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上幼兒園,家長都需要做哪些準備工作?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如何減輕孩子入園時的種種不適應綜合症呢?這需要父母在入園前一兩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內,抽出時間與孩子一起來做的,入園前到底要做些什麼準備工作? 我認為應從三個方面做起。

一、心理準備

孩子上幼兒園,對於每個家庭來說是件大事,任何焦慮、不安、恐懼等不良因素都會使孩子不願意去幼兒園。

要使孩子順利地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入園前的心理準備是首要的。

作為父母,入園前應有意識地積極引導孩子從心裡喜歡幼兒園,減少焦慮。

我們從以下四方面做好心理準備:

1、 家長和孩子一起去看看幼兒園的生活: 家長帶孩子參觀班級活動,觀看小朋友們的上課、玩耍;瞧一瞧盥洗間、午睡房等地方;餵一餵飼養角中的小動物;玩一玩幼兒園裡的大型玩具……要讓孩子感覺到,幼兒園是一個美好的地方,知道小朋友在幼兒園中做什麼,逐漸建立起「幼兒園」的概念,從心裡喜歡上幼兒園。

2、家長給孩子講講幼兒園的故事 全家都對孩子去幼兒園的行為表示肯定和讚賞。

舉個例子來說:如:當你的孩子在和鄰居朋友們玩耍時,你就故意大聲表揚某個你寶寶認識的小朋友,並得出結論說:「這孩子真聰明,原來是上了幼兒園呀,如果我們的寶寶上了幼兒園也會很棒的……」這樣,寶寶對幼兒園會有一種期待的心理。

我們家長還可以經常給孩子描述幼兒園的有趣之處,比如,上幼兒園可以認識新朋友,可以跟老師學本領,可以參加各種有意思的活動等等。

孩子要是任性、不聽話,就對他說:「如果你表現好,才能讓你進入幼兒園」。

還可以利用故事和兒歌,使孩子嚮往幼兒園的生活。

比如講一些小動物離開媽媽獨立生活的故事,讓孩子知道幼兒園是孩子們的樂園,是學習本領的地方。

家長要把寶寶入園當作家裡的一件喜事來討論、對待:在家中可說「我們寶寶長大了,要到幼兒園裡去學本領啦!媽媽真高興。

」我們家長以自己的情緒感染孩子,讓孩子覺得入園是件高興的事,使等待入園的過程充滿了樂趣。

3、家長與孩子一起玩玩「幼兒園遊戲」: 在參觀了幼兒園,了解了幼兒園裡的日常要求和活動內容後,在家可以和孩子玩「在幼兒園上課」等模擬遊戲。

這樣可以使孩子了解將要在幼兒園裡面對的規則,幫助他今後更易於適應。

4、家長教孩子學會交新朋友: 家長可以用放出去和請進來的辦法讓孩子學會交朋友。

放出去就是家長多帶孩子出門接觸小朋友,鼓勵他主動地和他人進行語言溝通,鼓勵孩子與同伴分享食物和玩具。

請進來就是常請小夥伴們到家裡來做客,讓孩子當小主人,招待好客人們。

在孩子正式入園前,最好幫助孩子認識一兩個同一個班級的同伴,這樣,孩子在進入幼兒園時,班級里有熟悉的同伴,孩子的陌生感和不安全感便會減少很多.

溫情提示:在給孩子做好心理準備的同時也有幾點需要特別叮囑我們家長的:

1、給孩子一份安心 不想與爸爸媽媽分開是很多孩子不想上幼兒園的主要原因。

上了幼兒園以後,孩子得獨自面對、處理問題,很容易產生失落、焦慮與不知所措的感覺。

甚至會擔心爸爸媽媽不要自己了。

所以在孩子入園前,爸爸媽媽要努力和孩子之間建立起良好的親子關係,多陪孩子遊戲,聽孩子說話,對孩子耐心些、細心些,讓孩子對爸爸媽媽的愛感到放心和安心,並告訴孩子,老師會像爸爸媽媽一樣喜歡他的。

2、相信孩子,相信老師 父母特別是祖父母可能對孩子上幼兒園不放心,並在言行中有意無意地流露出來。

孩子是很敏感的,他會從大人的態度中感覺到幼兒園不是個有趣、安全的地方。

爸爸媽媽應當堅信:上幼兒園是孩子社會化的重要一步,對孩子的成長有很多好處。

孩子有很強的適應能力,只要我們給予適當的幫助,上幼兒園就會是一個快樂的事情。

其次,相信老師也是很重要的。

幼兒園裡的老師都經過專業培訓,了解幼兒的心理,其中絕大多數是很有愛心和責任心的。

家長的尊重、信任和配合對老師會是良好的激勵。

家長可以放心得把孩子送到幼兒園,如你的孩子確實有比較特殊的情況,你們家長就與老師交流,讓老師了解你孩子的一切,這樣有利於老師對你孩子的幫助,有利於孩子更快的適應集體生活。

3、家長不可說的話: 「看你這麼調皮,送你到幼兒園去,叫老師好好收拾你」; 「你再不聽話,就把你送到幼兒園,讓老師把你關起來」; 「唉!到幼兒園你就沒這麼開心自由啦。

