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錯了你會怎麼辦?是打是罵還是聽之任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本文3275字,建議閱讀12分鐘

每個孩子都會犯錯,孩子犯錯一般不會導致大災難,而父母如何對待犯錯的孩子如何處理孩子所犯下的錯誤則意義重大。

父母對犯錯誤的孩子進行批評、指責、說教、懲罰等等,當然,也有父母能將問題當作教育的契機,轉化為孩子學習和成長的機會。

我們今天跟隨作者學習下如何正確對待孩子的錯誤。

第六講:正確對待孩子的錯誤

(一)減少批評

對於孩子,我們似乎努力把他訓練成毫無缺點的人,我們想盡辦法預防有可能犯的錯誤。

我們不停地指出孩子的錯誤,不停的告誡……然而,對錯誤的強調具有災難性的後果。

當我們不斷對孩子進行指正,不但會讓孩子覺得他經常出錯,而且還會讓孩子變得害怕出錯。

孩子因為怕犯錯而不願意做事,不願意接受挑戰,對新事物失去好奇心,漸漸地失去健康的心理。

他可能會覺得,除非我很完美,否則我們沒有價值。

但是,完美並不存在,如果為了完美而努力,反而容易因為絕望而放棄,我們需要的僅僅是腳踏實地的進步。

八歲的查爾斯給外婆寫了一封感謝信,媽媽說要看看。

查爾斯勉強把信推給媽媽看。

「哦,親愛的,你看看你寫的多糟糕,這麼歪歪扭扭的,怎麼不寫整齊呢?而且拼錯了三個詞。

過來,照這樣抄寫三遍你。

你不可能把這麼亂七八糟的信寄給外婆!」媽媽把正確的詞寫在錯的上面,讓查爾斯重新寫。

查爾斯從頭開始,可是出了更多的錯誤。

他一張又一張揉了好多紙。

最後,查爾斯氣得淚流滿面,一把扔掉筆,大叫:「我寫不好!」顯然,查爾斯本來很享受寫信的樂趣,而現在,查爾斯痛恨寫信,這件事給他帶來了痛苦。

當媽媽的關注點放在錯誤上時,她也將兒子的關注點從正面的「享受寫信」,轉移到了負面的「出現錯誤」上。

恐懼給了查爾斯更多壓力,他害怕出現錯誤,結果造成更多錯誤,他開始氣餒,真正的災難出現了。

如果我們經常關注錯誤,就容易令孩子喪失勇氣。

我們應該怎麼做呢?我們需要正面強調,就是肯定孩子能做的好的部分,忽略做的不好的部分。

設想,假如剛才媽媽讚揚查爾斯給外婆寫信的心意,查爾斯肯定會很高興和自豪!這就是正面強調,會讓孩子感到愉快,會激發他想做更多體貼的行為。

除此之外,媽媽還可以找出查爾斯寫的好的地方,並指給他看:」C寫的很好,真不錯,你在不斷進步哦!」如此可以激勵查爾斯書寫的更好,因為他對自己的能力有了信心。

媽媽可以不去理會拼寫錯誤的字詞,畢竟孩子才8歲。

查爾斯有和媽媽溝通的意願,這是當下最重要的。

我們應該關注孩子做的好的地方,並表現出信任,他們的錯誤和缺點逐漸地就會得到改善。

孩子第一次犯錯往往是因為他們缺乏經驗或者判斷失誤,自己本來就很沮喪懊惱,此時,孩子需要的是鼓勵及多次的實踐。

如果我們不過多關注錯誤,而是將孩子引向正面,孩子們就能保持勇氣從而讓學習變得更容易。

「現在出了錯,我們可以做什麼呢?「這樣的啟發式問話,會讓孩子將注意力在轉向建設性的行為。

父母應該通過語言和行為讓孩子懂得:犯錯不可怕,我們應該做的就是從錯誤中學習。

事實上,很多的父母選擇了批評指責甚至懲罰,增強孩子的挫敗與氣餒,強化了孩子的不當行為。

為了有效引導孩子,我們需要對孩子的行為保持警覺,減少批評就是減少錯誤。

可以問自己:這是個錯誤嗎?還是孩子有挫折感?或者孩子的判斷能力不夠?或者是孩子缺乏相關知識和經驗?孩子行為背後有沒有隱藏著什麼目的?

(二)避免懲罰

除了批評指正,面對孩子的不當行為,尤其是屢屢犯錯,幾乎所有的父母都採用了懲罰。

我們必須意識到,試圖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是毫無用處的,沒有哪種懲罰能得到持久的服從。

