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愛打人怎麼辦?高情商的家長都在用這幾招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有些孩子在1-3歲的時候脾氣會比較暴躁,出現了以下幾種情況:

1.經常無理取鬧,憤怒、情緒消極;

2.容易發脾氣,嚴重時還會摔東西;

3.有暴力傾向,一言不合會欺負小夥伴;

4.經常性威脅父母,例如「你不給我買這個玩具我就不吃飯了」;

5.常常會焦躁,反抗、自閉等;

如果出現了這五種情況,那說明孩子已經有了嚴重的情緒問題。

寶媽是不是經常在想,為什麼寶寶不會分享?為什麼不能體會做父母的艱辛?為什麼這麼暴躁?對於自己得不到的東西總是要大喊大叫,撒潑打滾?其實這也不難理解,寶寶要經歷一個學習、教化的過程才能變成父母心中的「好孩子」。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將兒童從出生後到15歲的智力發展劃分為四個階段,那麼孩子從學習語言開始到5歲左右這一個階段被稱為前運算階段

前運算階段的孩子,也就是1-5歲的孩子有什麼特徵呢?我們可以用幾個知識點來回答這個問題。

1、運用符號的能力,他們會運用語言符號,身體動作等來表達自己的心情。

2、以自我為出發點,不能站在他人的角度、立場思考問題。

3、思維的不可逆性,他們的思維是單線運行,比如他們知道自己不開心就要欺負別的小朋友,卻不懂得別的小朋友不開心了其實也會欺負自己。

在了解到孩子這一階段的心理特徵之後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孩子會有欺負小朋友、搶玩具、打架的行為了,其實科學地進行引導,孩子會越來越好,因為這就是學習的作用呀。

下面,樹苗媽媽就來幫助寶媽一一找方法來解決孩子性格暴躁的問題。

1、營造和諧美好的家庭氛圍。

這是所有方法的前提,如果父母之間經常發生爭吵,甚至發生了肢體碰撞,經過耳濡目染孩子有樣學樣,行為自然會趨向於大人。

此時孩子的模仿能力非常強,所以家長首先自己要做到溫順、講道理。

2、善於觀察,學會溝通。

這一階段的孩子做任何事都是以自我為中心,在他發脾氣時家長應觀察他發脾氣的原因。

比如為什麼搶別人的玩具,是因為別人手上的玩具是自己的具有領主意識?還是羨慕別人的玩具比自己的好看想要占為己有?在觀察到原因之後才能好好的跟孩子講道理。

不要以為孩子還小,聽不懂道理。

參考第一點,如果家庭環境是和諧幸福的,爸爸媽媽遇到爭論能夠坐下來心平氣和地講道理而不是大吵大鬧,孩子是會模仿這種好的行為的。

那麼如何講道理呢?很重要的一點便是父母一定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按照他的思路一點一點教。

不要把將孩子成人化,否則你會發現你在「雞同鴨講」。

比如據你觀察,孩子搶小朋友的玩具是因為小朋友手上的玩具是自己的,你可以這樣說:「寶寶特別棒,自己的東西當然要保護好,但是寶寶想一想,如果下次小朋友手中有你特別喜歡的玩具,你想不想拿過來玩呢,你看,你把他喜歡的玩具借給他玩,下次再向他借你喜歡的玩具,你是不是能多玩很多玩具呢?」開導完之後可以先等孩子情緒穩定下來,可再繼續教孩子如何禮貌的借,再跟孩子玩一玩禮貌借東西的遊戲。

再比如,根據觀察,許多孩子喜歡打人是希望博得家長的關注。

會出現沒有輕重的打爸爸媽媽,打爺爺奶奶。

如果你在發現孩子是因為博關注而打人的情況下情不自禁的發出這樣的感嘆「咦......俺孩兒這麼大點就會打人了?」那你就成功掉進小寶貝兒的陷阱里了。

此時最好的方式就是先忽視、不理睬。

當孩子發生這樣的行為之後,不要採取回應,冷淡處理,多試幾次他就知道這樣做並沒有效果。

當發現孩子此時非常沮喪的時候,溝通就會派上用場。

告訴孩子,「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很愛你,你這樣無端的打我們會很痛.......」

