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人際關係相處能力需要培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按語:孩子進入玩伴兒時期以後(6、7周歲),受玩伴影響很大,有時在家裡所培養的好品質與好習慣,很容易被玩伴身上壞的行為同化。

面對玩伴兒時期的兒童,家長必須要充分重視孩子與玩伴兒的關係。

否則,會大大降低你以往對孩子教育的效果。

下面我就六周歲以後的兒童與玩伴兒關係中,人際關係建議建立談談自己的想法,不妥之處請家長們指正。

前提:對於6周歲以後的兒童,自我意識仍很強,利已現象非常明顯,這樣就很容易讓孩子忽略他人的感受。

一旦孩子凡事先利已而不會謙讓,時間長了給人一種感覺:這個人真自私!這個人真不招人喜愛!如果一個孩子給別人這種感覺,就很難與人搞好團結,甚至會在兒童人際關係構建中產生困難,受到他人的排斥,導致孩子慢慢陷入孤獨,沒有人欣賞,沒有願意接納。

同時在這個年齡的兒童,還有一種愛挑別人毛病的現象,比如常看到別人的不足,不會發現自己身上的缺點。

比如總愛說別人對自己如何不好,而不去想自己對別人的態度是否友好。

這些現象常會導致孩子以點代面去審視別人,有時會因為一件小事就給別人貼上這個人『不好』的標籤,既而就帶著一種強烈的感情色彩排斥這個人,時間長了,會讓孩子形成心胸狹窄,凡事斤斤計較的品質和習慣。

現在很多青春期的少年常常有這種品質現象,這正是在兒童期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日積月累養成的不良情感習慣。

表率:如果想讓孩子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輕鬆融入到周圍的大大小小環境之中,年輕父母必須要做好表率作用。

尤其在家庭里,說話做事要格外慎重,很多話要經過大腦思考和過濾再說出來,否則,你就會養成下意識的脫口而出,比如說夫妻之間有意見分歧時,不要動不動就惱羞成怒,或者動粗口,甚至彼此指責與埋怨。

比如在家裡要少談單位里一些事事非非。

像這些負面的東西經常讓孩子聽到和看到,會讓孩子養成一種意識,他(她)也可以這樣說這樣做。

很多孩子從小就不善於和他人搞好團結,與父母及周圍環境的影響是密不可分的,一旦孩子從成人身上獲得模仿的機會,很容易積累和固化下來,慢慢融入品質習慣之中,最後從很多生活細節中悄然流露出來。

引導:經常有年輕父母問我類似的問題:「我孩子是否能和一些品質不好的小朋友在一起玩耍?」「我的孩子如果經常和一些品質不好的孩子玩耍,是否會受到影響?」如果你有這方面的擔心,大可不必,你完全可以把孩子的玩伴兒做一個詳細的調查,具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是你要在孩子和玩伴兒在戶外一起玩耍時做好觀察了解。

通過觀察孩子的玩伴兒,你就可以發現這些玩伴的言行舉止是否有禮貌,是否有不好的習慣。

二是你主動邀請孩子的玩伴兒來家裡作客玩耍。

在家裡最能反映出一個孩子的修養,從孩子玩伴兒進門時的禮貌問候(很多孩子不會禮貌問候),到在家裡玩耍時的秩序感(完全像在自己家裡一樣,隨便打鬧,出入各房間,無節制吃零食、水果、飲料),以及與你孩子玩耍時表現出的言行(是否懂得謙讓、寬容、分享等)。

三是通過和孩子玩伴兒進行隨機聊天,了解孩子父母的教育方式。

在很多時候,孩子都會實話實說,如果父母沒有教育到的地方,孩子不可能通過撒謊的方式來面對你。

四是如果有機會,你可以通過孩子玩伴兒結識他們的父母。

近距離的觀察和交流,可以判斷出孩子玩伴兒父母是否有良好的品質和修養,是否重視家庭教育學習,是否重視對孩子的基本教育。

五是通過和孩子其他玩伴兒去了解你所關注的孩子。

如果多個玩伴兒都不喜歡某個孩子,說明這個孩子確實在行為品質方面有一定的問題。

當你綜合上述各方面對孩子某一個玩伴兒有了客觀的了解後,就可以尋找時機做你孩子的引導了。

切入點一:引導孩子關注玩伴兒身上的不良行為和習慣,強化孩子是非判斷的能力。

建議可以這樣引導:

「寶貝,你有沒有發現你某某玩伴兒在和小朋友玩耍時愛說粗話?他(她)這種行為有沒有禮貌啊?你願意學習這種不禮貌的行為嗎?」

「寶貝,爸爸聽幾個小朋友反映某某小朋友,在你們一起玩耍時,他特別蠻橫無理,有時還故意欺負比他小的小朋友,他(她)這種做法對不對啊?你願意向他(她)學習這種不好的品質嗎?」

「寶貝,有一天,爸爸看到你的某某玩伴兒在破壞小區的公共綠地(樹木)、隨意扔垃圾、往假山上亂寫亂畫、劃鄰居家的轎車,你認為他(她)這樣做對不對啊?如果你和他(她)在一起玩耍時,你會不會學習這些非常糟糕的行為呢?」

「寶貝,你看你的玩伴兒剛才他(她)奶奶說話多沒禮貌,奶奶讓他(她)回家,他(她)卻說奶奶多管閒事,很討厭。

如果奶奶讓你按時間約定回家,你會和奶奶說這些沒有禮貌的話呢?你會怎麼做一個好孩子呢?」

「寶貝,最近我發現你總不能按時間約定回家,你是否在像你的玩伴兒學習,學習他們身上那些壞習慣?要知道一個好孩子絕不會隨意破壞習慣的,你想做一個有保持好習慣的好孩子,還是繼續超時不按時吃飯和睡覺呢?」

