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發燒為何手腳冰涼,應對孩子發熱小心五大誤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孩子發燒,一般全身滾燙,額頭、手心、腳心都是熱的。

可有時,明明身上摸著很燙,腋下量體溫確定發燒,可手腳冰涼,有些孩子甚至出現寒戰。

這是怎麼回事?

發熱原理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發熱的原理。

炎症反應可導致下丘腦調節體溫升高,目的是抑制病原。

發熱剛開始時是中心體溫開始升高,大多在幾小時達高峰,這一時期被稱為體溫上升期。

嬰幼兒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在體溫上升期負責血管收縮舒張的神經容易發生功能紊亂,導致嬰幼兒四肢末端的小血管處於痙攣收縮狀態,所以手腳冰涼。

不少家長第一反應是「捂」,以為捂一身汗就能退燒。

殊不知,寶寶汗腺不發達,散熱困難,捂過了還容易造成「捂熱綜合徵」,嚴重的可造成全身多器官損傷。

應對小兒發熱,要按不同階段進行相應處理

01

體溫上升期

當寶寶手腳冰冷,而腋下、額部、口腔等部位灼熱時,應懷疑是發熱。

建議「末梢保暖」,可以餵溫水,給寶寶穿上襪子,或者熱水泡腳,改善末梢循環。

這一時期不會持續太久,它提示寶寶體溫正在上升,通常1~2小時會發生高熱,家長應注意監測體溫變化。

02

持續高熱期

建議「全身散熱」。

寶寶感覺很熱,可冰敷頭部,溫水擦浴或洗浴,喝足水。

當體溫超過38.5度,可口服兒童退熱藥,如對乙醯氨基酚或布洛芬。

但美國兒科學會發布的指南稱,發熱可限制病原體生長、繁殖,是一種對抗感染的有益機制,建議臨床醫生和家長不必急於使發熱患兒的體溫恢復正常,而應著眼於怎樣使患兒感到舒適。

如果寶寶精神好,即使發熱,也不需馬上使用退熱藥物。

03

退熱期

寶寶出汗多,家長應密切觀察患兒是否出現嚴重不適,多飲水,及時補充電解質(如口服補液鹽),避免患兒出現脫水、循環障礙或電解質紊亂。

有高熱驚厥史的寶寶,家長應嚴密觀察體溫變化,積極退熱,必要時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抗驚厥藥物。

應對孩子發熱小心五大誤區

第一

發熱捂汗,可以幫助退燒?

錯誤做法:寶寶發燒,家長就給寶寶穿得里三層外三層,甚至蓋上大棉被,覺得寶寶穿得厚點可以捂汗,一出汗就退燒了。

結果適得其反,多餘的熱量散布出去寶寶體溫迅速升高,不但難受,還有可能誘發抽搐呢。

正確做法:把寶寶的衣服略微解開,讓其充分散熱;而手腳冰涼的部位則要適當保暖,例如用溫熱水敷一敷,用手給寶寶搓搓手腳等等,讓孩子手腳變暖才更容易散熱,有利於退燒。

第二

發熱不能洗澡?

錯誤做法:有些老人認為寶寶發燒了就不能洗澡,否則容易受寒加重病情,這種說法並沒有得到科學證實。

正確做法:其實孩子發燒了泡個溫水澡是非常經濟有效的物理降溫方法。

如果洗澡不便的話,用溫水擦身也有利於散熱退燒。

洗澡水溫以比體溫低1-2℃為宜,每次洗15-30分鐘左右。

如果您只洗了3-5分鐘,那退熱效果將大打折扣喲。

如果溫水擦浴一段時間後體溫還比較高,那過段一小段時間後可再重複一次。

物理降溫不比服用退燒藥,它的時間間隔和次數都沒有限制。

第三

高燒不能吃退燒藥,怕影響醫生診斷?

錯誤做法:有些家長認為給孩子吃了退燒藥,寶寶退燒了再去看醫生會影響醫生判斷病情。

其實這種想法有些過慮了。

正確做法:只要是帶孩子去醫院看病,包里可備一支體溫計和一瓶退燒藥。

體溫計方便隨時量體溫,隨身帶著退燒藥,如果寶寶發燒超過38.5℃,可以先給寶寶服藥再等著看醫生。

如果寶寶有熱性驚厥史,更應該積極退熱,可以在體溫38℃或剛開始上升時就服用退熱藥,以求儘可能讓孩子體溫不要升得過快過高,從而減免抽搐發生的可能。

第四

無論什麼情況發燒都應該立刻吃退燒藥?

