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錯誤的方式批評孩子,會摧毀他的自信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有一句話這樣說:「孩子今天的表現,就是前6年你教養的結果。

如果你的孩子不能堅持自我,其實是因為他們小時候你總是在公共場合教育批評他;如果你的孩子很懦弱,那其實是因為你幫助他們的速度太快了。

不要幫你的孩子清掃他們成長道路上的每一個障礙;如果你的孩子很容易生氣,那其實是因為你給他的讚揚不夠,他只有行為不當的時候才能得到注意啊……

真愛孩子,是讓他們成為更好的自己。

糾正一個不當行為最好的方式,不是去禁止,而是用一個可以被接受的行為去取代它。

希望我們都不會在愛孩子的神聖名義下害了孩子。

孩子最討厭父母的哪種批評?咱們先敲黑板、畫重點了!

1. 囉唆絮叨的批評

2. 父母齊聲批評

3. 情緒失控的批評

4 .要點反覆改變的批評

5. 「你和人家比比」等比較式批評

6. 「為什麼要做這種事?」「為什麼做不到?」等質問式批評

7. 「你真是無可救藥」等否定式批評

8. 「這種失敗不應該發生在你身上」等期望過高的批評

9. 無視動機,只關注「失敗」結果的批評

10.舊事重提的批評

囉嗦絮叨的批評

對孩子來說,恐怕沒有什麼比囉唆絮叨的批評更討厭了。

孩子在受到批評時,通常能夠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知道是自己不對,心裡很沮喪。

如果在這個時候,錯誤被反覆提及,孩子就會感到厭惡而多於內疚。

媽媽越是批評,孩子越會堵牢耳朵,閉緊心扉,不得已時才會甩出兩句「知道了」、「好煩」

父母齊聲批評

乍一看上去,父母齊聲批評孩子是件好事,說明父母擁有同樣的價值觀,這對育兒來說是很重要的。

但即便如此,父母也應該儘量避免齊聲批評孩子,最好能偶爾改變立場,扮演對方的角色。

被父親嚴厲批評的孩子,需要投入母親的懷抱療傷,反過來也一樣。

對孩子來說,退路和避風港是不可缺少的。

並不是說父母要把壞事硬說成好事,錯就是錯,但孩子需要心靈的關懷,所以才需要父母扮演好各自的角色。

如果只是一味批評孩子,卻不提供避風的港灣,就可能對孩子造成嚴重的傷害,剝奪孩子重新站起來的機會。

情緒失控的批評

批評孩子絕不應成為媽媽發泄情緒的渠道哦。

經常聽見有些媽媽說,「最後氣昏頭了,就把孩子狠狠罵了一頓」;「說著說著就罵起來了」,等等。

類似這種怒不可遏、情緒失控的情況,必須儘量避免,否則會給孩子造成嚴重的傷害。

當然,媽媽也是普通人,情緒失控在所難免,而且偶爾向孩子坦露感情,也是很有效的育兒手段,但前提應該是為孩子著想,絕不能為了緩解自己心裡的焦躁情緒而向孩子宣洩,否則等孩子長大以後,就會跟媽媽針鋒相對,甚至引發親子之間的激烈戰爭。

仔細思考批評孩子的真正意義所在吧。

引申開來,關於虐待兒童的行為,起初也許只是爸媽覺得自己必須對孩子負責,在這一強烈情緒的驅使下才做出的管教行為,卻逐漸變成了情緒的宣洩口。

把孩子當成沙包,這是絕對不能原諒的。

總而言之,咱們必須牢記:孩子不是附屬物,請選擇尊重孩子人格的批評方式。

要點反覆改變的批評

家長在批評孩子時,往往會思維擴散,接二連三地回憶起孩子以前也多次做過同樣的事,於是覺得孩子屢教不改,無可救藥。

但是這樣一來,孩子就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被罵。

本來已經過去的事,卻被媽媽再次提及,以此為由批評孩子無可救藥,孩子就會感到不知所措

你和人家比比」等比較式批評

避免採取跟別人作比較的批評方式,如:「某某就做到了,你怎麼做不到?」等等。

尤其是兄弟之間的比較,必須得避免。

當孩子希望自己跟媽媽的關係變得更親密——也就是想要獨占媽媽時,兄弟就會視彼此為眼中釘。

競爭是進步的一大動力,但競爭心則不同,只會令孩子變得殺氣騰騰,針對比較的對象沒事找事,所以請務必注意了!

