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發燒了怎麼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每當季節交替,由於細菌的增多、天氣的變化等因素使得很多小寶貝兒們都開始出現發燒、咳嗽、流鼻涕等感冒症狀。
此時,父母們往往會產生很多顧慮,吃藥怕影響寶貝兒的健康,不吃藥又擔心燒壞小腦袋;到底家長們應該用什麼樣的態度來面對孩子的發燒呢?什麼情況才需要看醫生呢?而長輩們口耳相傳的經驗又是否真的奏效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聊孩子發燒了,究竟該怎麼辦?
在孩子生病後有的父母非常急躁,一發燒就讓醫生給孩子輸液,其實是不對的。
因為輸液針對細菌型的感染比較有效,而且對比較嚴重的細菌感染更有效,這時選擇抗生素輸液可以進行較快的治療,但普通的細菌型感染吃點藥就足夠了,儘量不要輸液。
在孩子發生病毒感染時更多的是靠自身抗體來抵禦,藥物只是起輔助性作用,醫生一般都是用些清熱解毒的中藥對症治療,雖然現在有一些抗病毒的口服或靜脈注射類藥物,但是療效並不明顯,所以,病毒感染時沒有必要輸液。
輸液越多,發生藥物過敏的機會就越大,這比打針吃藥都要受罪。
在照顧發燒的孩子時,首先就是把他們的體溫進行控制,不要讓他們燒得太高,1個月以下的孩子不能吃退燒藥,只能用物理降溫的方法來進行,所以,應該把包孩子的被包和衣服打開,必要時用空調調節一下室內的溫度,但不要用風直吹。
給孩子用毛巾蘸溫水擦擦身體,用溫水洗洗澡也可以。
你會正確判斷孩子是否發熱嗎?
╳錯誤的判斷
1、媽媽用手摸一摸寶寶的額頭和手心,寶寶的皮膚發燙,媽媽認為寶寶確實是發燒了。
2、媽媽拿來體溫計給寶寶測量體溫,寶寶的體溫超過了37℃,媽媽認為寶寶生病了。
√正確的判斷
發熱是指寶寶體溫的異常升高,媽媽的手不是體溫計,不能準確測量寶寶的體溫;而寶寶的正常腋下體溫應為36℃~37℃,只有超過37。
4℃才可以認為是發熱。
所以,上述兩種媽媽的做法都是錯誤的。
但是,寶寶的體溫在某些因素的影響下,也常常會出現一些波動。
例如在傍晚時,寶寶的體溫往往比清晨時要高一些;寶寶進食、哭鬧、運動後,體溫也會暫時升高;如果衣被過厚、室溫過高等,寶寶的體溫也會升高一些。
如果寶寶有這種暫時的、幅度不大的體溫波動,只要他的一般情況良好,精神活潑,沒有其它症狀和體徵,通常也不應該考慮是病態。
選擇合適的降溫方法
寶寶發熱,臨床上常用的降溫方法主要有兩種:物理降溫、藥物降溫。
不管採用何種方法幫助寶寶降溫,要根據寶寶的年齡、體質和發熱程度來決定。
新生兒期寶寶發熱一般不宜採用藥物降溫;嬰幼兒一般感染所致的發熱最好先採用適當的物理降溫措施。
但對麻疹等出疹性疾病的患兒不宜採用冷敷和酒精擦浴降溫,以免刺激皮膚,影響皮疹透發。
如果使用藥物降溫,要注意劑量不要太大,以免使寶寶出汗過多而引起虛脫或電解質紊亂。
兒科常用的退熱藥物種類很多,不管使用哪種退熱劑,都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第一,少穿衣服,給孩子散熱。
傳統的觀念就是孩子一發燒,就要用衣服和被子把小孩裹得嚴嚴實實的,把汗「逼」出來,其實這是不對的。
小孩在發燒時,會出現發抖的症狀,父母會以為孩子發冷,其實這是因為他們體溫上升導致的痙攣。