分享、禮貌與關愛的學習都是反覆進行的,多練習,耐心的溝通,孩子肯定會進步的。

3、教會孩子「說」比「動手」更重要。

1-5歲的孩子,語言掌握的不夠好,表達不清楚自己的感受,所以會依賴於動作來表達情緒,在對待自己不喜歡的事情上大多會採用肢體的反抗去應對。

所以寶媽們應該多訓練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多教一些詞語來表達情緒。

例如:喜歡、不要、好、不好、謝謝等等

語言的訓練可以用於多方面,比如穿衣服的時候拿幾件衣服讓孩子去選,讓他自己說出來想穿哪一件。

比如在吃飯的時候可以問孩子,你最喜歡吃桌子上的什麼菜。

在遊戲時孩子如果非常介意小朋友拿自己的玩具可以教孩子說出來,「我不想把這個玩具給你」

引導孩子在對待自己不喜歡的事情上時用語言代替動作,能說「不」就別動手。

家長不要有孩子說「不」的顧慮,覺得孩子不會分享,覺得在其他家長面前臉上無光。

在這個階段的孩子,分享是經過實踐慢慢學習的一項珍貴的品質。

剛開始不必強迫,可以等孩子大點的時候慢慢引導,孩子到了心理成熟的階段再經過反覆的引導很快就會擁有分享的美德。

當然,需要注意的是:這一招最重要的就是一定要給予孩子有效的回應來強化他的正確行為。

什麼意思呢?很簡單就是說當孩子按照你訓練的方法做了,用「好的」「謝謝媽媽」來表達積極情緒,用「不」,「媽媽我不喜歡這個」來表達消極情緒時,我們應該給予語言上的鼓勵來強化孩子的行為,要經常性的誇獎。

比如「寶寶你真棒!你選的衣服真好看」,或者「沒關係寶寶,你不喜歡吃這個,那我們吃那個」。

有了獎勵性的語言會激勵孩子下一次還這麼做,久而久之會形成語言代替行動來表達情緒的習慣。

4、情感輔助

情感輔助就很好理解了,繪本的閱讀、故事的講述、中國傳統文化的灌輸,都會幫助孩子塑造健全的人生觀世界觀。

從故事中學會與小朋友相處的方式。

也可以經常性的聽一聽舒緩的音樂,讓孩子暴躁的情緒漸漸冷靜下來。

另外性格暴躁的孩子要進行耐心、意志力的鍛鍊,在對其遊戲類型的選擇上應該多選擇能夠坐下來持續時間較長的類型。

總之,羅馬非一日建成。

孩子的好性格好習慣也非一日就能養成。

科學的方法正確的引導也需持之以恆的不懈努力!加油寶寶們!加油媽媽們!樹苗媽媽相信科學跟耐心是打敗一切困難的利劍!

歡迎關注「小樹苗早教 」,標記早教生活,探索未知天賦!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愛打人的3大應對方法 父母都應該看一下

終於開學了,許多爸爸媽媽都在默默歡呼:終於可以把孩子送回學校(鬆口氣)了。可鬆口氣的念頭還沒從腦子裡過完,就又開始擔心起來。學校集體生活,人人都是家裡的寶貝,擔心自己孩子會不會受欺負的同時,也難...

孩子愛打人的3大應對方法

終於開學了,許多爸爸媽媽都在默默歡呼:終於可以把孩子送回學校(鬆口氣)了。可鬆口氣的念頭還沒從腦子裡過完,就又開始擔心起來。學校集體生活,人人都是家裡的寶貝,擔心自己孩子會不會受欺負的同時,也難...

孩子愛打人的3大應對方法

終於開學了,許多爸爸媽媽都在默默歡呼:終於可以把孩子送回學校(鬆口氣)了。可鬆口氣的念頭還沒從腦子裡過完,就又開始擔心起來。學校集體生活,人人都是家裡的寶貝,擔心自己孩子會不會受欺負的同時,也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