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子好文丨培養孩子的責任感,你做了嗎?看這位偉大爸爸是怎麼做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魯鵬程

先講一個流傳了很久的故事吧:

1922年,美國有個11歲的男孩,因為燃放爆竹被警察罰了12.50美元。

在當時的美國,1美元能買10隻生蛋的母雞,這些罰款相當於125隻母雞的價錢。

雖然父親認識那名警察,但父親還是替他交了罰款,不過卻要他歸還,也就是讓他自己掙出這筆罰款。

為了還父親的債,這個男孩只能邊刻苦讀書,邊抽空辛勤打工掙錢。

他到餐館洗過盤子刷過碗,也撿過破爛。

半年後,他終於掙足了12.50美元,還給了父親。

而父親也肯定他是一個能為自己過失負責的人,相信他將來定有出息。

男孩後來回憶往事時,深有感觸地說:「通過自己的勞動來承擔過失,讓我懂得了什麼叫責任。

這個男孩,就是後來成為美國第40任總統的里根。

在做了總統後,他還常常提起少年時的這件小事,他認為,父親教他學會做一個負責任的人,這讓他受益一生。

這位看似平凡的父親,能如此嚴格的教育兒子,說明平日裡的他一定是個很負責任的人。

如果里根的父親沒有強烈的責任感,他也許會跟警察說情,請求少交一點罰款,也許回家象徵性地批評一下里根了事,也許不會有讓兒子還錢的想法,當然也許看兒子為了還債那麼辛苦而收回成命……他沒有這樣做,因為這個父親懂得責任對人一生的重要。

一個人敢於承擔責任,才是成長的開始,無論他是成人還是孩子。

孩子的家庭教育,需要父母來做,這是為人父母者義不容辭的責任,如果連這個責任都不去承擔,都不敢去承擔,那就可以斷定,這樣的父母是沒有責任感的,至少是在孩子的教育這件事上。

而如果這樣的父母又對自己的父母不好,沒有盡到孝養父母的責任,那就更不應該了,他就是一個還沒有真正讓自己開始「成長」的人。

責任感的培養,要從小開始,要讓孩子從小就有擔當精神。

如果我們做父母的,不給孩子承擔責任的機會,那他永遠也不會長大,永遠會站在我們的羽翼之下。

一旦他離開我們,他就會寸步難行;一旦他走向社會,他就會跌跟頭……也就是說,一個不能承擔責任的孩子,註定成不了大器。

讓孩子自己承擔過失,看似很殘酷,好像不近人情,其實這正是我們對孩子的一種深沉的愛。

一般來說,孩子犯錯誤的時候就是我們教育他的時候,因為此時,他的內心會感到愧疚和不安,使得他更容易聽得進道理,總結出經驗和教訓。

父母在對孩子的教育中,適度的懲戒是必要的,也是有價值的,因為它對孩子責任感的養成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沒有懲戒的教育是脆弱的。

懲戒並不是體罰,而是一種教育手段,是為了讓孩子對自己的錯誤感到愧疚,學會自己承擔責任。

可以說,里根的父親讓他還錢就算是這一類的懲戒。

所以,我們要教育孩子從小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不要替孩子承擔一切,否則會淡化孩子的責任感,不利於他的成長。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們還必須讓孩子懂得為自己的過失負責,養成可貴的責任感,他才能獨立應付生活的考驗。


本文選自《孩子優秀是教出來的》,魯鵬程著,長江文藝出版社2017.1出版。

魯鵬程,著有家庭教育暢銷書《好媽媽不吼不叫教育男孩100招》系列、《學好弟子規 教出好孩子》《孩子優秀是教出來的》等。

圖片來自網絡。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好品格決定孩子的一生(六)

聽完家長的哭訴,我就用四個字做了總結:「惱羞成怒」。惱之何來?丟了車子自然很惱!羞從何來?本來自己可以找到,但沒有找到,感覺羞愧;在同學面前丟了面子,更是羞愧;車子被父母找到了,在爸媽面前也感覺...

孩子缺乏責任感,多半因為家長沒做好這4件事!

我們身邊有不少孩子,一做錯首先想到的就是別人的問題,把自己的過錯推的一乾二淨。從來沒有在自身找原因的意識;有的孩子,遇到一丁點問題,不去思考解決方法,第一件事就是向身邊的大人求助;還有的孩子,明...

如何培養獨生子女的責任心?

      1920年,有位11歲的美國男孩踢足球時不小心踢碎了鄰居家的玻璃,人家索賠12.50美元。當時,12.5美元可以買 125隻雞蛋。闖了大禍的美國男孩向父親認錯後,父親讓他對自己的過失...

孩子一生受用的品質:有責任心

孩子的責任心應該從小開始培養,成人有家庭責任和社會責任之分,家庭責任體現了一個人的擔當,社會責任體現了一個人的社會價值,那麼如何培養孩子的責任感,讓孩子從小培養起對社會家庭的責任感,這樣才不至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