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人弄疼我」孩子只會這樣的描述,就隨時處於危險中!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近日,有新聞報導,說「4歲女童幼兒園內遭性侵」,在網上掀起一陣風波。

大部分網友都在譴責事發幼兒園和嫌疑人,

或者是表達對小女孩的痛惋之情。

然並卵!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發現新聞里的細節,「小婷(化名)稱幼兒園裡的一個爺爺脫了她的褲子,給了她100塊錢。

」「小婷拿了100塊錢到店裡買麵包。

」「小婷上學前還是正常的,下午放學回來後,小婷多次拉稀,晚上給女兒洗澡時,小婷表示屁股痛。

由此,我們可以做出邏輯上的判斷:那個老大爺用100塊錢誘惑了小婷,小婷沒有在事發後把情況告訴老師和父母,她當時並不知道這件事情有多嚴重……無疑,她缺乏性保護意識!

我想說的是,要避免這樣的悲劇,與其寄希望於別人的人性回歸,亦或是法律的完善,不如我們做父母的從現在開始,做好對孩子的性教育,並提高孩子自我保護意識。

這比什麼都快捷有效。

▋請給孩子的生殖器命名

幼童遭遇性侵的案子一直不斷出現在我們身邊。

有的孩子在遭遇性侵時,對於性侵者所做的毫無概念。

還有孩子在被性侵後,不懂得如何描述,只會說「我不舒服」「XX把我弄疼了」。

這樣模糊的描述很容易讓父母忽略事情的嚴重性。

比如上面這個令人悲憤的案例,媒體之所以只能用「疑似被性侵」,多半也是因為這個孩子她並不知道,性侵者到底對自己身邊的特定部位做了什麼不該做的事。

如何做,才能避免這種無知導致的悲劇?那就是給孩子的生殖器命名,並且,越早越好。

我見過不少媽媽,在給孩子讀身體探索主題繪本的時候,會跟孩子說,這是你的手,這是你的腳……但卻迴避生殖器。

也有的時候,當孩子用手對自己的生殖器進行探索時,父母會明令禁止。

這樣一來,孩子們就會覺得,這個東西是不能講的。

給孩子的生殖器命名,並且,越早越好。

被我們命名的東西,一方面意味著是被我們所看重的,因為「命名」更像是精神層面的占有和劃定歸屬。

另一方面,命名則意味著,我們把某一個對象從模糊、未知當中拯救出來,將之變成正大光明、理直氣壯、真真切切的存在。

所以,當你開始給孩子做身體啟蒙時,請清晰地為他身體的每一個部位命名,給予他身體的每一個器官同等的重視。

關於這一點,現實中還有一個常見的現象是,父母們談及男孩的生殖器更加自然,也更加頻繁,對於女孩的生殖器卻往往忽略不談。

於是,一些小女孩甚至會困惑:為什麼他有小雞雞而我沒有?

更好的做法是,明確告訴孩子:「她不是沒有小雞雞,只是和男孩子不一樣。

」同時告訴女孩,她的生殖器的獨特結構和能力。

▋日常生活中的性啟蒙

孩子與同性父母一起如廁,一起洗澡,都是很好的性教育。

在這些場合中,父母允許孩子在性上面表現出好奇,且給孩子權利去關注、探索性的問題,是非常智慧的做法。

媽媽在與自己的小女孩一起沐浴的過程中,爸爸在與自己的小男孩一起沐浴的過程中,告訴她(他)不同性別的身體特徵,展示給孩子看成熟的身體是怎樣的,也會是一個很好的性別認同的過程。

女孩向媽媽認同,男孩向爸爸認同,非常有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和社會化。

當然,如果是學齡前的孩子,與異性父母洗澡也是可以的。

前提是,父母自己不害羞,不焦慮。

比如,媽媽跟男孩一起洗澡,就可以讓男孩看自己的身體,並且告訴他,他以後會找到一個女孩,她的陰部長得跟媽媽類似。

但若父母覺得彆扭,那就不必。

並且,孩子進入學齡期,尤其是進入青春期以後,父母最好不要再在孩子面前隨意暴露自己的身體。

因為孩子進入青春期前後,會逐漸有了性衝突和性意識。

異性父母在這個時候若不懂得和孩子保持一定的距離,會引發孩子的亂倫焦慮,以及身體上的病態。

孩子與同性父母一起如廁,一起洗澡,都是很好的性教育。

▋遇到孩子對自己身體的探索,淡定處之

曾有一位媽媽發愁地說:「我女兒3歲半,最近開始喜歡兩腿夾緊使勁,然後"打挺"。

開始並沒注意,後從網絡查詢這是一種自慰,非常擔心,又不知怎麼引導。

最讓我覺得不好處理的是,孩子奶奶昨天看見孩子的舉動,非常嚴肅地批評了她,大意就是說「這麼大點不學好」,對於奶奶的話,孩子很憤怒,我該怎麼辦?」

很多3、4歲孩子的父母會發現,孩子常出現玩弄或觸摸自己性器官的行為。

父母往往會有些驚慌,不知道該怎麼引導孩子。

其實對自己的生殖器產生興趣,甚至有「自慰」的舉動,都是孩子在探索自己的身體,跟成人的「自慰」並不相同。

它是孩子性發育的一個正常過程。

如果就此批評指責孩子,很容易引發孩子的羞恥感以及對「性」的扭曲認識。

最好的做法是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帶孩子多做戶外運動。

同時,平日裡少給孩子穿太松或太緊的衣服,因為太緊容易有摩擦,太松孩子的手容易伸進去。

一般在孩子6、7歲以後,這種行為就會慢慢消失。

▋父母盡到監護人應盡的責任

我見過一些比較大大咧咧的父母,會把自己的未成年孩子隨意丟給鄰居、親戚看管。

這一點我很不認同。

父母一方面要教會孩子身體保護意識,一方面也要盡到該盡的責任。

我的一位朋友,做得很好。

不過,她可能有些過於憂慮了。

這類父母現在越來越多。

他們了解了越來越多的育兒知識,但也因此變得越來越焦慮。

對這類父母,他們做得不是少了,而是多了。

比如,一些父母因為擔心孩子受傷,會限制孩子與同齡人交往,甚至過度干涉孩子的社會化,這就屬於過猶不及了。

如果在性教育這件事情上,你還是覺得難為情,那麼建議你給孩子讀讀相關的繪本。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對經典的性啟蒙繪本做了介紹:

那些讓父母尷尬的私密部位、啪啪、親親的事,幾個小絕招輕鬆搞定

怕尷尬?這些繪本溫和啟動孩子的性教育

另外,全球兒童安全組織也提醒我們,要讓孩子想記住110報警電話一樣,記住它:婦女兒童維權熱線12338。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給孩子做性教育,家長必須先上這一課

注意:今天第二條是周末媽媽讀書會推薦書目;第三條是重發團購《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這是口袋育兒公益微課堂第二十三課的課程記錄。我們請到了性心理諮詢師沈薈馨。沈老師除了是心理諮詢師,還是三歲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