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種有害的批評方式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談到教育孩子,我們很容易想到鼓勵,誇獎和表揚,可是當我們跟孩子說出口的時候卻往往是直奔著另外一個方向——批評而去。

批評就批評吧!通過批評能讓孩子學會知識懂得道理也可以,可往往很多人的批評不但沒有起到好的效果,反而是傷害了孩子,影響了親子關係。

今天我們就來談幾種常見且有害的批評方式:

嘮叨式批評

還記得大話西遊里的唐僧嗎?他因為過於嘮叨,把小妖怪都給氣死了。

在歷史上還真有這樣一位人物,因為不能忍受別人的嘮叨,原本同意捐款,最後居然從捐款箱裡偷了些錢出去。

這個人就是馬克吐溫。

一天馬克吐溫去教堂祈禱,在聽神父說了五分鐘之後就決定捐款,可是神父嘮嘮叨叨又說了半個小時,結果馬克吐溫一氣之下,不但沒捐錢還偷錢了。

這其實就是心理學中非常有名的」超限效應。

「指剌激過多、過強或作用時間過久,從而引起心理極不耐煩或逆反的心理現象。

生活中我們批評孩子的時候,往往並不是就事論事,而是嘮嘮叨叨的,本來孩子都說「我知道錯了!」我們卻不知道見好就收,結果孩子對自己的錯誤反而不以為意了,「讓你嘮叨,我就是要搗蛋!」

對於批評來說聽到孩子說「我錯了!」我們需要馬上適可而止,就算孩子沒有承認錯誤,我們把事情的利弊說清楚,就可以停止了,剩下的需要他自己去思考了。

協同式批評

夫妻同心其利斷金,這本是件好事。

可是夫妻兩個一起批評孩子可就不那麼好了。

父母和孩子組成了一個完整的家庭,本身父母屬於家庭的建設者兩人就比較默契,孩子作為後來的加入者,他很需要來自父母的接受和認同,這樣他對於家庭才會有歸屬感。

孩子犯錯了,父母一起批評,只會讓孩子感覺你們都喜歡我,都不愛我。

那個時候孩子的歸屬感怎麼來?

通常我們需要一個扮黑臉,一個扮白臉,孩子犯錯了,一方批評,另一方趕快給孩子一個台階,讓孩子認識到錯誤的同時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愛,才能讓批評更加有效。

夫妻兩個一味的批評孩子,很容易讓孩子和家庭疏遠,甚至逃到家庭之外。

比較式批評

有一個「朋友」特別愛說:「你看看哥哥多安靜啊?你怎麼就不能安靜下來呢?」「隔壁的某某就做到了,你怎麼多不到呢?」這些就屬於比較式批評。

尤其是在二孩家庭,我們很容易拿另外一個和這一個相比。

這樣做可謂百害而無一利。

本身孩子因為出生順序他們就存在競爭,父母的這些語言會把兄弟姐妹之間的競爭白熱化。

兄弟之間因為年齡的差距,弟弟自動的會在心裡拿自己跟哥哥作比較。

就算媽媽不說,弟弟也是懷著自卑感,覺得自己比不上哥哥。

一旦被媽媽特意指出來,就可能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傷害,還會對孩子的性格形成造成深遠的影響。

當孩子希望自己跟媽媽的關係變得更親密——也就是想要獨占媽媽時,兄弟就會視彼此為眼中釘。

反過來說,拿哥哥跟弟弟作比較,會煽動起哥哥總是想跟別人一爭高下的競爭心,同樣有害無利。

競爭是進步的一大動力,但競爭心則不同,只會令孩子變得殺氣騰騰,針對比較的對象沒事找事,所以請務必注意,儘量杜絕這種批評。

曾經有一位父親在單位是個領導,他們同單位同事的孩子和自己孩子在一個學校上學。

這位爸爸呢,因為自己是領導,可是兒子不爭氣,天天對兒子說:「你怎麼就不如某某的孩子呢?」有一天他的兒子一夜未歸,當找到的時候已經在看守所了。

因為他的兒子糾結了一幫同學圍毆同事的兒子,被路過的人報警抓起來了,那個孩子也因為重傷不治身亡。

這樣的批評是多麼可怕啊,看起來我們在為孩子樹立標杆,實際上我們把自卑深深的種入了孩子內心,當他不堪重負的時候就容易對另一個孩子產生敵意,甚至想要毀滅那個讓自己難堪的孩子。

