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父母被孩子關在心門之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父母說的多,聽孩子說的少;父母得結論的多,徵求孩子意見的少,父母一廂情願的多,孩子能自如表達內心感受與想法的少。

為什麼父母被孩子關在心門之外?

日前,在某中考網站的家長論壇上,一篇《媽媽,您能聽我說說心裡話嗎》的帖子引不少家長駐足留言,發帖者是一名初二學生,深深地為不能被媽媽理解而苦惱。

「不管我跟爸媽聊什麼話題,反正最後總會落到要好好學習這個話題上來。

」「難道跟他們說我喜歡一個男生的事嗎?我不敢,也不想說。

」於是,拒絕溝通成了孩子們對父母的主流態度。

前不久的一項調查顯示,七成以上中小學生想說心裡話時,首選對象不是父母。

面對心扉緊鎖的孩子,身為父母者也很困惑:難道我付出的愛還不夠多嗎?

傾訴是人的本能,傾聽則需準備好理解和接納的心態。

親子之間的溝通障礙很大程度上來自傾

聽缺失,這既折射出當今父母在教育觀念上存在的誤區,也反映了高競爭、高強度社會壓力下成人面臨的心理困境。

本期我們特約北京市東城區崇文教育研修學院心理教研員朱虹深度剖析由傾聽缺失造成的親子溝通障礙,以期求解「今天,怎樣傾聽孩子心聲」這個難題。

【現象】溝通失敗只因沒有傾聽

一個故事:

一位母親問她5歲的女兒:「如果媽媽和你出去玩,我們渴了,又沒帶水,而你的小書包里恰巧有兩個蘋果,你會怎麼做呢?」女兒歪著腦袋想了一會兒,說:「我會把兩個蘋果都咬一口。

可想而知,那位母親有多麼失望。

她本想像別的父母一樣,對孩子訓斥一番,然後再教孩子怎樣做,可就在話即將說出口的那一刻,她忽然改變了主意。

母親摸摸女兒的小臉,溫柔地問:「能告訴媽媽,你為什麼要這樣做嗎?」女兒眨眨眼睛,一臉童真:「因為……因為,我想把最甜的一個給媽媽!」霎時,母親的眼裡閃動著淚花。

我們都為那位母親慶幸,因為她對女兒的寬容和信任,使她感受到了女兒的愛。

我們也為女孩

慶幸,她純真而善良的流露,是因為母親給了她把話說完的機會。

但在與家長們交流時,我們卻常常聽到溝通失敗的例子。

家長們說:「孩子越大離我們越遠,有話也不肯和我們說了,更別想知道他們的心裡在想什麼了。

」「我是好話說盡,好事做絕,但一點效果都沒有,他還是我行我素。

而當我們與孩子對話時,卻聽到這樣的聲音——

「當你有了高興事的時候,你想與誰分享?」

「與好朋友分享。

「如果受了委屈,心裡難受,怎麼辦?」

「放在心裡唄。

「如果想找個人來訴說,你想跟誰說呢?」

「還是找朋友唄,不跟爸媽說,跟他們說也沒用。

」孩子的語氣幾近無奈。

想說的話給堵回去了呢?孩子一次又一次地被打斷,內心想說的話被阻擋,時間久了,自然而然,心也就對父母封閉了。

親子溝通,在一些家庭中是這樣的:父母說的多,聽孩子說的少;父母得結論的多,徵求孩子意見的少,孩子只能被動接受;父母一廂情願的多,孩子能自如表達內心感受與想法的少,孩子往往處於被動的狀態。

久而久之,孩子變得習慣性壓抑,不肯向父母表達真實情感,與父母講真話的可能性越來越小,親子關係變得疏離。

有的孩子甚至感到父母很恐怖、不可理喻,個別孩子甚至想儘快離開家庭。

孩子與父母之間的恩怨就此形成。

【分析】多重原因讓傾聽缺失

「聽話的孩子才是好孩子!」

在絕大多數中國人的成長曆程中,想必都聽到過父母對自己說這樣兩個字:「聽話」。

聽誰的話?當然是師長、父母的。

為什麼要聽話?因為這樣才能顯得孩子乖、不讓人操心費心,這樣才能博得大家的喜愛。

怎樣才算聽話?長輩說什麼就是什麼,照著做即可。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順」和「孝」是緊密相連的。

聽話就是「順」。

現代社會的不少父母,或由於傳統觀念,仍覺得小孩子是「有耳朵沒嘴」的,聽著就是了;或不自覺地在因循自己父母的一些家教原則和方法,時不時給與父母意見相左的孩子扣上「頂撞」或「叛逆」的大帽子。

他們還不曾從內心認可親子交流是相互的,甚至覺得任孩子在自己面前說三道四,

在某種意義上就是降低了父母的威嚴,削弱了父母的威力,不免瞎耽誤工夫。

在座談中,有一位父親直截了當地向家教專家講:「您不用和我講雙向溝通,因為那是理論,孩子是我的,我怎麼教育是我的事,我關心的就是怎麼讓孩子聽話,我培養的孩子聽我的話是第一位的。

