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溝通中的問題及改善策略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有效的親子溝通,不僅能和諧親子關係,還能提升家庭教育的效能。
但事實證明,在現實生活中,親子溝通過程中卻往往出現各種家長們不得不面對且不得不解決的問題。
親子關係中問題表現
1.自我中心,家長說了算
親子溝通中的家長自我中心傾向,是導致親子溝通不暢的較普遍原因之一。
家長之所以會以自我為中心,很大程度上是由於他們的權威意識——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飯都多,理當聽我的。
甚者,連幾點喝水、上廁所等也統統由家長來安排,孩子只要聽指令行事就可以了,這不僅打擊了孩子在親子溝通中的主動性,還會導致其依賴性增強。
家長的自我中心主義還體現在隨意打斷孩子的表達。
前一秒,孩子還興致勃勃地分享幼兒園發生的趣事,後一秒就被家長打斷了。
久而久之,孩子便失去了溝通的興趣,甚至可能在表達中背負心理壓力,急切地想表達卻又怕被打斷。
2.缺少尊重,我認為是這樣
在一檔以兒童為主的綜藝節目中,老師在處理兩個小朋友打架的事情上,對其中一個小朋友的母親說:「你孩子就是故意的」,頓時讓這個家長覺得自己的孩子不被尊重。
但親子溝通中,這種孩子被先入為主,不被尊重的情況卻時常發生。
例如,家裡的花瓶打碎了,家長找到孩子立馬板起臉:「一定是你乾的」,他覺得孩子自控力差,這樣推斷是合理的,甚至讓孩子無從辯駁,卻不知這樣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3.情緒化嚴重,堅決不服輸
有些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會帶著情緒處理問題,這樣做,非但不能解決問題,反而為親子溝通設置了更大的障礙。
而且,情緒化的家長往往會教育出更情緒化的孩子。
曾經一個孩子對母親說:「我不喜歡你了,我讓大家都不喜歡你」,母親也正好在氣頭上,回應道:「我才不用你喜歡我」,結果他們倆「冷戰」了一下午。
4.態度強硬,寸步不讓
我們時常說,父母是孩子的榜樣,父母的言行舉止也會在孩子身上反映。
如果父母說話的口氣過於強硬,久而久之,孩子也會形成這樣的性格。
俗話說,二虎相爭,必有一敗。
發生了分歧,父母和子女都不肯讓步,不僅孩子心裡受傷,父母心裡也好不了多少。
在這樣的環境下,沒有勝利的一方,反映出來的只是親子溝通的失敗。
改善親子關係的策略
1.平等地對待孩子
親子關係中,父母和孩子的地位是對等的,不同的地方在於年齡的差異,而這不應是掌控親子關係的首要條件。
在親子溝通中,雙方地位的平等才能友好地發展下去。
2.傾聽為主
傾聽,給與孩子自由,也是給自己寬廣。
如果你願意聆聽孩子的心聲,那麼孩子會非常願意把自己的想法告知,也更能理解父母的需要。
而且,傾聽是相互的,父母願意傾聽孩子的話,孩子也會抱以更多的理解。
3.要有幽默感
跟孩子在一起,切忌太過嚴肅,要輕鬆一點,活潑一點。
即使孩子犯錯,也不要得理不饒人,對於孩子,多一些寬容,其實也是對自己好。
在孩子生氣的時候講一個笑話,孩子在歡笑中就能忘記剛才的不快,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是一個幽默活潑的人更要注意這一點。
4.尊重個體,少一些比較
無論是成人還是幼兒,都不喜歡自己被人拿去作比較,尤其是自己不足的地方,更不願意拿出來說事。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存在的個體,讓孩子有自己的人格,讓他們自己去發現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讓他們自己把握自己的成長。
也許你並不知道傾聽孩子的心聲有多重要
在人際交往中,有一種特別受大家歡迎的人,他們在聽對方談話時,無論對方的地位怎樣,總是細心並且專注地傾聽,說者自然也就感覺暢快淋漓,受到重視。同樣的道理,如果你能夠耐心傾聽孩子的心聲,你也會是受孩...
兩個字,就能拉近你和孩子的距離
很多時候,父母和孩子完全不在一個頻道才是造成孩子無法和父母溝通,家庭關係不和諧的主要根源。我們在孩子面前關上了傾聽的耳朵,卻打開了訓斥與責罵的嘴巴,孩子不反感才怪!1 傾聽是與孩子成功溝通的橋樑...
看看這些漫畫,你知道和你的孩子說了多少廢話嗎?
很多孩子在外邊是個「話嘮」,和朋友在一起是最活躍的那個,一旦回到了家就變的沉默少言,問他話,問他話總是敷衍了事,好不容易說上幾句,結果卻以「算了,不給你說了」而結束談話。不少父母為之困惑。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