結果式批評

生活中父母往往重孩子行為的結果,而不看重孩子行為背後的動機。

小彭想幫媽媽洗碗,就自己跑到廚房打開水管嘩啦嘩啦的洗起來了,當媽媽發現的時候,廚房滿地都是水,為此媽媽打了小彭的屁股,以後小彭還會想著幫媽媽做事兒嗎?

有的孩子想幫父母做事兒,父母卻以「太浪費時間」「你小孩子家家的做不好」「」你會把碗打碎」等藉口拒絕,忽視孩子難得的積極性。

媽媽無心的一句「別搗亂」,會令孩子好不容易易鼓起的熱情備受打擊,等孩子長大以後再要他們幫忙,可就來不及了。

另外,就算接受孩子的幫忙,當孩子鼓足幹勁躊躇滿志的時候,媽媽也不能說「磨磨蹭蹭幹什麼呢」、「快點兒幹完」之類的話,否則也會打擊孩子的熱情。

想要孩子行為不出現小彭那樣的後果,最好的方法是在日常生活中叫上孩子一起進行家務勞動,開始的時候媽媽示範,然後讓孩子練習,等孩子真的學會了,就可以放手讓孩子幫忙了。

情緒發泄式批評

批評孩子絕不應成為父母發泄情緒的渠道。

我經常聽見有些父母說,「最後氣昏頭了,就把孩子狠狠罵了一頓」;「說著說著就罵起來了」,等等。

類似這種怒不可遏、情緒失控的情況,必須儘量避免,否則會給孩子造成嚴重的傷害。

當然,父母也是普通人,情緒失控在所難免,而且偶爾向孩子坦露感情,也是很有效的育兒手段,但前提應該是為孩子著想,絕不能為了緩解自己心裡的焦躁情緒而向孩子宣洩,否則等孩子長大以後,就會跟媽媽針鋒相對,甚至引發親子之間的激烈戰爭。

請仔細思考批評孩子的真正意義所在。

引申開來,關於虐待兒童的行為,起初也許只是父母覺得自己必須對孩子負責,在這一強烈情緒的驅使下才做出的管教行為,卻逐漸變成了情緒的宣洩口。

把孩子當成沙包,這是絕對不能原諒的。

總而言之,父母必須牢記:孩子不是附屬物,請選擇尊重孩子人格的批評方式。

沒有重點的批評

父母在批評孩子時,往往會思維擴散,接二連三地回憶起孩子以前也多次做過同樣的事,於是覺得孩子屢教不改,無可救藥。

但是這樣一來,孩子就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被罵。

本來已經過去的事,卻被父母再次提及,以此為由批評孩子無可救藥,孩子就會感到不知所措。

這種順藤摸瓜式的批評方式,有百害而無一利,孩子可能也會覺得心煩。

批評孩子最基本的一點是,只能針對當時發生的行為,教孩子懂得其中的好壞。

期待過高式批評

「這種錯怎麼能發生在你身上呢?」「你應該能做到才對」從這樣的語言中不難看出父母對孩子的期望。

很多父母都會在孩子犯錯之後覺得不可思議,因為他們感覺自己的孩子不是這樣的,某些錯事根本不應該發生在自己高智商,高情商的孩子身上,可偏偏孩子就是犯錯了。

當父母如此說的時候,孩子就會以為,只有自己是從不失敗的孩子,才會得到父母的愛。

如果自己變成了失敗的廢物,就會失去父母的愛。

所以,為了滿足父母的期望,孩子會強迫自己絕對不能失敗。

孩子會不顧自己的本色,憑空創造出一個能夠滿足父母期望的「虛幻的自我」。

我曾經遇到過一個小女孩一到考試就生病,其他時間間斷的鬧不去上學,主要原因就是害怕失敗,害怕自己不能保住自己名列前茅的名次,所以考試的時候生病,就不用考試,那麼人們就永遠只能記住他第一次考試的高分。