「寶貝,某某小朋友是你的好朋友嗎?我看你們經常在一起玩耍,對吧?有一天我和他的爸爸在聊天時,聽說那個小朋友平時生活習慣很不好,他們家也沒有作息時間表,這個小朋友想怎麼做就怎麼做,經常在該認真完成作業時不認真完成,在該回家吃飯時不按時回家,並且有時爸爸和媽媽在教育他時,他還頂嘴,甚至有時還撒謊。

每次看到孩子這樣,這個小朋友的爸爸媽媽就非常氣憤,有時實在氣的不行了,就打孩子一頓。

你說這個小朋友是不是好孩子啊?他有哪些地方做錯了?你願意向他學習也經常被人打被人罵失去自尊嗎?」

像類似引導孩子關注玩伴兒行為的場景有很多,只要你平時注意對孩子進行行為品質和好習慣的培養,再加上是非判斷的引導和教育,很容易讓孩子清晰地分辨出玩伴兒身上的缺點和壞習慣。

引導時間久了,就會讓孩子養成下意識觀察和判斷玩伴兒的習慣。

孩子有了是非判斷之後,接下來就要引導孩子如何避免去模仿玩伴兒的行為和習慣。

切入點二:在孩子做錯事後進行引導,強化孩子對壞行為和習慣的免疫力。

建議可以這樣引導:

「寶貝,剛才爸爸看到你和小夥伴兒在一起玩耍時,說了非常難聽的話,還記得你說了什麼嗎(如果孩子記不得了,你可以提示一下)?你現在想想看,說這樣的話禮貌不禮貌?你的不禮貌行為會不會讓你的好朋友非常反感?甚至很不高興?你想失去好朋友嗎?」

「寶貝,剛才你和玩伴在追逐打鬧的時候,出手過重,你看看把玩伴兒都弄哭了,這樣做應該不應該啊?如果當時那個哭的小朋友爸爸和媽媽不讓了,會不會指責你?會不會指責我們啊?你願意看到爸爸和媽媽被別人指責嗎?要知道你出去後,可不是代表你一個人的形像啊,還代表著咱全家人的形像呢?以後還能這樣做嗎?如果你想做一個非常有禮貌的好孩子,應該在和別的小朋友玩耍時要注意輕重,千萬不要不管不顧,隨意動手動腳啊,爸爸相信你能記住今天發生的事,記住爸爸今天說的話,你會成為一個特別出色的好孩子。

「寶貝,剛才爸爸看到你跑到小區綠地上去折樹枝,然後和小夥伴兒一起追逐打鬧。

你踐踏綠地,破壞樹林的行為對不對啊?平時我們一直在談要愛護小區的一草一木,以後你還會這樣做嗎?別的小朋友如果這樣做了,你可以提醒他們,即便如果制止不了,你不參與踐踏和破壞就行了,如果這樣做,爸爸會非常為你自豪的,因為你是一個自控能力非常強的好孩子,別人的壞行為和習慣不會輕易影響到你的。

像類似的引導情景有很多,只要年輕父母願意做有心人,以認真負責的態度對待孩子平時的言行舉止,相信通過你的細緻入微的教育和引導,會讓孩子知道自己錯在哪,應該如何改正。

在你的長期鼓勵下,會讓孩子養成下意識關注自己的行為習慣,並願意做一個特別再乎別人對自己的積極評價,再乎別人對自己家庭的積極評價。

這樣才能讓孩子建立起自尊、自愛、自信、自控力很強的出色好孩子,從而減少或避免玩伴兒不良行為和習慣對你孩子的影響。

時機:對孩子進行團結他人,明辨是非,增強免疫力的教育和培養,基本上是利用孩子所接觸的玩伴兒,以及玩伴兒身上表現出來的不良行為習慣和孩子自己的不良行為習慣來做情景引導教育,通過孩子以旁觀者的身份目睹他人行為的對與錯,再引導孩子對自己經歷的事情進行對與錯的辨析,讓孩子不斷提高是非分辨能力、自控能力,既而提高孩子的免疫力。

由於上面在舉例中已經涉及到很多時機和場合,在這裡就不做過多的描述,請年輕父母根據孩子的個性特點,及家庭實際情況去拓展思考,切實把教育的時機做好。

註:文中對孩子稱呼「寶貝」,只是一種特指,家長可以根據自己的稱呼習慣,自行決定。

因為每個人稱呼孩子的方式都不一樣,要避免套用。

【微信公眾號-育兒快訊】

一對80後父母,從事兒童教育6年,寶貝1歲6個月,特開辦的兒童教育公眾號,育兒快訊(ID:yuerkuaixun)更多教育話題.育兒資訊,家長課堂,請關注我們。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寶寶打人怎麼辦?家長應該如何正確的引導?

幼兒打人是很常見的現象,父母不要大驚小怪,但也不可置之不理。而應理性看待,並正確引導,幫助孩子糾正打人的習慣。那麼,怎樣改掉幼兒打人的毛病?緩解幼兒打人行為的方法有哪些?另外,幼兒打人可以預防嗎...

別做虎爸虎媽,巧用這六招批評孩子!

很長一段時間,大部分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會傾向於批評教育,覺得孩子在某一方面做得不好,動輒打罵。但是其實總是批評打罵孩子會影響孩子身心的健康發展,嚴重的話還可能會給孩子留下陰影和不好的暗示。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