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要阻止孩子發脾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當孩子出現「生氣」、「憤怒」、「發脾氣」等情緒時,很多家長首先會做的就是制止,不管是通過呵斥、打罵還是哄騙等方式。
尤其是在人多的公共場所,面對發脾氣的孩子,家長會覺得很沒面子,更會慌忙去阻止。
然而,這樣做是對的嗎?
正所謂「喜怒哀樂」是人之常情,對於自我表達和調節能力還很低的孩子來說,會表現得更加突出。
如果在孩子表達生氣和憤怒情緒時,收到的只是家長的批評和指責,會讓孩子對這樣的情緒感到恐懼和不安,進而逼迫自己去順從或者去壓抑這樣的情感,而不管是順從還是壓抑,都會讓孩子走向不良的極端。
孩子會發脾氣,肯定是有原因,不分青紅皂白的呵斥制止,只要求他行為上的改正,而忽視了他情緒上的真正需求,是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只會讓孩子離你越來越遠。
更何況,大多數時候,孩子發脾氣只是為了吸引家長的注意,尋求家長更多的關注。
家長的制止和不理解,無法滿足的需求會將孩子推向深淵。
既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不能制止,那要怎麼做呢?
首先,要學會共情,教會孩子如何與情緒共處。
尊重和重視孩子的感受,告訴孩子:你可以生氣可以發脾氣,這都是很正常的感情,每個人都會有。
讓孩子放心,無論怎樣,我們都會愛著他。
孩子只有先擁有了體驗負面情緒的機會,才有可能真正和負面情緒和解。
其次,了解孩子真正的需求,安撫孩子的情緒。
只有了解了孩子發脾氣的真正原因,才能安撫和解決孩子的情緒問題。
美國著名兒童心理治療師斯坦利·圖里把「發脾氣」分成了兩類:氣質型發脾氣和操作型發脾氣。
氣質型發脾氣,是孩子在表達正常的負面情緒,如孩子穿了太厚的衣服,很熱,很難受。
那家長只需共情,表明我很理解你的感受,然後再幫他解決即可。
操作型發脾氣,則是自己的要求未能得到滿足而爆發出來的情緒和行為,如孩子因為家長不給買玩具在公共場合又哭又鬧。
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家長溫柔而堅定地去引導孩子,耐心地談話與理解,轉移和改變。
再次,引導孩子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情緒,而不是通過哭鬧等行為方式。
孩子的情緒理解水平比較低,且語言能力有限,因而大多數的情緒都會通過行為來表達,尤其是哭鬧生氣的行為最為常見。
這就需要家長教會孩子理解和認識各種情緒名字,如難過,傷感,無聊之類的,並鼓勵孩子用它們去表達情緒,而不是一味的發脾氣和哭鬧。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和語言能力的提高,再加上父母的引導,孩子習慣了並能用正確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情緒了,亂發脾氣的情況也就減少了。
最後,和孩子一起尋找適合的有效的情緒宣洩方式。
當情緒積累到一定程度,如果得不到合理的排解和宣洩,將會對自己造成壓力和傷害,因此,找到適合自己的有效的宣洩方式十分重要。
所有不傷人傷已的宣洩方式都值得嘗試,可以陪孩子一起打打球,聽音樂,看電影,爬山,跑步等,都是很好的方式,還能增進親子關係,可謂一舉兩得。
孩子總發脾氣哭鬧,這事兒怎麼破?(最全方案,拿走不謝!)
有寶媽在後台留言說:「家裡女寶寶,一歲十個月,一不高興就打人,怎麼辦?」胖總管看到留言也很著急,想著儘快為寶媽們解決問題,相信很多寶媽在育兒過程中都會遇到相同的問題,面對不同年齡孩子的哭鬧、打人...
究竟是什麼在左右孩子的情商?看完驚訝
高情商的人說出來的話有著直抵人心的影響力,這種能力非常重要,父母要對孩子起到良好的示範、回應和引導作用,對寶寶的負面情緒進行理解和疏導,才能讓孩子學會管理情緒,組織思維,到底是什麼在左右孩子的情...
沒有壞脾氣的寶寶,只有不懂他的爸媽! 我們如何面對孩子的情緒
2016-01-03 媽咪OK港大教育學博士主創的微信公眾號「媽咪OK」提供育兒實用原創文章和高質量的講座關於寶寶情緒的問題,後台總是有很多麻麻留言問,我們回答了一遍又一遍,大家的問題還是使勁砸...
孩子哭鬧時,高情商的父母都會做這3件事
很多家長一聽到孩子哭鬧,就會本能地緊張、心跳加速,立即進入「滅火模式」,恨不得立刻把娃哄好。孩子發脾氣雖然家長心裡容易炸毛,但其實,這恰好時候是培養情商的關鍵時機。為什麼這樣說呢?我們請到 8 ...
孩子開始哭鬧時,家長的第一句話對Ta影響竟然這麼大!
不少家長都有這樣感嘆:孩子越大,脾氣也越大。不馬上滿足他的一切要求,就撕心裂肺的哭鬧,發脾氣。為了儘快結束不愉快的場面,有些家長被迫「屈從」孩子的願望,有些家長則被孩子鬧的心煩意亂、怒火萬丈、不...
當孩子哭鬧時,家長應該怎麼樣正確的來安撫孩子的情緒?
孩子哭鬧,是孩子的一個外在行為表現,如果想要安撫孩子,我覺得:首先,從家長的角度來說,我們要去接納孩子的情緒。人的所有情緒都是應該被接納的,它並沒有好壞之分。它是人身體能量的晴雨表,如果能量很低...
別人家的孩子也愛發脾氣,那麼面對自己的孩子有更好的辦法嗎?
低齡孩子的家長除了面對孩子吃喝拉撒的基本養育問題外,最常聽到的吐槽就是:「脾氣不好怎麼辦?「」情緒自我控制太差怎麼辦?「「喜歡哭怎麼辦?」……下面的案例代表了低齡孩子在情緒表達的普遍性,同時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