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發育的3個重要階段,爸媽育兒男女有別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育兒不是一場遊戲,我們對孩子的關注不能只停留在孩子的食物和衣服上。

男孩和女孩都有自己非常具體的發展軌跡,所以育兒方式也要男女有別。

男寶寶發育關鍵在三個時期,爸媽在這三個階段一定要做好積極的引導和教育。

第一個階段:寶寶6個月前

1、這個時間段,不論男寶寶還是女寶寶都是嬰兒。

他(她)們的訴求基本上都是一致的,他們希望爸爸媽媽能多抱著他們,和他們說話、玩遊戲,儘可能多的陪著他們。

2、孩子慢慢長大,男孩子更喜歡通過行動去認識周圍的世界。

這時候爸爸媽媽在孩子發育的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3、孩子對生命和生活的熱愛,多是媽媽潛移默化的影響。

一個抑鬱的母親,孩子也會對生活悲觀,性格內向。

4、父親則是一個榜樣,是孩子長大後的一個目標。

所以父母自身才是對孩子最好的引導。

第二階段:6歲到13歲

這個階段是孩子性別意識形成和孩子氣依舊保留的過渡時期。

這段時間父母引導要注意以下幾點。

1、讓孩子意識到男孩和男人的區別。

這段時間我們可以鼓勵孩子獨立和冒險、獨立成長,但是在鼓勵之餘也要對孩子有所控制和引導,這個年齡的孩子容易受到暴力玩具和遊戲的誤導,所以家長也要加大監管。

2、男孩子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不要去人哪些愛好是男孩子的,哪些活動是女孩子的。

就比如男人做飯的時候,展現的不一定就是陰柔,反而透出一股陽剛的男子漢氣概。

孩子選擇不同活動,沒有性別局限的活動,孩子往往比同齡人更獨立、更外向、更有耐心。

3、教育孩子面難事,不能一味的沮喪和埋怨,要想辦法走出困境,不能情緒激動和做出過激行為。

4、尊重孩子個性。

如果孩子的決定是對的,建議尊重孩子的決定,父母不能把自己願望強加給孩子,孩子不是我們實現自我願望的工具。

第三個階段:14歲以後

權利、平等、責任的培養就要提上日程了。

這是男孩向男人過渡時期,青春期的孩子受到激素的影響,脾氣暴躁、抵抗情緒較重,我們要在上述三個方面加以引導。

這個是孩子在社會中尋找自我定位的開始,讓孩子明白權力、責任、平等的重要性。

權利和責任都是齊頭並進的,當權力越大時,責任也會越大。

兩個人相處也是這樣的,當你不能夠承擔責任的事情,就不要做相對應的事情。

這時候父母要給孩子建立一個規則,觸犯規則就會有嚴格懲罰制度。

最後想要告訴家長,榜樣的力量是很強大的,最好的榜樣就是作為父母的我們。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別給孩子錯誤的打扮

寶寶說我是個小女孩,我喜歡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可是,奶奶卻總是給我剪個短頭髮,也不讓我穿裙子,在外面還老是「小子,小子」地叫我。

這個年齡的男孩子還沒有分床睡?媽媽心真大!

浩浩是個小男生,今年7歲上小學了,很是依賴媽媽,每天上學放學都要媽媽接送,換成別人接送他就不去學校。在家也特別黏媽媽,晚上也挨著媽媽睡,不管是受欺負還是其他什麼事情都要找媽媽。媽媽特別心疼浩浩,...

性別教育宜早不宜遲

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對於性別的區分越來越弱,比如說女性也能參政、男性也能參與家政工作,這是社會的進步,可是在孩子中卻出現一種讓人憂心的情況:男孩子越來越娘娘腔,女孩子越來越中性化,這種孩子性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