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談父母如何陪伴兒童:重在提高陪伴質量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中新網北京12月18日電 (孫翔)「要抓住十歲以前的時間,提高陪伴質量,讓父母與孩子共同成長,才能用心陪伴、用愛成長、因愛成長。
」17日下午,中國知名留學培訓機構新東方的創始人俞敏洪,在北京與諸多家長分享兒童陪伴經驗。
新東方泡泡少兒教育一項調查顯示,兒童與其父母對「親子陪伴」的滿意度差異巨大。
多數兒童認為「父母應該多花時間陪自己」;而父母認為「已經為孩子付出了足夠的時間和精力」。
俞敏洪認為父母的陪伴對兒童的成長非常重要,只有提高父母陪伴的質量,才能更好地促進兒童成長。
父母如何陪伴兒童?俞敏洪認為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需要避免很多「雷區」。
演講中,他多次談起父母陪伴的最佳時間段「通常在10歲之前」。
這期間,兒童心理上需要父母的陪伴來確立安全感;成長中需要父母的教育引導來形成自己的行為習慣。
其次需要分清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是上下級的領導關係,還是平等的朋友關係。
在陪伴兒童時,家長的心理定位會直接影響親子關係。
陪伴的內容也很重要。
家長應該與兒童分享「高質量的東西」,如閱讀和戶外活動。
父母要給孩子「足夠的時間」,「陪孩子真正地玩」,在這個過程中逐步培養孩子的「規矩」。
俞敏洪認為孩子對父母的尊敬,是出於其內心對父母的認可。
因此父母最不應該為了「贏得尊敬」而發脾氣或指責孩子。
中國青少年研究會副秘書長曹萍總結三種對孩子「失陪」的父母:一類是無奈型,因客觀條件不允許而無法陪伴兒童;二是無知型,認為陪伴兒童不重要;三是無悔無懼型,採取了錯誤的陪伴方式。
曹萍認為父母陪伴兒童的策略要講求安心,「把心安在孩子身上去陪伴他」;培養耐心,給孩子充分的時間去成長;恢復童心,「俯下身來體驗孩子的世界」。
之後嘉賓們共同發起「泡泡陪伴聯盟」倡議,呼籲家長們用心教育,用愛陪伴每一個孩子。
(完)
父母的陪伴影響孩子的將來,為了它錯過了孩子的成長真的值嗎?
空閒時間玩手機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現象現在無論哪個年齡段的人全都是抱著手機在玩,人們之間越來越缺少面對面的溝通,多的是人與機器的交流。雖然手機的應用和功能都在不斷的創新,但是我們也應該選擇適量的時間...
俞敏洪、周國平談家庭教育:別讓孩子的聲音「變」了
「我認為最好聽的聲音就是『孩子的聲音』。」作為著名學者、作家、哲學家的周國平說,自己最喜歡最在意的身份就是「爸爸」這個身份。「每一個孩子的聲音都特別美妙,聲音背後所代表的是他們的發展,他們的成長...
今天你對寶寶暴力了嗎?不要不承認,看看具體怎麼判斷
看這個題目,估計沒有哪個家長會高興,如今一家一個小寶貝,真是疼都疼不歸來,哪裡還會「暴力」?其實,小編今天要說的「暴力」,可能就是爸爸媽媽情不自禁的行為,也可以說成是對待孩子撫育過程中的冷暴力。
「你家孩子最怕誰?」好的家庭教育不應該是這樣!
「你在家最怕誰?」為什麼孩子會怕一個人也許因為那個人極具威嚴也許因為那個人會打罵孩子但如果將這個作為家庭教育的衡量標準我覺得這不是好的家庭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應該是這樣的【跟孩子一起成長
多陪伴孩子,原來是這個意思,很多父母搞錯了!
最近,一名小學生的作文《爸爸,你再不陪我,我就長大了》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工作繁忙,時間不夠,很多忙於職場的父母都發出這樣無奈的感慨,似乎多一點時間陪伴孩子已經成為一件奢侈的事。可當我們有時間陪...
看完這些「黑數據」, 父母悔恨自己對孩子做錯太多
按理說,與父母們小時候相比,社會進步了,生活環境好了,教育資源豐富了,孩子們的成長應該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然而,不久前舉辦的「2017年家庭教育國際論壇」,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兒童研究所所長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