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遭遇傷害卻不告訴父母丨媽媽的十萬個為什麼(第5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第5期
-為什麼孩子遭遇傷害卻不敢告訴父母?-
最近一段時間關於虐童、校園霸凌事件層不不窮,在家長們憤怒、惶恐的同時,最感無奈的是,孩子在經受了這樣的傷害和虐待之後,他們並沒有向父母求助,而是父母順著蛛絲馬跡發現一些端倪之後,才能夠發現孩子已經受到了侵犯。
我無法想像,還有多少卑劣惡毒的真相,被埋藏在孩子天真稚嫩的心靈深處,發酵著、蠶食著孩子生命的活力。
「為什麼孩子遭遇傷害卻不敢告訴父母?
01出於恐懼
在「三種顏色幼兒園」事件中,有一個細節讓人覺得細思恐極。
孩子受到傷害後不敢說的原因是,老師說過這樣的一句話:「我有一個長長的望遠鏡可以伸到你家裡來,你做什麼說什麼我都知道。
」
而直到家長蒙上被子,告訴孩子「這樣老師就聽不到了」時,孩子才哭著說出了被老師虐待的事情。
在孩子與成人的關係中,幼小的孩子毫無爭議地處於弱勢地位。
對於代表著權威的老師或長輩,甚至陌生的成年人,他們都會產生一種自然而言的敬畏心理。
這種敬畏心,如果被壞人利用,就會很輕易讓孩子對他們妥協和順從。
再反觀絕大部分家庭,哪有這麼明確的規矩?現在大家都一起回想下,你能清晰明確地說出家裡的3條規矩嗎?家裡有成文的規矩嗎?
02出於羞恥感
心理學家說:人類最負面的情感既不是悲痛、也不是憤怒,而是羞恥感。
因為當孩子產生羞恥感的時候,他們常常會想盡辦法把這種情感隱藏起來,也把引發羞恥的事件隱藏起來。
但他們對於羞恥的事件卻最難以釋懷——這種不能言說的情感,只能在心底最深處折磨著他們年幼的心靈。
寫出曾經長期被老師性侵經歷的自傳式小說《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並在書籍出版3個月後選擇自殺的作家林奕含,她在小說中寫道:一次,思琪問媽媽:「聽說學校有個同學跟老師在一起。
」「誰?」「不認識。
」「這麼小年紀就這麼騷。
」思琪不說話了。
她一瞬間決定從此一輩子不說話了。
對於性侵害事件來說,孩子們會非常隱晦地試探父母的態度,如果父母的態度坐實了他們的猜想,他們便會選擇隱藏這個秘密。
03父母親的不關心
有時孩子挨了老師的批評、被打被罵。
回到家,父母往往沒搞清緣由就說,老師是在教育你。
孩子在外面遭受傷害,比如在學校霸凌,不公平對待等,回家試圖告訴父母聽,可是父母不予理睬,甚至也跟著指責孩子不聽話。
孩子也會自戀地認為,都是我的錯,還給家裡添麻煩。
孩子會出於害怕,隱忍地關閉自己的內心。
「家長應該如何做?
01家長先判斷是否真遇到欺凌
幫助孩子認清事實很重要,不能誇大不能化小
對於沒有是非判斷能力的小孩子,因為沒有生活經驗幫他去判斷這件事是被別人欺負還是孩子們的打鬧,所以當孩子告訴父母,有同學打他的時候,父母就應該引起高度重視,仔細問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幫助孩子判斷是否遭遇到了校園欺凌。
如果只是孩子們用拳腳處理了他們之間的矛盾,那父母們就不用如臨大敵了,誰小時候沒打過架呢?
02遇到欺凌,一定先共情!
要給孩子充分的情感支持,才能幫助孩子更快走出陰霾
如果真是遇到霸凌,父母一定要堅決地站在孩子身後無條件地支持孩子,讓孩子們感受到父母的支持和關愛,如果孩子在面對困難時,他依然確信父母的愛與接納,那麼孩子會獲得極強的安全感,並滋生出坦然面對的勇氣。
所以父母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共情。
03知道欺凌者的心理動機,對症下藥!
研究發現:恃強凌弱者會分辨出不合群的孩子或者因為抑鬱、心理健康疾病、殘疾或身高體重異常等受到孤立的孩子。
所以,這些霸凌者會去挑選那些「軟柿子」捏,挑選的方法也很簡單:先欺負一下試試,如果不反抗或者欺負完了也沒有什麼後果,那就留著以後慢慢再欺負。
所以,我們想要孩子遠離欺凌的第一步就是,當孩子第一次遇到欺凌時,絕對不能放過!凡事都有個第一次效應,處理第一次的態度會深刻影響孩子以後面對這樣事物的心態。
第一次如果父母漫不經心地讓孩子忍讓一下,也許就會把孩子推向經常遭遇欺凌的深淵。
04引導孩子理性並多元地處理問題
當孩子的情緒恢復平穩,父母就可以開始理性層面的引導了,幫助孩子分析原因想辦法處理掉這件事。
處理,並非迴避!讓孩子躲著點施暴者不能真正處理掉問題。
告訴孩子三件事:
1、「父母永遠在你身後支持你!」雖然我們成人不會也不能真去打那些欺凌者,但是這樣的態度能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無比的支持;
2、要明確告訴孩子:「你是不能被欺負的!」很多女性在婚姻里被家暴都不會選擇離婚,就是她們潛意識裡覺得自己是可以被欺辱的。
男性在職場上遭人排擠卻不敢言語,也是因為這樣的心理動機,所以我們一定要讓孩子充分認識到:「沒有人可以欺負我,我不應該逆來順受」;
3、「遭遇到不好的事情不可怕,我們應該冷靜地思考並拿出解決方案,而不是衝動或是畏懼」:每個人一生都要遇到大大小小多少不順心的事,如果孩子能遇事不亂,冷靜處理,他又會少走多少彎路。
父母可以根據上面的幾種思路來幫助孩子。
人和蚌有同樣的習性,對外部有堅硬的殼保護,但對內會暴露出最柔軟的一面。
孩子們本能性地會從校園欺凌中儘量保護自己,也真的害怕父母傷害他那柔軟的內心,因為父母就是孩子的內部世界,孩子無法忽略這樣的傷害。
我們要讓孩子相信自己「有能力處理好棘手的事情」,學會在面對欺凌的時候不卑不亢。
教會他們從經歷中獲得成長,讓孩子親身感受到什麼是
任何無法徹底擊垮他的,都會讓他變得更加強大!
在學校被欺凌的孩子,後來都成了這樣
「中關村二校」的事件發生後,我隨機採訪了幾位小夥伴,詢問他們是不是也曾遇到過類似的情況,結果跟我預計的差不多。幾乎所有的孩子,在上學的時候,都遇到過類似校園欺凌的情況。不是被人欺負,就是欺負人,...
校園欺凌,父母處理還是交給老師?
近年來,校園暴力事件從中學到小學屢見不鮮,前幾天發生的中關村二小欺凌事件持續發酵,之前校方表示學校發生的事應當由學校處理,今天通報該事件為「偶發事件」,非校園欺凌。咱們且不談此事是「偶發事件」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