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父母,教你幾招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作為父母,你有自我情緒管理的煩惱嗎?

在什麼情況下你會被孩子引爆你的情緒而很難自控呢?



首先我們要來認知和理解一下,到底什麼是情緒,什麼時候需要管理情緒。

我對於情緒有個比喻,叫做浪花。

想像一下,浪花在什麼情況下會起來呢?通常是在外力刺激和影響的時候,比如有風颳過,有石頭扔進來等等。

但一旦這些刺激過去,浪花就會逐步平息下來,恢復平靜。

從浪花的產生和消散過程中不難發現,自然界的浪花有2個特性,一是由外力引起,二是來了之後自然還會走會消散。

情緒和浪花的相似之處就在於,首先,情緒的產生一般是由某種刺激引起,第二,正常的情緒像浪花一樣會起伏波動,但都是來了自然會走的。

所以,有情緒正常嗎?正常人有情緒非常正常,除非是不正常的人,比如植物人,或者是其他疾病所致。

所以,正常的情緒是不需要進行管理的,讓他自然生髮流轉就可以。

什麼情況下需要管理呢?兩種情況:

第一是情緒的起伏波動太大。

小風小浪沒啥事,大風大浪或者狂風巨浪就危險了,船可能要被掀翻的。

所以如果你的情緒爆發的程度過於猛烈,猛烈到了嚴重損害身心健康、影響他人的程度,比如生氣,你可以生氣,但如果因為生氣而氣得發抖、氣得心臟病發作,或者是憤怒之下失手把自己的孩子暴揍一頓,顯然都是得不償失的,這種生氣,就是需要進行管理的。

第二種情況是,情緒來了不走了。

浪花來了本來自然就會走的,情緒應該也是一樣。

你此刻因為某事生氣了,明天你還在生氣,這也正常,可是如果一個星期、一個月之後你還在生氣,那就很不正常了。

情緒來了後它沒走,他一直積壓在那裡,最後越來越嚴重,很多身心健康問題就來了。

小結一下:正常的情緒就像浪花,自然來去,不需要管理,只有過於猛烈的情緒,或者來了之後不走的情緒,才需要進行管控。

你可以評估下,你面對孩子時的各種情緒,是屬於正常範圍還是需要管控的範圍?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作為成年人,如何正確地認識和看待我們身上經常會產生的各種情緒?

有個詞叫七情六慾,今天我們時間關係就不講這麼多了,我給大家講講最本源的5種,和五種相對應的5種情緒,分別是:恐懼,憤怒,慾望,憂傷,喜悅。

1、恐懼。

提到恐懼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這是一個不好的情緒,恐懼真的都是不好的嗎?

舉例,假如我們的孩子生病了,而且表現出來的症狀是比較嚴重的,或者你從未接觸過的,那你一定會產生恐懼,不敢掉以輕心,這種恐懼就會促使你要儘快行動,想辦法,去及時控制和治療孩子的病情,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恐懼是積極的,他激發我們的行動,甚至激發我們的潛能,破釜沉舟就正是利用了這一點。

所以說,恐懼是保命的能量!

但反過來,恐懼如果過頭了會怎樣呢?舉例,比如現在很多孩子一感冒發燒就去醫院輸液,中國的人均輸液率應該是全球最高的了。

問題是,這些孩子真的都有必要用輸液的方式來治療嗎?其實,專業的負責任的醫生一般都會建議大家:能吃藥的就吃藥,吃藥不行才打針,打針不行才考慮輸液。

因為對於身體來講,輸液就像做了一次小手術,傷害和風險都是遠遠高於吃藥打針的。

很多孩子之所以輸液,除了醫生方面的原因,必須要承認的是,還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來自於很多家長自身的過度恐懼與擔心,孩子一發燒就擔心腦子會被燒壞,一生病就恨不得馬上藥到病除,要求醫生越快越好,在這種情況下,輸液作為一種見效更快的方式,自然就被大肆應用了。

所謂病急亂投醫,這就是恐懼的負面作用,它可能會導致我們失去理智、言行盲目。

所以,恐懼是把雙刃劍。

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需要控制在合理的範圍內。

2、憤怒。

憤怒這種情緒好嗎?我們經常說一個人脾氣不好,其實指的就是這個人比較暴躁易怒,言下之意就是憤怒是不好的。

憤怒真的都是不好的嗎?其實,憤怒本身是一個情緒發泄和釋放的途徑,生氣生氣,就是把氣要生出來,發泄出來,生完後你就舒服了,有氣不生出來的後果是什麼呢,很可能就是你被憋成內傷

而且家長適度的生氣也能讓孩子有所警醒,比如通常我女兒無理哭鬧時我就會很嚴肅地看著她,不說話也不行動,這個時候我女兒就會下意識地說:媽媽生氣了!然後她一般就會有所收斂。

在這種場景下,憤怒其實就是一個溝通和表達的方式。

所以,大家不要覺得作為家長不可以生氣,你可以生氣,你只需要注意的是,別當著孩子的面過於劇烈地生氣和發泄!

