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孩子的教育問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提問一:

我兒子4.5歲,明年就準備上學了。

現在幼兒園周末會留一些作業,例如:算數、練習寫拼音一類的,包括我們有時教字、背加法口訣什麼的,他好像非常牴觸。

每次要學習時都表現得賴稀稀的,找各種理由推託,一陣哭鬧後,才不情願的去做,平時就喜歡趴在地上玩車。

我也經常注意鼓勵為主。

比如:他寫「a」開始不會寫,教他後,寫了一個不錯的,剛表揚一下,立刻寫個很差的,並說:「看見了吧,我寫不好吧。

」但只要他掌握的,他都願意做,覺得難的就退縮了,而且激將法沒用。

有時我真的氣急了,跟他發火,可又怕物極必反,使他更加不喜歡學習了。

我要怎樣培養他的學習興趣呢?

諮詢師:

您好!

其實,這麼小的孩子就開始學習,真是難為孩子了.所以要特別注意學習的時間不要太長,任務量要低。

小孩子學習的事情急不得的,如果孩子把學習和不高興聯繫起來了,那家長才著急呢。

您的孩子在學習的問題上已經有一些「創傷」經歷了,這肯定是教的人造成的,孩子已經把學習和個人好壞聯繫起來了,所以很反感學習。

您經常鼓勵孩子,這點做得太好了!但有一點卻做的不夠,當孩子寫的不好的時候,你要平靜的接受,回答:「是,這個寫的不如那個不好。

」但是不去責備孩子,不去要求孩子改正。

其實這樣做的目的是告訴孩子:學習過程你是可以做的不好的,是可以犯錯誤的。

其實您的孩子正是在爭取犯錯的權利——爸爸、媽媽能接受我做的不好,我做的不好他們也同樣愛我。

如果孩子心裡有了這樣的保證,他就會把注意力轉移的學習內容本身,而不是總注意父母的評價和態度了。

心理學告訴我們「人類的學習就是反覆試錯的過程。

」所以學習過程當中犯錯是最正常的、最必要的。

千百個錯誤為我們指明一條正確的道路。

如果一個孩子怕犯錯誤,他就永遠不知道什麼是「正確」。

小孩子的學習最好結合在遊戲的過程中進行。

但是這事說著容易,做起來難度太大了,盡力而為吧。

關鍵是讓孩子保持一顆敢於探索的心。

提問二:

女兒6歲半,個性很要強。

有一最大的缺點是脾氣非常大,對於達不到目的的事情不分場合就大哭大鬧。

隨著年紀增大,倒是有些好轉,控制能力強一些了。

可是今年上了一年級了,上學期可能因為環境還沒熟悉,在學校非常乖巧。

下學期就出狀況了,對於不喜歡上的課,不喜歡的人,不喜歡做得事反應非常強烈,拒絕上不喜歡的課,同老師大聲爭辯……。

特別擔心她成為學校里不受歡迎的孩子。

請出個主意,怎樣糾正她,讓她適應學校的生活哪?

諮詢師:

您女兒的情況比較常見,但是不能忽視。

現在來我們中心諮詢的很多青少年厭學、休學都是因為這樣的問題。

有些青少年非常自我中心,不上不喜歡的老師的課,有時僅僅是因為老師的穿著品味「不行」或者有口音聽著彆扭。

您的女兒還小,現在糾正還正是時候。

糾正,絕不是批評和指責孩子。

當孩子在學校與老師有矛盾的時候,回家會向家長抱怨,家長一定要耐心聽孩子講,這是發泄憤怒情緒的最好辦法,孩子的怒氣發出了了,就不會和老師衝突了。

孩子說的過程中,家長不要反對孩子的觀點,也不要說老師是為你好之類的話,這樣孩子會覺得你根本就沒理解她,憤怒不但不會消失而且會轉移到您身上。

家長不要急著給孩子講道理,這時候講道理是沒有用的。

等孩子抱怨夠了,家長再問問孩子怎麼做能減少自己的麻煩?注意仍然不是要去教育孩子怎麼和老師相處,而是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幫她分析怎麼才能避免出現麻煩,這樣孩子才能主動想改進的辦法。