質問式批評及後續

「為什麼要做這種事兒?」「為什麼你做不到?」「你怎麼連這點小事都做不好?」有時候,批評時,父母會用一連串的「為什麼」要求孩子給出回答。

其實孩子很想做好,但是他就是沒有做好,他也不知道原因是什麼,如果這個時候父母不停的質問孩子,孩子在緊張之餘只能禁閉心扉,而無法做出回答。

失敗後再被一再批評,心扉甚至會閉得更緊。

可是這個時候時候父母認為孩子是故意的,就開始甩出「」你真是無可救藥「」你完了「等否定孩子人格的話。

可以說當這樣的話一出口我們就失去了當父母的資格。

批評的目的在於糾正孩子的錯誤行為,而不是否定孩子的人格。

孩子本來就希望能被父母接受,得到父母的喜愛,沒有哪個孩子會完全不在乎父母對自己的看法。

因此,父母的否定會在孩子心裡留下超乎想像的、久久難以癒合的的創傷。

有時,孩子還可能創造出一個否定性的自我概念,覺得「自己是徹徹底底的廢物」,因而喪失自信,對一切事物缺乏興趣,只想消極地過完一生。

說了這麼多有害的批評,可是孩子犯錯了就不批評了嗎?當然要批評,只是我們在批評孩子的時候要注意以下幾點:

1、就事論事抓住重點。

2、注意批評的及時性。

3、不對孩子的人格做任何評價,而去看孩子行為的動機。

可以批評里有誇獎。

對於前兩點都好理解,第三點為什麼說批評里可以有誇獎呢?這就要求我們看孩子行為的動機。

小彭的故事就在我們家真實的上演過。

寶丫丫有一天突發奇想想要給我洗碗,當時我特別累,就沒有管她。

當我休息完畢之後,看到餐桌上的碗筷都不見了,寶丫丫也不見了!然後我在衛生間看到了玩的正嗨的寶丫丫,並且在她的洗澡盆里看到了我們的碗筷,洗澡盆里還有很多沐浴露的泡沫。

看到站在門口的我。

寶丫丫開心舉起一隻碗跟我說:「媽媽,我長大了,能幹活了!看我洗的多乾淨!」

我一言不發的把她從衛生間帶了出來,給她擦乾身上的水。

然後告訴她碗筷需要在廚房的水槽里洗,而不是她的洗澡盆,這是第一個錯誤。

不經過我的同意就把碗筷拿走還把自己弄濕了,這是第二個錯誤。

因為她犯錯了就要接受懲罰,需要面壁2分鐘。

然後我接著說,可是因為寶丫丫去哪裡洗碗是想幫媽媽幹活,這叫體貼和懂事,所以我要表揚寶丫丫,那麼等你面壁完成之後,媽媽來教你洗碗。

她開心的面壁去了,然後我們一起到廚房把碗筷洗乾淨(在她睡著後我又全用開水煮了一邊,但是這個行為太危險,所以避開她做了)。

後來她洗碗的時候都是搬著小板凳爬在廚房水槽那裡洗。

這就是批評里的誇獎。

我們不能光看結果,有些時候我們要看孩子的動機,鼓勵孩子的動機,這會讓孩子更加積極的面對生活。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放開你的手,小心孩子越怕越錯

如果不想讓你的孩子越犯錯越害怕,越害怕越犯錯,就請放開你的手。●● ●橙子吵著要和男朋友分手,原因說起來好笑,因為對方打破了幾個碗。「這麼大的人了,居然還犯這種錯誤。世界上怎麼會有他這麼笨的人。...

用錯誤的方式批評孩子,會摧毀他的自信心!

有一句話這樣說:「孩子今天的表現,就是前6年你教養的結果。」如果你的孩子不能堅持自我,其實是因為他們小時候你總是在公共場合教育批評他;如果你的孩子很懦弱,那其實是因為你幫助他們的速度太快了。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