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人家庭如何教育孩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社會公平正義當然是美好的願望,但這社會不可能公平。

社會的本質是競爭,我們通過競爭,不斷去獲得相對於他人的比較優勢,弱食強食,殘酷的規則周而復始。

沒有一個完美的社會滿足我們的期待,巴黎公社不行,那誰也不行。

我們能努力做好的就兩件事:儘可能通過教育普及讓每一個社會人都具備相當的知識;讓教育相對公平,給每一個人可能的通過教育改變命運的機會。

我出生的地方,在湖南西南部的一個貧窮偏僻的山村,這裡盛產土匪和流氓。

上一輩人自鄧公在南海邊畫了一個圈後洗乾淨腳上的泥土紛紛去了深圳和東莞,年老打工打不動了回家耕田種菜聊以度日,而我的兒時同伴則成了留守兒童和農民工二代,重複著上一輩人的生活。

我有幸接受了完整的高等教育,我經常問自己,這是我的命運還是父母教育的偶然?還是我自身的跌跌撞撞企圖超脫自己命運的藩籬?

我的人生並不成功,但我堅定認為,如何教育孩子應該是個人、家庭的重要課題之一,在教育方面的一些思考,今天與大家分享一二。

首先要說明的是,這裡的窮人指的是在教育上沒有足夠選擇權的人,而不是食不果腹的人。

我們不像超級富豪一樣可以找最好的私立學校,貴族化培養,可以捐錢讓孩子上最好的大學;也不是高官,可以用政治資源為孩子換取最好的教育資源;也不是富裕階層,可以花錢買最好的學位房。

這些家庭年收入至少100萬,而大多數家庭不具備這樣的基礎,比如上海這樣的城市,年收入50萬的家庭在教育選擇權上並不比我老家縣城年入5萬的家庭多。

那麼在個人成長和能力上,年收入50萬上海家庭的孩子和年入5萬家庭的小城鎮的孩子長大後在個人競爭力上有區別嗎?這個問題並不好回答,我也暫時沒有找到相關的研究和統計學數據,但我認為從長遠來看,上海的父母並不能為孩子創造更多的競爭力。

以我及我身邊的人為例,平凡如我,出生在湖南西南部的一個小山村,大學畢業後並不比北上廣深的一般同齡人差,我堂哥從小跟我玩泥巴打小霸王,27歲博士畢業30歲混成博導,他遠比大城市一般家庭的孩子更優秀。

我兩個小舅子從小在小鎮長大接受基礎教育,考上重點大學,學醫,畢業後在醫院頗受器重。

除去超級富豪、權貴、富裕階層,剩下的都算是教育上的窮人家庭,面對孩子的教育,有相同的焦慮和憧憬,今天我們來討論一下這樣的家庭如何教育我們的孩子。

其實,大部分的中國家庭看似看重孩子的教育,其實完全不懂教育。

中國家長一開始對孩子的教育就誤入歧途:極端的望子成龍;過度渲染名利的重要性;脫離了孩子的天賦和個人特質。

這個認識上的誤區從小就把孩子推向了深淵,去看看那些犯罪分子無非幾種:從小不愛讀書,父母的教育無非打打殺殺,看守所成了家;有的即使接受過好的教育,看似精英一個,實則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過度追求名利,一生不但不幸福,還深陷名利的陷阱。

不是每個孩子都需要走進中國最好的大學,也並不是每個孩子都有這個天賦。

學習成績、個人能力、生活幸福,是三個永遠不太可能成立的等式,但在中國家長眼裡成為了恆等式,學習成績好,考個好大學,出來找份好工作賺錢多,生活肯定幸福,然而事實是這樣嗎?

為人父母,我們都希望孩子幸福。

然而很多家長碌碌無為渾渾噩噩過日子,自己都不知道幸福是什麼。

我見識過很多家庭教育失敗的案例,子女和父母結下仇恨的也有。

仔細分析這些失敗的家庭教育,我得出結論:這些父母從一開始就錯了,父母教育孩子的起點不應該是你看隔壁家誰誰都會自己吃飯了,你看隔壁家誰誰又考了第一名。

家長們花費了很多的心血和金錢去上各種早教班天價幼兒園,得到的是孩子對於教育的怨恨和興趣的磨滅。

父母應該怎樣教育孩子?幸福安全的家庭氛圍;耐心等待孩子發現自己的天賦和興趣;讓孩子學會幸福的能力。

我天天在強調安全感,對孩子來說,沒有什麼比安全感更重要。

有的父母整天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爭鬥不休,因為生活中沒有其他的可以發泄精力的事情;有的家長酗酒賭博,好吃懶做,天天鏖戰在飯局麻將桌上,為人父母毫無表率,這種家庭的孩子能否成才,只能靠命。