第二,幫孩子物理降溫,有以下常用方法:
1.頭部冷濕敷:用20℃-30℃冷水浸濕軟毛巾後稍擠壓使不滴水,折好置於前額,每3-5分鐘更換一次。
2.頭部冰枕:將小冰塊及少量水裝入冰袋至半滿,排出袋內空氣,壓緊袋口,無漏水後放置於枕部。
3.溫水擦拭或溫水浴:用溫濕毛巾擦拭孩子的頭、腋下、四肢或洗個溫水澡,多擦洗皮膚,促進散熱。
4.酒精擦浴:適用於高熱降溫。
準備20%-35%的酒精200-300毫升,擦浴四肢和背部。
第三,補充充足的水分,不要隨便吃藥。
高熱時呼吸增快,出汗使機體喪失大量水分,所以父母在孩子 發燒時應給他充足的水分,增加尿量,可促進體內毒素排出。
寶寶發燒,藥別混著吃 是否給孩子吃退燒藥,需要權衡一番利弊。
藥物當然可以改善孩子的病情,讓寶寶舒服點兒;但也很可能帶來一些副作用。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2個月以內的嬰兒禁止使用任何退熱藥品。
在一般情況下,藥物退熱治療應該只用於高燒的孩子。
服用的方法和劑量一定要按醫生的要求去做。
我們建議:在體溫超過38.5攝氏度再給孩子吃退燒藥。
如果孩子以往有高熱驚厥史,不妨在38攝氏度時就給孩子吃退燒藥。
尤其應該注意的是:常有很多家長給孩子混合使用不同種類的退燒藥物,有些性急的父母,用了口服藥半小時沒退燒,又加栓劑,然而各種藥物的持久性不同,混用可能使藥效重疊。
結果燒退得太猛太急,使得體溫速降至36攝氏度以下。
又產生新的問題。
家長可以選定一種退燒藥,熟悉它的使用劑量和間隔時間,使用起來才能得心應手。
孩子發燒時不可多吃雞蛋 孩子發燒後,通常都會出現食慾不佳的現象,這時候應該以流質、營養豐富、清淡、易消化的飲食為主,如奶類、藕粉、少油的菜湯等。
等體溫下降,食慾好轉,可改為半流質,如肉末菜粥、麵條、軟飯配一些易消化的菜餚。
另外,要多喝溫開水,增加體內組織的水分,這對體溫具有穩定作用,可避免體溫再度快速升高。
當孩子發燒時,許多家長覺得應該補充營養,就給孩子吃大量富含蛋白質的雞蛋,實際上這不但不能降低體溫,反而使體內熱量增加,促使嬰兒的體溫升高,不利於患兒早日康復。
專家錦囊 幾招簡單的退燒法 (1)多數寶寶發燒是因為受涼感冒引起,如果寶寶發燒時手腳冷,舌苔白,面色蒼白,小便顏色清淡,父母可用生薑紅糖水為之祛寒,在水裡再加兩三段一寸長的蔥白,更有利寶寶發汗。
(2)如果寶寶發燒咽喉腫痛,舌苔黃,小便黃而氣味重,說明孩子內熱較重,這時不能喝薑糖水,而應喝大量溫開水,也可在水中加少量的鹽。
小孩發燒怎麼退燒最快,寶媽們需要的看看哦!
小孩由於身體機能發育還不完善,平時生活中很容易發燒感冒等,一旦出現發燒父母一定要重視起來,尤其是高燒呢,寶寶的抵抗力都比較低,一不小心就會生病,感冒發燒咳嗽是常事。那麼,小孩發燒怎麼退燒最快?小...
天啊,你還這麼幹的話,可能是耽誤孩子的健康!
國慶過後天氣漸漸轉涼,不少孩子感冒發燒,在流感高發期,兒科門診到處都可見到頭上貼著退熱貼的小孩。孩子一發燒,很多家長就顯得非常緊張、焦慮、不知所措了,他們老擔心發燒會燒壞小寶寶的腦子,於是,想...
最近寶寶燒不退,看著心痛!
發熱是指體溫超過正常範圍高限,是小兒十分常見的一種症狀。正常小兒腋表體溫為36~37℃(肛表測得的體溫比口表高約0.3℃,口表測得的體溫比腋表高約0.4℃),腋表如超過37.4℃可認為是發熱。...
孩子發燒怎麼辦?這11個注意事項你要牢記!