當然了,憤怒也會有消極的一面,很多人在憤怒時容易失去理智,一衝動就容易做出一些錯誤的言行和發泄,比如孩子考試沒考好,控制不住就把孩子劈頭蓋臉罵了一頓,甚至打一頓,但打完罵完冷靜下來,你十有八九是要後悔的。

因為這種打罵教育對於孩子而言,很容易變成心理創傷。

所以,憤怒是發泄和表達的途徑之一,但同樣需要控制,不能過火。

3、慾望

在我看來,大多數中國家長對於孩子的慾望指數估計應該也是全球最高的了。

我們有句話叫「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很多家長都期望自己的孩子將來有所成就和建樹,甚至真的成龍成鳳。

但問題是,人中龍鳳的比例本來就是很低的,這個世界上大多數人註定會是個普通人。

所以,如果家長的慾望指數過高,接受不了孩子可能會成為一個普通人,那麼你就會讓你的孩子壓力山大,讓孩子今天學這個明天學那個,見不得孩子有閒下來的時候,對孩子的考試成績從來沒有滿足的時候,今天考了99明天還要求一定考100。

還有很多家長,把自己未完成的夢想強行寄託和綁架在孩子身上。

在這樣的重壓之下,不排除可能有的孩子真的就激發了潛能,成了龍鳳,但還有更多的孩子,可能就成了父母慾望的犧牲品,消極厭學、叛逆、離家出走這些現象絕對不是送人聽聞,不久前有個新聞,一對雙胞胎姐妹用老鼠藥毒死了自己的親生父母,然後離家出走,多麼可怕和悲慘的事實,究其原因,除了本身親子關係缺乏有效的基礎之外,父母對孩子過度的高壓和苛刻要求,是直接點燃悲劇的導火線。

所以,作為父母,我們當然要有適度的慾望,無論對工作,對生活還是對孩子,適度的慾望會點燃我們追求的激情和動力,但一定要記得控制,否則,慾望越大,失望越大,最後痛苦也就越多。

4、憂傷

和憂傷有關的派生情緒還包括很多,比如鬱悶、憂愁、傷心、難過、痛苦等。

有的家長向我傾訴說自己的孩子特別敏感,一點小事就容易悶悶不樂,逗她半天也不笑。

所以他覺得自己孩子的性格不太好。

但事實上,容易憂傷的人,通常是比較敏感的,注意,敏感本身是個中性詞,所謂多愁善感,人在這種情緒狀態下反倒容易激發出一些特別的靈性和感悟來,所以,偶爾憂傷一下,沒什麼不好,反倒比一般人多了更多的體驗,同時也是一個發泄的途徑,比如有人痛苦難過的時候就會哭泣,這就是發泄情緒的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一種特殊情況,如果憂傷來了之後長期不走,那就需要引起注意了,積累太久就可能導致一些病態,比如抑鬱症、自閉症之類,像林黛玉林妹妹就是典型的長期憂傷痛苦導致積鬱不散,身心嚴重受損而去世的。

5、喜悅

派生的情緒包括高興,興奮,激動,快樂等。

喜悅這個情緒總該是好的、正能量的吧?不要高興得太早,雖然我們也常說笑一笑十年少,人逢喜事精神爽,但要注意,喜悅過頭也有負面影響的哦!比如,樂極生悲,得意忘形,對未來的風險或者壓力預估不足,都容易出現失誤和隱患。

同時,那些心臟不好的人,血壓偏高的人,都不適合過度喜悅興奮。

接下來,和大家說說這五種情緒與我們身體的五行對應關係。

金對應的器官是肺,肺對應的情緒是悲,悲傷的悲,也就是我們前面說到的憂傷,憂傷過度,首先就會傷害肺部,所以林妹妹最終就是演變成了肺癆,咯血而亡。

五行中的木對應的器官是肝臟,肝臟對應的情緒是怒,憤怒的怒,憤怒是會傷肝的,它就像一把火,很容易就把木頭給燒焦燒毀,所以傳說周瑜就是被氣得肝臟爆裂而亡。

五行中的土對應的器官是脾,也就是消化系統,脾胃所對應的情緒是思,這個思就是前面說到的慾望,想得太多,想要的太多。

腦子裡老有心事放不下的人,就容易脾胃受損,導致茶飯不思,或者是另外一個極端,暴飲暴食。

五行中的水對應的是腎,腎對應的情緒是恐,恐懼的恐。

腎就像我們身體的一個水龍頭,主導排泄系統的,過度的緊張、壓力、恐懼,都容易導致腎功能失調,這個水龍頭就關不住了,關不住會有什麼後果呢,那就是老想生廁所,嚴重的就是控制不住尿褲子。