台灣有個知名的兒科醫生黃瑽寧,他在書中深情回憶起父親每天都很忙,但每天都堅持回家吃晚餐,一家人在餐桌上聊天,了解孩子們的情況和心理狀態,其樂融融。

小孩小的時候,我們都會忍不住買很多新奇別致的玩具給他們玩,腳踏車、積木、布偶、昂貴的早教中心,應有盡有。

看到他們玩玩具時的快樂模樣,覺得再辛苦賺錢都是一種甜蜜。

等到小孩開始上學,不止中國的父母,亞洲的父母都很忙,在香港,父母為了讓小孩上好的幼兒園而願意日曬雨淋,大排長龍,只為了拿一張入學申請表,還要請假陪小孩去學校面試;在台灣,常常會有父母為了給小孩上明星學校而捨近求遠,把戶籍遷到別人的家去。

每天載著小孩上課、下課,還要在不同的補習班中穿梭,累死累活。

可是我們有沒有想過,這些真的是小孩需要的東西嗎? 如果沒有了這些物質的東西,小孩就註定會失敗,會不快樂嗎? 有時候,我會問我自己,我們給小孩的這一切,是為了彌補我們沒辦法陪伴他們的時間? 或是只是為了滿足父母自己的虛榮心? 沒錯,想要給小孩好的生活環境並沒有錯,但是其實我們心底里都很明白,小孩更需要的是我們的愛、關懷、和陪伴。

要有意識地為孩子營造一個溫馨有愛的心理氛圍,儘量不要在孩子面前發怒、爭吵。

一些家長認為嬰幼兒年齡小、還不懂事,家庭的不和對其影響不會太深。

實際上,孩子的感覺是十分靈敏的,家庭成員之間的任何情緒都容易被孩子察覺,父母之間的爭吵、冷戰、忙碌、焦慮等,都會使孩子失去安全感,使他們的神經經常處於緊張狀態,孩子也會因此較早地學會察言觀色,隱藏和壓抑自己的情緒,久而久之孩子的人格發展和人際交往發展都會受到影響。

父母還要教會孩子感受幸福,我認為這是最為重要的一課。

孩子要能夠理解幸福、定義自己想要的幸福、如何規劃一生去獲得這份幸福。

如果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們不教給孩子感受幸福的能力,那麼社會就會告訴他什麼是幸福,大機率情況下,社會教會的幸福是世俗的、逐利的、自私的。

父母不引導,孩子往往會成為那種人。

教育的本質是讓人學會生活,學會獲得幸福和感受幸福的能力。

如果我們是一個非常普通的家庭,我們的教育首先要幫助孩子能夠在這個社會立足,成為社會的主流,有基本的謀生能力,至於能不能成為傑出的政治人物、商界精英、知名學者,這種偶然性事件,我覺得已經超出家庭教育的功能,不大可能通過家庭教育獲得。

需要孩子發現自己的興趣所在並為之不懈努力,但很多情況下,父母不是這些孩子的發動機,而是絆腳石,當普通家庭出現這類孩子,父母更多的是阻止孩子去冒險,去勸導孩子選擇那些更容易的目標,那些唾手可得的好處。

正因為這些父母當年視野和能力的狹隘性,他們才會成為今天的樣子,而他們一直會把這種狹隘性類比到自己的孩子身上。

普通家庭的父母要有自知之明,要知道自身的局限性,要承認孩子的世界比自己的更為寬廣。

要教給孩子自強不息、坦蕩為人。

我的求學和日常生活中總會有長輩想要告訴我一些人生經驗,當時我就看得很清楚,以你一輩子窩在村子或者小縣城的視野和能力,能給我什麼樣的人生經驗?他們甚至企圖插手我的婚姻,以長者傳授人生經驗的姿態。

以你早早離婚禍害了親兒子、以你把孩子丟在農村打工一輩子勉強養家餬口的人生閱歷能給我什麼指點?你們哪裡來的自信,能指點我的人生?少說廢話在必要的時候給予人民幣支持,才是長輩對晚輩最大的支持。

「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你好」綁架了很多年輕人,這句話包含的深層次的含義是:從我有限的知識、經驗、人生閱歷來看,我做的這些事情都是為你好的。

但是因為個人能力以及外界的因素和沒有考慮到的其他情況,對你造成了傷害,請你自己勇敢承擔,並且請對「為了你好」這個出發點,給予我最大的感激!

要讓孩子懂得感恩和寬容,懂得分享。

窮人,特別是那些真正的窮人,這一生最悲哀的事情就是不但自己窮,不但自己沒有能力讓孩子改變貧窮,還教會了孩子仇恨社會。

我從來不認為窮是光榮和驕傲的,我從來不認為底層是神聖的,這些都是宣傳的需要,是為了理論上證明打土豪分田地合理性的需要。

不管是中國還是其他國家,惡性犯罪基本都發生在窮人身上,因為他們對這個社會充滿仇恨,從小就認為他們被這個世界所拋棄。

如果不心存美好,人生一定不會美好。

再陰暗的角落,也能開出花朵,如果我們毫無能力給予,更要心存感恩,因為從來只有別人給予我們,例如在我的生活中,不少師長給予了我精神上的支持和生活上的關照,我的帶教老師請我吃了一年的午餐,他本可不必如此,在我的實習期結束時帶我去吃自助餐,語重心長地給予學業和待人接物方面的指點,再如我的老闆,每次向他借錢,他從來都只問需要多少,需不需要其他方面的幫助,並對我說不要放在心上。