您可能覺得孩子還小,家長應當多指導她,多教育她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

但是您女兒的性格不太容易接受這樣的方法。

您必須多引導她。

孩子在家裡發脾氣的時候,您也不要正面和她爭論或者壓制她發脾氣。

可以冷處理,不要理她,等到她明白,發脾氣達不到任何效果的時候,她就會放棄發脾氣的辦法。

特別注意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大人不要生氣,控制住自己的情緒才能抓住主動權。

提問三:

您好,想跟您請教一下,母子的依戀關係幾歲時應該慢慢解除?

我覺得兒子對我比較依戀,7歲多了,晚上還要跟我擁抱,親親。

我也怕影響他成長,但家裡條件限制,我晚上還要跟他睡一張床。

他父親工作繁忙,基本很少陪他,所以事事都是需要我做後盾。

孩子的獨立性還可以,平時自己在家學習都沒有問題,跟同學相處也沒有問題。

但不知道我們現在的這種依戀關係會不會對他今後的成長有影響?需要做什麼樣的處理?我是不是要慢慢疏遠他,什麼樣的方式才不會對他造成傷害?

諮詢師:

您孩子對您的依戀沒有什麼問題。

您要珍惜這段美好的時光,到10歲以後,男孩子逐漸進入青春期,跟媽媽就沒有那麼親了。

分床需要儘早啦,現在已經有些遲了。

如果還不能分床,也不要摟著孩子睡了,最好讓孩子先自己睡,入睡之後媽媽再睡。

孩子心理有自然成長的過程,只要不是媽媽過分依戀孩子,控制孩子,母子的依戀自然會逐漸疏遠,呵呵,沒辦法,我們當媽媽的就是要逐漸適應把孩子讓給別人。

男孩到10來歲就基本不願意跟著媽媽身後了。

爸爸需要更多的關注孩子,特別是男孩子,爸爸的處事方式對男孩的影響到入學後就變得重要起來了。

當然不是要爸爸天天陪著孩子,而是要有固定的父子時間。

比如,一周安排一兩次正式的交談,爸爸和兒子交流一下孩子目前關心的問題(不是媽媽關心的問題)、遇到的煩惱等等。

此外,爸爸多帶孩子參加社交活動或者帶孩子出去玩等等,讓孩子有機會觀察和模仿爸爸的行為方式,同時增進父子之間的情感交流,有利於孩子未來同性相處能力的發展。

謝謝您的指導,解除了我的一大困惑。

但鑒於您的建議,我們還存在一個很大的困惑,就是因為孩子的爸爸跟孩子平時接觸少,所以他也嘗試過跟孩子溝通。

但孩子一般跟他沒有什麼話,也從不主動跟他說。

這樣以來,孩子的爸爸就更少跟孩子溝通了,形成了惡性的循環。

孩子爸爸怎麼做才能打破這種僵局呢?在沒有太多時間相處的前提下,怎麼能讓孩子跟他爸爸親近起來呢?

父子交流 應當是自然而然的溝通。

不是父親抱著必須達到某種直接的效果而完成任務。

開始如果待在一起的確溝通不起來,可以一起做點什麼,如遊戲、教孩子功課,或者一起去散步、逛超市。

父親注意要以孩子為主導,是陪著孩子,以孩子高興為目標。

爸爸還要注意兩個問題:

1不要因為自己時間緊張,就總是評估每分鐘時間花的值不值得,有多大意義,這樣,大人、孩子都放鬆不了,總覺得需要說點什麼,交流成了負擔。

2不要一邊陪著孩子,一邊想著自己的事情,心不在焉。

全情投入,雙方都會得到情感的滿足。

如果父親的確由於個人的事情,處於混亂、焦慮的狀態,最好先處理好自己的情緒再和孩子交流。

如果沒法處理,直接和孩子說:「爸爸現在因為別的事情很煩啊,你有什麼好主意可以幫我高興起來嗎?」不要讓孩子誤解為:「爸爸一和我在一起就不高興,爸爸不高興是我的原因。

提問四:

男孩6歲半,孩子似乎很不自信,每次我讓他做什麼,他總說「我不行」,班裡組織一些活動,要每個小朋友分別走上台去,他總是不敢,對於個別的項目,他稍微做的好一些,又會表現出特別低驕傲,自高自大,這令我們家長非常的困惑。

我們應該怎樣引導呢?