所以有的人一緊張就想上廁所,小孩子受到過度驚嚇就容易尿褲子,都是這個道理。

五行中的火對應的是心,心臟對應的情緒是喜,喜悅的喜,過度的喜悅就會影響心臟。

好了,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不難發現兩個事實

第一,情緒本身無所謂好壞對錯,每種情緒都會有消極和積極的影響。

所以,無論你今天面對孩子的表現,產生了怎樣的情緒,都不要責怪自己,要接納自己的情緒,你可以生氣,可以痛苦,可以擔心,可以喜悅,當然也可以有慾望和要求,因為你是個正常的人。

所以,我們不需要把自己變得波瀾不驚、處處淡定,更不需要為了控制情緒而成天讓自己面無表情麻木不仁,這樣的人,是拒人於千里之外的,不光不會受到朋友的歡迎與深交,也不會受到孩子的親近和喜歡。

第二,情緒雖然有點像浪花,但和浪花最大的不同在於,水作為一種客觀物質的存在,它無法自主選擇,所以,無風不起浪,有了風就一定會起浪。

但人作為一種高級生物,我們能選擇和控制自己的情緒。

有的家長老說我這個熊孩子真是難管教,氣死我了。

請注意,如果你的氣生多了,是真有可能被氣死的,因為生理和心理學的研究已經證明,經常過度生氣憤怒的人,得各種莫名癌症的幾率是非常高的。

但是,你真的是被你的熊孩子氣死的嗎?不是!為什麼,因為這個氣雖然是熊孩子導致的,但是,是誰的身體和心理產生的?是你自己對吧?所以呢,其實是你自己氣死了自己哦!

說到底,外界的刺激就像一根導火線,你可以選擇被他引爆同歸於盡,比如有的家長孩子鬧的時候自己也生氣發飆,最後場面亂成一鍋粥無法收拾,問題只會越來越複雜,這就是典型的同歸於盡。

也可以選擇繞著走避開他保護好自己,孩子鬧的時候你很憤怒,但你的理智提醒你不能對著孩子發飆,所以你可能就會先離開現場,把自己隔離開來,等情緒平復後再來處理。

當然,如果你足夠有智慧有正能量,你還可以選擇巧妙地撲滅它,這就意味著,孩子鬧的時候你不會生氣,你只會充分地換位思考,理解他,接納他,等他自行平靜下來,再安撫和分析解決問題,因為你知道,成人會有情緒,孩子也會有情緒,所以對於孩子而言,他的鬧也只是情緒發泄的一種方式而已,沒有關係。

總結一下,情緒管理的關鍵在於,避免被外界的導火線所左右,把情緒的鑰匙掌握在自己手裡,充分發揮自己的選擇權和控制權,第一,控制情緒的程度,不要讓過於猛烈的情緒影響自己和孩子;第二,及時化解那些一直賴著不走的情緒,不要積壓太久形成新的問題。

正確理解了情緒之後,接下來我們進入下一個關鍵話題,作為父母,面對孩子種種讓你不滿意甚至抓狂的表現,我們該如何有效地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避免做出一些不當的言行而影響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影響到我們之間的親子關係呢?


總的來說,成年人管理自己的情緒有四個基本的步驟,我們先來簡單了解下:

步驟1:覺察——學會發現並接納自己的情緒

步驟2:疏導——找到合理的途徑和方式,來緩和、疏導甚至發泄掉自己的情緒

步驟3:內省——從內在去自我反省,找出問題產生的原因,衡量情緒失控的結果是不是自己能承擔的

步驟4:解決——找出處理事情的辦法,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補救的辦法,二是下次的預防和應對辦法。

步驟1:覺察

在覺察這個環節,你可以在心裡追問自己這樣幾個問題:

我怎麼了?我的感覺是什麼?我的情緒是什麼?