如果你是受過高等教育的父母,或者有一定的經濟基礎,我們完全可以讓孩子獲得未來的幸福,至少,我們能夠讓孩子比我們更優秀。

1.陪伴 不需要很多的時間,高質量的30分鐘的親子時間好過3個小時各自盯著手機平板螢幕各玩各的。

小小朋友可以和家長一起讀繪本講故事,大小朋友可以引導他們講述在學校發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孩子長大了可以參與討論家庭的大小事情,讓他們對自己的事情有決定權。

2. 旅行 每年要有一次長途旅行。

這個世界不止有城市的高樓,還有山村的貧窮,認識世界的多元性和複雜性。

我第一次去雲南,朋友們拉我去一個山莊露天燒烤,看到地里有種花挺好看的,他們告訴我那是罌粟。

3. 耐心等待孩子發現自己的天賦和興趣所在。

孩子在生活中不斷失敗和嘗試,最終會發現,咦,研究生物的多樣性不錯哦,值得為之努力。

這個時候,你想要孩子不搞生物學研究他會跟你急,有興趣和天賦的引導,想不有成就都難。

4. 善良。

那些十幾年前坐著綠皮火車拖著一個拉杆箱出來混世界的人,那些在異鄉開了公司買了豪宅開著寶馬的人,除了足夠聰明之外,無論男女都有一個共同的基本特徵:骨子裡散發出來的善意,臉上的喜悅和對人的寬容。

形之於外的物質財富,更多對稱的是一個人內在的修行。

5. 3C教育法 不打孩子,也不寵孩子,而是把握一個很好的尺度,既給予孩子一個充滿自由、尊重的環境,又讓他們通過自我掌控,增強責任感、勇於挑戰,即「3C教育法」, Control、Commitment和Challenge。

歷史上那些興旺發達的家長都是重視教育的家庭,教育孩子,是我們作為一個家庭,和孩子一起,一生幸福成長的過程,兩者血脈相融,教育並非是考試成績和錄取通知書,不能以教育的藉口犧牲幸福,因為教育的本質是為了獲得幸福。

沒有脫離了孩子成長和成才的家庭幸福,不要在教育的過程中影響了親子關係甚至結下仇恨。

祝願每一個家庭都幸福、安康。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通過這五點,普通家庭也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這社會不可能公平,社會發展的本質就是競爭。相對的教育公平顯得極為重要,要讓每一個人都有可能的通過教育改變命運的機會。我出生的地方,是中國中南部一個貧窮偏僻的地方,那裡的上一輩人很多終身沒有離開過...

不同方式教養出的孩子 究竟差別在哪兒?

民主權威型的教養方式會培養出優秀的孩子。但家長們的教養方式雖然不同,教養孩子的目的都是大同小異的。無外乎做人、做事和學習,父母都想在這幾個方面培養孩子的各種能力和品格。在孩子成長的關鍵期培養孩子...

「家長課堂」怎樣培養一個陽光的孩子?

心理學家說,安全感不是依賴感,如果一個孩子需要熱情而穩定的感情聯繫,他也需要學會獨處,比如讓他自己呆在安全的房間裡。孩子獲得安全感,不一定需要父母時刻在場,即便他看不見您,他心裡也會知道您在那裡...

給孩子講好「人生第一課」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給孩子講好「人生第一課」,幫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當孩子呱呱落地,父母選擇用什麼方式面對孩子的一言一行,給孩子樹立怎樣的行為示範,特別是和孩子的...

孩子的教育

作為父母,總是想把最好的都給孩子,希望他們能夠成長為有出息的人,因此在教育上總是不遺餘力。但是錯誤的教育方式往往會適得其反。一、意見要統一有的時候家長之間相互要通氣,對於同一件事的看法要爭取一致...

父母鬧離婚如何撫慰傷心的孩子

信息時報訊 (見習記者 孫小鵬 記者 田桂丹 通訊員 黃月星 魏星) 近期,一知名演員的離婚事件引發大眾關注和探討。心理醫生提醒家長注意,父母鬧離婚很容易給孩子帶來嚴重的心理問題。萬一離婚了,父...

給我一個生二胎的理由?先滿足這6個條件再說!

二胎這個話題最近漸熱,肯定是沒有標準答案的,寫下來也只是給大家選擇時參考一下。生活中總會遇到些不知趣的人,按自己的想法拚命的勸說別人二胎,別人說不要,她們就說些風涼話。可是要不要二胎和你又有什麼...

告訴你,培養一個快樂孩子的6個秘籍

許多媽媽說,怎樣才能擁有一個快樂的孩子,事實上,快樂沒有一個標準答案。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個性和不同的成長軌跡。快樂的兒童成長為快樂的成年人,所以在幼年的時候培養這性格種特質非常重要。你的孩子是否...

如何培養一個心理陽光的孩子?

一個陽光快樂的孩子是一個能自主的孩子,他(她)有能力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困難,也能在社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那麼怎麼培養一個心理陽光、遠離陰暗的孩子呢?法國不少資深育兒界專家一起,給父母們提出了一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