調研中,有的家長說:「孩子的所言、所思並不靠譜,我們也沒那麼多時間聽孩子說。

」有的家長則認為孩子說的話水分太多、不可信,與其聽孩子的意見,還不如自己說了算。

有相當比例的父親因為工作忙、應酬多、社會職務多,根本無暇與孩子進行溝通。

另外,在個別家長的頭腦中仍存在著「樹大自然直」的觀念,他們覺得隨著年齡增長,孩子不用怎麼教育照樣能長得很好,不溝通也出不了大框框,做父母的在孩子面前不必那樣小心翼翼。

「真拿他們沒辦法!」

調研中,我們也發現,對於親子溝通,父母和孩子其實都有苦衷,而且各有各的困擾。

父母的困擾,一是認為現在的孩子太複雜,想法太多,與他們進行溝通太難,有的家長甚至說:「我們當學生那時候簡單得很,家、學校兩點一線,就是上課、學習這點事,哪有那麼多的想法。

如今的孩子不知怎麼了,想法多而且怪,真拿他們沒辦法。

」畏難情緒在很多父母心中存在。

二是不少父母發現自己的知識水平和能力與孩子之間的差距逐漸拉大,彼此越來越沒有共同語言,所以,與孩子交流常常感覺底氣不足,自信心不足。

因為怕一問三不知,怕聽不懂孩子的時尚用語,怕指導、駕馭不了孩子,有的父母乾脆減少與孩子的溝通,每天三兩句只說生活起居。

三是有的父母擔心如果平時與孩子溝通不暢、言語不和,真出了問題,孩子不言不語就出走了,情況不是更嚴重嗎?與其如此,還不如平時不痛不癢地隨便聊聊,不要與孩子正面交鋒,以免因衝突而惡化親子關係。

試想,在這樣的心態下,父母怎麼可能把孩子「當作一個人」,把孩子每天經歷的事當作重要的事,去關懷、去陪伴、去了解、去體會?怎可能去傾聽?

孩子的困擾,一是怕父母沒有興趣聽,甚至嫌自己的情感太膚淺、想法太幼稚、做法不成熟。

二是怕父母不相信自己,即使有苦惱說出來他們也不當回事。

三是怕溝通效果不好,最終不僅不能被父母理解,還耽誤了時間,影響了與父母之間的關係。

有個學生,某天很想與爸爸說說心裡話。

他的父親是國家公務員,平時工作非常忙,難得有時間與孩子聊聊天。

沒想到,孩子還沒開口,他爸爸卻慢悠悠地說:「你想說什麼我早就知道,就你那點花花腸子,我早就把你看透了,該幹什麼幹什麼去。

」父親的話像一瓢冷水,從頭澆到腳,這個學生轉身回了自己的房間。

「咱們先完成作業吧!」

父母忙,孩子忙,是當今社會生活的真實面貌。

家庭中的每一個人都在抱怨:這樣忙碌的生活,怎麼有辦法特別注意彼此的溝通呢?作業還寫不完呢,還要去培訓班呢,還有一大堆家務要做呢……

近年來,家庭的居住條件與以往相比有了很大改善,但是親子溝通的環境卻並未同步優化。

有個學生說:「我們家整天亂鬨鬨的,親戚、爸爸媽媽的朋友川流不息,我想請爸爸媽媽好好聽我說句話都很難。

我就是希望家裡能安靜下來,讓我把想好的話說出來。

」在調研中,有的學生還反映,父母晚上不是看電視就是上網,各忙各的,自己沒辦法走進他們的「空間」。

「廚房和客廳、衛生間和書房、臥室和臥室,我們家人說話,常常就是這樣在不同房間喊來喊去,偶爾還要撥個電話,滑稽吧!」多麼糟糕的一種狀況,房間多了,但似乎交流的隔斷也多了,家人很少有機會面對面、眼對眼、心對心,不受聲光電干擾地說說話了。

孩子心中的籬笆若是豎立起來,往往只會帶來寂寞,其實,父母又怎會不寂寞呢?每個人都會覺察到彼此的情感越來越疏遠。

【建議】用傾聽表達父母之愛

提到「溝通」,很多人都會認為很簡單,就是談、說、講。

所以,在生活中,我們常聽到老闆對職員、父母對孩子、老師對學生說:「來吧!讓我們來溝通溝通。

」之後,就是教導或一番陳述。

通常情況下,父母採取的態度更是「我說,你聽」。

事實上,溝通並不完全是說、講、談,真正重要的溝通元素是「傾聽」。

在溝通的過程中,有時候你不需要說什麼,只要積極地傾聽就能達到很好的效果。

假如有人對你說,你是一個很好的溝通對象,也許並不是因為你善於表達或健談,而是你能很有耐心和技巧地傾聽對方的言語。

傾聽別人的話是表示尊重他,相信他所說的內容是有價值的、是值得注意的。

能夠讓對方覺得有價值、受尊重,自然,彼此的關係就在無形中建立並加深了。

無疑,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基礎,若沒有這個基礎,一切的管教策略和方法都是空談。

