的表現,就是前6年你教養的結果。」如果你的孩子不能堅持自我,其實是因為他們小時候你總是在公共場合教育批評他;如果你的孩子很懦弱,那其實是因為你幫助他們的速度太快了。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