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給寶寶餵飯的5大誤區你中了幾條?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餵飯不僅僅是讓寶寶吃進食物這麼簡單,還包含了很多關乎寶寶心理成長的事情哦。

如果沒有養成良好的進食習慣,就會大大增加以後自主進食的難度,甚至影響到寶寶和他人交往與溝通的方式。

餵飯是寶寶吃飯的一個必經過程,同寶寶的輔食質地逐步改變一樣,給寶寶餵飯同樣要經過從6個月必須要給餵飯逐漸過渡到1周歲開始自主進食的一個過程。

在給寶寶餵飯時家長們常常犯的錯誤,看看你中了幾條?

邊看電視邊餵

邊看電視邊餵飯,這樣吃到的食物能吃到了嘴裡,但是沒有吃到身體里。

消化和吸收是一個複雜的生理過程,只有看著食物認真品味、細嚼慢咽,我們的胃才能很好地分泌胃酸,腸道才能很好地分泌各種消化液。

邊看邊吃邊餵飯,寶寶的注意力集中在電視節目上,影響了身體對食物的反應,胃酸等消化液的分泌水平還處在很低的狀態。

食物雖然已經吃進嘴裡咽下去,但不能很好地被消化和利用。

通常表現為,寶寶吃了好多東西但就是不長身體。

邊玩邊餵

邊玩邊喂,除了影響寶寶的注意力、進而影響消化液分泌,更大的危害在於影響寶寶對食物的認知。

邊吃邊玩時,寶寶要麼是手裡有玩具,要麼是把餐具和食物當成玩具。

把食物當成了眼睛看的手裡玩的玩具,而不是要吃進肚子幫助自己長身體的東西,就會把對玩具的要求加諸到食物上,更喜歡樣式新奇色彩艷麗的食物,很容易造成寶寶挑食偏食。

導致寶寶對食物沒有尊重感,把食物當成可有可無的東西而不是生活必需品;同樣地對於製作食物的家長的辛勤勞動也不尊重和感激。

其實,寶寶可以玩食物,可以在製作食物中讓寶寶參與進來,讓寶寶體會製作食物的樂趣和不易等。

威逼利誘

吃飯時,只需要說和吃飯有關的事情。

餵飯時說「飯飯好香哦!寶寶吃很棒!」這樣的話不管用,或者家長不知如何交流只會說「吃,快點吃。

」「不吃飯大灰狼來咬你了!」「你把這口飯吃了我就給你買洋娃娃。

」這樣的話,這樣寶寶的專注點就從吃飯轉移到了其他地方。

不但和邊看電視邊餵一樣影響寶寶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還會影響寶寶的專注力。

如果在小時候吃飯不專注,上學後孩子常表現出做作業不專注、上課坐不住等。

成人經常對寶寶威逼利誘,寶寶會認為威逼利誘的行為是有效的,長大後和其他同伴交往中也會採取威逼利誘的方式,易產生交流障礙。

圖省事堅持餵飯

隨著手指精細動作能力的提高,在八九個月左右,寶寶會開始搶餐具了,這是寶寶在練習自己吃的一個必經過程。

由於寶寶自身能力的限制,往往出現桌子、地上到處是食物、寶寶吃了很多口也吃不到自己嘴裡的情況。

結果是,家長嫌麻煩,圖省事就堅持給寶寶餵飯。

但是,家長的勤勞剝奪了寶寶自身能力的提高。

學習手眼協調控制是寶寶在為以後寫字等精細動作發展打基礎,這個必經的階段絕對不能跳過。

媽媽可以這樣做:

吃飯時,在地上鋪上報紙;給寶寶戴上有飯兜的防水圍嘴;如果寶寶連勺子都用不好還要搶筷子,很簡單,全家陪著他一起用勺子吃飯;如果寶寶自己吃把盤子打碎了,很簡單,全家人都用打不碎的不鏽鋼或者密胺材料的餐具。

追著餵

追著喂,顧名思義是寶寶已經能走能跑肯定是1歲以上了,應該是自主進食的階段了還在餵飯。

表現就是寶寶不餓不想吃,變著花樣給寶寶做飯,寶寶覺得新奇吃幾次就又不愛吃了。

「要想小兒安,三分飢和寒」。

寶寶不想吃飯,主要原因是寶寶沒有餓的感覺,現在很多寶寶可能到了2歲都從來沒有體會到餓的感覺。

家長們往往擔心寶寶會餓到,可怎麼就不擔心寶寶撐到呢?

寶寶的胃需要休息。

胃排空後就是胃的休息時間,胃得到了充分的休息,才能更好的消化下一頓食物。

如果家裡有太多的零食,寶寶隨時都可以吃到,不分正餐和零食,寶寶一直在吃各種東西,使胃一直處於工作狀態,就會影響下一頓正餐的進食。

長此以往,寶寶容易出現消化不良、積食上火、脾胃不和等情況。

媽媽可以這樣做:

限定每餐進食時間在20分鐘內,超過時間就收拾好餐具,收好零食,不讓寶寶隨時看到吃到。

讓寶寶體會到飢餓,才能在每頓正餐時間自己好好地吃飯。

適用於1歲以上有自主進餐能力但是不愛吃正餐的寶寶。

餵飯不僅僅是讓寶寶吃進東西這麼簡單,還關係著寶寶的行為養成、對食物認知等各方面。

有時候需要家長做減法:關掉電視,拿開玩具,換上樣式簡潔的不碎餐具,甚至連餵飯時說的話都只和食物相關;有時候需要家長做加法:製作食物的時候帶上寶寶一起做,把整個家變成一個大廚房,或者為了收拾寶寶吃飯灑落的各種食物幾乎頓頓飯後做大掃除。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不愛吃飯,家長該怎麼辦?

「孩子不愛吃飯」一直是困擾家長們的大事。吃飯不好會影響營養的攝入,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還會影響孩子的抵抗力和智力發育。孩子的食慾受到飲食習慣、飲食環境、進食心情、軀體疾病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