當你意識到自己的情緒之後,可以在心裡默默地自我暗示:我注意到自己有這個情緒,並且我接受有這個情緒的自己。

如:孩子無理哭鬧不止,我非常生氣,我感覺自己馬上要爆炸了。

我接納自己,我可以生氣,但我不能把氣發到孩子身上,因為我愛他,我不能傷害他。

在察覺這個步驟中,發現自己的情緒其實是相對容易的,但要做到接納自己的情緒卻並不容易。

很多家長來找我諮詢時,也能察覺到自己的情緒所在,但他們往往不願意接納自己,認為自己產生這種情緒是不好的不對,認為自己不是個合格的家長。

其實,心理學中有個很有意思的研究發現就是,當你越不接納自己,越想強迫自己改變時,你可能就越難改變,因為你過度緊張和執著了。

反之,當你放鬆,接納不完美的自己,願意和孩子一起成長時,往往事情就會變得容易很多。

所以,建議大家多多回顧下我前面對於情緒兩面性的分析,會有助於你放鬆和接納自己,當然,也包括接納孩子。

步驟2:疏導

曾經有個家長跟我說,她也知道自己的問題所在,但就是忍不住,經常忍不住要罵孩子甚至打孩子,但每次罵完打完就會很後悔很痛苦,但又不知道該怎麼辦。

其實,控制和疏導情緒是有方法的,並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難,你只需要作出一點改變就可以。

首先,在情緒上來的那個瞬間,你可以試試3個小技巧

深呼吸:深呼吸,深深地吸氣,把氣吸到肚子裡,然後慢慢地吐出來,這會有助於減慢你的血液循環和心跳,從而讓你逐步冷靜下來。

微笑:回憶一些孩子之前的可愛優秀的表現,對著鏡子提拉下自己的臉部肌肉,努力讓自己笑出來。

語言暗示:比如在心裡默念不要生氣不要生氣,不可以發飆不可以發飆,幫助自己的理性戰勝感性。

其次,當你發現這些小技巧已經不管用了,自己馬上要爆炸了,你可以選擇迅速地把自己隔離開來,離開孩子,離開現場,你可以快速地對孩子說:對不起寶貝,我現在很生氣,等我離開冷靜一會,我們再談再處理。

在隔離之後,你可以通過兩類方式快速發泄出來,給自己的情緒降溫。

身體動作:比如跑幾圈,快走幾圈等,通過身體的運動,讓負能量釋放出來。

直接發泄:你也可以採用其他更直接的方式來發泄,但要掌握一個原則:不傷財,不傷身,既包括自己也包括別人,所以,你不可以用自己的頭去撞牆或者拿拳頭捶牆,也不可以拿起手機電腦就開砸,可以用的是什麼呢?比如枕頭、廢報紙、舊衣服等,都可以哦

最後,我要特別建議情緒容易失控的家長們,為了孩子,平常有空就多做一個練習吧,那就是冥想打坐,你可以配合點柔和空靈的音樂,來讓自己的身心能徹底放鬆。

練習得多了,自然你的情緒就不那麼容易失控了。


步驟3:內省

我為什麼會產生這個情緒?

如果我失控了會導致什麼結果?這個結果我能承受嗎?

孩子為什麼會這樣?

這樣一定是不好的嗎?

比如:因為孩子無理哭鬧讓我心煩意亂,如果我把情緒和脾氣爆發出來,我會怎麼做?(打罵孩子)

這麼做的結果是什麼?(嚇到孩子,引起心理創傷,如恐懼、不安,對我失去信任和親密感,叛逆、封閉內心等)這個結果是我萬萬不能接受的,因為我愛我的孩子,我不能傷害他。

孩子是來幫助我成長的小天使,如果他不夠好,那一定是我做得不夠好。

孩子為什麼會這樣?你可以從3個角度來反省和調整自己

是不是我自己本身就脾氣不好,導致孩子耳濡目染有樣學樣;

是不是我對孩子的教養方法不對,比如有家長說孩子說了不聽、我行我素,犯錯說了幾次都不改,其實這個時候要自我檢討下,你說的態度、方法是不是存在問題,孩子壓根就不喜歡不願意聽、或者是聽不懂;

是不是孩子確實有原因或者苦衷?而我沒有站在他的角度理解他。

比如,對於孩子而言,無論他的要求是否合理,得不到滿足肯定都是會有情緒的,有了情緒,發泄出來也是正常的,只不過每個孩子的發泄方式不同罷了。

孩子這樣一定是不好的嗎?比如,就算孩子無理取鬧,相比生悶氣的孩子,你至少應該慶幸你的孩子懂得發泄表達,不會把自己憋壞。

這其實也是個技巧,叫做翻面技巧。

凡事總有兩面,好的一面壞的一面,你看到了孩子問題的一面,那是壞的一面,但是你能確保自己看到了孩子好的一面嗎?我們需要經常做以下練習:

孩子老是頂嘴,很不聽話。

(有主見)

孩子很倔強固執,聽不進建議,不撞南牆不回頭。

(韌性,堅持)

不聽管教,喜歡無拘無束(這種孩子大多比較有創造力哦)

……

還有一個幫助大家調整自己心態的技巧,叫做向下比較。

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總是比你家的優秀?(因為大家往往只看別人家的優點、自己家的缺點)這樣的選擇性比較本身就是不公平的,也是沒有意義的。

想想看,你讓小時候的姚明去跨欄,讓劉翔去游泳,讓孫楊去打籃球,結果會怎樣?

在同一個點上比較,有沒有比你家孩子差的?(比如至少你家孩子健康吧?那些連健康都缺乏的孩子,他們的父母該怎麼辦呢?)

步驟4:解決——找出補救及下次處理的辦法

這一次,還有什麼能補救的嗎?

下一次我該怎樣?

比如:我已經發火打罵孩子了,還有什麼可以補救和修復關係的嗎?你可以向孩子道歉,承認你的方式不對,當然也要說明孩子的不合理之處,同時和孩子一起商討下次他應該怎么正當地表達需求。

告訴自己,下次,就算是孩子再哭鬧,我也應該:淡定,冷處理,等他平靜後商討,而不是打罵。

好,到這裡為止,父母自我情緒管理的四個基本步驟就跟大家全部分析和分享完畢了,大家覺得哪一步最難,哪一步又最容易被忽視呢?

其實,做到第一步相對容易,第二步比較難,這是一個修煉的過程;而第三步和第四步,往往容易被很多家長忽略,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孩子的問題老是反覆出現沒法徹底斷根,原因就在於,很多家長最多只是做到第二個步驟,就認為問題已經解決了。

事實上,那只是暫時性地解決或者部分解決了這一次的問題。

如果沒有找到問題的根源,沒有找出真正徹底的解決之道,下次,問題就很可能還會捲土重來。

所以,我要特別提醒大家,千萬不要忽視第三步和第四步。

讓我們再次回顧下,這四步法分別是:

• 步驟1:覺察——發現並接納自己的情緒

• 步驟2:疏導——緩和及疏導自己的情緒

• 步驟3:內省——找出原因並衡量得失

• 步驟4:解決——找出補救及處理事情的辦法

最後,我要再次特彆強調一點的就是:愛到底是什麼?愛就是深深的接納!無條件地接納!你對孩子接納越多,你的情緒控制也就越容易!因為你不再拿成人的標準、別人家孩子的標準來要求自己的孩子!孩子就是孩子,他是你的孩子,這世上獨一無二的孩子!愛他,就接納他。

接納孩子,是家長自身真正改變、成長的開始!


小編髮布了很多李玫瑾老師家庭教育的講座!關注我,點開【視頻】一欄即可觀看!

轉發、點讚和關注就是對小編的最大支持和鼓勵,感謝!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接納孩子的感受,孩子會更強大

感覺指的就是通過感觀接受到信息;感受指的是通過接收到的信息,從而產生心理或身體的體驗。感受就是從內向外散發的一個人的情緒。在生活中,媽媽們要學會去接納孩子的感受,只有接納了孩子的感受,才會讓孩子...

孩子的每一次失控,都是「求助信號」

作者:萌芽研究所BUD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如何看待孩子的情緒行為問題,以及我們可以怎麼做。如何識別孩子的「求助信號」?視頻中有一個特徵很明顯,10分鐘的視頻里孩子哭了9分半,採用了自殘、發泄、...

孩子總愛鬧?這2點專治孩子各種「不聽話」!

心理學中有一個著名的理論叫作「踢貓效應」:一個父親在公司受到了批評,回家就把沙發上跳來跳去的孩子臭罵了一頓。孩子心裡也窩火,狠狠去踹身邊打滾的貓。貓逃到街上,一輛卡車迎面開來,卡車司機趕緊避讓,...

處理孩子發脾氣哭鬧的基本步驟(父母必知)

博士媽媽說:最近不少麻麻在微信留言,問的是差不多相同的問題,說的是家裡的孩子動不動就會哭鬧耍脾氣,自己都快被逼瘋了。孩子在家裡跟媽媽說想吃糖,但媽媽拒絕了,因為孩子半小時前才吃了一顆,孩子不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