諮詢師:

看了您的問題,我不由自主的嘆息!這樣的問題太普遍了,幾乎每個家長都在為這樣的問題煩惱。

說句不好聽的話,這真不是孩子的問題,完全是家長製造出來的問題。

咱們自己考慮一下,如果讓咱們大人在眾人面前講話或者表演節目,咱們會應對自如嗎?絕大部分人會感到緊張或者乾脆拒絕。

為什麼?因為我們擔心別人的評價,擔心自己出醜。

小孩子也是一樣。

所以他會拒絕面臨這樣嚴峻的考驗。

偶爾,他表現得好一些,他就會感到十分慶幸,自高自大,是他在自我肯定,自我激勵。

孩子還小,還能這樣「傻呼呼」地自我激勵,如果他再長大一些,更多的懂得看別人臉色,他就更難得到激勵了。

所以,如果家長希望鍛鍊孩子在眾人面前自如表達的能力,就要給孩子減壓和激勵。

「減壓」就是不要要求孩子一定要「多努力,做到最好」,而僅僅告訴他自由的表現,就當是玩。

如果孩子表現的不好,家長也能和他一起笑,不要批評、總結、不斷提高評價標準。

「激勵」就是不論孩子表現的好與不好,都找到可以算做進步或者特別的地方,具體的說給與認可。

但是不要站在評價者的角度上說,而是站在普通觀眾的角度上說。

如果做家長的可以不顧自己的「面子」當著孩子的面在眾人面前「獻醜」幾次,而且下台後完全不難堪,不自責,對孩子無疑是最好的榜樣。

但是我們大人能做到嗎?

「要求孩子當眾表演」幾乎成了所以家長的「心結」。

但是真的不是每個人都需要這樣的能力,也不是每個人都具有這樣的潛質的。

尤其是小孩子,他們心理還不成熟,片面要求孩子當眾表演,可能在「高壓」下形成心理創傷,以後迴避任何考驗,這對他們的各個方面,特別是學業產生不良的影響。

還有些孩子在「表演」上得到了較多的「甜頭」,就會過分關注在他人面前的表現,特別喜歡出風頭,招得別人的羨慕,反而不原意專心於學習。

這也會讓家長非常煩惱。

順其自然吧。

不要為了暫時的「優越感」而為孩子成長設置新的障礙。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心理學家:養男孩,媽媽請退位!

對於父母來說,孩子的教育永遠是最值得關心的問題。在孩子的教育中,雖然說學習是家長需要操心的重點,但是學習並不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全部,對於孩子來說,學習之外的能力、責任和思想的培養也是非常重要的。...

親子溝通的秘訣,你要的都在這!

2017年5月11日晚上,聆閣心舍主辦了「親子之間的有效溝通與情緒管理」主題沙龍課。多位家長蒞臨現場,共同分享親子之間溝通的秘密。作為一名長期與青少年打交道的心理諮詢師,郭弘星老師與大家分享了多...

上課調皮的「熊孩子」,家長你頭痛嗎?

有些孩子精力比較旺盛上課好動,坐不住,老師也反映孩子上課走神,喜歡搗蛋、做小動作、愛發脾氣。怎麼才能讓孩子變「乖」一點?家長提問:兒子下個月就滿8歲了,上小學二年級。之前在幼兒園的時候表現還是不...

在孩子康復路上,你「錯」過了什麼?

我們常說,在孩子康復這事兒上,需要你和康復機構協同作戰,特別是作為家長的你,一定要保持積極的心態、充沛的求知慾、進取的上進心、密切的配合度以及悉心的洞察力。好吧,小編知道這麼說有點為難你,但要做...