當父母再三使用懲罰時,就會很明顯的看到,這種做法是無效的。

懲罰只能發展出更強烈的反抗和挑戰。

6歲的麗塔一早上都很煩躁。

她不吃早飯,結果媽媽為此責備她。

麗塔又和四歲的妹妹打架,結果媽媽罰她在自己房間禁閉半個小時。

麗塔又把花連根拔起來,媽媽生氣地責備她,威脅要打他屁股。

麗塔又把鄰居家的貓綁在晾衣繩上,差點把貓勒死。

媽媽便罰麗塔在廚房椅子上坐著不許動。

最後,麗塔把牛奶倒了一地,媽媽把麗塔拖進房間,狠狠打了一頓,罰他整個下午都不許出房間。

一個小時之後,麗塔的房間靜悄悄的,媽媽以為麗塔可能睡著了。

偷偷看了一下,結果被眼前的景象嚇呆了:只要麗塔夠得著的窗簾,都被她剪成一條一條的。

媽媽很震驚,大喊道:「天哪,麗塔,我該拿你怎麼辦?」麗塔內心的氣餒隱藏在」有膽量「的後面,她的行為告訴媽媽:」如果你有權傷害我,我也同樣有權利傷害你!「

這就是懲罰的結果。

不同天性的孩子,對懲罰的表現不盡相同,因天性不同,或者懦弱或者叛逆。

當我們暴怒或者懲罰或者打罵孩子時,我們實際是為了緩和或掩飾自己的挫敗感,而不要自欺欺人地說「是為了孩子好「。

另外,需要強調的是,獎勵孩子與懲罰孩子在本質上是相同的,懲罰與獎賞最為嚴重的後果:是「這件事沒有給我任何獎賞,那我就違抗他們;如果他們因此懲罰我,我就以牙還牙,讓他們知道我的厲害!」對孩子的人生觀都是弊大於利。

例如,有些家庭會給孩子做家務付錢,這樣無法培養出孩子的責任感。

孩子會發展出「如果沒有特別回報,我才不貢獻」的錯誤價值觀。

孩子應該分擔家務,也應該有錢,關鍵在於,家務活兒和零花錢沒有關聯,孩子做家務,是因為他們需要為家庭做出貢獻,他們得到零用錢,是因為他們應該共享家庭利益。

僅此而已。

(三)正向引導,讓孩子離開壞習慣

批評、責罵、懲罰、說教都不能有效制止孩子的不當行為,相反,它們更像這些行為的「燃料」,孩子會更想做壞事,以擊敗父母和增強自己的權力感。

孩子不需要說教,她們本來就知道要自己收拾玩具、按時完成作業、說謊和偷盜不對。

如果孩子寧願選擇去做壞事,故意犯錯誤,那是因為壞事能給他帶來他想要的結果。

我們越著急結糾正孩子的壞習慣,就越有可能讓這個壞習慣嚴重。

諸如此類的還有孩子們之間各種形式的性遊戲、尿床、咬指甲、吸手指等。

吸手指只是孩子單純的生理樂趣,說明孩子還沒有找到更有好的和身體共處的方法。

如果我們試圖阻止孩子,孩子會本能地更加保護這個樂趣,用各種方法避免這個樂趣被拿走,結果這個樂趣現在有了第二個目的——擊敗嚴厲的大人。

我們最好忽視這樣的行為習慣,用間接的方法解決,例如,激發孩子的其他興趣,增加孩子喜歡的身體運動等,通過正面的方式給予孩子滿足。

咬指甲通常是在表達憤怒、怨恨、緊張或者反抗,這個習慣本身不是問題,它只是表象。

責罵、羞辱、阻止都是無效方法。

我們不能不讓孩子做,只能調整自己的行為,找出消除讓孩子產生這些行為的原因。

再例如說謊或者偷東西,如果孩子並不介意我們發現他說謊或者偷東西,那我們基本可以確定他是想得到我們的關注。

如果孩子極力否認,那我們基本可以確定他是想要展現他的權力,是潛意識裡想要反抗的表現,壞事能給他帶來他想要的結果。

當孩子出現壞習慣時,他們需要的是理解和幫助。

行為只是表象,原因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我們不要希望孩子的不良習慣一夜之間改變,需要我們在生活中用正面積極的事情和及時的鼓勵來繼續前行。

無論如何,我們要確信,孩子對我們的正面的行為有回應的意願。

如果孩子的行為破壞規則、不合作,那麼,他就是在用錯誤的方法達到自己的目的,而大人不假思索的衝動反應,則會強化孩子的這些錯誤方法和目的。

結果,孩子的內心就會越氣餒,認為就沒有別的方式。

當我們留意自己的行為,就很容易發現對孩子的影響。

當我們不再像以前那樣衝動地批評、責罵、懲罰等等時,孩子的錯誤努力就會失敗,就可能找出更好的方式。

尤其是當我們用心地給予孩子正向的積極的關注與引導時,就能幫助孩子用積極的、建設性的方法,找到自己的價值感和歸屬感。

【本講結語】

在犯錯中成長是孩子必經之路,犯錯是孩子的權利。

每個人都會犯錯,有時,我們必須犯了錯以後,才知道是個錯誤!我們必須有接受自己不完美的勇氣,同時,我們要允許自己的孩子不完美。

犯錯本身不是問題,而是教育的契機,這是考驗父母智慧的時刻!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 少批評少懲罰,通過肯定孩子的優點的方式,充滿信心地等待孩子改善自我,提高自我。

相信孩子,不管目前孩子是什麼狀態,請相信「人的天性是希望被尊重的,人的天性是希望討人喜歡的」,相信孩子!

我們的微課堂開播了,關注直播間「八點微課堂」,有好課會第一時間通知您。

本周《繪本講讀成功的關鍵在於「準備」》將在周二晚上8:00開講!

加小編免費聽課喲~

福利大放送:添加小編微信:xiaoaidushu 領取線上海量學習資料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家長必知:孩子做錯了這麼懲罰才有用

人非聖賢,孰能無錯?大人尚且都會犯錯,何況是跌跌撞撞摸索成長中的小孩?孩子犯錯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孩子犯錯之後,家長不懂正確處理,既不能讓孩子明白自己做錯了什麼,又不能正確引導孩子改正錯誤。更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