」 諸如此類的話,會讓孩子感覺幼兒園很恐怖,老師很嚴厲,從而對幼兒園生活產生牴觸甚至恐懼心理。

二、生活準備

「能幹」的孩子走到哪兒都招人喜歡,自信心也會越來越強,孤獨無助的感覺也比較少。

因此,上幼兒園之前,對孩子進行一定的生活技能訓練十分必要。

1、吃飯:這個年齡的孩子已經有自己吃飯的慾望,而且也能自己吃飯了,而我們家長因為擔心孩子會把飯灑得到處都是,擔心孩子會吃的臉上、手上、衣服上都是油漬而嫌麻煩或者不衛生不讓孩子自己吃,其實這些現象可以避免,家長可以事先準備一些物品如:在孩子飯桌周圍鋪一些廢報紙接灑出的飯粒,使用打不破得碗,給孩子穿上易清洗的「吃飯服」,讓孩子拿著勺子自己吃。

謹記:在這個過程中家長不要在旁邊逼著、催著孩子吃,以免破壞孩子嘗試自己吃飯的熱情和興趣;並且,家長要不厭其煩的一次次地示範、糾正孩子不正確的用勺姿勢。

久而久之孩子就學會了。

入園時就能獨立吃飯了。

另外,幼兒園多為營養配餐,有些孩子因為進食速度慢而吃得少;有些孩子因為囫圇咽下而造成消化不良,或是卡在喉嚨里引起嘔吐,甚至造成短時間內體重下降。

對吃飯慢的孩子,父母應限定用餐時間,開始長,然後逐漸縮短,直到半小時左右為宜。

幼兒園不會給任何人開小灶,如果發現孩子挑食,千萬不能遷就。

在家時應儘量豐富孩子的飲食品種,尤其是不喜歡的食物。

2、喝水:常常看到2-3歲的孩子抱著奶瓶喝水,這不利於口形的發育,甚至會妨礙他適應幼兒園生活。

最好為孩子準備一個小塑料杯,比如訓練孩子拿杯,有2個把手、蓋子上有一個突出的小嘴。

但不要買帶吸管的。

等孩子學會後可以取下杯蓋,倒入一點點水,練習直接用杯子喝。

當孩子能夠喝少量的水時,再往杯子裡多倒些水,讓他學習控制水杯的傾斜度,做到既能喝到水又不至於灑一身。

3、午睡:幼兒園作息制度中的午睡是保證孩子充足的睡眠,有利於孩子健康成長的措施之一。

這個年齡的孩子午睡都不成問題,但孩子睡覺時有一些不良習慣如:吃手、咬被子等。

這種不良習慣我們家長必須幫孩子慢慢改掉。

家長可以在孩子午睡時與孩子說說話或講故事等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儘快讓孩子入睡,逐漸幫孩子改掉不良習慣。

4、大小便:新入園的孩子常把褲子尿濕或把大便弄在褲子裡,這一現象很正常,主要是由於大多數孩子不會獨立上廁所。

孩子入園前在家裡一般是坐便盆大小便的,但幼兒園廁所大多數是蹲坑式的,孩子對此不習慣,所以入園後入廁的問題最多。

孩子要學會上廁所,家長要告訴孩子你已經長大了,能自己上廁所了,而且在平時可以給孩子一些模擬練習,如:在平地上半兩塊磚,它們中間離開一定的距離,家長和孩子比賽上、下、蹲下、起來的動作,並逐步加寬兩塊磚中間的距離和高度。

孩子照著做了,家長要及時表揚。

父母應提醒孩子大小便;同時,注意養成定時大便的習慣。

另外,在家時應養成飯前、便後洗手的習慣;知道哪條毛巾、哪個杯子是自己的,以免拿錯;會穿脫簡單的衣服、鞋子,知道正反。

如果孩子基本掌握了這些技能,就不會產生自卑、焦慮的心理,適應新生活的速度會快得多。

物品準備:

1、一般幼兒園都會配有孩子的整套臥具及小書包、水杯、毛巾等。

家長們需準備幼兒的入托姓名的印刷,縫在幼兒的衣物,書包、被品上。

2、準備多幾套幼兒的內衣以及幼兒的外套,以防幼兒尿濕或倒灑飯菜而弄髒衣物。

3、準備一個塑料袋,裝孩子髒的衣物。

4、幼兒 一、兩樣喜歡的玩具。

三、爸爸媽媽的準備:

1、孩子上幼兒園後如沒有特殊的原因,堅持每天送他去園。

2、不要想著在旁邊偷看,萬一讓孩子看到他的情緒將更加不穩定。

3、相信老師的能力。

相信孩子將很快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4、與老師多溝通。

可以接送時交流,打電話或便條。

5、接孩子後與他談談今天在幼兒園的生活。

及時清理他的書包。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不想上幼兒園該怎麼辦

很多的孩子對於上幼兒園會非常的抗拒,大哭大鬧,想盡各種方法不去幼兒園,這讓很多家長非常苦惱,那麼孩子不想上幼兒園,我們應該怎麼做呢?我們要明白孩子不願去幼兒園的原因,然後在孩子入園之前要做好充足...

孩子不想上幼兒園該怎麼辦

很多的孩子對於上幼兒園會非常的抗拒,大哭大鬧,想盡各種方法不去幼兒園,這讓很多家長非常苦惱,那麼孩子不想上幼兒園,我們應該怎麼做呢?我們要明白孩子不願去幼兒園的原因,然後在孩子入園之前要做好充足...

幼兒保健:如何穩定幼兒情緒?

幼兒教育網指出,如何緩解入園焦慮?建議家長可以先從調整作息時間開始,這時間包括孩子和家長自己的。一、鼓勵孩子多動手嘗試這種情況和現在很多年輕父母習慣晚睡晚起有關。開學前至少半個月時間,父母要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