小護士每日更新,大家點擊關注我哦~我一定做好你們的健康小護士~一旦寶寶發燒,愛子心切的媽媽們常常會亂了手腳。其實,發燒是兒童最常見的健康問題之一。提早跟專家學習正確的處理方法,做個智慧的「高健商...
寶寶發燒要捂汗?警惕7個誤區
發燒是寶寶成長過程中最常見的疾病,雖然不是什麼嚴重的事情,但是發燒的時候寶寶興致低落,食欲不振,次數多了也會影響寶寶的生長發育。作為爸媽既心疼又著急,擔心發燒會燒壞腦子,於是想方設法給孩子降溫。...
寶寶十病九燒愁煞人,降溫不對反要命!
寶寶發燒是媽媽育兒過程中經常遇到的事,「燒在兒身,痛在娘心」,平時再鎮靜的媽媽,也難免心急如焚。寶寶一旦發熱,最想要的效果自然就是馬上降溫,常用的有擦浴、冰敷等物理降溫法,或打針、吃藥等藥物降溫...
寶寶發燒了,年輕父母最容易犯這些錯誤
發燒,是寶寶生長發育過程中不可避免的一個問題。俗話說『沒有不發燒就長大的孩子』,但作為父母的,在面對寶寶發燒時難受的樣子,內心還是有恐慌、焦慮、手足無措,尤其是初為人母人父的家長,心更是碎成一瓣...
小兒發燒為何手腳冰涼,應對孩子發熱小心五大誤區!
孩子發燒,一般全身滾燙,額頭、手心、腳心都是熱的。可有時,明明身上摸著很燙,腋下量體溫確定發燒,可手腳冰涼,有些孩子甚至出現寒戰。這是怎麼回事?
捂被子、擦酒精、吃退燒藥最坑娃的退燒謠言,你是否還在用
冬季寒風凜冽,稍不留心,寶貝就會被發燒「纏」上。寶寶一發燒,家長就非常緊張,生怕被燒壞了。於是,捂被子、擦酒精、吃退燒藥、打退燒針……這些傳說中立竿見影的退燒妙招紛紛齊上陣。然而,這些真的都非常...
寶寶發熱莫慌,分階段退燒是正道
每當寶寶發燒時,父母們都會火急火燎地為其降溫。然而,人的體溫變化有其規律性,難以承受溫度的突然大幅升降。所以,父母要學會使用科學的方法分階段給寶寶降溫。嚴密監測體溫,分階段科學降溫
發燒還用捂?治療孩子發燒的五大謠言
"事 件最近5歲的豆豆不慎惹上風寒,體溫突然升高到39°。奶奶著急了,連忙把棉衣給他穿上,棉被、毯子蓋上,生怕豆豆再次著涼,要捂汗儘快退燒。當爸爸抱著被裹得里三層外三層的豆豆趕往醫院,並要求醫生...
寶寶發燒時家長的這些做法是錯的
有些體質不好的寶寶三天兩頭的總是病,流鼻涕咳嗽是經常的,更嚴重的是還伴有發燒,這就把家長給急的像無頭蒼蠅樣,於是家長傳統的做法就是讓寶寶發汗,捂著,但是這樣其實是錯的,還有盲目的直接在家給寶寶隨...
寶媽看過來,你能不能正確判斷孩子是否發熱?
寶寶發熱錯誤的判斷1、媽媽用手摸一摸寶寶的額頭和手心,寶寶的皮膚發燙,媽媽認為寶寶確實是發燒了。2、媽媽拿來體溫計給寶寶測量體溫,寶寶的體溫超過了37℃,媽媽認為寶寶生病了。正常小兒口腔溫度為3...
寶寶發燒的原因和應對辦法,值得收藏一下
正常小兒的基礎體溫為36.9℃~37.5℃。一般當體溫超過基礎體溫1℃以上時,可認為發熱。其中,低熱是指體溫波動於38℃左右,高熱時體溫在39℃以上。連續發熱兩個星期以上稱為長期發熱。上述基礎體...
孩子發燒了應該物理降溫嗎?
孩子發燒了怎麼辦?作為家長的您會不會選擇先給孩子溫水擦浴或者泡個澡?再用個退熱貼?或者用冰袋冰頭?您是否認為孩子退燒應該首選物理降溫,物理降溫不好使再吃退燒藥?很遺憾,這些做法和觀念其實並不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