錯誤做法:有些家長認為發燒會「燒壞大腦」或者「燒成肺炎」,發現孩子發燒了就非常慌張,甚至體溫都沒來得及量就給孩子吃藥。

正確做法:38℃以下低熱很少引起孩子嚴重不適,並不需要吃退熱藥。

因為此時服退熱藥對疾病恢復並無明顯好處,反而增加肝腎不必要的代謝負擔。

3個月以下的小嬰兒應用退熱藥更是要非常慎重。

想給他們服藥時,建議一定要先諮詢醫生後再決定。

新生兒及小嬰兒發熱以洗溫水澡、貼退熱貼等物理降溫為主,慎用退熱藥。

因為小嬰兒體重輕,體表面積大,服用退熱藥劑量不易掌握,容易出現虛脫或者胃腸道的損傷。

物理降溫則簡單有效又安全。

第五

輸液打「退燒針」會退燒快一點?

錯誤做法:經常晚上接診遇到家長主動要求給孩子輸液,說「白天已經來醫院看過病了,說是普通感冒,只開了藥,現在又燒,半夜來看急診就是為了來給寶寶打個針好退燒。

正確做法:大部分感冒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

病毒感冒本身有「自限性」,其發生、發展、消退都有一個過程,不輸液也會好,輸液並不見得會好得更快些。

那麼,哪些情況真正需要打吊針呢?

如果寶寶長時間高熱不退、進食差,飲水少或者餵藥特別困難時,可以考慮輸液。

這種情況下輸液,目的是補充水分,預治脫水,改善電解質平衡。

吃得少精神倦的寶寶在補了足夠的液體、糖和電解質後會更容易退熱、也會感覺舒服一些。

(來源:生命時報、39健康網、鹽城疾控微健康)

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我們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寶寶發燒怎麼辦?

寶媽們最怕什麼?是不是寶寶生病?看著本來萌萌的小寶寶突然沒精神了,是不是心急如焚?捲毛打完疫苗後很容易發燒,每次打疫苗我都提心弔膽,小心預防怕她發燒,可是「發燒」這事有時是防不勝防的。我們都知道...

家長奉為神器的退熱貼,竟然不能退熱!

最近溫度下降得厲害,看來冬天真是到來了。大家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哦~但看朋友圈中發燒的寶寶越來越多,而且各個頭上都黏著一個藍藍的小退燒貼。小編有點懷疑,這一條小玩意兒,貼在腦門上就能退燒了?

家長必知:寶寶發燒有五大誤區

小寶寶一發燒,許多父母都急得跟熱鍋上的螞蟻一樣,擔心熱度會燒壞寶寶的腦子,其實發燒並沒有大家想像中的可怕,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小寶寶發燒的五個誤區,重新認識一下寶寶發燒這個症狀。

媽媽這樣做!寶寶輕鬆退熱~

一換季,感冒發燒的孩子陡然增加。每回一發燒,麻麻們總是各種揪心、不知所措,所以想著整理一份清晰、實用的小兒發熱解決方案分享給大家,看完你會知道什麼時候什麼程度分別該怎麼做!

寶寶發燒了怎麼辦?

每當季節交替,由於細菌的增多、天氣的變化等因素使得很多小寶貝兒們都開始出現發燒、咳嗽、流鼻涕等感冒症狀。此時,父母們往往會產生很多顧慮,吃藥怕影響寶貝兒的健康,不吃藥又擔心燒壞小腦袋;到底家長們...

最近寶寶燒不退,看著心痛!

發熱是指體溫超過正常範圍高限,是小兒十分常見的一種症狀。正常小兒腋表體溫為36~37℃(肛表測得的體溫比口表高約0.3℃,口表測得的體溫比腋表高約0.4℃),腋表如超過37.4℃可認為是發熱。...

寶寶發燒要捂汗?警惕7個誤區

發燒是寶寶成長過程中最常見的疾病,雖然不是什麼嚴重的事情,但是發燒的時候寶寶興致低落,食欲不振,次數多了也會影響寶寶的生長發育。作為爸媽既心疼又著急,擔心發燒會燒壞腦子,於是想方設法給孩子降溫。...

孩子發燒不要慌,別著急去醫院!

寒潮來襲,氣溫大跳水各醫院的兒科門診都被擠滿了發燒的的孩子越來越多爸爸媽媽卻只能幹著急為什麼一天跑幾趟醫院都還是這樣?為什麼寶寶吃了退燒藥不起作用?

應對孩子發熱的五大誤區, 你都做對了嗎?

誤區一:發熱捂汗,可以幫助退燒寶寶發燒,家長就給寶寶穿得里三層外三層,甚至蓋上大棉被,覺得寶寶穿得厚點可以捂汗,一出汗就退燒了。結果適得其反,多餘的熱量散布出去寶寶體溫迅速升高,不但難受,還有可...

寶寶發燒的5大謠言不要聽!先了解6大危急症狀

出門診的時候經常見到家長抱著裹得里三層外三層像粽子似寶寶,心急如焚地對醫生說「寶寶就是不退燒,怎麼辦?」也有不少家長凌晨打車到醫院來看急診,要求 醫生說「我要馬上輸液,輸液退燒!」 其實在處理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