而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首先就要開啟和拓寬親子溝通的管道,在傾聽中開始了解,在傾聽中讓孩子能夠真誠地表明想法和感受,而不必擔心被拒絕。

他相信,即使父母不同意自己的想法,也不會認為自己是不好的孩子。

在心理學上,傾聽更具有凈化的作用,當孩子遭遇挫折、困難,感到沮喪或難過時,傾聽能夠沉澱和過濾孩子複雜而奔騰的情緒。

所以,親子溝通,疼愛孩子,父母何不從傾聽孩子說些什麼開始呢?如果孩子能傾吐出心中的困擾或問題,他的問題可能已解決了一大半,而良好的親子關係也就在此時萌芽、生長。

愛孩子的父母,應該是又有勇氣又有智慧的,勇於打破自己的束縛,善於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和表達方式,主動接近孩子,傾聽孩子的心聲,試著換位思考揣摩孩子的感受,而不是期待孩子

永遠聽話,等待孩子跟自己亦步亦趨。

父母要相信孩子有解決自己問題的能力。

你只能「陪」孩子走過苦澀,卻絕不能替他解決問題。

父母的信賴是激發孩子潛能的催化劑。

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有效地幫助孩子。

否則,父母與子女的溝通便會顯得空洞、虛假、毫無誠意。

想積極傾聽孩子的父母,如果能做到以下幾點,才能將傾聽的功效發揮得淋漓盡致:

父母要有「想聽」孩子說話的願望。

如果你很忙,如果你很煩,那麼就改天,你願意聽的時候再聽吧。

父母要知道情緒狀況通常只是一時的,並非長久不變。

人的感覺時時都會改變,恨能轉變為愛,失望也能被希望所取代。

你無需害怕孩子說些情緒性的語言,例如:我覺得活著很沒意思,我恨某某同學。

你要慶幸的是當孩子倒出這些堆積在內心的負面情緒之後,他的心靈便能獲得祥和寧靜。

父母要尊重孩子是個完全獨立的個體。

當你時時想到這一點時,你便會允許孩子有自己的看法和感受,真誠接納孩子和你有不同的想法。

「成都初中升高中」微信公眾平台:cdzk-114、搜狐公眾平台:成都初中升高中

更多成都中考資訊,敬請關注!

版權聲明

圖文來源:網絡,我們傳播教育正道,版權屬於原作者

- END -

喜歡本文的親們,別忘在頁尾點讚哦

有人用微信聊天,有人卻在微信中每天學習,自我成長。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為什麼我們總覺得孩子不聽話?

「孩子上幼兒園以後開始不聽話了,是怎麼回事?我說東,孩子偏往西,越說道理他越不聽!老話說棍棒之下出孝子,現在的孩子到底還能打嗎?在百度搜尋引擎輸入「怎樣教育熊孩子」,顯示出的結果有7,360,0...

善於傾聽孩子的心聲,理解孩子的意圖

多給孩子一點愛,輕輕走進孩子純美的心靈,多聽孩子內心的呼喚,我們會比世上任何人都幸福!可是現在的父母都說自己的工作太忙,沒有時間跟孩子溝通,同時還會抱怨孩子跟自己不親,什麼事情都不跟自己父母說...

不聽話的孩子怎麼教?

許多父母,遇到孩子不聽話時,大都會搖頭大吐苦水:孩子到底在想些什麼?他為什麼都不肯告訴我?想要打開孩子心門,探一探他的內心世界,父母必須放低姿態來傾聽孩子的心聲。耐心地傾聽孩子的訴說,讓孩子體會...

親子關係,通則不「痛」

父母與孩子之間溝通順暢,彼此間的關係才可能變得親密。假期的最後一天,一個孩子嘆說:「唉,我真希望明天的天氣熱得像發燒一樣,或者天上能夠下起傾盆大雨來。」他的父親立馬訓道:「你這孩子,總喜歡偷懶,...

親子必讀:和3-6歲孩子這樣溝通,你知道嗎?

導讀經常有些家長跟小編留言說:「我家兒子太調皮太叛逆了,說不讓做什麼偏要去做」其實,並不是孩子叛逆。而是都有一顆好奇心,大人說不讓做什麼,他就會好奇為什麼?我們可以試著跟孩子溝通,今天小編就來分...

傾聽,允許孩子完整表達

文:史曉紅【傾聽屬於有效溝通的必要部分,以求思想達成一致和感情的通暢。在與孩子的溝通中,傾聽至關重要。】現呈現一段我與上初二女兒的溝通:女兒:媽媽,我周四晚上沒上自習。我:哦。(很平靜的看著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