「為什麼要做這種事?」「為什麼做不到?」等質問式批評

有的家長在批評孩子時,會採取審訊般的口吻,不分青紅皂白地逼問孩子:「為什麼要這麼做!」「為什麼連這點小事都做不好!」等等。

可是,就算家長以審訊般的口吻責問,孩子也不知道該怎麼回答,因為孩子也想成功,卻偏偏總是失敗,他們也無法有邏輯地解釋自己為什麼做不好,也想知道失敗的原因。

而且,孩子在緊張之下還會緊閉心扉,更加無法做出回答,如果失敗被一再批評,心扉甚至會關得更緊。

「你真是無可救藥」等否定式批評

「你真是無可救藥!」在批評孩子時,爸媽一旦說出這樣的話,就相當於失去了當父母的資格......在批評孩子時,絕對不能完全否定孩子的人格

批評的目的在於糾正孩子的錯誤行為,而不是否定孩子的人格。

孩子本來就希望能被媽媽接受,得到媽媽的喜愛,沒有哪個孩子會完全不在乎媽媽對自己的看法。

因此,父母的否定會在孩子心裡留下超乎想像的、久久難以癒合的創傷。

有時,孩子還可能創造出一個否定性的自我概念,覺得「自己是徹徹底底的廢物」,因而喪失自信,對一切事物缺乏興趣,只想消極地過完一生。

「這種失敗不應該發生在你身上」等期望過高的批評

有的家長在批評孩子時,會採取飽含期望的批評方式,例如「你應該能做到才對」、「這種失敗不應該發生在你身上」,等等。

然而,如果一直這樣批評孩子,孩子就會以為,正因為自己是從不失敗的好孩子,才能得到媽媽的愛,如果自己變成失敗的廢物,就會失去媽媽的愛。

所以,為了滿足父母的期望,孩子會強迫自己絕對不能失敗。

讓孩子感受到這種「有條件的愛」,相當於不認可孩子本身的存在,使得孩子不顧自己的本色,憑空創造出一個能夠滿足媽媽期望的「虛幻的自我」。

然而,人不可能毫無失敗地度過一生。

年齡越大,掌握跨越失敗的能力就越難。

無視動機,只關注「失敗」結果的批評

孩子的行為出於各種動機,結果有成有敗。

通常,媽媽只關注行為的結果,動機和過程難以被發現,或是容易被忽視。

有時,孩子想幫大人做事,媽媽卻以「太浪費時間」、「小孩做不好」、「會把碗打碎」等藉口拒絕,忽視孩子難得的積極性。

媽媽無心的一句「別搗亂」,會令孩子好不容易鼓起的熱情備受打擊,等孩子長大以後再要他們幫忙,可就來不及了。

舊事重提的批評

批評孩子的時機很關鍵。

許多媽媽囿於環境因素,以「現在沒空」、「當著外人的面太丟人」為由,並不當場批評孩子,而是選擇事後批評。

可是,事後再批評幾乎毫無效果。

要批評孩子,就得當場立刻批評(非指責地點明他犯的錯誤),而且只能針對當時發生的事,這是必須遵守的鐵則。

如果當孩子好奇探索時你訓他破壞;堅持己見時你批評他任性;遵守規則時你笑他迂腐;謙讓分享時你怕他吃虧;犯錯失敗時被你責罵。

那麼他怎麼可能順應孩童的天性而發展呢?

爸爸媽媽們,批評孩子不是為了自己的面子,而是為了幫助孩子成長。

即使是普通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會成為不平凡的人!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八種有害的批評方式

談到教育孩子,我們很容易想到鼓勵,誇獎和表揚,可是當我們跟孩子說出口的時候卻往往是直奔著另外一個方向——批評而去。批評就批評吧!通過批評能讓孩子學會知識懂得道理也可以,可往往很多人的批評不但沒有...

沒忍住,跟寶寶發火了怎麼辦?

有孩子之前,你腦海中常常幻想的畫面一定是,母慈子孝,兒女承歡膝下。但是,落地到現實的畫風,時常是醬嬸兒滴:你前腳才把家收拾的井井有條,他後腳就給你搞的翻天覆地,每天N輪兒。

孩子最喜歡聽到的話,教育其實要講究方式

家長總是責怪自己的孩子:為什麼老是不聽話;家長總是抱怨自己的孩子:為什麼老是對著幹。造成這樣的局面主要因為我們總是站在家長的角度、用成人的語氣,跟孩子說一些說了也白說的話。教育孩子,有些話,說了...

學習一下:美國父母如何有效地管教孩子

在美國家庭管教中,法律明令禁止任何人,包括父母對兒童進行體罰。當小孩子情緒失控、胡攪蠻纏或蠻橫哭鬧時,美國家長經常釆取二種方式:「Time Out」和「Time Limit」。孩子犯錯該懲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